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无肝素化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刘洁心

关键词:ICU, 无肝素化血液净化, 护理干预,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ICU无肝素化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IUC进行无肝素化血液净化的患者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给予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PLT(血小板计数)、TT(凝血酶时间)以及APTT(凝血活酶时间)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凝血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IUC 无肝素化血液净化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效果非常显著,应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细节护理在小儿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小儿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对照组小儿选自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感染性腹泻小儿,实验组小儿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46例感染性腹泻小儿,对对照组实施对症护理,实验组则加强细节上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且 P=0.04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小儿感染性腹泻注重细节上的护理有利于改善小儿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有效率,临床意义较大。

    作者:卢林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细节护理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60例,采用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种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差错、并发症、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81.7%,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何霞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我国临床药学发展探讨

    目的:临床药学是医药结合、探讨药物临床应用规律、实施合理用药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是药师进入临床,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督患者的临床用药过程,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临床药学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及其剂型与病体相互作用和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旨在用客观科学指标来指导患者的合理用药。近年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宋光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关于对脑卒患者康复中神经内科的护理探讨

    目的:评价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患者的效果。方法把98例脑卒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及护理前后CSS、ADL评分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在CSS、ADL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CSS、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患者,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取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改善患者卒中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杨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研究并分析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和防止发生医院感染针对措施。方法:以同一时间住院的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和住院期间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此批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出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解决和预防措施。结果: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如下:有着较长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进出医院房门次数过与频繁,本身患者的心功能低下,主治护理医师的任职资历较低,有较少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不到位,对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次数多,造成患者的本身免疫力开始降低。在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应当注意以上造成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因素。及时解决和采取预防措施,基本的加强护理服务意识,严把病患的护理工作,使病患房间时刻保持干净、整洁,有较好的休息环境,加强病患运动意识,多锻炼,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近病患康复,从而减少病患住院时间,终降低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

    作者:周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医急诊辨治胸痹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急诊辨治胸痹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诊断以及治疗的胸痹患者56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例患者新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28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进行辩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7.8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痹患者行中医急诊辨治,具有显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咏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心理干预在胃癌护理中的作用体会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在胃癌手术患者治疗之中的整体护理效果,以此来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在2013年-11月-01日——2016年-11月-01日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50例,将其作为我们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主要分析对象。将其分成两组,采取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成功概率。结果:第一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例数是12例(40%),第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例数是24例(80%)。患者的护理程度满意度也不同,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比较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胃癌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比较强,还能够提升患者对胃癌的认知效果,减少住院的时间,以此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苏秀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综合护理对胸外科重症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对胸外科重症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都得到程度不一的恢复,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SGEQ及SF-36总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更好。结论:对胸外科重症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拉热措;石明慧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浅谈急诊护理中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其处理

    目的:急诊科收治的患者通常表现为病情危重,治疗风险大,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纠纷。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能够给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水平,便有必要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工作。本文在分析急诊护理中医疗纠纷的防范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急诊护理中医疗纠纷的处理技巧进行探究,以期使急诊护理中医疗纠纷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张明菊;赵小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50例急腹症基层医院诊治体会

    目的:基层医院要加大对急腹症病患工作的重视力度,发挥临床经验和专业医学知识以及科学设施,根据病患的病状、病因、病情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诊断、避免危险情况,明确哪些适用保守治疗,那些适用手术诊治,那些必须转院诊治、防止误诊情况出现,实施科学方案治疗,对于无法确诊的严重病患采取转送到上级医院进行深入检查诊治,为患者减少痛苦。

    作者:张金成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JCI标准下的煎药室信息化管理

    目的: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煎药室也开始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的重要管理模式,能够使原本繁琐的中药治病流程进行简化,从而有效提升煎药室工作效率。关于煎药室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对此进行说明和探讨,因此本文在此不多作评述,本文只针对煎药室中煎药室的信息化管理具体措施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作者:张浩科;李东霖;陈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本组9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室采取剖宫产方式分娩的产妇,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45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较之对照组显著较短,且该组产妇的72h 母乳喂养成率较之对照组显著较高,两组产妇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48h泌乳充足率较之对照组显著较高,两组产妇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提高产妇的48h泌乳充足率,对于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魏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应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药剂科实施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后的药品滥用、药品过期、药品损坏及患者用药满意度情况的资料120份与实施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前的资料120份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管理后药品滥用、药品过期、药品损坏情况均低于管理前,且患者对用药满意度93.3%高于管理前85.8%,与管理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应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能够减少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药品管理效果和患者用药满意度,适合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应用。

    作者:王宇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18例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有效护理。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持续哮喘的患儿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实施的有效性。结果:所有患儿经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快速、全面、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小儿哮喘的持续状态,促进小儿的康复。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在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中,本研究使用两种措施对患者进行医护管理,即常规护理以及配合精细化管理。方法:将100例进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流程管理,待护理疗程后,对满意度和相关知识掌握度调查比较。结果:经过加强护理流程管理护理后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令人满意,且掌握度也好于对照组。结论:提高外科护理质量以及提升护理流程管理的工作,对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方法:采用160例骨折病人,把它们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设置80例观察组,设置80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我们使用一般的普通钢板和石膏来对骨折部位固定,观察组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来对病人治疗,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护理成效。结果:160例骨折病人全部康复,按照 Cassebaum 肘关节功能判定标准来看,观察组无论是从病人的生活状态还是质量,各个方面均要高于对照组,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几年以来我国引进了一些新的骨科医疗技术,使用这种技术让骨科护理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作者:刘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扁桃体患者术后护理之我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采用近年来在我院施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的护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术后出血护理等措施在内的护理方案。经采用系统护理后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痊愈后满意出院。后总结出,做好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雷晓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66例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发生原因。结果:66例不良反应患者的发生因素主要是: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以及舒血宁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37.9%、21.1%、15.2%、13.6%、12.1%;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有皮肤瘙痒、丘疹、皮肤充血、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24.2%、16.7%、12.1%、16.7%、15.2%、15.2%。结论:关于中药制剂,国家应加强对生产厂家中药制剂工艺,特别提纯工艺审核,提高标准。在对患者用药时应合理应对,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肖洪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也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选择手术治疗是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而手术后患者大多有腰腿痛残留症状。本文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意义及临床实施进行综述。

    作者:刘琦;周宏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人性化优质护理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本院所接收的呼吸衰竭患者90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单双数顺序法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就护理有效率而言,观察组患者(93.3%)明显比参照组患者(77.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8%)也高于参照组(82.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且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巧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