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黄艳玲;黄汉先
新生儿破伤风(NT)是威胁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自1996年起已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化州市为新生儿破伤风高发地区,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和发生原因,以便更好地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现对化州市2000~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黄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湛江市1991~200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0年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7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4/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麻疹,五种病占总发病数的82.5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脑炎、霍乱、麻疹、狂犬病,占总死亡数构成的75.17%.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仍是湛江市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梅毒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作者:苏华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河源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SARS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术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河源市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12月5目至2003年4月17日河源市共发生SARS病例14例,发病率为0.467/10万.患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共9例,年龄小14岁,大84岁.发病地点主要集中在市区,为11例.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为主,共8例.河源市SARS疫情的发生,第一阶段以医院聚集性病例为主,第二阶段为散发性病列,两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关联.SARS的平均潜伏期为5 d.结论河源市的SARS疫情有明显的聚集性,采取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可迅速控制疫情.
作者:王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为保障酱油的卫生、安全,探讨HACCP体系在酱油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州某发酵工艺酱油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发布的,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加工工艺,对酱油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结果确定了生产酱油的5个关键控制点:(1)接收脱脂大豆和麸皮;(2)菌种的选用;(3)灭菌;(4)包装材料的清洗和消毒;(5)灌装;并对每一关键点进行分析和实验摸索,确定了相应的关键限值;建立了监控程序、纠偏措施、文件记录档案和验证程序.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ACCP体系合理有效,能够充分保障酱油的卫生、安全.
作者:何洁仪;马林;李迎月;李银宽;刘兆敏;黎庆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SARS病人时,具有较高的感染机会.做好个人防护,是医务人员预防感染SARS的关键.
作者:张贤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人被狗、猫、鼠等温血类哺乳动物咬、抓伤后,必须进行狂犬疫苗全程免疫.为了解鹿寨县受伤人群注射狂犬疫苗后抗体产生情况,于1999年8月至2003年6月对接受狂犬疫苗注射的接种者进行抗体测定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礼平;唐少令;徐丽萍;李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口进入广州市,外来人口传染病发病情况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广州市从1997年起将外来人口的传染病病例列入本市疫情报表.为此,广州市芳村区采取一系列措施与对策,加强对流动人口传染病的监控和疫情报告,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现将1997~2003年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蒲少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同人群贫血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四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3个县(区)24 051人,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用氰化高铁法测量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贫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广东省居民贫血总患病率为13.6%,标化患病率为14.2%.男、女性粗患病率分别为10.8%、15.7%,标化率分别为10.0%、1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城乡粗患病率分别为11.3%、15.7%,标化率分别为12.3%、16.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论城市和农村,均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59岁的女性贫血患病率较高.2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是低出生体重、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和母亲贫血状况,OR值分别为0.16、0.48、0.59和2.87;2岁及以上人群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地区、家庭人口数和经济收入,OR值分别为1.21、1.63、1.46、0.91和0.88.结论广东省居民贫血患病率较高,婴幼儿、老年人和生育期妇女是高危人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贫血防治工作,改善贫血状况,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马文军;陈美芬;许燕君;徐浩锋;李剑森;聂少萍;陈泽池;林锦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化妆品在美发美容行业销售和使用时的标签标注情况.方法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细则和<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对深圳市福田区美发美容行业销售和使用的化妆品进行抽查.结果共抽查化妆品1 190件,标签合格的850件,合格率为71.4%.其中国产化妆品合格率为80.0%(508/635),进口化妆品合格率为61.6%(342/55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化妆品标签不合格的主要项目是无生产日期或无保质期、无批准文号等.结论美发美容行业销售和使用的化妆品标签存在问题较多,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这部分化妆品的卫生监督.
作者:郭玉芹;吴舒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食品从业人员直接从事食品加工、经营,为顾客服务,并密切接触顾客,因此加强对该行业人员中HBV携带者的监测与管理,为防止乙型肝炎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掌握邵东县食品从业人员HBB感染状况并加强对其管理,现将1998~2002年在邵东县卫生防疫站进行健康检查的12 868名食品从业人员HBV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春池;宁琼;刘冠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广州市退休职工不同生活方式与自评健康状态,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结合预防性健康体检选择广州市不同行业厂企退休职工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369名退休职工,平均年龄(59.2±6.4)岁,自评健康为差者94人,占25.5%;随每天体力活动时间的增加,自评健康为好或较好的比率随之增加(P<0.05);不常吃水果/蔬菜者自评健康为差的可能性是常吃水果/蔬菜者的2.51倍;是否常饮茶、饮牛奶/豆奶和是否吸烟或饮酒等对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常吃水果/蔬菜和经常进行体力活动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有帮助.
作者:张维森;陈维清;李鹏宾;林锡谦;吴贤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全面了解北京市大兴区目前医疗保健单位消毒效果,为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提供参考依据,现将1998~2002年消毒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袁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韶关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状况,为研究与制定食源性疾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WHO食源性疾病监测规划,收集韶关市1990~200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寄生虫病调查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人口统计等资料,进行食源性疾病现况分析.结果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韶关市食源性传染病发病分别占法定传染病的41.55%和20.97%,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3.0/10万和57.16/10万,病因构成以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为主;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分别为18.98%和7.22%,病因构成以蛔虫病为主;食物中毒共发生44起,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5/10万和2.81/10万,中毒类型以农药为主.结论该市食源性疾病已普遍对健康构成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作者:卢志坚;陈志礼;卢学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广东省兴宁市1984~2003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有效防制措施.方法对兴宁市1984~2003年的狂犬病疫情报表、1994~2003年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兴宁市1984~2003年共发生狂犬病8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4/10万,全市除径心镇未发生疫情外其余28镇均发生疫情,病例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但以6月、12月病例数多,达10例以上.1994~2003年狂犬病个案30例流行特征为:病例以农民、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在7~77岁,10~19岁及30~39岁两个年龄组发病高,达20.0%~23.3%.个案调查的30例全部为犬伤者,未进行伤口处理及注射狂犬疫苗者24例,占80%.结论兴宁市现仍属狂犬病高发地区.应加大狂犬病防制力度,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努力降低发病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作者:赖利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了解增城市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于2002~2003年对到增城市妇幼保健院婚检的对象进行乙肝感染情况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凤英;程敬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为更好地促进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形式对全省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的119家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中,有51家建立和使用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占42.9%,其中36家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占70.6%.同时使用检验科信息系统(LIS)、医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三种系统的仅有1家.结论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地理分布还不平衡,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初级阶段,信息化程度低.建议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网络化管理.
作者:夏建红;张小庄;赵庆国;潘文生;李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现场流行病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注意点1.1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实践,或者说是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况的应用:(1)要解决的问题出乎预料;(2)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3)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亲临现场;(4)由于必须及时地采用控制措施,故调查深度可能有限.
作者:何剑峰;李灵辉;罗会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湛江市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94~2003年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994~2003年共报告AFP 199例,其中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16例,平均检出率为8.04%.对检出脊灰疫苗株的AFP病例分析结果显示:病例以≤1岁儿童为主(14例),男性多于女性;地区分布无明显聚集性,发病季节高峰在每年12~2月;检出的疫苗株以Ⅱ型病毒为主(9例),残留麻痹率较高;VAPP发生率为0.37/100万,服苗VAPP发生率为0.22/100万,首次服苗发生率为1.87/100万,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0.15/100万.结论脊灰疫苗株病毒可能在湛江市外环境发生循环,今后必须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以阻止脊灰疫苗株病毒的循环.
作者:王三;余永清;苏华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菌带菌监测,为流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州市1994~2003年健康人群咽拭子,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分离,疑似菌落作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结果1994~2003年,除1997年及2002年未检出外,其余年份共分离到流脑菌株24株,各年份的总带菌率为0.80%~1.85%.菌株鉴定,主要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Nm),共15株,占62.5%.结论近年来本市人群的流脑病原菌的隐性感染不高,主要为20岁以上成人,应在成人中加强流脑的防治措施,并警惕B群Nm引起的流脑流行.
作者:廖育煌;刘俊华;张欣强;许萍;朱兴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2003年肺结核疫情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登记的常住户口在天河区的肺结核病例管理卡片中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天河区肺结棱登记率为30.60/10万,涂阳登记率为8.86/10万;新登记率为75.83/10万,涂阳新登记率为37.83/10万.新登记的451例肺结核病例中:20~25岁占20.84%,无业占30.82%,求诊发现占84.04%,Ⅲ型占97.34%,70.51%有咳嗽症状,全程管理和住院占63.63%,涂阳病人的2个月阴转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6.28%和79.05%.结论继续加大病人的发现力度是今后防治措施的关键,其次病人的管治质量仍有待提高.
作者:陈胜蓝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