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治内蒙古200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析

郑丽杰

关键词:婴幼儿, 维生素D, 佝偻病, 内蒙古, 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内蒙古200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患儿阳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儿维生素 D 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观察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距,P>0.05,统计学意义不显著。结论采用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具有较大的意义,可促进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瘢痕子宫妊娠无痛流产米索前列醇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娠无痛流产米索前列醇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瘢痕子宫妊娠无痛流产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比组各39例。参比组直接行无痛人工流产;实验组患者配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阴道出血时间以及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低于参比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参比组,且手术时间和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均短于参比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小,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无痛流产配合米索前列醇能够较好的提高安全性,减少子宫损伤,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鲍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素质要求

    目的:消毒供应中心要适应医院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护理队伍。该中心不但承担全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等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而且是院内感染的控制者。因此,护士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及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的发展需求。

    作者:汪永红;吴惠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个性化护理在肝病患者中的实施及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肝病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具体措施。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结果:个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本,强调将促进患者健康为护理中心,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这是一种社会进步而引发的护理方式的改革。

    作者:陈黎娇;李茹;张妮;王晓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内镜下微创治疗多发性胃息肉42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创治疗多发性胃息肉的效果。方法:采用基础麻醉,用奥林巴斯 GIF---H260胃镜及其配套氩气刀对多发胃息肉进行逐个电切治疗。结果:42例患者中39例顺利电切,电切后经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一周后痊愈出院,占比92.9%;2例在电切过程中出现弥漫性渗血,经喷洒冰盐水控制,后经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一周后痊愈出院,占比4.8%;1例在电切过程中出现胃穿孔,经普外科紧急手术修补后,住院两周出院,占比2.4%。总结:内镜下微创治疗多发性胃息肉42例,效果好,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防风险的发生。

    作者:索艳明;王银庄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程为平教授头部“个”字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头部“个”字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探索新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给以头部“个”字透刺法,对照组予口服药物。根据治疗前后震颤等临床症状、体征,依照震颤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震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P<0.05)。结论:头部“个”字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孙刚源;肖丙龙;程为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在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中,本研究使用两种措施对患者进行医护管理,即常规护理以及配合精细化管理。方法:将100例进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流程管理,待护理疗程后,对满意度和相关知识掌握度调查比较。结果:经过加强护理流程管理护理后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令人满意,且掌握度也好于对照组。结论:提高外科护理质量以及提升护理流程管理的工作,对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应采取综合治疗,以良好的血糖控制为本,辅以一些纠正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对减少或延缓 DPN 发生和进展往往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永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术后护理干预方法

    目的:分析薄角膜近视患者运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到2012年3月份收治的62例薄角膜近视患者按等效球镜值分为实验组(32例,-2.35~-6.0D)和对照组(30例,-6.25~-11.5D),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给予健康宣教、用药指导、术后指导等术后护理干预,分析其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护理满意度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的薄角膜近视患者术后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高,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疗效明确,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齐慧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情况、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钱霞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作用明显,能促进改善早期抑郁状态,提高远期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聂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

    目的:深入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方法:采集我院自2014年5月-2016年8月间的600份血液标本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检查的不合理性,并找出解决方法。结果:60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标本50例,主要原因有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当、剂量不合格、血液凝固等(7例、16例,14例,10例、3例)。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查不合格因素较多,可针对因素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方可提高临床血液检查水平。

    作者:杨国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开展预防呼吸相关肺炎的护理教育体系。方法对90例次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的因素与病原学特征进了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找出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征。结论此次研究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且根据理论依据制定了相关预防和护理的对策。

    作者:陈文娟;孔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66例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发生原因。结果:66例不良反应患者的发生因素主要是: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以及舒血宁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37.9%、21.1%、15.2%、13.6%、12.1%;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有皮肤瘙痒、丘疹、皮肤充血、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24.2%、16.7%、12.1%、16.7%、15.2%、15.2%。结论:关于中药制剂,国家应加强对生产厂家中药制剂工艺,特别提纯工艺审核,提高标准。在对患者用药时应合理应对,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肖洪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1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和低血糖复发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低血糖的复发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小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120例妊娠合并贫血临床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贫血的类型、贫血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法与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份—2016年9月份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65例,血小板减少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6例,其它类型4例;轻度贫血患者68例,中度贫血患者40例,重度贫血患者12例。结论: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病几率比较高,并且贫血类型多以缺铁性贫血以及中度贫血为主,临床中需加强研究,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尽可能减少孕妇在分娩时带来的风险。

    作者:李元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本组9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室采取剖宫产方式分娩的产妇,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45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较之对照组显著较短,且该组产妇的72h 母乳喂养成率较之对照组显著较高,两组产妇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48h泌乳充足率较之对照组显著较高,两组产妇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提高产妇的48h泌乳充足率,对于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魏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脑梗塞活血化浊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脑梗塞活血化浊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摸球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之中57例患者,参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化浊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53/57)、71.9%(41/57),两组间经对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浊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和全面普及。

    作者:于海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脊髓损伤病人的病房延伸指导对康复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病房延伸指导对其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30例脊髓损伤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的15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的15例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以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好转,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病房延伸训练不但能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增加其掌握康复知识的程度,同时还能缓解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负担,只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项静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细节护理在小儿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小儿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对照组小儿选自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感染性腹泻小儿,实验组小儿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46例感染性腹泻小儿,对对照组实施对症护理,实验组则加强细节上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且 P=0.04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小儿感染性腹泻注重细节上的护理有利于改善小儿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有效率,临床意义较大。

    作者:卢林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正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衰竭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慢性肾衰竭疾病透析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梁凯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