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市内快餐业卫生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

余平;申建业;宋付安

关键词:超市, 快餐业, 卫生问题, 问题分析, 管理对策, 身体健康, 社会发展, 消费者, 大中型, 舒适, 市场, 品种, 环境, 风味, 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快餐业开始进入各大中型超市,现做现卖,品种多样,以其独特的风味及舒适的进餐环境赢得了市场.然而对其管理却缺乏严格有效的措施,致使其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茂名市2000~2003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茂名市近几年狂犬病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茂名市2000~2003年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茂名市2000~2003年共发生狂犬病106例,死亡106例,病死率100%,年均发病率为0.40/10万.其中2000年发病率为0.02/10万,2003年发病率为0.85/10万,狂犬病疫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病例主要分布于春夏两季,山区农村14岁以下的儿童为高发人群.结论做好犬只管理,建立犬只的有效免疫屏障是切断狂犬病传播源头的关键措施;被犬咬伤后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防止狂犬病发作的重要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群防病意识和能力,是预防狂犬病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松梅;李波;侯春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湛江市1994~2003年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湛江市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94~2003年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994~2003年共报告AFP 199例,其中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16例,平均检出率为8.04%.对检出脊灰疫苗株的AFP病例分析结果显示:病例以≤1岁儿童为主(14例),男性多于女性;地区分布无明显聚集性,发病季节高峰在每年12~2月;检出的疫苗株以Ⅱ型病毒为主(9例),残留麻痹率较高;VAPP发生率为0.37/100万,服苗VAPP发生率为0.22/100万,首次服苗发生率为1.87/100万,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0.15/100万.结论脊灰疫苗株病毒可能在湛江市外环境发生循环,今后必须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以阻止脊灰疫苗株病毒的循环.

    作者:王三;余永清;苏华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湛江市1991~200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湛江市1991~200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0年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7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4/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麻疹,五种病占总发病数的82.5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脑炎、霍乱、麻疹、狂犬病,占总死亡数构成的75.17%.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仍是湛江市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梅毒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作者:苏华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东莞市流动人口疾病预防控制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县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以国际制造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城市.2000年东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全市总人口为644万,其中人户分离的常住人口(居住三个月以上)和流动人口为495万,占总人口数的76.9%.

    作者:叶向阳;黄淑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退休职工生活方式对自评健康状况影响的相关分析

    目的调查广州市退休职工不同生活方式与自评健康状态,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结合预防性健康体检选择广州市不同行业厂企退休职工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369名退休职工,平均年龄(59.2±6.4)岁,自评健康为差者94人,占25.5%;随每天体力活动时间的增加,自评健康为好或较好的比率随之增加(P<0.05);不常吃水果/蔬菜者自评健康为差的可能性是常吃水果/蔬菜者的2.51倍;是否常饮茶、饮牛奶/豆奶和是否吸烟或饮酒等对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常吃水果/蔬菜和经常进行体力活动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有帮助.

    作者:张维森;陈维清;李鹏宾;林锡谦;吴贤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东莞市一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2003年3月24日至5月7日,东莞市樟木头镇某学校有13名学生先后出现发热、纳差、呕吐、乏力、黄疸等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一起甲型肝炎(甲肝)暴发流行.经采取隔离、治疗传染源,开展饮用水及外环境的消毒和在学生中进行甲肝疫苗的应急接种等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聂荣;黄艳玲;黄汉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兴宁市1984~2003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广东省兴宁市1984~2003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有效防制措施.方法对兴宁市1984~2003年的狂犬病疫情报表、1994~2003年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兴宁市1984~2003年共发生狂犬病8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4/10万,全市除径心镇未发生疫情外其余28镇均发生疫情,病例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但以6月、12月病例数多,达10例以上.1994~2003年狂犬病个案30例流行特征为:病例以农民、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在7~77岁,10~19岁及30~39岁两个年龄组发病高,达20.0%~23.3%.个案调查的30例全部为犬伤者,未进行伤口处理及注射狂犬疫苗者24例,占80%.结论兴宁市现仍属狂犬病高发地区.应加大狂犬病防制力度,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努力降低发病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作者:赖利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为更好地促进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形式对全省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的119家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中,有51家建立和使用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占42.9%,其中36家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占70.6%.同时使用检验科信息系统(LIS)、医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三种系统的仅有1家.结论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地理分布还不平衡,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初级阶段,信息化程度低.建议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网络化管理.

    作者:夏建红;张小庄;赵庆国;潘文生;李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成人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者再次接种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的免疫对策.方法对乙肝二对半检测(ELISA法)65名全阴者按0、1、6个月10μg×3方案,以北京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于210 d抽血检测,抗-HBs阴性者再次按0、1、2个月μg×3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于90d抽血检测抗-HBs.结果65例首次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抗-HBs阳性63例,阳转率为96.9%,抗-HBs滴度均值(GMRT)为97.4mIU/ml.结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通过增加剂量及接种次数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作者:黄桂花;陈小霜;闻书英;曹庆;蒋爱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四川省黑水县黑热病流行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黑水县黑热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02~2003年随访已有黑热病病例,进行疫情分析.对4个乡的疫点村寨开展人群黑热病普查、家犬利什曼原虫感染调查.调查白蛉的分布、种类和密度.结果随访黑热病病例42例,病例分布在6乡1镇,10岁以下儿童病例占病例总数的61.90%.普查村民1 865人,查出现症病人2例;rk39试纸条检测家犬47只,7只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达14.89%.白蛉调查仅发现中华白蛉,在当地分布广泛,高密度达73只/人工小时.结论黑热病疫区目前主要集中在黑水河中、下游地区,流行在当地未能得到遏止.中华白蛉是是当地黑热病的唯一传播媒介.

    作者:李国茹;张文华;唐忠林;刘厚琪;顺如兵;高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995~2000年仁化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调整食盐加碘浓度对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影响,以及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变化.方法1995~2000年在仁化县碘缺乏病监测点各随机抽查一间小学8~10岁学生进行甲状腺肿检查和尿碘测定,并随机抽查居民户盐碘含量.学生甲状腺肿用触诊法和B超法检测,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测定,居民户盐碘含量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结果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从1995年的70.9%上升至2000年的93.0%;8~10岁儿童尿碘中住数均≥100μg/L,<20μg/L的比例均小于10%;儿童甲状腺肿大率(B超法)从1995年的11.5%下降至2000年的2.8%;至2000年三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结论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有效和简便的防治措施,但对可能存在摄碘过量的问题应引起关注,要加强对人群碘营养水平的监测.

    作者:辜少虹;钟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务人员预防SARS的个人防护

    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SARS病人时,具有较高的感染机会.做好个人防护,是医务人员预防感染SARS的关键.

    作者:张贤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3年深圳市罗湖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深圳市罗湖区托幼机构的消毒效果.方法于2003年对深圳市罗湖区托幼机构室内空气、餐具、玩具、床上用品和老师手的消毒效果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样品检验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结果全部样品合格率为90.07%(1 342/1 490),其中室内空气合格率为89.74%、餐具为94.05%、老师手为88.89%、玩具为83.66%、床上用品为91.92%.机关企事业单位附设的托幼机构与个体承包经营的托幼机构消毒样品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室内空气、玩具、床上用品和老师手消毒监测合格率机关企事业单位托幼机构均高于个体承包托幼机构(均P<0.01).结论个体承包经营的托幼机构其室内空气、玩具、床上用品及老师手消毒效果较差,存在疾病传播的隐患.

    作者:霍雪霞;陈戊申;戴桂勋;杨湘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发酵工艺酱油企业HACCP体系建立的探讨

    目的为保障酱油的卫生、安全,探讨HACCP体系在酱油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州某发酵工艺酱油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发布的,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加工工艺,对酱油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结果确定了生产酱油的5个关键控制点:(1)接收脱脂大豆和麸皮;(2)菌种的选用;(3)灭菌;(4)包装材料的清洗和消毒;(5)灌装;并对每一关键点进行分析和实验摸索,确定了相应的关键限值;建立了监控程序、纠偏措施、文件记录档案和验证程序.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ACCP体系合理有效,能够充分保障酱油的卫生、安全.

    作者:何洁仪;马林;李迎月;李银宽;刘兆敏;黎庆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起诺瓦克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某幼儿园14名儿童发生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集体性急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时间、年龄、班级分布情况、进食史分析,对可疑剩饭菜、病人呕吐物和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食物中毒常规致病菌检测,对病人进行血白细胞计数、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结果14名患者均有共同进食史,发病罹患率为41.18%(14/34),以3岁组发病人数多,为8例,病例集中在小班,为11例,流行时间1d;采集的15份样品中3份病人呕吐物、2份大便样本检测出诺瓦克病毒,8份样本诺瓦克病毒PCR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瓦克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

    作者:秦小洁;陈军强;何淑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花青素与珍珠粉混合物对老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酶及果蝇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老龄大鼠肝细胞及线粒体酶活性、果蝇生存期的检测,探讨原花青素与珍珠粉混合物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原花青素与珍珠粉混合物为受试物,将20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0.1g/(kg.bw)(低)、0.2g/(kg.bw)(中)、0.6g/(kg.bw)(高)3个剂量组,每组11只动物,连续灌胃35 d,取肝脏,测定肝细胞及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将Oregon K野生型黑腹果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0.007%、0.013%、0.040%、0.120%剂量组,每组400只,雌雄各半,隔天一次统计果蝇存活数、死亡数,直到全部死亡,计算平均寿命、高寿命及半数死亡时间.结果原花青素与珍珠粉混合物各剂量组均能升高老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GSH-Px活性(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能升高SOD活性(P<0.05或P<0.01)和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受试物亦能升高老龄大鼠肝细胞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均P<0.01);果蝇生存试验中,受试物各剂量组的半数死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2~8 d,且明显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高寿命.结论原花青素与珍珠粉混合物可能通过提高肝细胞及线粒体GSH-Px、SOD活性,减少机体氧自由基生成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李文立;陈壁锋;黄俊明;杨杏芬;谭剑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韶关市食源性疾病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韶关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状况,为研究与制定食源性疾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WHO食源性疾病监测规划,收集韶关市1990~200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寄生虫病调查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人口统计等资料,进行食源性疾病现况分析.结果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韶关市食源性传染病发病分别占法定传染病的41.55%和20.97%,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3.0/10万和57.16/10万,病因构成以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为主;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分别为18.98%和7.22%,病因构成以蛔虫病为主;食物中毒共发生44起,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5/10万和2.81/10万,中毒类型以农药为主.结论该市食源性疾病已普遍对健康构成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作者:卢志坚;陈志礼;卢学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与预防对策探讨

    目的调查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以提出预防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相应对策.方法在广州市城区采集白纹伊蚊,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液漫法测定其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对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的抗药性指数为2.21~3.60,对马拉硫磷、敌敌畏、残杀威、右旋丙烯菊酯、氯菊酯等杀虫剂的抗药性指数为1.16~1.77.结论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对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对马拉硫磷、敌敌畏、残杀威、右旋丙烯菊酯等杀虫剂尚未产生抗药性.今后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作者:蔡松武;段金花;卢文成;易建荣;阴伟雄;张贤昌;林立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化州市2000~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分析

    新生儿破伤风(NT)是威胁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自1996年起已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化州市为新生儿破伤风高发地区,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和发生原因,以便更好地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现对化州市2000~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黄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甲醛污染调查分析

    人造板材中残留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因此由建筑材料、装饰物品及生活用品等释出的甲醛是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主要污染来源,也是公共场所监测的必测项目之一.为了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于2002年对广州市辖区内28家公共场所进行甲醛污染的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炳耀;李涛;辜少虹;麦哲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