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疫情调查和处理原则

林鹏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疫情调查, 乙类传染病, 预防控制, 慢性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易感人群, 管理办法, 传播途径, 处理, 感染者, 传染源, 政府, 措施, 病人, 报告, 保护
摘要:1疫情调查和处理的意义艾滋病属于慢性传染病,因此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也应遵循一般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对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正是控制传染病三大措施的具体贯彻和实施.我国于1986年将艾滋病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和报告,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视.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板培养计数法与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的比较

    大肠菌群的有无及其存在的数量是评价食品卫生的重要指标[1].目前,食品和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检测执行的是GB4789.3-94规定的传统乳糖胆盐发酵法,但该法工作量大,操作步骤繁琐,检测时间长,成功报告一个阳性结果需要72h[2].本实验选用151份样品用COLI ID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平板培养计数法(以下简称平板法)对大肠菌群数进行快速测定,同时与国家标准方法(乳糖胆盐发酵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盛年;陈雄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增城市婚检人群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增城市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于2002~2003年对到增城市妇幼保健院婚检的对象进行乙肝感染情况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凤英;程敬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深圳市福田区化妆品标签抽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化妆品在美发美容行业销售和使用时的标签标注情况.方法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细则和<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对深圳市福田区美发美容行业销售和使用的化妆品进行抽查.结果共抽查化妆品1 190件,标签合格的850件,合格率为71.4%.其中国产化妆品合格率为80.0%(508/635),进口化妆品合格率为61.6%(342/55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化妆品标签不合格的主要项目是无生产日期或无保质期、无批准文号等.结论美发美容行业销售和使用的化妆品标签存在问题较多,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这部分化妆品的卫生监督.

    作者:郭玉芹;吴舒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东省2002~2003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预测流脑发病趋势,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02~2003年流脑发病疫情报告资料.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每年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各市内各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及人群抗体水平检测.结果2002-2003年全省共报告流脑病例47例,其中本省籍14例,外省籍33例;本省籍14例中以学生为多(6例),年龄以10~14岁组为多(共5例).2002年4个监测点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为76.5%(1118/1461),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的带菌率为1.04%(16/1532).2003年各监测点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为1.56%(23/1474).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Nm为主.结论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提示大部分人对流脑有免疫力.

    作者:刘美真;杜志明;陈经雕;谭海玲;钟豪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与预防对策探讨

    目的调查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以提出预防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相应对策.方法在广州市城区采集白纹伊蚊,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液漫法测定其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对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的抗药性指数为2.21~3.60,对马拉硫磷、敌敌畏、残杀威、右旋丙烯菊酯、氯菊酯等杀虫剂的抗药性指数为1.16~1.77.结论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对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对马拉硫磷、敌敌畏、残杀威、右旋丙烯菊酯等杀虫剂尚未产生抗药性.今后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作者:蔡松武;段金花;卢文成;易建荣;阴伟雄;张贤昌;林立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传染病疫情调查与处理

    1现场流行病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注意点1.1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实践,或者说是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况的应用:(1)要解决的问题出乎预料;(2)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3)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亲临现场;(4)由于必须及时地采用控制措施,故调查深度可能有限.

    作者:何剑峰;李灵辉;罗会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为更好地促进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形式对全省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的119家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中,有51家建立和使用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占42.9%,其中36家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占70.6%.同时使用检验科信息系统(LIS)、医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三种系统的仅有1家.结论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地理分布还不平衡,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初级阶段,信息化程度低.建议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广东省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网络化管理.

    作者:夏建红;张小庄;赵庆国;潘文生;李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起诺瓦克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某幼儿园14名儿童发生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集体性急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时间、年龄、班级分布情况、进食史分析,对可疑剩饭菜、病人呕吐物和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食物中毒常规致病菌检测,对病人进行血白细胞计数、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结果14名患者均有共同进食史,发病罹患率为41.18%(14/34),以3岁组发病人数多,为8例,病例集中在小班,为11例,流行时间1d;采集的15份样品中3份病人呕吐物、2份大便样本检测出诺瓦克病毒,8份样本诺瓦克病毒PCR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瓦克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

    作者:秦小洁;陈军强;何淑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艾滋病疫情调查和处理原则

    1疫情调查和处理的意义艾滋病属于慢性传染病,因此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也应遵循一般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对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正是控制传染病三大措施的具体贯彻和实施.我国于1986年将艾滋病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和报告,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视.

    作者:林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甲醛污染调查分析

    人造板材中残留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因此由建筑材料、装饰物品及生活用品等释出的甲醛是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主要污染来源,也是公共场所监测的必测项目之一.为了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于2002年对广州市辖区内28家公共场所进行甲醛污染的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炳耀;李涛;辜少虹;麦哲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化州市2000~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分析

    新生儿破伤风(NT)是威胁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自1996年起已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化州市为新生儿破伤风高发地区,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和发生原因,以便更好地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现对化州市2000~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黄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中的心因反应调查

    目的了解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对相关人员的心理应激影响.方法采用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群体性食物中毒进行事故分级和心因性反应的排查.结果2002~2003年惠州市共发生食物中毒29起,其中较大型2起,中毒人数77人;一般性27起,中毒人数258人.较大型食物中毒心因性反应人数为159人,平均每起79.5人;一般性食物中毒心因性反应人数为278人,平均每起为10.3人.结论心因性反应与食物中毒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食物中毒人群应加强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刘庆荣;何慧芬;王立斌;闻剑;刘素芬;李伟波;刘智强;张智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兴宁市1984~2003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广东省兴宁市1984~2003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有效防制措施.方法对兴宁市1984~2003年的狂犬病疫情报表、1994~2003年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兴宁市1984~2003年共发生狂犬病8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4/10万,全市除径心镇未发生疫情外其余28镇均发生疫情,病例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但以6月、12月病例数多,达10例以上.1994~2003年狂犬病个案30例流行特征为:病例以农民、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在7~77岁,10~19岁及30~39岁两个年龄组发病高,达20.0%~23.3%.个案调查的30例全部为犬伤者,未进行伤口处理及注射狂犬疫苗者24例,占80%.结论兴宁市现仍属狂犬病高发地区.应加大狂犬病防制力度,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努力降低发病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作者:赖利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河源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通过对河源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SARS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术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河源市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12月5目至2003年4月17日河源市共发生SARS病例14例,发病率为0.467/10万.患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共9例,年龄小14岁,大84岁.发病地点主要集中在市区,为11例.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为主,共8例.河源市SARS疫情的发生,第一阶段以医院聚集性病例为主,第二阶段为散发性病列,两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关联.SARS的平均潜伏期为5 d.结论河源市的SARS疫情有明显的聚集性,采取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可迅速控制疫情.

    作者:王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东省疾控人员SARS防治知识刊授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SARS防治知识刊授效果.方法选取地级市、县级市(县)、镇三级的疾控人员,利用统一测试问卷,采用匿名封闭式自填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SARS防治知识及相关态度调查,并利用<华南预防医学>杂志进行SARS防治知识培训(刊授)及其效果观察.结果培训前后分别调查374、378名疾控人员,培训前后疾控人员的SARS防治知识平均分分别为41.8、60.7分(t=126.1,P<0.01),总合格率从培训前的5.1%上升至培训后的52.6%(χ2=206.6,P<0.01);培训后地级市、县级、镇级的人员合格率及平均分比培训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均P<0.01).培训前86.6%的人员认为基本掌握SAgS疫情的预警、上报和处理方法,50.0%人员不担心在处理SARS疫情时被感染;培训后两项正确回答率分别为94.5%、60.5%,均高于培训前(均P<0.01).培训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所学专业、从事专业的人员平均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培训后学历高、所学公共卫生专业、从事流行病学业务的人员的平均分均高于其他人群(均P<0.01).61.4%(199/324)人员认为该次刊授效果好.结论利用医学杂志对疾控人员进行SARS防治知识培训的方法(刊授)是可行和有效的.

    作者:袁华晖;柳青;罗会明;许小频;汤洪伟;吕莉;曾四清;刘惠玲;陈潮燕;李东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东山、越秀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东山、越秀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0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东山、越秀区常住居民,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法获得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既往史和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血压值,资料分析包括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的描述性分析和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 435名调查对象中,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者533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1.9%(标化率为12.0%),其中男性为23.33%(标化率为12.1%),女性为21.0%(标化率为12.3%),男、女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Z=0.01,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与体质指数、家族史,0R值分别为2.334、1.594、1.469.结论广州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肥胖是高血压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控制高血压要从早期开始并与控制肥胖相结合.

    作者:刘伟佳;邱小玲;方芳;马文军;罗不凡;潘冰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2年广东省居民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同人群贫血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四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3个县(区)24 051人,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用氰化高铁法测量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贫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广东省居民贫血总患病率为13.6%,标化患病率为14.2%.男、女性粗患病率分别为10.8%、15.7%,标化率分别为10.0%、1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城乡粗患病率分别为11.3%、15.7%,标化率分别为12.3%、16.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论城市和农村,均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59岁的女性贫血患病率较高.2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是低出生体重、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和母亲贫血状况,OR值分别为0.16、0.48、0.59和2.87;2岁及以上人群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地区、家庭人口数和经济收入,OR值分别为1.21、1.63、1.46、0.91和0.88.结论广东省居民贫血患病率较高,婴幼儿、老年人和生育期妇女是高危人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贫血防治工作,改善贫血状况,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马文军;陈美芬;许燕君;徐浩锋;李剑森;聂少萍;陈泽池;林锦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务人员预防SARS的个人防护

    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SARS病人时,具有较高的感染机会.做好个人防护,是医务人员预防感染SARS的关键.

    作者:张贤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1996~2003年健康人群流脑病原菌带菌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菌带菌监测,为流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州市1994~2003年健康人群咽拭子,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分离,疑似菌落作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结果1994~2003年,除1997年及2002年未检出外,其余年份共分离到流脑菌株24株,各年份的总带菌率为0.80%~1.85%.菌株鉴定,主要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Nm),共15株,占62.5%.结论近年来本市人群的流脑病原菌的隐性感染不高,主要为20岁以上成人,应在成人中加强流脑的防治措施,并警惕B群Nm引起的流脑流行.

    作者:廖育煌;刘俊华;张欣强;许萍;朱兴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东莞市一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2003年3月24日至5月7日,东莞市樟木头镇某学校有13名学生先后出现发热、纳差、呕吐、乏力、黄疸等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一起甲型肝炎(甲肝)暴发流行.经采取隔离、治疗传染源,开展饮用水及外环境的消毒和在学生中进行甲肝疫苗的应急接种等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聂荣;黄艳玲;黄汉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