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珲;李军;王飞;郭少伟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措施及模式.方法 通过对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护理观察及护理研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评估,优35例,良5例,优良率达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科学有效的术后护理是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游可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Vitek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落进行鉴定并做药敏,对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做一分析.结果 在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中有痰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共211份,其中主要为痰液,占所有标本的83.9%.在药敏结果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1%、19.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4.1%、49.8%,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了50.0%,多重耐药性明显.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敏感抗生素谱窄,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对常用抗生素的使用,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蒋冬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P-选择素、胰岛素抵抗(IR) 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肾病者为DN组、无肾病者为DM组)和正常对照组(NC),进行空腹血糖(FPG)、胰岛素、P-选择素测定,计算HOMA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DN和DM组血中的FPG、胰岛素、P-选择素及HOMA-IR均高于NC组(P<0.01),且DN组上述结果都高于DM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IR与P-选择素呈正相关,多元回归显示DN发生与高FPG、高胰岛素、IR及P-选择素相关.结论 P-选择素参与了IR,且P-选择素与IR一起参与了T2DM患者DN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陈祥坤;盛春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表面或实质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07年6月到2008年6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心理疏导、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护理,患者未发生再次破裂出血,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彩仪;唐月嫦;张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推行有效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隔离方式,戴护目镜,戴双层手套,穿一次性塑料围裙,防止感染.通过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手术室护理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危险.
作者:沈琴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状况,为病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妇科08年1月至4月共171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的途径、时间进行统计.结果 171例患者术前抗生素使用的途径均为静脉用药;使用时间方面:能在术前2小时以内应用者为63例,占36.8%;超过术前2 h者108例,占63.2%.结论 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抗生素的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认识,推动术前抗生素用药方法日趋规范化.
作者:杨俊华;何述萍;曾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中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对70例I、Ⅱ期乳腺癌施行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除肋间臂神经30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6例(90.0%),感觉异常为4例(10.0%),而切除间臂神经的30例病人中28例有感觉异常,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4~36个月随访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I、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黄跃松;陈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罗依适应模式是围绕人的适应行为,即人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的适应而组织的,认为人是一个适应系统.笔者所在病区将罗依适应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控制影响护生实习的刺激,扩大其适应范围,改善其适应方式,使护生从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方面达到适应,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作者:向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氯胺酮麻醉是小儿临床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简便易行,效果好,并发症少[1].为此,我科在近年应用氯胺酮肌注行小儿麻醉共251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下降和功能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按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国内将再障分为慢性再障(CAA)和急性再障(AAA),后者亦称为重型再障(SAA)-Ⅰ型.慢性再障如果病情恶化加重,则称为SAA-Ⅱ型.AA病情重,危害大,疗效差,死亡率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引起AA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紊乱在A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近年来AA的发病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苹;朱传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训练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本组均就随访6~12个月.术后半年复查,按照Haris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优12例,良25例,中5例,优良率88.1%.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分阶段性康复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亚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膀胱腔内灌注局部化疗或免疫治疗是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手段.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对4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丝裂霉素C(MMC)与卡介苗(BCG)序联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彪;黄江波;邓长柳;康超文;魏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黄斑水肿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人们对其发病机制及致病因子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报道作一,主要介绍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与临床常见的致病高危因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发病率较从前已明显减少,但仍应重视对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致病因子的研究.
作者:许超;王艳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手术操作改良方法及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 采用Ono创建的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制作方法,并作部分改良,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供心缺血时间.结果 预实验30次,成功率36.7%.正式实验100次,成功率达到87.0 %,正式实验手术总时间为60±5 min,供心热缺血时间为5±1 min,供心冷缺血时间27±5 min,心脏复跳时间为1.5±1.0 min.结论 成功完成实验的关键因素是:严格的动物选择;清洁手术器械;适度的麻醉;缩短供心热缺血时间;准确的吻合技术.
作者:王约青;沈承澜;金庆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五味子生品、炮制品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差别,探讨五味子炮制机理.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生品、酒制、醋制、蜜制的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与生品相比,五味子各炮制品中3种木脂素及总木脂素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只是各成分含量增加程度不同.酒制、醋制增加幅度较蜜制明显,其中炮制品五味子醇甲升高的比较明显,而五味子甲素升高的幅度不是很大,五味子乙素的升幅居中.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准确、可靠,为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秦风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颊间隙位于颊部皮肤与黏膜之间,颊肌所在的位置.颊间隙感染的来源以牙源性为主,如阻生牙,根尖脓肿的感染扩散侵入颊间隙;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如颊部淋巴结等的化脓性感染.本病例系伤后异物木块残留所致右侧颊面部呈浸润性肿块,疑似放线菌感染,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宗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本组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26例患者复查X线片,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内固定物位置良好.随访6~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6~24周.无并发症发生,患肢功能恢复均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股骨解剖钢板在临床上的应用,满足了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需要,值得临床进一步去尝试和应用.
作者:王珲;李军;王飞;郭少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均获成功,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瘤(普通型).3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均未出现积乳及复发.结论 乳腺纤维瘤是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之一,诊断明确后对于瘤体小于1 cm者应以临床观察或中药治疗为主,瘤体大于3 cm或生长速度较快者应手术治疗,绝经后出现腺瘤应立即手术治疗,并且常规术中做快速病理检查,以便排除恶性病变.
作者:邓殿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医学影像迅速的发展,CT扫描作为一种常规的诊断技术.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如何高质量顺利完成CT检查,保证CT图像质量对临床具有的重要意义.
作者:朱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腹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总结64例腹部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并进行分析.结果 57例治愈,生存率89.1%;死亡7例,病死率10.9%.死亡原因腹腔大出血4例,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结论 腹部严重多发伤,伤情复杂,危急,不是单个损伤的相加,并发症常可致命,注意早期全面诊疗,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治疗.休克的抢救及腹腔大出血的处理,术后并发症早诊治,是提高救治的关键.
作者:肖步耘;欧阳映辉;罗昭胜;陈志雄;周贤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