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絮华;李虹伟;马文英
医学生的临床阶段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加强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我国医学院校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者结合所在医院的教学改革经验,就如何加强医学生在临床阶段的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三条对策: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衔接,独立完成首次病程志;重视教学查房;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作者:邢云利;王翠英;孙颖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完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小隐静脉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11年4月间,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40例患者(47条下肢)下肢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效果及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等.结果 本组肢体行小隐静脉完全点式剥脱,手术时间平均45 min;手术后平均1.5 d出院.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缓解.腓肠神经损伤(外侧足背皮肤麻木感)1例(2.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1~48)个月,无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1例腓肠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恢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小隐静脉完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是外科方法中简单、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亓明;白云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1]作为一种全身性骨病,不仅存在于绝经后妇女,也同样困扰着众多老年男性患者.据国外统计[2]全世界约有五分之一的男性在50岁后会受到骨质疏松骨折的威胁,男性患者骨折主要发生在生命的后10年内[3],其过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作者:李超;费琦;杨鹤;赵凡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90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为A、B、C 3组,5.6%8.0%)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D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4组血清 hs-CRP、Cys-C、RBP和尿液肌酐(Cr)、NAG 及mALB (西门子特种蛋白仪)水平.结果 T2DM A组 RBP、Cys-C,B C两组血清hs-CRP、Cys-C、RBP 和尿mALB/Cr、NAG/Cr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组为明显;C组81%的T2DM患者5项指标联合检测异常.结论 初诊T2DM患者HbA1c≤6.5% 即提示有早期肾功能损伤,随HbA1c增高而损伤加重.联合测定血Cys-C、RBP 、hs-CRP和尿mALB、NAG可能有助于从不同层面评判初诊T2DM早期肾功能损伤,Cys-C和RBP可能是较早期指标.
作者:姚美娟;丁庆莉;沈红石;蒋天如;任传路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为兔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实验性的动物模型.方法 36只体重2~3 kg的日本大耳兔,分别通过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法)与制动法制模,分别于4周、8周观察软骨退变情况及病理变化,并检测关节液白介素-1的含量,比较ACLT模型与制动法在不同造模时间关节损害的差异.结果 ACLT法模型建立时间较短,4周即可达到制动8周的病理表现.结论 与制动法比较,ACLT法更适合进行兔膝骨性关节炎实验.
作者:乙军;周业庭;徐丹;马小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两组分别于治疗2d及1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 d、15 d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 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功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弓荣泉;纪亚红;楚杏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降压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降压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30 mg治疗,联合治疗组在降压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血脂,并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患者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明显降低,而降压治疗组不明显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FMD)两组用药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FMD改善程度显著优于降压治疗组,两组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用药前后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以显著的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可以进一步的降低血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华科;吴莹;甄怀蒙;霍刚;赵生家;李文军;李金生;林燕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标准化病人(SP)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文章综述了SP 在心血管教学中的优势,并从实际教学条件出发,从招募、纳入标准及训练目标、具体培训方案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在心血管教学中SP 的培训方法及运用.
作者:沈絮华;李虹伟;马文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比较临床应用腓骨钩状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探讨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作用.方法 选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伴有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病例57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其中腓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9例,列为腓骨钩状钢板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8例,列为锁定钢板组.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下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踝关节功能评价应用 Mazur 评分体统进行研究.结果 腓骨钩状钢板组患者评分结果优15例(51.7%)、良11例(37.9%),锁定钢板组患者优 13例(46.4%)、良12例(42.9%);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腓骨钩状钢板组手术操作时间比锁定钢板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使骨折断端易于达到解剖复位且骨折断端固定稳定,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可早期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作者:陈俊;蒋建农;郝思春;王纪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死亡周期、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4~42个月,平均25个月,5例患者死于术后1年内,随访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67.41±6.71,第3个月为73.13±5.24,第1年为75.42±6.84,第3年77.46±5.13;患者恢复下地行走能力的平均时间为26 d,随访时间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置物感染及假体松动的现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一种有效治疗方式,且能让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避免了内固定失败的风险.
作者:王建华;曾国庆;肖容;孙代卫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局部微波热疗与化疗联合应用于胸壁复发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局部微波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胸壁复发患者,并与单用化疗患者进行对比,比较其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 与单用化疗相比,局部微波热疗联合化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局部微波热疗联合化疗是治疗乳腺癌胸壁复发的良好方法.
作者:吴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患病率高达10%[1].颈动脉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和头其它部位的主要血管,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为脑组织提供血和氧,颈外动脉为耳、鼻、口腔等五官供给血和氧.颈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在颈动脉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使得血液流通不畅,进而造成脑组织和眼的缺血、缺氧.临床上可表现为一过性黑曚、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眼缺血综合征等.由于颈动脉狭窄引发的眼病可归为缺血性眼病.
作者:展天寅;王艳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眼缺血综合征(OIS)是由于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和眼的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脑和眼的症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Toll样受体(TLRs)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感知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分子,在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多的研究提示,OIS的发生发展与视网膜长期缺血缺氧导致的慢性炎症有关,其中Toll样受体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免疫系统的激活与OIS发病过程的相互关系,为其病理机制及防治OIS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茜;王艳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均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甲钴铵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与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比研究前有所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洲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育症患者中无精因子基因家族(AZF)缺失类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技术对15个序列标记位点(STS)进行检测,判断不育患者的微缺失类型.结果 运用序列标记位点在418例不育患者中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43例,缺失率10.3%,对照组无缺失病例检出.结论 大多数AZFa区缺失临床上可表现唯支持细胞综合征,AZFb区域缺失影响精子的发育,AZFc区域缺失表现出临床症状异质性,AZFd缺失临床症状较轻或精子仅表现形态异常.
作者:陈科;杜娟;唐斌;李东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兔脑单纯爆炸伤模型,探讨早期一氧化氮(NO)、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氧自由基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在高温高湿自然环境下分别给予空白对照、单纯开颅手术及单纯爆炸伤模型处理,伤后6 h分别检测血清NO、iNOS和氧自由基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爆炸伤组、开颅组的NO与iNOS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建兔脑单纯爆炸伤模型简单,规范,适用性强.高温高湿环境下伤后早期血清NO、iNOS和氧自由基含量显著变化,符合颅脑火器伤后此3项指标的代谢规律.
作者:周龙;郁毅刚;林进皇;王文浩;李君;胡连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03~2007年11个省市、36家三级医院的1 087例MODS中123例PR-MODS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R-MODS组(n=123)与非PR-MODS组(n=964)比较,两者的APACHE II分值分别为(28.4+9.7)分以及(23.7+9.7)分(t=4.954,P=0.000),两者的机械通气天数分别为(11.7+16.0)d和(7.7+11.2)d(t=2.611,P=0.010),两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1.5%(88/123) 和57.1%(550/964)(Pearson χ2=9.448,P=0.002),两者的血液净化天数分别为2.1+6.1 d和2.2+5.6 d(t=-0.151,P=0.88),两者的住ICU天数分别为14.8+17.5 d和12.8+16.1 d(t=1.178,P=0.241),两者的住院天数分别为25.9+34.6 d和27.6+41.4 d(t=-0.505,P=0.614).结论 PR-MODS组较非PR-MODS组病情更重、机械通气时间更长、住院病死率更高.
作者:王超;胡岚;黄光伟;石秋萍;王红;张淑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0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病情,将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并设立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白介素-20水平并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晨僵时间等临床生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2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以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尤甚(P<0.05);血清白介素-20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X线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IL-20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情况.
作者:刘金石;李琦;李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在22例经组织或细胞病理学证实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贝伐单抗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贝伐单抗的剂量采用美国综合癌症网 (NCCN)指南推荐的5 mg/kg,每2周重复;或7.5 mg/kg,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记录毒副作用.结果 22例患者中有6例(27.3%) 部分缓解,12例(54.5%) 稳定,4例(18.2%) 进展,客观有效率(ORR)为27.3%,疾病控制率 (DCR)为81.8%.毒副作用主要为高血压4例、尿隐血阳性1例、血尿1例,均为1~2级;另出现1例蛋白尿3级,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另外,有3例患者出现III~IV度粒细胞减少,4例出现迟发性腹泻.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加重,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金时代;卢凯华;束永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内质网应激指大量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内质网应激在肾脏病的发生机制研究中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质网应激参与了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这些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可能是肾脏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针对内质网应激的治疗方案也可能是一个突破性进展.文章以内质网应激为切入点,对内质网应激与肾损伤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
作者:郭维康;张东亮;王丽妍;韩雪;刘文虎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