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亚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风心病的疗效影响。[方法]研究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风心病患者为对象,在实施瓣膜置换术同时结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手术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术后出现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血尿,2例低温低热,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后,终都恢复正常,只有1例患者术中由于心室破裂而死亡。且护理前后焦虑发生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风心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孙萌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性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主要包括工作小组建立与培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健康解读、疾病知识的宣讲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不论是对护理满意度还是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其康复,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吴静;耿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干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耐压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正常率为66.67%、视力下降或失明率为2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治疗顺从性好比率为86.67%、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眼压正常率为33.3%、视力下降或失明率为26.7%;并发症发生率为40%、治疗顺从性好比率为60%、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66.67%;两组患者数据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刘群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医学需要加速发展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庞大的就医需求。高职院校对临床医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关键,是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根本保障。笔者分析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的教育背景,为教学方法改革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日后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晓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3.46±1.37d)短于对照组(7.62±1.94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81%)低于对照组(27.0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0%)高于对照组(75.68%)(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期间给予整体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聂红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在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服务,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70例早期中风偏瘫病人,35例探究组病人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模式,35例比较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探究组病人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方面,都要明显好于比较组病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作者:曾德军;阙道琼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22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1例,对分别应用传统分娩配合常规护理和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的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0.16% vs.72.13%],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9.84%、8.20%、1.64% vs.34.43%、24.59%、11.48%],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则给予针对性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差异,同时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术芬 刊期: 2016年第25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通气受限,而通气受限即可由于气道狭窄也可因肺弹性回缩力的减弱而引起?。自发性气胸阻塞性肺气肿并发症之一。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42例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骨科截肢患者心理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需要截肢患者10例,在医院住院期间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在术后功能恢复期间积极适应义肢,加强锻炼。结论,对于骨科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现实,重拾生活自信,对功能恢复期及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晨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护理的效果,掌握心理因素对癌症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方法将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5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取心理护理措施。结果选择的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感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8例)、癌症伴随的并发症引起的疼痛(6例)、癌细胞压迫内脏、神经、皮肤和软组织引起的疼痛(36例)。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不同,但是经过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减轻疼痛和心理负担,年龄和性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以平和的心情接受现实,将患者的精神创伤降到低,使得患者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从而使得患者在癌症晚期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作者:徐晓立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中选取10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前后症候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前后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具有显著疗效,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多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和具体效果。方法: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对于实验组100例进行全面系统的舒适护理进行对比。对于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进行分析,并得出改善情况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紧张度有所缓解,血液和心率变化都有所稳定,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工作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进行舒适性护理,不但能提升患者的应激反应能力,还能增强患者的耐受力,对于手术的成功率有所提升。
作者:唐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由于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再加上有的人具有吸烟的爱好,呼吸系统疾病正在日益凸显。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很快,而且对于有的地区还有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人口的身体健康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影响。从目前我国人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发情况来看,呼吸系统疾病的致死率和住院率正在逐渐升高。所以,从疾病的预防角度来说,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防治,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呼吸系统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并对疾病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控制。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经验,结合相应的参考文献,对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丁雪花;马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交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分析对373例患儿进行静脉留置穿刺的输液方法及效果。结果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留置针,既减轻了对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又降低了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达到了随时按医嘱给药的目的。373例患儿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置留时间短1天,长7天,全部病例中无感染现象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是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的一种输液方法。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食管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体重、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以及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6.6%,对照组是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预防各种并发症,可推广。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意义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检查的妇女188例,分析其检测的相关资料和结果。结果:本组研究对象行B超检查中发现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别的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增生113人(60.1%),乳腺囊肿29人(15.4),其他乳腺异常15人(7.9%),无乳腺疾病31人(16.4%)。结论:乳腺超声对妇女健康检测有十分显著的诊断价值,能够早期发现各类乳腺疾病,这位各类乳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所以,乳腺超声应用与妇女健康体检中乳腺疾病的检查具有显著地临床意义,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景晓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患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B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TC、LDL-C 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A、B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
作者:范富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观察与护理后,观察组死亡率为5.0%(2例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15.0%(6例死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4例不满意),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0%(12例不满意),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日常监护,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周佳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20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总产程时长、产后出血量上,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出血率上,观察组为1%,对照组为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对照组为8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英;王小宁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