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翔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ERCC1和 p53蛋白表达情况及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取外科2011年6月-2014年10月间住院接受手术的NSCLC患者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肿瘤中肺癌组织EGFR、ERCC1和 p53的蛋白水平。结果:EGFR表达与NSCLC病理分型、患者年龄有关(P<0.05);ERCC1的表达随着NSCL肿瘤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多(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病例中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患者性别亦有关(P<0.05)。P53表达随着NSCL肿瘤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多(P<0.05)。结论:ERCC1、p5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分期有关,并且EGFR、ERCC1、p53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作者:赵小云;袁慧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哮喘发作频次、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加快疾病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甲状腺手术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乳甲外科收治的98例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分别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甲状腺手术认知程度,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甲状腺手术的注意事项、安排以及术后护理方法等都有比较全面的认知,认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采取合适的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的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甲状腺手术的认知程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赫菊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患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B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TC、LDL-C 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A、B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
作者:范富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应用于炎症性急腹症、带状疱疹腹痛鉴别诊断中的实际价值。方法: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血清CRP进行测定,A、B两组患者在就诊当时以及入院以后1天分别对血清CRP进行检测,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其CRP在持续上升,入院以后第一天其CRP水平升高明显,P<0.05,甚至达到了正常值的30倍以上;带状疱疹患者在各时间点CRP水平变化并不明显。结论:将CRP应用于测定带状疱疹、感染性急腹症腹痛具有一定价值,可以将其作为鉴别感染性急腹症和带状疱疹腹痛的一项实验室检查。
作者:靳玉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在湿包的成因中,因蒸汽品质问题引发的情况,在湿包成因的外来因素影响中,占了较大比例。主要原因是灭菌过程的各个阶段,湿度过高或是夹带水分的蒸汽通入内室加热,就会造成消毒包件发生不同程度的湿包。
作者:李春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总结门诊手术室中的护理安全隐患,据此制定出护理对策,以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手术室2015年1~3月间接诊的126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总结常规组护理安全隐患,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应用,以应用后2015年4~6月间接诊的135例患者作为应用组,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同时统计对比两组危险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应用组患者满意率为97.78%,危险事件发生率为0.74%,无护患纠纷发生;常规组患者满意率为77.78%,危险事件发生率为6.35%,护患纠纷发生率为4.76%;应用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充分认识门诊手术室安全护理的重要性,总结安全隐患并据此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可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更好的为门诊患者服务。
作者:梁蕾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级护理专业的120名学生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护理安全教育)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各60例,对比教学前后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前两组学生的临床操作及理论成绩对比差异不大(P>0.05),与教学前相比,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操作及理论成绩明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安全教育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实施效果十分显著,在丰富急重症护理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急重症护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为未来走向医疗服务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洁琴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比用药咨询门诊开设前后用药咨询的情况,分析咨询门诊有无开设的必要。方法比较2015、2016年第二季度,用药咨询的情况,分析其差异性。结果用药咨询的人次,平均咨询的时间都有显著增加。结论开设用药咨询门诊有必要。
作者:严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较急,病情较为复杂,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患者出现心肌短暂性的缺氧缺血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寻找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从而稳定患者的病情。本文主要针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黄剑秋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以提高调配质量,满足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某医院近两年出现的24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在24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中药质量问题3例,炮制品炮制不到位5例,中药剂量问题4例,处方脚注执行问题3例,中药品种混淆3例,向患者发药未交代清楚2例,处方错误4例。结论分析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得出,应加强中药调配的管理,在调配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标准化的中药调配流程,从而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晶 刊期: 2016年第25期
肝癌起病隐袭,死亡率高,多数患者发现时为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由于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加之病情进展迅速[1],此时肝癌介入治疗是佳选择。肝癌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做好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能够提高肝癌介入的治疗效果[2-3]。现对我科20例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付双林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通过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两组术后疗效。结果:经过手术,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vs66.66%,),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1.3)vs(4.1±1.4)}。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通过后路手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可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马天翔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有效护理措施,总结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根据病情及时行气管切开并做好有效的吸氧、吸痰、呼吸道湿化、气道灌洗等护理措施。结果;经气管切开治疗及相关护理,14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11例治愈,治愈率占78.57%;死亡3例占21.43%。结论;科学、合理、及时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呼吸道烧伤患者,因气道梗阻、呼吸道痰液黏稠、堵塞造成的呼吸不畅。
作者:郭金香;孟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中选取10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前后症候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前后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具有显著疗效,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多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烧伤,以热液烧伤较多,军事作战则以火焰烧伤为主。青少年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3:1.夏季多发,并且以头、颈、手、四肢等暴露部分为多发。
作者:魏雅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药用化学基础是药剂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石,然而现使用药用化学基础教材仍旧存在些许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文山卫校现使用药用化学基础教材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田国领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孕期缺铁性贫血应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孕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饮食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孕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给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颖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炎症,多发于围机械通气期,为了降低其发生率,本文从宿主、病原菌角度出发,探讨了VA P的高危因素,并综述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效率与质量。
作者:唐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1]。其康复治疗措施包括卫生宣教、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锻炼、氧疗、营养等。近年来,我们在对治疗慢性阻塞行肺疾病中加入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兵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