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张琳;杜彦梅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加味半夏泻心汤,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症状积分上,观察组治疗后改善幅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情况,提升治疗疗效。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全科医师对临床疾病诊疗控制的效果研究

    目的:本文分析评价社区全科医师对临床疾病诊疗控制的效果。将本社区128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由社区普通医师负责临床诊疗控制工作,观察组64例由社区全科医师负责临床诊疗控制工作,进一步对2组患者诊疗控制效果进行对比评价。通过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诊疗控制前,2组患者焦虑症状( SA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诊疗控制后,2组 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对诊疗控制服务的满意度(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67.19%)( P<0.05)。说明了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科医师诊疗控制服务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心理状态,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莺莺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并胰瘘的观察与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并胰瘘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入住我院的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并胰瘘患者,对患者做好术后心理护理、术后观察以及术后预防等相关工作,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结果: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并胰瘘患者,有5例患者出现胆漏症状,并实施二次手术,康复时间为7.5周康复;其余29例患者,在术后2-7周内逐渐康复。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并胰瘘患者实施密切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的减少,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杨方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浅谈控温毯在重症体温不升患儿的安全使用及护理

    目的:总结控温毯在辅助治疗危重症体温不升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病史资料回顾性分析及临床观察,对18例体温不升患儿采用升温机制控制体温,做好升温护理,预防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8例体温不升患儿使用控温毯升温时间为1-3天,平均为2.2天,使用控温毯4-8小时体温可升至36.8℃,升温效果持续、稳定、安全、费用经济。结论掌握控温毯的使用方法,实施升温各阶段的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是控温毯升温机制治疗体温不升患儿安全有效的保证。

    作者:肖红丹;黄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护理。方法对10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髄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护理要点。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65.2+20.5)min,患者住院时间6-9 d。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髄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杨希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

    目的:通过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和具体效果。方法: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对于实验组100例进行全面系统的舒适护理进行对比。对于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进行分析,并得出改善情况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紧张度有所缓解,血液和心率变化都有所稳定,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工作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进行舒适性护理,不但能提升患者的应激反应能力,还能增强患者的耐受力,对于手术的成功率有所提升。

    作者:唐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初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不同程度血脂异常的5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对照组全部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血糖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血脂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降血糖、降血脂效果好。治疗过程中观察到肝、肾功能、肌酸激酶等方面无明显变化。两药合用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曹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药学与社会人类的关系

    目的:随着现代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与社会医疗保障系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药物和国家预算,立法与执法管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术进步产生相互影响。

    作者:杨秀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已婚男性生殖健康服务现状调查及需求探讨

    目的:现如今,生殖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殖健康,社会开展了各项生殖健康服务,生殖健康服务指的是运用各种方法或技术服务来帮助人们学会预防并解决各种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但与女性生殖健康相比,男性生殖健康问题受到的关注还不够。本文对已婚男性生殖健康服务现状及服务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作者:李美环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目的: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患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B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TC、LDL-C 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A、B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

    作者:范富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

    目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炎症,多发于围机械通气期,为了降低其发生率,本文从宿主、病原菌角度出发,探讨了VA P的高危因素,并综述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效率与质量。

    作者:唐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X线与CT检查应用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X线与CT检查应用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检查后再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后再进行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准确率(阳性率),诊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X线与CT检查的表现。结果:观察组检测出阳性患者38例,阳性率是95%,诊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治愈率52.63%,总有效率是86.84%,对照组检测出阳性患者30例,阳性率是75%,诊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治愈率50%,总有效率是66.67%;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诊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检查的准确率高,是用于早期诊断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有效的手段。

    作者:卢祖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永宁县乡镇卫生院信息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的:永宁县自2009年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后,乡镇卫生院卫生信息化飞速提高。但也还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永宁县现有卫生院的信息化状况和卫生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姚学权;孙兴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观察以及其对血清 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来探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在临床上的价值,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然后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一个对照组和一个观察组,对对照组仅仅进行基础治疗,在对观察组进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外加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以及在治疗前后的7天疗程的血清 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血清 CRP水平有明显的变化(P<0.05),7天时观察组血清 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疗效且能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改善患者机体机能。

    作者:蒋存礼;黄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症状积分上,观察组治疗后改善幅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情况,提升治疗疗效。

    作者:张琳;杜彦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中的影响。方法:抽选在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针对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健康教育护理。观察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数据(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值小于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中,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帮助患者及早康复,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熊召;张蕾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80例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80例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均采用静脉留置针方法化疗,经精心护理后,未出现药物渗漏情况,出现Ⅰ级、Ⅱ级、Ⅲ级静脉炎各1例,发生率3.8%,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进行静脉护理,有助于减少静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化疗计划顺利完成。

    作者:杨华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223例妇科化疗PICC患者的经验体会

    目的:评估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妇科实施PICC的223名妇科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是否超声引导、是否发生导管异位,是否出现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并发症、是否达到PICC佳持续时间。有18名患者数据不完整,后有205名患者被纳入后的分析。结果需要超声引导的患者有10名(4.9%),达到佳时间PICC留置时间的患者有192名患者(93.7%),仅1例发生培养阳性感染并发症(0.5%),12例患者发生非感染性并发症(5.9%)。结论技术及经验丰富的操作者PICC绝大多数无需超声引导。良好的术后PICC维护、PICC置管以及后续护理宣教对降低PICC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PICC是妇科肿瘤患者化疗适宜的给药途径。

    作者:黄春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中的作用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黄疸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共计6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为3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对两组患儿每天的安静睡眠时间、体质量增加情况与黄疸指数下降幅度进行比较,结果为:研究组患儿比对照组患儿的每天睡眠状况要好,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在3d 内的体质量显著增加了,3d 后黄疸指数有了显著的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吉翠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与颌间固定对下颌骨骨折疗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为了对比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与颌间固定对下颌骨骨折疗效。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共计40例。结果: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复查结果显示,骨折部位全部愈合,骨折线基本消失,观察组患者咬合关系良好者19例,咬合良好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咬合良好率(P<0.05)。观察组下颌骨骨折患者开口度恢复超过37mm者共计18例,占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开口度恢复率(8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对下颌骨骨折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斌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影响分析

    目的:本文研究在脑卒中患者防跌倒中社区护理干预的使用效果。对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跌倒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脑卒中患者防跌倒中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适合普及应用。

    作者:邵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