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锌锦
目的:研究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某幼儿园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在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对照组进行常规感染控制,观察组进行全面性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传染病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结论:对幼儿园进行全面性传染病预防管理能够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26例乙肝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检验的乙肝患者26例参与研究,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施乙肝五项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表面抗原阳性率88.46%,表面抗体阳性率为50%,e抗原阳性率为15.38%, e 抗体阳性率为26.92%,核心抗体阳性率为61.54%。结论:临床诊断乙肝时,必须对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进行综合考虑,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诊断。
作者:仁青措姆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方法:采用160例骨折病人,把它们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设置80例观察组,设置80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我们使用一般的普通钢板和石膏来对骨折部位固定,观察组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来对病人治疗,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护理成效。结果:160例骨折病人全部康复,按照 Cassebaum 肘关节功能判定标准来看,观察组无论是从病人的生活状态还是质量,各个方面均要高于对照组,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几年以来我国引进了一些新的骨科医疗技术,使用这种技术让骨科护理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作者:刘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临床药学是医药结合、探讨药物临床应用规律、实施合理用药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是药师进入临床,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督患者的临床用药过程,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临床药学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及其剂型与病体相互作用和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旨在用客观科学指标来指导患者的合理用药。近年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宋光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析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所有患者在妊娠的各个时期均采用药物治疗,由于护理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妊娠结局,而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谢福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更是医院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医院建设的基础,必须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在谈到医院管理时,首先想到的却是医疗质量和行政管理,而思想政治工作却往往被忽视。随着知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新背景下,要求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走在时代的前沿,从而促进医院持续快速全面发展。
作者:杨斌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乡镇卫生院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对症护理干预,随访18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数值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乡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毕冬青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有效护理。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持续哮喘的患儿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实施的有效性。结果:所有患儿经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快速、全面、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小儿哮喘的持续状态,促进小儿的康复。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随着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1]。作为护士,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1自身素质1.1政治素质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王春;汪永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1.5%,低于实验组的95.9%;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6.5%,高于实验组的6.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得知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露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急诊科收治的患者通常表现为病情危重,治疗风险大,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纠纷。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能够给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水平,便有必要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工作。本文在分析急诊护理中医疗纠纷的防范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急诊护理中医疗纠纷的处理技巧进行探究,以期使急诊护理中医疗纠纷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张明菊;赵小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6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调查96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感染的单因素分析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情况。结果:960例患者手术治疗,术后感染患者64例,占比6.7%;检出病原菌株1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占比57.4%,革兰阳性菌30株,占比27.8%,真菌16例,占比14.8%,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术后感染的单因素为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伤口异物、抗菌药物使用;多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间、伤口异物、抗菌药物使用。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种类较多,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尽量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立斌;王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无痛分娩后发生产后尿潴留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无痛分娩后发生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一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达到了90.48%,对比对照组(61.90%)明显更高,P<0.05;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后发生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李琼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相关的探讨与研究,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结果经过相关的检查,由菌痢造成的腹泻的患儿占17.3%,因为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腹泻的患儿占79.8%,因为别的原因造成的腹泄的患儿占2.8%。将男女患者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的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足6个月的婴幼儿和6个月—3岁的患儿,与3—6岁的患儿,他们之间进行轮状病毒阳性率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造成婴幼儿发生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中比较多发,我们要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顾科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肝病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具体措施。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结果:个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本,强调将促进患者健康为护理中心,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这是一种社会进步而引发的护理方式的改革。
作者:陈黎娇;李茹;张妮;王晓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30)及路径组(n=30),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路径组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实施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患者护理后FEV1、FEV1/FVC、住院时间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邓小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引入N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NICU实习护生8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带教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操作成绩及医护配合能力、动手配合能力和紧急应急能力等带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带教时,带教老师按照路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循序渐进和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有助于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张瑜;郭宇;陈晓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感染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创建过程中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人文关怀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3%)显著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19%),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运用。
作者:梁福秀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有了质的飞越。在医学领域我们都有了很大的突破,甚至很多的疑难杂症都被攻破。所以,我们一直注重病人的病因及解决方法,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很多病人在接受完治疗之后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得病根没有除去。所以,术后护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件事,尤其是内科的护理。
作者:乌云高娃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这不仅是医患之间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影响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建设、社会文明建设,不断加深着社会公民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误解。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医患关系研究进展,从医患关系的性质与定义、医患关系发展、现状与成因、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说明改善医患关系现状,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作者:叶俊兵;陈倩;谭信韬;刘颖;陆鹏宇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