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
目的:对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80例患者血液标本参与研究,根据所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间、送检时间、溶血标本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根据研究结果,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血液采集时机、送检时间以及溶血标本因素的影响。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时,为了减小生化检验的偏差,提高准确性,应当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的控制,防止不合格血液样品出现。
作者:卢淑兰;焦冠勇;刘斌;安彦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6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调查96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感染的单因素分析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情况。结果:960例患者手术治疗,术后感染患者64例,占比6.7%;检出病原菌株1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占比57.4%,革兰阳性菌30株,占比27.8%,真菌16例,占比14.8%,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术后感染的单因素为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伤口异物、抗菌药物使用;多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间、伤口异物、抗菌药物使用。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种类较多,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尽量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立斌;王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卫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案,以为日后卫生管理、改革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对相应数据的整合,借助智能化工具设计相应图、表等,交由技术人员实现。结果:根据自行生成需要的图、表,可为各个部门决策工作、总结撰写等提供帮助。结论:卫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并实施可为行政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便利,值得应用。
作者:杨兴琴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梗塞患者,依据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的患者康复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3个月后的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0%,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上下肢功能评分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恢复效果,改善各项功能指标,适用于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郁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舒适护理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接收的7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实验组(临床舒适护理),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小儿经临床舒适护理干预后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2.9%,二者比较,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实施临床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
作者:刘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在胃癌手术患者治疗之中的整体护理效果,以此来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在2013年-11月-01日——2016年-11月-01日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50例,将其作为我们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主要分析对象。将其分成两组,采取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成功概率。结果:第一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例数是12例(40%),第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例数是24例(80%)。患者的护理程度满意度也不同,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比较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胃癌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比较强,还能够提升患者对胃癌的认知效果,减少住院的时间,以此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苏秀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析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观察组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
作者:谢小玲;刘力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针对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6例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具体护理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经护理,所有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均已康复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且经过随访所有患者均未产生术后并发症状。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在治疗患者胫腓骨骨折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极大的促进骨折恢复,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真正保障其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任雪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至我院就诊的64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占据3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张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脑梗塞活血化浊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摸球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之中57例患者,参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化浊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53/57)、71.9%(41/57),两组间经对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浊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和全面普及。
作者:于海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中医中药结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收治时间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以此作为本次主要的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中医中药结合机械通气治疗,但研究组予以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中医中药结合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之上予以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学中应用。
作者:刘梦佳;李秀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ICU综合症-急诊搭桥患者精神障碍的心理状态,同时探究有效的护理方法和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我院40例ICU综合症-急诊搭桥患者,精神障碍的心理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针对性进行护理,总结并探讨护理的效果;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本次40例患者在ICU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211.06天,后转至普通病房住院21.053.25天后顺利出院。结论:ICU综合症-急诊搭桥患者精神障碍的心理影响因素较多,我们应该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恢复。
作者:陈瑞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科收治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治疗配合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颇为显著,能够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护理效率与护理安全性,保障患者获得满意的预后。
作者:刘恩丽;陈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通过调查本市人群睡眠质量与生活方式以及亚健康之间的具体情况,进而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本市22326例市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睡眠质量,并根据《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定每个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通过体检结果以及《亚健康评定量表》来判断研究对象的健康状态,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接受调查的人员当中,身体出现亚健康的比例达到45.3%,身患疾病的比例达到35.6%;所有被调查者中从来没有优质睡眠的有1004例,比例为4.5%,有时无优质睡眠的达到8275例,比例为37.06%,经常无优质睡眠的达到10045例,比例为45.0%,总是无优质睡眠的达到3002例,比例为13.45%。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对于生活方式以及身体健康存在明显影响,此外,从来没有优质睡眠的人员更容易发生亚健康,其方式几率是总是有优质睡眠人员的8.21倍,是有时有优质睡眠人员的6.25倍,是经常有优质睡眠的人员的2.54倍。结论:睡眠质量与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具有紧密关系,可以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标准,睡眠质量对人体的健康状态产生巨大影响,睡眠质量不佳容易导致出现亚健康状态。
作者:张娟;黄辰;张莲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内蒙古200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患儿阳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儿维生素 D 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观察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距,P>0.05,统计学意义不显著。结论采用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具有较大的意义,可促进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郑丽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与对照组(4.2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中增加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科业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生化检验100例作为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两组。对照组检验采用常规血浆,共50例;研究组检验采用肝素抗凝血浆,共50例。组间比较检验指标。结果:两组中研究组钾较低,葡萄糖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生化检验中肝素抗凝血浆有很大应用价值,分离血浆速度快,不易溶血,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冯实;赵慧;刘小东;邓玉凯;安彦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感染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创建过程中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人文关怀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3%)显著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19%),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运用。
作者:梁福秀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温热式低周波配合金黄散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我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58例,用温热式低周波和金黄散外敷治疗并采用 FPS-R(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经过1月治疗后,评分为FS1(偶尔感到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12例(21%),FS2(有疼痛感,但能轻微活动,如散步)17例(29%),FS3(有疼痛感,不能长时间活动)22例(38%),FS5(疼痛剧烈无法自由活动)者7例(12%),总有效率88%。结论温热式低周波配合金黄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能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无创,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研究ICU 重症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ICU重症患者一共有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对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之前,两组病人的SDS、SAS以及睡眠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两组病人的 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IUC 重症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使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廖丹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