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杨迎;何进;吴果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到2008年12月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治疗.两组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3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呼吸、心率及pH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h后呼吸、心率及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aO2、pH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3 h后治疗组呼吸、心率、PaO2、PaCO2及pH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具有无创、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节省治疗费用,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项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
作者:贾东岩;王志刚;李亚光;侯海军;安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滋肾涵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8倒患者采用滋肾涵肝法方药治疗,连续服用8周后,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痊愈21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5%.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滋肾涵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刘燕萍;李绍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自身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用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前后用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结核性脑膜炎知识的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得到明显增强,遵医行为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通过正确治疗和护理干预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和正确的健康行为观点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作者:陈庆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东莞乡镇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特征,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1月间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205例患者的发病特征、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24岁.平均病程,男性4年3个月,女性4年.外院及本院其他科室的误诊率68.3%.65.37%的患者骶髂关节影像学分级为Ⅲ级以上.80%左右患者首发症状在腰骶部,有晨僵,活动后缓解以及骶髂关节检查阳性.近50%的患者有红细胞沉降率(ESR)或C反应蛋白(CRP)升高.结论 东莞乡镇医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为晚期.本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方法,易延误诊断.需要提高医生对本病病变特点的认识,也应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外来工者对本病知识的教育.
作者:屈燕铭;陈焕亮;李庐娟;叶博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子宫、阴道前后壁膨出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常因分娩损伤、产后恢复差、产褥期早期体力劳动,盆底组织缺乏弹性、萎缩、退化,出现子宫或阴道前后壁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1].
作者:杨丽清;朱影娴;聂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5例颅内出血新生儿采用微创治疗,对其病因、临床、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例死亡,14例临床痊愈出院.14例随访并予综合性干预措施后经智力发育指数(MPI)与运动发育指数(PDI)检测,13例均接近或达到同龄正常儿水平,1例遗留癫痫.结论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微创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办法.
作者:李文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观察208例入选者的静息心率,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结果 男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7.7±12.5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69.1±9.0次/min)(P<0.05);女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6.25±10.8次/min)与对照组(72.2±11.9 次/min)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因性别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性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相关性较女性强.
作者:张群英;韩君勇;邬伟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欧文·亚隆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在<医护心理学>的教学过程的作用.方法 将学生分为团体心理治疗组(10人)和观察组(32人),采用团体心理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 教学结束后,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对团体心理治疗模式认同度高于其它教学形式.结论 欧文·亚隆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心理健康的程度.
作者:孟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李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炎的误诊的原因,并提出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5~2008年曾被误诊的小儿阑尾炎6例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6例小儿阑尾炎均被误诊,原因是对这些病例的警惕性不够,对发病的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及对各种检查不全面、不准确.结论 在临床上遇到了不典型小儿阑尾炎病例时需要及时、全面、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多次体格检查,避免误诊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邓云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并降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减少投诉和纠纷.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设为A组,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风险管理干预后设为B组,投诉与纠纷的风险(差错与事故的风险)在医生环节、药房环节、收费环节、护士环节、病人或陪人环节、环境因素A组与B组比较研究.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10 028例患者中发生5例纠纷,与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9 365例患者中发生33例纠纷相比,有显著差异(χ2=22.661,P<0.01).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降低,投诉与纠纷明显减少.
作者:许美芳;范银红;徐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对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了解其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 SCL-90测评显示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在心理干预前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和恐怖项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后,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对其治疗帮助和提高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作用.
作者:杜根发;熊凌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手术体位要求严格,它会影响到患者的神经、血管、呼吸、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对1例已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我们从体位、气腹、生命体征的观察与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输液量的调控、环境温度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严密的管理,控制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脱落与新的血栓形成,使手术顺利完成,控制了并发症的发展与发生,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作者:邓俭美;李微微;闵登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X线检查等检查综合性分析而得出,该病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1].
作者:孙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疗效.方法 对近3年我院的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发发将患者分为LC组(71例)和OC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胆漏、无感染.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P<0.05).结论 LC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没有显示出比传统手术更多的并发症,是胆囊切除的首选方式.
作者:罗坤;陈本华;李明军;沈修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病人的急性并发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出现血酮、尿酮及高血糖为主的临床综合征.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其病死率不断下降[1].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及肌动蛋白(actin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行B超引导下肝脏组织穿刺,以期对肝组织中HBsAg、HBcAg及act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以1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在2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中HBsAg、HBcAg及act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中分别为100%、50%和90%.在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和10%,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肝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包括HBsAg、HBcAg及actin蛋白的表达变化,常规行肝脏病理检查及了解HBsAg、HBcAg及actin蛋白表达情况,筛检出需要抗病毒治疗的病例,可为探索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傅茂英;李海;邓志勇;陈芳;孙丽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社会发展、工业、交通工具等出现的意外所导致的创伤越来越多,创伤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1].创伤中以多发伤为严重.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1处可能危及生命.
作者:王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 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经治疗后存活40 例(89%),死亡5例(11%);其中2例合并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由于经济困难生后2 d 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对于ARDS,早期识别和诊断,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和其他支持治疗,保护其他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胡志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切口在髌骨骨折中应用疗效,以期找到较优良之手术切口.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我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髌骨骨折采用随机方法,分别采用前正中纵切口及横弧形切口治疗髌骨骨折168例,分析比较了采用两种切口治疗髌骨骨折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及术中、术后优缺点,找出较优手术切口方式.结果 经过统计比较发现无论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优良率来看,纵切口都比横弧形切口为优.结论 前正中纵切口损伤小,固定满意,早期锻炼安全,功能恢复快,是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入路,值得推荐.
作者:蒋元斌;张伟中;徐浩;史政康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