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目的:探讨在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中,本研究使用两种措施对患者进行医护管理,即常规护理以及配合精细化管理。方法:将100例进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流程管理,待护理疗程后,对满意度和相关知识掌握度调查比较。结果:经过加强护理流程管理护理后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令人满意,且掌握度也好于对照组。结论:提高外科护理质量以及提升护理流程管理的工作,对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研究ICU 重症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ICU重症患者一共有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对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之前,两组病人的SDS、SAS以及睡眠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两组病人的 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IUC 重症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使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廖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作用明显,能促进改善早期抑郁状态,提高远期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聂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症的发生原因,并对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50例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患者发病的原因,并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和护理,改善其情况;5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5月间收治。结果:本次50例患者中,人机对抗,厌世、自杀的现象分别占比为2.0%;经过及时进行护理后,患者情况得到改善,后50例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症的影响因素较多,我们应该积极对患者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护理,改善患者情况。
作者:张荣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泻脾汤辅助治疗对儿童鹅口疮的疗效的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鹅口疮患儿,120例患儿按就诊登记号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5~24个月,平均年龄12.6±2.8个月,合并呼吸道感染12例,营养不良24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19个月,平均年龄9.8±1.7个月,合并呼吸道感染10例,营养不良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的患儿只给予氟康唑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泻脾汤辅助治疗。结果: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8.3%,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12周、24周进行随访,其中观察组患者在12周未出现复发,24周后共复发5例,复发率8.3%,对照组12周7例,24周14例,共21例,复发率35%(P<0.05)。结论:由于中药味苦很难被患儿接受,如果在中药的药剂方面加以研究和改进,必将在治鹅口疮的疗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应该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总而言之,利用归脾汤辅助治疗儿童鹅口疮,其在短期内就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且利用中药辅助治疗极大地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引入N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NICU实习护生8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带教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操作成绩及医护配合能力、动手配合能力和紧急应急能力等带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带教时,带教老师按照路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循序渐进和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有助于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张瑜;郭宇;陈晓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内蒙古200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患儿阳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儿维生素 D 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观察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距,P>0.05,统计学意义不显著。结论采用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具有较大的意义,可促进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郑丽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遵义率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方法:我社区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诊治的220例尿糖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0例患者没有进行特殊的干预。观察组的110例患者接受用药指导、心理疏导、运动疗法、饮食疗法以及尿糖、血糖的自我监测等等,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遵医率为82.1%,对照组为46.1%,观察组患者的遵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率为72.73%;对照组患者良好率为54.55%。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良好率为78.18%;对照组良好率为56.36%。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其遵医行为,同时能够更好的控制血糖,减低再次住院几率,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亚 刊期: 2016年第34期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不断的提高。然而,城乡教育差距的拉大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严重问题。而且,该问题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显得更加突出,目前这种日益拉大的教育差距已经对中国教育的协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并直接影响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该问题,我们需要在加大对教育资金投入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并且由政府出台相关的地区性扶持政策,从而达到缩小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差距。
作者:李晓霞;姚永邦;杨自全;文艺;莫琳龙;刘宇瑶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人性化优质护理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本院所接收的呼吸衰竭患者90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单双数顺序法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就护理有效率而言,观察组患者(93.3%)明显比参照组患者(77.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8%)也高于参照组(82.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且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巧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80例患者血液标本参与研究,根据所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间、送检时间、溶血标本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根据研究结果,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血液采集时机、送检时间以及溶血标本因素的影响。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时,为了减小生化检验的偏差,提高准确性,应当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的控制,防止不合格血液样品出现。
作者:卢淑兰;焦冠勇;刘斌;安彦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替吉奥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效用进行分析。方法:抽取近两年内前来我院就医的6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比组(31例),对比组在整个治疗期间单纯接受介入治疗,研究组在治疗期间接受替吉奥联合介入治疗,然后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0.64%)高于对比组(58.06%),经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长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晚期胰腺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同时,给予其替吉奥治疗可取得更优良的效果。
作者:夏中双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体检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7月间;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分为A组、B组各50例;其中A组实施末梢血检测,B组接受静脉血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①血常规检查情况:B组常规指标(除中间细胞)较A组显著减低(P<0.05)。②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查结果:在3h、6h的血常规指标(除血小板)较即刻指标显著升高(P<0.05)。结论:静脉血检查较末梢血检查的效果更为确切,且可反复检验,但是因血液标本常受外部因素影响,应及时在3h内予以检测。
作者:张瑜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血液运输过程中的冷链控制情况,探讨优化对策。方法采用TR__2E防湿智能温度测量记录仪和数字温度测量仪对随机抽取的血液运输过程中的四个血液运输箱中的血液冷链全过程的温度进行监测,对血库中这四个血液运输箱中血液储存的温度是否符合规定进行分析,统计血液运输中的冷链温度。结果在血液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血液、血浆的温度控制均和相关规定要求相符。结论血液冷链控制状况较为理想,为了更好地做好血液运输中冷链控制,今后还需要在脆弱、敏感环节加强改善,以为确保血液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王淑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脑梗死样病变患者42例,分别对其进行CT扫描与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核磁共振在23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出率为87.0%,在19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检出率为89.5%,均明显好于 CT 扫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发生意识障碍加重、偏瘫、眩晕或共济失调加剧,头痛加剧,应尽早结合病情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有效避免漏诊、误诊的情况。
作者:刘大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和防止发生医院感染针对措施。方法:以同一时间住院的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和住院期间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此批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出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解决和预防措施。结果: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如下:有着较长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进出医院房门次数过与频繁,本身患者的心功能低下,主治护理医师的任职资历较低,有较少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不到位,对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次数多,造成患者的本身免疫力开始降低。在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应当注意以上造成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因素。及时解决和采取预防措施,基本的加强护理服务意识,严把病患的护理工作,使病患房间时刻保持干净、整洁,有较好的休息环境,加强病患运动意识,多锻炼,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近病患康复,从而减少病患住院时间,终降低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
作者:周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62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肢体抖动改善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96.8%高于对照组85.5%,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小儿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夏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护理工作模式发生转变,护理工作已逐步体现出极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特征。探讨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现将国内外关于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艳明;梁真真;高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中医健康管理与三位一体高血压防治管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采用中医健康管理配合三位一体高血压防治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中医体质、治疗总有效率及控制率。结果:两组中医体质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与三位一体高血压防治管理,疗效肯定,控制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宝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使用电动止血带致患者皮肤损伤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使用气压电动止血带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改进止血带内衬材料,根据动脉收缩压调节压力。结果使用气压电动止血带的患者减少发生局部皮肤瘀斑,水疱。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气压止血带所致的皮肤损伤,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殷诚悦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