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
目的:对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22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1例,对分别应用传统分娩配合常规护理和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的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0.16% vs.72.13%],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9.84%、8.20%、1.64% vs.34.43%、24.59%、11.48%],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为求一种更好的中西医结合(紫香解毒膏)治疗重度带下病(湿热下注型)即西医称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复发少、治愈快的方法。方法:将我院妇科确诊为重度带下病(湿热下注型)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200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患者的瘙痒、疼痛症状及抓痕糜烂粘膜充血水肿体征的观察对比,以计分形式进而得出结论。结果:采用紫香解毒膏(中西医结合)治疗组(924例)为91%的治愈率,7%的有效率,共98%的总有效率;而单纯西医组(912例患者)为40%的治愈率,31%的有效率,共71%的总有效率。结论:采用紫香解毒膏治疗重度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是一种少复发、治愈快、无副作用且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作者:范丽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收集2011-2015年于泾县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39例,分别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术前肠道准备充分与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肠道准备充分是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张敏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石嘴山市内两所敬老院、两所老年公寓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包括血糖、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心电图、视力、眼表检查、泪液分泌试验、体重、营养状况、语言交流状况等。结果显示:石嘴山市敬老院的医疗水平、卫生保健水平整体较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普遍较好;惠农区中心敬老院、惠农区老年公寓以及大武口逢干老年公寓医疗水平、卫生保健水平整体较差,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整体偏低。
作者:李春艳;关林;李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运用新型与传统溶血素的效果差异。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的40例血常规检验案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型溶血素,观察组采用新型溶血素,而后做WBC、PLT、RBC、Hb的检测,分析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在Hb的检测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其他指标上,两组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在血常规的WBC、PLT、RBC检验上,新型的溶血素可以达到检测的准确性,但是在Hb的检测上其结果存在一定稍高,整体来说新型的溶血素应用在血常规检测上具有可靠性。
作者:王世全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臭氧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改变中的机制研究,为臭氧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改变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雄性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糖尿病大鼠4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只,对照组采用氧气灌肠,观察组采用臭氧灌肠,分析比较两组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分析比较两组大鼠视网膜中神经损伤情况,分析比较两组大鼠视网膜中内质网应激分子情况。结果:观察组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视网膜中神经损伤情况和视网膜中内质网应激分子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能有效的控制大鼠视网膜中组织的缺氧情况,改善组织氧气的输送,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作者:田莉;陈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小儿肠造口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肠造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管材取采取FCC模式实施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造口患儿的护理效果、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减轻患儿术后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儿康复进程的有效方法,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锡翠;王文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总结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脑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0例,对照组施予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施予综合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9.3±3.2)分,明显比对照组的(71±2.3)分高,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较对照组的80%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减轻,进而使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
作者:杨秀坤;杨玲;张滔;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创伤性骨科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骨科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0例,给予疼痛护理,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度与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护理方法疼痛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缓解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可缓解疼痛,改善不良情绪,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晋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实践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主题评审,品管圈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率中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对动静脉穿刺进行现状调查,后总结分析、解决对策、终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通过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600例次情况分析。结果: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分析,将影响患者内瘘穿刺失败率的因素分为护士操作技术不规范;患者血管因素;心理因素;健康教育四方面的原因。根据四方面开展针对性改善措施。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共统计分析65例次,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共统计分析19例,失败率由原来的10.8%降至3.2%(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情况明显减少。结论:品管圈实践的开展有助于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率。
作者:蒲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安全,因此护理安全管理的成效,已经逐渐成为了对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目前产科由于存在要求高、风险大以及变化快等特点,让产科成为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高发科室,所以护理安全方面的管理者,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找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此来加强产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对产科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研究产科护理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作者:陈金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以提高调配质量,满足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某医院近两年出现的24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在24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中药质量问题3例,炮制品炮制不到位5例,中药剂量问题4例,处方脚注执行问题3例,中药品种混淆3例,向患者发药未交代清楚2例,处方错误4例。结论分析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得出,应加强中药调配的管理,在调配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标准化的中药调配流程,从而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晶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名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n=35例),在两组患者全部进行介入化疗的基础上,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8.4±0.7)分,明显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1.4±1.3)分,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较好,能够对患者产生积极的作用,降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对于促进医院甚至整个护理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考虑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亚西;易祎;董梦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病人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42例腹部带蒂皮瓣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术前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术前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腹部带蒂伤口修复和皮瓣成活概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商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骨科截肢患者心理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需要截肢患者10例,在医院住院期间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在术后功能恢复期间积极适应义肢,加强锻炼。结论,对于骨科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现实,重拾生活自信,对功能恢复期及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晨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并胰瘘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入住我院的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并胰瘘患者,对患者做好术后心理护理、术后观察以及术后预防等相关工作,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结果: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并胰瘘患者,有5例患者出现胆漏症状,并实施二次手术,康复时间为7.5周康复;其余29例患者,在术后2-7周内逐渐康复。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并胰瘘患者实施密切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的减少,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杨方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水平上,观察组护理后降低幅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血压水平,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胡丽红;李富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麻风病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流行历史。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成为引起畸、残的一大原因,曾长期被视为不治之症。多年来,麻风病防治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限期达基本消灭的疾病之一。为找余庆县域内的麻风病流行规律,制订出科学的防治对策,将麻风病控制在消灭状态。本文将1950-2015年来余庆县麻风流行状况作相应分析。
作者:李永高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总结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以探讨防治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科住院的300例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中并发静脉血栓1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300例肿瘤患者中,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率是5%,(15/300)例;15例并发静脉血栓中,2例予抗凝、祛聚、降纤等治疗后好转,无需拔除PICC管。结论: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与其高凝状态、化疗药物、置管等因素有关;早期预见性的评估和判断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性使用抗凝、祛聚药物及正确的护理等综合措施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钟艳;张雅丽;谢佳慧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