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分析

李砚峰;王微微;赵慧;朱伟波

关键词:药物, 常用, 临床生化检验指标, 结果, 影响
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患者26584例,其中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被认定因为药物出现异常的患者有119例,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中因使用药物导致患者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发生异常的概率为0.45%;激素类药物、抗生素药物、抗风湿药、维生素药物、抗癌症药物等药物均会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产生影响。结论: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受到临床多种药物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使药物对生化检验指标造成的影响进行减少,从而使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骨科护理人文关怀的感受

    随着新科技手段及方法在医疗临床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提升骨科护理质量,骨科护理中也引入了许多人性化及先进的护理服务及理念,然而患者却缺乏对其正确认知,认为这是医院大程度牟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从而在观念上和实际行为上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从而增大了护理风险。患者的消极情绪,骨科患者因长期患病卧床等,容易导致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等消极情绪,加之片面的认为当前医疗技术如此发达,他们的疾病能够很快很好的治愈,而现实情况中,一旦出现短期疗效不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情况时,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误差,产生消极情绪,而不积极的治疗护理态度在骨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会产生不良效果,提高护理风险。

    作者:张晓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18例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有效护理。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持续哮喘的患儿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实施的有效性。结果:所有患儿经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快速、全面、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小儿哮喘的持续状态,促进小儿的康复。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个体化术前谈话在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个体化术前谈话在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在肝胆外科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谈话模版进行术前谈话;实验组:针对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同意书进行术前谈话。调查并比较两组术后满意度调查和术后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和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术后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术前谈话有助于提患方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满意度。

    作者:周美红;崔恒官;吴伟新;朱亚英;项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生化检验100例作为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两组。对照组检验采用常规血浆,共50例;研究组检验采用肝素抗凝血浆,共50例。组间比较检验指标。结果:两组中研究组钾较低,葡萄糖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生化检验中肝素抗凝血浆有很大应用价值,分离血浆速度快,不易溶血,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冯实;赵慧;刘小东;邓玉凯;安彦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情况、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钱霞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脑室外引流+持续腰大池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运用

    目的:探究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脑室外引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对比两组术后脑室出血清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和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周春来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特定时间收治的骨科患者共104例,时间段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52例研究组予优质护理服务,5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心理学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心理学各项指标值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 SAS评分以及 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二者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调节骨科患者的焦虑情绪,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亚美;郑树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研究并分析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和防止发生医院感染针对措施。方法:以同一时间住院的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和住院期间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此批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出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解决和预防措施。结果: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如下:有着较长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进出医院房门次数过与频繁,本身患者的心功能低下,主治护理医师的任职资历较低,有较少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不到位,对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次数多,造成患者的本身免疫力开始降低。在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应当注意以上造成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因素。及时解决和采取预防措施,基本的加强护理服务意识,严把病患的护理工作,使病患房间时刻保持干净、整洁,有较好的休息环境,加强病患运动意识,多锻炼,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近病患康复,从而减少病患住院时间,终降低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

    作者:周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整体护理在护理学发展中的意义

    目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是医学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往的单纯的护理观念已经落后于社会的需求,一些新的护理理念比如护理程序、护理查房、护理质量控制、护理诊断正在我们的护理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闭合复位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以3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均给予闭合复位PFNA治疗,总结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均给予患肢制动并持续2周时间,术后3周均能拄拐下床活动,术后1-4周内无感染现象,术后8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系统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闭合复位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丽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监护研究进展

    目的: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介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患者病死率亦随之降低,而低钠血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一种合并症。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发生率为5%,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加重患者心力衰竭程度,亦或者是出现死亡事件。本文探讨了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监护,对患此病症的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爱娣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小儿惊厥中的相关疗效以及治疗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的高热惊厥患儿94例,将这94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7例。对观察组的47例患者采用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高热惊厥的治疗,而对对照组的47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护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疾病反复率以及相关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得到观察组的高热惊厥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的高热惊厥复发率要更低( P<0.05),而且通过对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调查以及满意度调查,也显示观察组的情况要比对照组好得多( 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具有疗效上的显著帮助,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以及患儿的治疗舒适程度,帮助家属了解相关的护理信息,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早日康复,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郭惠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脑梗塞患者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法:选取18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的护理措施结合全面的健康教育,能够缩短病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社区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遵义率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方法:我社区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诊治的220例尿糖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0例患者没有进行特殊的干预。观察组的110例患者接受用药指导、心理疏导、运动疗法、饮食疗法以及尿糖、血糖的自我监测等等,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遵医率为82.1%,对照组为46.1%,观察组患者的遵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率为72.73%;对照组患者良好率为54.55%。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良好率为78.18%;对照组良好率为56.36%。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其遵医行为,同时能够更好的控制血糖,减低再次住院几率,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亚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儿童误服氯氮平中毒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近3年来收治的儿童误服氯氮平中毒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儿童误服氯氮平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儿童误服氯氮平中毒中,男孩占68.18%,1-3岁占86.36%,农村儿童占86.36%,经催吐、洗胃、导泻、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误服氯氮平中毒中男孩多于女孩,幼儿期儿童占大多数,农村儿童多于城市儿童。护理干预:加强农村对该方面知识的宣教,将药物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注意看护好儿童。

    作者:李洁;莫海丽;马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对比研究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体检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7月间;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分为A组、B组各50例;其中A组实施末梢血检测,B组接受静脉血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①血常规检查情况:B组常规指标(除中间细胞)较A组显著减低(P<0.05)。②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查结果:在3h、6h的血常规指标(除血小板)较即刻指标显著升高(P<0.05)。结论:静脉血检查较末梢血检查的效果更为确切,且可反复检验,但是因血液标本常受外部因素影响,应及时在3h内予以检测。

    作者:张瑜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关于对脑卒患者康复中神经内科的护理探讨

    目的:评价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患者的效果。方法把98例脑卒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及护理前后CSS、ADL评分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在CSS、ADL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CSS、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患者,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取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改善患者卒中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杨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参照组32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2例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缓解率及护理舒适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舒适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缓解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焦虑缓解率和护理舒适率进行提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曾小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强化护理干预降低IC 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强化护理干预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ICU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一共有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ICU 气管插管的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可以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钟蕾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开展预防呼吸相关肺炎的护理教育体系。方法对90例次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的因素与病原学特征进了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找出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征。结论此次研究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且根据理论依据制定了相关预防和护理的对策。

    作者:陈文娟;孔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