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体接种浓缩或纯化狂犬疫苗后抗体水平分析

黄礼平;唐少令;徐丽萍;李春梅

关键词:人体接种, 浓缩, 纯化, 狂犬疫苗, 抗体产生, 疫苗注射, 全程免疫, 抗体测定, 哺乳动物, 鹿寨县, 接种者, 受伤, 人群, 对接, 等温
摘要:人被狗、猫、鼠等温血类哺乳动物咬、抓伤后,必须进行狂犬疫苗全程免疫.为了解鹿寨县受伤人群注射狂犬疫苗后抗体产生情况,于1999年8月至2003年6月对接受狂犬疫苗注射的接种者进行抗体测定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韶关市食源性疾病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韶关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状况,为研究与制定食源性疾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WHO食源性疾病监测规划,收集韶关市1990~200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寄生虫病调查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人口统计等资料,进行食源性疾病现况分析.结果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韶关市食源性传染病发病分别占法定传染病的41.55%和20.97%,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3.0/10万和57.16/10万,病因构成以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为主;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分别为18.98%和7.22%,病因构成以蛔虫病为主;食物中毒共发生44起,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5/10万和2.81/10万,中毒类型以农药为主.结论该市食源性疾病已普遍对健康构成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作者:卢志坚;陈志礼;卢学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中的心因反应调查

    目的了解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对相关人员的心理应激影响.方法采用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群体性食物中毒进行事故分级和心因性反应的排查.结果2002~2003年惠州市共发生食物中毒29起,其中较大型2起,中毒人数77人;一般性27起,中毒人数258人.较大型食物中毒心因性反应人数为159人,平均每起79.5人;一般性食物中毒心因性反应人数为278人,平均每起为10.3人.结论心因性反应与食物中毒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食物中毒人群应加强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刘庆荣;何慧芬;王立斌;闻剑;刘素芬;李伟波;刘智强;张智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市内快餐业卫生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发展快餐业开始进入各大中型超市,现做现卖,品种多样,以其独特的风味及舒适的进餐环境赢得了市场.然而对其管理却缺乏严格有效的措施,致使其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余平;申建业;宋付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3年揭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2003年揭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暴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次乙脑暴发流行共发生病例50例,发病率为0.86/10万,死亡3例,病死率为6.0%.流行高峰在6月上、中旬,共发病40例,占80.0%,10岁以下儿童占88.0%,患者中无明确乙脑疫苗接种史者44例,占88.0%.结论免疫空白和疫情报告不及时是本次乙脑暴发流行的原因,应急接种提高乙脑疫苗的免疫覆盖率和防蚊灭蚊是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措施.

    作者:何潮金;林伟波;郑良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芳村区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口进入广州市,外来人口传染病发病情况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广州市从1997年起将外来人口的传染病病例列入本市疫情报表.为此,广州市芳村区采取一系列措施与对策,加强对流动人口传染病的监控和疫情报告,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现将1997~2003年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蒲少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

    1我国当前应采取的预防控制策略今后几年要紧紧围绕<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后)>和<行动计划>中的要求,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作者:林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2年广东省居民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同人群贫血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四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3个县(区)24 051人,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用氰化高铁法测量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贫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广东省居民贫血总患病率为13.6%,标化患病率为14.2%.男、女性粗患病率分别为10.8%、15.7%,标化率分别为10.0%、1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城乡粗患病率分别为11.3%、15.7%,标化率分别为12.3%、16.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论城市和农村,均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59岁的女性贫血患病率较高.2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是低出生体重、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和母亲贫血状况,OR值分别为0.16、0.48、0.59和2.87;2岁及以上人群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地区、家庭人口数和经济收入,OR值分别为1.21、1.63、1.46、0.91和0.88.结论广东省居民贫血患病率较高,婴幼儿、老年人和生育期妇女是高危人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贫血防治工作,改善贫血状况,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马文军;陈美芬;许燕君;徐浩锋;李剑森;聂少萍;陈泽池;林锦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998~2002年北京市大兴区医疗单位消毒效果分析

    为全面了解北京市大兴区目前医疗保健单位消毒效果,为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提供参考依据,现将1998~2002年消毒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袁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艾滋病疫情调查和处理原则

    1疫情调查和处理的意义艾滋病属于慢性传染病,因此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也应遵循一般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对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正是控制传染病三大措施的具体贯彻和实施.我国于1986年将艾滋病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和报告,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视.

    作者:林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平板培养计数法与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的比较

    大肠菌群的有无及其存在的数量是评价食品卫生的重要指标[1].目前,食品和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检测执行的是GB4789.3-94规定的传统乳糖胆盐发酵法,但该法工作量大,操作步骤繁琐,检测时间长,成功报告一个阳性结果需要72h[2].本实验选用151份样品用COLI ID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平板培养计数法(以下简称平板法)对大肠菌群数进行快速测定,同时与国家标准方法(乳糖胆盐发酵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盛年;陈雄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东莞市一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2003年3月24日至5月7日,东莞市樟木头镇某学校有13名学生先后出现发热、纳差、呕吐、乏力、黄疸等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一起甲型肝炎(甲肝)暴发流行.经采取隔离、治疗传染源,开展饮用水及外环境的消毒和在学生中进行甲肝疫苗的应急接种等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聂荣;黄艳玲;黄汉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传染病疫情调查与处理

    1现场流行病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注意点1.1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实践,或者说是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况的应用:(1)要解决的问题出乎预料;(2)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3)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亲临现场;(4)由于必须及时地采用控制措施,故调查深度可能有限.

    作者:何剑峰;李灵辉;罗会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邵东县食品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食品从业人员直接从事食品加工、经营,为顾客服务,并密切接触顾客,因此加强对该行业人员中HBV携带者的监测与管理,为防止乙型肝炎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掌握邵东县食品从业人员HBB感染状况并加强对其管理,现将1998~2002年在邵东县卫生防疫站进行健康检查的12 868名食品从业人员HBV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春池;宁琼;刘冠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发酵工艺酱油企业HACCP体系建立的探讨

    目的为保障酱油的卫生、安全,探讨HACCP体系在酱油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州某发酵工艺酱油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发布的,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加工工艺,对酱油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结果确定了生产酱油的5个关键控制点:(1)接收脱脂大豆和麸皮;(2)菌种的选用;(3)灭菌;(4)包装材料的清洗和消毒;(5)灌装;并对每一关键点进行分析和实验摸索,确定了相应的关键限值;建立了监控程序、纠偏措施、文件记录档案和验证程序.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ACCP体系合理有效,能够充分保障酱油的卫生、安全.

    作者:何洁仪;马林;李迎月;李银宽;刘兆敏;黎庆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河源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通过对河源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SARS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术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河源市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12月5目至2003年4月17日河源市共发生SARS病例14例,发病率为0.467/10万.患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共9例,年龄小14岁,大84岁.发病地点主要集中在市区,为11例.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为主,共8例.河源市SARS疫情的发生,第一阶段以医院聚集性病例为主,第二阶段为散发性病列,两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关联.SARS的平均潜伏期为5 d.结论河源市的SARS疫情有明显的聚集性,采取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可迅速控制疫情.

    作者:王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花青素与珍珠粉混合物对老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酶及果蝇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老龄大鼠肝细胞及线粒体酶活性、果蝇生存期的检测,探讨原花青素与珍珠粉混合物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原花青素与珍珠粉混合物为受试物,将20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0.1g/(kg.bw)(低)、0.2g/(kg.bw)(中)、0.6g/(kg.bw)(高)3个剂量组,每组11只动物,连续灌胃35 d,取肝脏,测定肝细胞及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将Oregon K野生型黑腹果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0.007%、0.013%、0.040%、0.120%剂量组,每组400只,雌雄各半,隔天一次统计果蝇存活数、死亡数,直到全部死亡,计算平均寿命、高寿命及半数死亡时间.结果原花青素与珍珠粉混合物各剂量组均能升高老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GSH-Px活性(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能升高SOD活性(P<0.05或P<0.01)和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受试物亦能升高老龄大鼠肝细胞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均P<0.01);果蝇生存试验中,受试物各剂量组的半数死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2~8 d,且明显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高寿命.结论原花青素与珍珠粉混合物可能通过提高肝细胞及线粒体GSH-Px、SOD活性,减少机体氧自由基生成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李文立;陈壁锋;黄俊明;杨杏芬;谭剑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低频方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低频方渡配合运动治疗慢性腰痛的方法及理论根据.方法通过低频方波配合腰部肌肉运动治疗慢性腰痛.结果通过本法治疗的32例病例效果满意.一疗程治愈21例,明显好转7例.结论本法治疗慢性腰痛是有效的.

    作者:陈桂莲;刘银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东省2002~2003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预测流脑发病趋势,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02~2003年流脑发病疫情报告资料.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每年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各市内各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及人群抗体水平检测.结果2002-2003年全省共报告流脑病例47例,其中本省籍14例,外省籍33例;本省籍14例中以学生为多(6例),年龄以10~14岁组为多(共5例).2002年4个监测点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为76.5%(1118/1461),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的带菌率为1.04%(16/1532).2003年各监测点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为1.56%(23/1474).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Nm为主.结论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提示大部分人对流脑有免疫力.

    作者:刘美真;杜志明;陈经雕;谭海玲;钟豪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起诺瓦克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某幼儿园14名儿童发生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集体性急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时间、年龄、班级分布情况、进食史分析,对可疑剩饭菜、病人呕吐物和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食物中毒常规致病菌检测,对病人进行血白细胞计数、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结果14名患者均有共同进食史,发病罹患率为41.18%(14/34),以3岁组发病人数多,为8例,病例集中在小班,为11例,流行时间1d;采集的15份样品中3份病人呕吐物、2份大便样本检测出诺瓦克病毒,8份样本诺瓦克病毒PCR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瓦克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

    作者:秦小洁;陈军强;何淑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茂名市2000~2003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茂名市近几年狂犬病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茂名市2000~2003年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茂名市2000~2003年共发生狂犬病106例,死亡106例,病死率100%,年均发病率为0.40/10万.其中2000年发病率为0.02/10万,2003年发病率为0.85/10万,狂犬病疫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病例主要分布于春夏两季,山区农村14岁以下的儿童为高发人群.结论做好犬只管理,建立犬只的有效免疫屏障是切断狂犬病传播源头的关键措施;被犬咬伤后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防止狂犬病发作的重要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群防病意识和能力,是预防狂犬病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松梅;李波;侯春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