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年乳腺癌121例临床分析

易文君;唐中华;喻梅英;李允山;吴唯

关键词:乳腺癌, 青年女性,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特点,分析常见延误诊治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1例青年组(年龄≤35岁)和40例对照组(年龄≥40岁)乳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治疗.结果青年组和对照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和浸润性肿瘤阳性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青年乳腺癌患者按病程分为1月以内、1~3月、3~6月、6~12月和12月以上5组,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病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调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的同时要强调早期诊治减少延搁.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医患双方的警惕.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更昔洛韦对小儿巨细胞病毒全身性感染的疗效观察(附43例报告)

    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目前我国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又有不断上升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化,重者损害多器官,甚至危及生命.许多报道有单个器官损害的报告而缺乏CMV全身性感染的综合研究,我们通过5年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淑兰;赵萍;郭秀东;何颖慧;卢远达;曾雪飞;刘秀芳;何映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作用

    利凡诺引产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为普遍采用的中期引产方法.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扩张条件差等特点,引产较困难,而利凡诺本身无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使引产产程较长,胎盘滞留、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及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1].为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并发症,提高引产的质量与效果,本研究将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比较米非司酮配伍与单用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血、宫颈粘液中的E2、P、β-hCG和PGE2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的差异,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其机制.

    作者:谭运福;杨栋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胃癌TGF-β1蛋白表达及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意义及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10例正常胃黏膜TGF-β1与Ki-67抗原的表达.结果胃癌TGF-β1表达率与Ki67-LI值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TGF-β1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显著相关.淋巴结转移组Ki67-LI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不同浸润深度的Ki67-LI值差异有显著性.胃癌TGF-β1阳性表达组Ki67-LI值明显高于TGF-β1阴性表达组.结论 TGF-β1过表达胃癌组织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TGF-β1不能抑制癌细胞增殖.TGF-β1促进胃癌细胞浸润转移.TGF-β1和Ki-67可作为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作者:唐华;张才全;向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肌微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介入组26例;30例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于术前及术后16h测定CK-MB和cTnI血清浓度.结果介入组cTnI术前为1.01±0.63ng/ml,术后为1.75±1.73ng/ml,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K-MB在手术前、后分别为(14.27±5)U/L、(15.92±9.18)U/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cTnI在造影前、后分别为(0.8±0.16)ng/ml、(0.87±0.26)ng/m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造影前、后CK-MB分别为(13.53±6.68)U/L、(14.27±7.36)U/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介入组内,cTnI升高者球囊扩张时间、大扩张压力、置入支架数与cTnI未升高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中2例发生侧支闭塞,这2例cTnI明显升高.结论介入治疗可致部分患者心肌微损伤,其原因与侧支闭塞并发症有关,本文未发现支架置入数、球囊扩张时间等因素与心肌微损伤之间的关系.

    作者:于安忠;李继福;李贵双;陈玉国;纪求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分析216例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对手术修复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及颜面部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手术修复的复杂性.切除缝合是安全,效果好的手术方法;对于切除后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皮瓣转移是能满足颜面部形态功能需要的修复方法;游离植皮适用于肿瘤未累及深部组织,而患者一般情况欠佳者.结论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修复顺序的选择依次为切除缝合、皮瓣转移、游离植皮.对皮瓣选择而言,应首选局部皮瓣,当局部无适合的组织时,可根据不同的颜面分区选用合适的轴型皮瓣或肌皮瓣.

    作者:张刚;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左强;苗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9.2%,MVD为28.7±12.9.在肿瘤坏死区周围或肿瘤浸润边缘VEGF表达较强,MVD较密集.VEGF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高血管密度组(MVD>29)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浆膜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血管密度组(MVD≤29).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 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任学群;景红;傅侃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改良经皮气管穿剌导入气管通气管在ICU中的应用价值

    保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而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有效和可靠的办法.因此,如何快速、安全、简捷、经济地完成气管切开,是ICU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们采用Seldinger血管穿剌技术的原理,参考国内外经皮气管穿剌气管切开术的经验,改良了此项技术.改良的经皮快速气管穿剌导入气管通气管术,方法简捷、快速、安全、经济,并发症少,可单人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登鹏;杨鸣;王少军;莫文庆;陈小设;万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特征的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后使得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特点.本文分析12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铭翔;杨玉莲;郭莹;宁忠平;张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92例肛前瘘切开术治疗体会

    肛前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切开治疗肛前瘘9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克俭;李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全胃切除三种不同消化道重建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行全胃切除后不同消化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胃恶性肿瘤行全胃切除术后采用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其术后半年饮食状况、消化道症状和营养指标等进行观察.结果三种术式患者6个月后并发症:SS型与P型空肠间置吻合术两组间比较总并发症发生率P值<0.05(χ2检验),而SS型和P型空肠间置吻合与Roux-en-Y或Lahey+Broun吻合术(R/或L)组三组间比较结果,R/或L总并发症发生率P<0.01(χ2检验).三组术后6个月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指标,其数据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SS型和P型间置空肠代胃,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可降低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覃谦;李洪;王力斌;李君久;欧阳杰;陈顺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时机和死亡原因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ACST病人的治疗及予后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0例.在中毒性休克6h内行手术者全部存活,超过24h 8例,除1例幸存外,余7例均于术后1~4d死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ACST病人应在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采用手术治疗,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延误手术时机、严重并发症、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廷坚;郭予涛;侯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首先要应用各种分离技术如双向电泳等将蛋白分离纯化,然后结合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蛋白质进行鉴定.但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繁多,性质多样,丰度差异大,常规蛋白质组学方法不能做到分离和检测细胞中的全部蛋白质[1].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着眼点在蛋白质组的特定成分,而非整个蛋白质组,能够有效弥补目前蛋白质组研究方法学上的不足.

    作者:李茂玉;陈主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2例鼻内镜手术眼部并发症分析

    鼻内镜手术现今已成为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主要手术,由于鼻窦周围毗邻重要器官,可发生多种并发症[1],其中眼部并发症较为常见.为探讨降低眼部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本文对引起眼部并发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作者:邹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判定(附57耳)

    外伤性鼓膜穿孔为耳鼻咽喉科常见医疗鉴定的疾病.鼓膜穿孔是否与外伤有关,穿孔大小是否与听力损失程度相称,对于医疗鉴定及评定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本文对我院外伤性鼓膜穿孔判定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超;刘宏;李永萍;芦二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着对骨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借助先进影像学技术的早期介入,术前、术后辅助化疗的应用,骨肿瘤外科分期和手术切除肿瘤的规范化,目前骨肿瘤保肢手术已成为主要趋势.现将1988-01~2002-10我科收治20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总结.

    作者:王旭辉;陈述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神经营养性关节病的X线征象分析

    神经营养性关节病又名夏科氏关节(Charcot关节),凡能引起关节感觉障碍的疾患均可发生本病.通过对对我院明确诊断为Charcot关节的17例患者的X线征象的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春;王光明;张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免疫增强剂对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在术前术后均明显降低.生物反应调制剂(BRM)在围术期的应用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并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1].本文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胸腺肽治疗后细胞免疫变化的动态观察,阐明围术期配合BRM联合应用的意义,为临床上应用免疫增强剂联合手术化疗治疗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魏立;薛灏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08~2002-08收治的22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患者依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除3例死亡外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18例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术前确诊主要依赖MRI,根据肿瘤的部位早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

    作者:肖东民;王万春;倪江东;李永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肾损害1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极受临床关注和重视,MP感染对肾脏的损害报道却较少.本文将13例MP感染致肾脏损害的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蒋向东;蔡海芳;江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医用生物胶在肝断面中的作用

    我院自1996~2003年在肝组织部分切除之肝断面无胆汁渗漏及出血后采用生物胶喷雾、大网膜填塞治疗,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小丰;夏洪志;许玉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