杨海涛;祁述善;周胜华;沈向前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发病急剧,病势险,死亡率极高.随着近几年对DIC有了进一步认识后,早期诊断前DIC(Pre -DIC)及正确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其死亡率.现将我院自1997年以来所治疗的产科急性DIC总结如下.
作者:吴为玲;金筱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休克未复苏组(10只)、休克复苏组(10只)和氨基胍组(10只).对照组10只麻醉后插管;3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MAP35~45mmHg.休克复苏组血压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氨基胍组在复苏时静脉注射AG60mg/k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AM和NO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浆AM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复苏后0.5h达到高峰,氨基胍组两指标变化不明显,AM的变化与NO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提示AM与NO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且AM可能是通过NO介导而发生作用.
作者:孙高斌;黄宗海;黄绪亮;厉周;宋慧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2000-01~2002-12共收治眼外伤316例,其中挫伤性前房积血72例,占眼外伤病例总数的22.8%,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穗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08~2002-08收治的22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患者依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除3例死亡外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18例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术前确诊主要依赖MRI,根据肿瘤的部位早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
作者:肖东民;王万春;倪江东;李永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自1996~2003年在肝组织部分切除之肝断面无胆汁渗漏及出血后采用生物胶喷雾、大网膜填塞治疗,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小丰;夏洪志;许玉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0.5%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制备的佳配方.方法选择制备壳聚糖膜剂所需的壳聚糖、醋酸、明胶作为三个因素,每个因素三水平,0.5%脂质体鬼臼毒素作为空白因素,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制备不同配方的药膜,以粘附性、溶解性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佳的膜剂配方;根据得出的配方制膜并对其粘附性及溶解性进行测定.结果通过对各配方膜剂的综合评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壳聚糖、1%的醋酸、2%的明胶、0.5%的脂质体鬼臼毒素的配方为佳配方.结论根据正交实验的结果制备的药膜,在粘附性、溶解性方面均符合要求,且在成膜性、膜外观方面均较理想.
作者:朱晓亮;曾抗;李国锋;张三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胶质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第一.现将胶质瘤fMRI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军;周义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亚细胞水平上探索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及胞浆成份中的SOD总活力与MDA含量,并同步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及胞浆成分中的SOD总活力与MDA含量逐步升高,光镜及电镜下的组织学改变逐渐加重.结论大鼠缺血再灌注的早期损伤是在再灌注一开始就发生,而且首先损伤线粒体,但被自身防御系统的作用而有所延迟.
作者:元文勇;姜文泉;姜惟龙;申瑢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侵犯内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累及多脏器,本文报告了123例患者中有神经系统损害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变.
作者:张虹;李芹;林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鼻咽部因其位置隐蔽,解剖结构特殊,腔道狭窄,检查困难,病灶不易发现,鼻咽癌早期典型的症状如回吸性血涕、耳闷等症状不易被重视,微小病灶在后鼻咽镜下不易窥清,故易漏诊.应用鼻内镜可使鼻咽部新生物在鼻内镜下发现率增加,从而使得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得到提高.现对本科在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新生物常规取材病检,有完整资料的100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张伟红;叶开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应用小切口显微手术对49例基底节区(27例)、皮层下(17例)、小脑(5例)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结果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获随访42例,按GOS,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即本组优良比例31/49,死亡比例6/49.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手术理念,依据病情特点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左右;陈建良;吴耀晨;陈洪;吕文;郭伟;董广宇;胡继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重度肝炎和重型肝炎均有肝细胞严重受损,肝功能严重异常,特别是重型肝炎的肝细胞在短期内迅速坏死;肝功能衰竭、病情凶险,预后极差,长期以来,其治疗始终是困扰传染病及肝病界的难题之一[1].作者应用甘利欣、阿拓莫兰、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治疗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度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宗超;马万成;张三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9.2%,MVD为28.7±12.9.在肿瘤坏死区周围或肿瘤浸润边缘VEGF表达较强,MVD较密集.VEGF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高血管密度组(MVD>29)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浆膜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血管密度组(MVD≤29).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 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任学群;景红;傅侃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目前我国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又有不断上升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化,重者损害多器官,甚至危及生命.许多报道有单个器官损害的报告而缺乏CMV全身性感染的综合研究,我们通过5年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淑兰;赵萍;郭秀东;何颖慧;卢远达;曾雪飞;刘秀芳;何映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特点,分析常见延误诊治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1例青年组(年龄≤35岁)和40例对照组(年龄≥40岁)乳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治疗.结果青年组和对照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和浸润性肿瘤阳性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青年乳腺癌患者按病程分为1月以内、1~3月、3~6月、6~12月和12月以上5组,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病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调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的同时要强调早期诊治减少延搁.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医患双方的警惕.
作者:易文君;唐中华;喻梅英;李允山;吴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较常见病毒性皮肤病.老年带状疱疹疱疹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将我院2000-01~2002-12共收治的中老年住院带状疱疹105例分析如下.
作者:朱希聪;林兰英;叶冬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以往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膝关节造影及膝关节镜,近年来采用MRI检查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虽已得到比较充分的肯定[1],但其价格较贵,难以普及.半月板位置表浅,周围组织薄,适宜作超声检查.现就超声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牛克松;肖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寻找术中注射生物染料检测乳腺癌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方法,并研究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7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法检测SLN,与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后的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结果 7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SLN 70例,成功率为97%.共检出SLN 188个,每例SLN 1~4个,平均每例检出SLN 2.7个.本研究分别出现1例假阴性结果,假阴性率为2%(1/42).70例患者中有28例SLN阳性,阳性率为40%;共检测出SLN76个,其中57个为转移癌,转移率为75%(57/76).SLNB预测ALN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7%.结论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作者:傅建民;陈建林;王同鲁;麦沛成;刘新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衰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衰30例.结果 30例均急诊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其中2例2侧因入镜失败,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后肾功能改善,血清肌酐下降.结论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急诊治疗老年人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衰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高效、安全、微创、容易操作的特点.
作者:李宋荣;史向民;胡叶成;钟为民;苏雁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外科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肿瘤剥除术,肝部分切除术,血管瘤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术及肝移植.从2000-01~2003-05,我院应用肿瘤剥除术治疗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晓岳;王建国;聂常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