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丹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具有良好协同性,可提高治疗效果,保障良好妊娠结局。
作者:王慧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牙髓摘除术治疗妊娠期牙髓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妊娠期牙髓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观察7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并记录,分析78例妊娠期牙髓炎患者临床症状情况、疼痛评分情况、疗效情况。结果:78例妊娠期牙髓炎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各项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患者的进食咀嚼未受到影响,共有22例患者产生敏感和咬合不适症状,4例患者出现根尖阴影/瘘管症状;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为(6.02±1.77)分,治疗后,疼痛评分为(0.53±0.71)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50例,占比64.1%,有效率24例,占比30.8%,好转4例,占比5.1%,治疗后,100%好转。结论:牙髓摘除术治疗妊娠期牙髓炎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了疼痛感,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应用。
作者:王秀娟;郭慧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薄角膜近视患者运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到2012年3月份收治的62例薄角膜近视患者按等效球镜值分为实验组(32例,-2.35~-6.0D)和对照组(30例,-6.25~-11.5D),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给予健康宣教、用药指导、术后指导等术后护理干预,分析其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护理满意度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的薄角膜近视患者术后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高,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疗效明确,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齐慧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抽取104例,按随机抽签方式分组,优质组(n=52)在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n=52)则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优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5.77%,平均住院时间是(5.11±1.40)d;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19.23%,平均住院时间是(7.32±1.49) d;2组指标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满意,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促使其早期痊愈。
作者:谢锌锦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总结分析保胆取石术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以90例保胆取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结果:90例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均顺利康复出院,护理期间没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为100.0%。结论:做好保胆取石术临床护理工作,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服务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晓青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情况、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钱霞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46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科学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8±2.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8±2.0)d;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9.7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谷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索人性化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产科收治的13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试验组以及对比组,每组各65例。对比组的产妇和新生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婴儿床就安置在产妇床旁,所有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都在产妇的床旁完成,产妇及家属学习并参与整个护理过程。调查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母婴知识掌握情况及产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母婴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的母婴床旁护理可以使产妇更深入、全面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母婴知识,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该方法也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红玥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8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1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负性心理轻于对照组,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夏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胃镜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该方法在消化道疾病诊断、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检查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护理,将会引起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适,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从社会、生理、心理等角度护理,能让患者保持佳的状态接受检查。本文将以舒适护理为起点,分析舒适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张晴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用院内制剂益气活血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科住院部收治的96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院内制剂益气活血颗粒(黄芪、党参、当归、川芎、麦冬、五味子、丹参、益母草、陈皮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抗心绞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降压等常规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的表现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院内制剂益气活血颗粒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能延缓病情进展,明显改善病人症状,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玮;王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并探索肠道菌群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依据细菌基因序列,设计较具代表性的五种细菌的特异性引物,并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标本三十份及正常对照组标本三十份。提取细菌基因组的 DNA,并且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细菌的数量,得出结论然后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粪便中细菌的数量为双歧杆菌属:9.15±0.73比4.42±0.39,乳酸杆菌属:7.35±0.27比5.26±0.02,结直肠癌组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4.58±0.22比5.72±0.37,粪肠球菌:4.85±0.14比10.50±0.20,屎肠球菌:5.13±0.33比5.64±0.06,结直肠癌组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通过对比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数量减少的菌群有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多的菌群有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以及屎肠球菌,由此可以看出肠道菌群的失调对结直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江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近3年来收治的儿童误服氯氮平中毒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儿童误服氯氮平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儿童误服氯氮平中毒中,男孩占68.18%,1-3岁占86.36%,农村儿童占86.36%,经催吐、洗胃、导泻、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误服氯氮平中毒中男孩多于女孩,幼儿期儿童占大多数,农村儿童多于城市儿童。护理干预:加强农村对该方面知识的宣教,将药物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注意看护好儿童。
作者:李洁;莫海丽;马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析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观察组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
作者:谢小玲;刘力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是医学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往的单纯的护理观念已经落后于社会的需求,一些新的护理理念比如护理程序、护理查房、护理质量控制、护理诊断正在我们的护理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正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衰竭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慢性肾衰竭疾病透析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梁凯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重点。方法:选取2015年的8月~2016年的8月我院所收治的45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给予所有患儿积极救治,并施以悉心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救治与悉心护理,本组所有患儿临床症状与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8.3±1.7)d。结论:重视并加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张娟;赵欣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脑梗死样病变患者42例,分别对其进行CT扫描与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核磁共振在23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出率为87.0%,在19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检出率为89.5%,均明显好于 CT 扫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发生意识障碍加重、偏瘫、眩晕或共济失调加剧,头痛加剧,应尽早结合病情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有效避免漏诊、误诊的情况。
作者:刘大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效果。方法:研究分析来自我中心院前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诊抽取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40例未采用院前急救,观察组40例采用院前急救,分析不同干预后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0%,对照组为52.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疝、中枢性高热、气道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院前急救可以有效的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适用于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李海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通过相关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从而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这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其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途径在对老年髋部骨折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也提升了临床护理满意度,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护理的理想选择,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刘丹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