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乡镇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杨斌

关键词:思想政治, 卫生院, 实效性
摘要:目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更是医院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医院建设的基础,必须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在谈到医院管理时,首先想到的却是医疗质量和行政管理,而思想政治工作却往往被忽视。随着知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新背景下,要求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走在时代的前沿,从而促进医院持续快速全面发展。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整脊疗法的指导思想

    目的:中西医整脊疗法各有本源,中医常从经气盛衰的角度认识脊柱相关疾病,现代医学对整脊疗法的探索也在逐渐深入,从传统解剖学认识到力学平衡的运用,再到空间医学层面的探索,整脊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在临床运用方面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和极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陈珂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对比研究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体检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7月间;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分为A组、B组各50例;其中A组实施末梢血检测,B组接受静脉血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①血常规检查情况:B组常规指标(除中间细胞)较A组显著减低(P<0.05)。②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查结果:在3h、6h的血常规指标(除血小板)较即刻指标显著升高(P<0.05)。结论:静脉血检查较末梢血检查的效果更为确切,且可反复检验,但是因血液标本常受外部因素影响,应及时在3h内予以检测。

    作者:张瑜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院内制剂益气活血颗粒治疗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院内制剂益气活血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科住院部收治的96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院内制剂益气活血颗粒(黄芪、党参、当归、川芎、麦冬、五味子、丹参、益母草、陈皮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抗心绞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降压等常规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的表现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院内制剂益气活血颗粒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能延缓病情进展,明显改善病人症状,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玮;王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抽取104例,按随机抽签方式分组,优质组(n=52)在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n=52)则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优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5.77%,平均住院时间是(5.11±1.40)d;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19.23%,平均住院时间是(7.32±1.49) d;2组指标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满意,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促使其早期痊愈。

    作者:谢锌锦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分别给予股骨重建髓内钉固定、钢板内固定、空心螺钉内固定、重建髓内钉等手术治疗方式,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1.3±6.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20.3±7.1)周,其中有1例患者骨折在术后1年仍未愈合,给予再次植骨,在手术24周后骨折愈合,无1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情况。结论: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损伤程度选择合适手术方法以及固定材料,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质量。

    作者:许照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120例妊娠合并贫血临床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贫血的类型、贫血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法与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份—2016年9月份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65例,血小板减少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6例,其它类型4例;轻度贫血患者68例,中度贫血患者40例,重度贫血患者12例。结论: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病几率比较高,并且贫血类型多以缺铁性贫血以及中度贫血为主,临床中需加强研究,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尽可能减少孕妇在分娩时带来的风险。

    作者:李元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个性化护理在肝病患者中的实施及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肝病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具体措施。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结果:个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本,强调将促进患者健康为护理中心,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这是一种社会进步而引发的护理方式的改革。

    作者:陈黎娇;李茹;张妮;王晓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内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给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简单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应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则在观察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内固定结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会明显的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增强患者的骨密度,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郭振华;南晓刚;朱化隆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至我院就诊的64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占据3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张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护理实习生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及时发现护理实习生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以便他们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7.34%。其次来自农村家庭的护理实习生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因子得分均高于城市家庭出身的护理实习生。结论:护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心理问题突出,而农村家庭出生的护理实习生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显著,急需干预。

    作者:洪春燕;杨周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得效果。方法: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得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水平、住院时间与花费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花费情况均要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茹鲜古丽·艾散;米日阿依库尔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进展

    目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类特殊的支气管哮喘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多数患者为慢性或反复性咳嗽,且气道高反应性特征明显,但气促、喘息等症状较少,因而临床较容易误诊为普通咳嗽、慢性咽炎等呼吸道疾病,西医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我国中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病机分析较为透彻,积累了大量治疗资料,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疗法也多种多样,其中尤以加味小柴胡汤受推崇。故文章针对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

    作者:朱嘉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脑梗塞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梗塞患者,依据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的患者康复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3个月后的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0%,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上下肢功能评分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恢复效果,改善各项功能指标,适用于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郁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程为平教授头部“个”字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头部“个”字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探索新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给以头部“个”字透刺法,对照组予口服药物。根据治疗前后震颤等临床症状、体征,依照震颤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震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P<0.05)。结论:头部“个”字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孙刚源;肖丙龙;程为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应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药剂科实施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后的药品滥用、药品过期、药品损坏及患者用药满意度情况的资料120份与实施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前的资料120份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管理后药品滥用、药品过期、药品损坏情况均低于管理前,且患者对用药满意度93.3%高于管理前85.8%,与管理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应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能够减少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药品管理效果和患者用药满意度,适合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应用。

    作者:王宇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危重症患者心理干预与护理

    目的:减轻或解除危重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术后疾病的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通过对40例术后患者存在的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抑郁,绝望等异常心理反应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以及对患者家属的心理辅导,逐步使术后患者异常心理反应得到减轻或解除。

    作者:高俊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记录两组患儿平均穿刺次数以及舒适程度评分,并比较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穿刺次数、Wong-Baker评分及FLAC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平均穿刺次数,提高患儿治疗的舒适度和依从性,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人性化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索人性化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产科收治的13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试验组以及对比组,每组各65例。对比组的产妇和新生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婴儿床就安置在产妇床旁,所有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都在产妇的床旁完成,产妇及家属学习并参与整个护理过程。调查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母婴知识掌握情况及产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母婴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的母婴床旁护理可以使产妇更深入、全面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母婴知识,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该方法也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红玥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ICU联络护士对患者家属焦虑情绪行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ICU联络护士对患者家属焦虑情绪行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ICU接收的患者一共有1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探视以及有效沟通,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联络护士对其亲属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亲属的焦虑改善情况给予对比。结果: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S-AI(状态-焦虑表)的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联络护士对病人亲属的焦虑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亲属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使其亲属能够更好的照顾病人,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参照组32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2例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缓解率及护理舒适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舒适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缓解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焦虑缓解率和护理舒适率进行提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曾小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