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高
目的:总结对夜间蜈蚣咬伤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凌晨零点到五点被蜈蚣咬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其采取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后果,20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通过心理干预、音乐疗法、伤口处理、解毒、消炎等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内心恐惧,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胡慧 刊期: 2016年第25期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森林地带,因多发于春夏季节,又名为“春夏脑炎”,森林脑炎病毒寄生于啮齿动物,如松鼠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媒介传播,当人进入本病存在的森林地区时,被感染的蜱叮咬后,就可能受感染,但大部分人呈隐性感染,或仅有轻微症状,仅有一小部分出现明显症状。传播途径主要由于硬蜱叮咬,我国以东北及西北原始森林地区为主,流行于5-7月份,8月以后下降。重症森林脑炎不及时进行抢救及有效的护理,患者因突发高热、颈强直、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我科于2016年6月收入一名森林脑炎患者,经过医生护士奋力抢救及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朱香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43例纳入对照组,治疗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4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PaO2、PaCO2、pH值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aO2、PaCO2、pH值比较,PaO2、PaCO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5.35%(41/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采用无创呼吸机的同时,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治疗效果的改善以及患者满意率的提升可起到突出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
作者:胡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护理中的综合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一年时间受理和诊治的60例神经衰弱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降湿押租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标胶2组患者的SAS得分和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将患者的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效率高且效果显著,因此具备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秀桃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骨科截肢患者心理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需要截肢患者10例,在医院住院期间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在术后功能恢复期间积极适应义肢,加强锻炼。结论,对于骨科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现实,重拾生活自信,对功能恢复期及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晨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时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效果。方法:收集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共108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X2=9.375,P=0.002;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能够使患儿获得更佳疗效,并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使其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苗翠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体检HBsAg及HBeAg携带情况。方法挑选2015年2月-2016年1月来我院体检的54682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及HBeAg携带情况。结果参加体检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4682名中,1098人为HBsAg及HBeAg携带者,携带率为20%,男性的HBsAg及HBeAg携带率比女性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本地与外埠户籍的人员HBsAg及HBeAg携带率分别为0.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国平均感染率比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及HBeAg携带率较低,但是仍旧需要持续开展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并针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实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孔燕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创新护理干预在改善孕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200例孕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创新护理干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以及护理后的疗效率。结果:通过不同护理方式的实施,观察组产妇三个阶段的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总有效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创新护理干预改善孕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质量的作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孕产妇的负性情绪,提高分娩质量,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姚媛敏;杨锡翠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讨论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应用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6年4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吸入治疗,试验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 1b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其中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应用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中所收治的8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临床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方式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方式实施抢救,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器官插管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应用全程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生命安全风险,提高临床抢救效率,为患者病症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作者:王靓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11月~2015年12月的120例神经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6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要比对照组优秀,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是98.33%,对照组是78.33%。两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使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让患者的满意度提升,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庞红梅;仝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术前呼吸道管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68例肺癌合并COPD行肺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完成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病人术前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术前呼吸道管理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病人肺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PaO2)在肺康复运动训练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少(p<0.05)。结论 COPD患者肺储备功能差,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卜秋丽;陈淑芳;郑月星;邓锦凤;薛土凤;罗秋平;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乳腺增生并伴有癌变时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4年间(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60例患有乳腺增生并怀疑癌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将增生组织进行冰冻保留,做实验病理切片检查,分析结果,同时选取30例乳腺增生早期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进行对照实验。结果:病理切片实验检验出15例患者有癌前病变,10例已处于乳腺癌的早期阶段,5例患者存在癌症恶性病变,在手术治疗中患者的治愈率较高,达96.7%。治疗3月后进行回访发现对照组的复发率达13.3%。结论:发生乳腺增生的患者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发生癌变的概率高,并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一般,因此在发生乳腺增生时选择手术治疗对预防癌变有重要作用。
作者:曾万智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受到的一定的影响,泌尿外科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泌尿外科护理作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我国的泌尿外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对于泌尿外科患者的康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笔者通过对任性胡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得出了人性化护理的具体作用,并以此全面提高了我国泌尿外科护理的水平。
作者:师培琼;蒋芸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胃管双固定法预防胃管滑脱的效果。方法将73例脑血管疾病伴有吞咽困难病人按入院日期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方法置入胃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德国鼻胃管包装自带的粘贴),观察组在传统固定方法的同时再用寸带环绕对胃管进行双固定。结果使用粘贴及寸带环绕双固定胃管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及心理压力、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胃管双固定法可有效降低胃管滑脱率,减轻病人心理压力,有效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全丽芳;朱丽娟;叶益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水平上,观察组护理后降低幅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血压水平,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胡丽红;李富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胸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胸外科手术并发生护理风险的患者51例,找出风险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主要的风险因素为:对管道进行的护理不到位、制度没有落实到位、进行护理的工作人员经验不足或者责任心不够强以及患者自身的原因。结论:应该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培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对引流管的护理进行加强、核心制度落实要加强以及护士长要加强监控来降低护理的风险。
作者:姜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初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不同程度血脂异常的5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对照组全部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血糖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血脂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降血糖、降血脂效果好。治疗过程中观察到肝、肾功能、肌酸激酶等方面无明显变化。两药合用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曹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进一步探索胫骨平台骨折择期手术治疗时机。方法:根据张力性水疱出现时间,按照骨折分型选择切口和内固定方式。结果:总体优良率为95.8%。结论:这样的治疗方式,近期效果确切。
作者:谢全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风,并采用ADL评分法评定预后的好坏。结果出血量在30ml以上、术前GCS评分在5分以下、开颅手术、手术时机超过72个小时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受出血量、GCS 评分、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尽量选择微创手术,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作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措施。
作者:钱晨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