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链非编码RNA RP11-367F23.2在脂多糖诱导炎症反应中的表达

张轩;王淏;罗燕芬;李有强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 RP11-367F23.2, 白细胞介素-6
摘要: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RP11-367F23.2是否与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相关,揭示RP11-367F23.2在炎症应答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Mo-DCs);LPS组加入0.1μg/mL的LPS,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加入等体积的含有0.1%二甲基亚砜(DMSO)的PBS;18 h后收集上清和细胞,上清用于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用于在mRNA水平检测RP11-367F23.2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CD40和CD80.结果 LPS处理细胞18h后,LPS组中长链非编码RNA RP11-367F23.2及各细胞因子IL-6、IL-10、IL-12、CD40和CD80表达量较PBS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RP11-367F23.2可能参与了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CysC、PLT及RDW联合检测在HDP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小板(PLT)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联合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HDP)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查阅2012-2016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检并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孕周、年龄匹配分为HDP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孕20周前CysC、PLT及RDW的水平.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各单项及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HDP组血清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CysC、PLT及RDW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38、7.78、4.51、5.12,P均<0.05).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Y=-11.927+0.017*PLT+0.338*RDW+4.728*CysC.CysC、PLT、RDW 3个变量联合检测用于预测HDP的敏感度为0.84,特异性为0.78,AUC为0.848,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744、0.654和0.68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与RDW呈弱负相关(r=-0.24,P<0.01).结论 孕20周前,血清CysC、PLT及RDW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效能,优于各单项目检测.

    作者:郭彩娇;杨红玲;高飞;江敏;刘云锋;王洁琳;陈小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EH病人心率变异特征与血脂、C反应蛋白、心肌酶及肾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特征,探讨HRV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及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初发未治疗EH患者为病例组,88例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RV、CRP、血脂、肾功能、心肌酶等资料,并分析EH患者HRV和其他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HRV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50 ms的百分比(PNN50)均较低(P<0.05),而三酰甘油(TG)、CRP、血尿素氮(BUN)、尿糖(GLU)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EH患者TG与SDNN、SDANN、RMSSD弱相关,CRP、GLU与SDNN、SDANN中等相关、与PNN50弱相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RMSSD中等相关,颈动脉斑块数与SDNN、SDANN中等相关(P<0.05).结论 EH患者HRV指标下降,并与靶器官损伤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HRV指标值可为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健武;邓永嘉;林松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hs-cTnT、MMP和BMP评估ACS病情和近期预后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情和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ACS患者136例,均行常规治疗并随访至少3个月,统计患者随访3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统计患者冠脉病变血管支数,检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TnT、MMP-2、MMP-9和BMP-2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其血清指标水平与LVEF、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及其预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结果 136例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7.94%(38/136).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s-cTnT、MMP-2、MMP-9和BMP-2水平均降低,LVEF则升高(P<0.05).双支和多支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血清hs-cTnT、MMP-2、MMP-9和BMP-2水平均高于单支冠脉病变血管患者,LVEF则低于单支冠脉病变血管患者;且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血清hs-cTnT、MMP-2、MMP-9和BMP-2水平均高于其无心血管事件患者,LVEF则低于无心血管事件患者(P<0.05).ACS患者血清hs-cTnT、MMP-2、MMP-9和BMP-2水平与其LVEF、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相关,且其联合预测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准确性较高.结论 hs-cTnT、MMP和BMP联合预测ACS患者的价值良好,可作为ACS病情和近期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黄勇;李蔚华;尹虹;饶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长链非编码RNA RP11-367F23.2在脂多糖诱导炎症反应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RP11-367F23.2是否与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相关,揭示RP11-367F23.2在炎症应答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Mo-DCs);LPS组加入0.1μg/mL的LPS,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加入等体积的含有0.1%二甲基亚砜(DMSO)的PBS;18 h后收集上清和细胞,上清用于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用于在mRNA水平检测RP11-367F23.2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CD40和CD80.结果 LPS处理细胞18h后,LPS组中长链非编码RNA RP11-367F23.2及各细胞因子IL-6、IL-10、IL-12、CD40和CD80表达量较PBS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RP11-367F23.2可能参与了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作者:张轩;王淏;罗燕芬;李有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微滴单细胞培养技术应用于白色念珠菌培养的研究

    目的 为提高白念菌感染的检出率及建立微滴单细胞培养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分别接种在4种不同培养基上培养,将临床标本加入到含青霉素和链霉素(双抗)的培养基中进行微滴培养.结果 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生长快.临床样本在含双抗的培养基的生长速度6h后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样本经过18h的微滴单细胞培养和液态培养,细胞数量大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样品在含双抗的营养肉汤培养基微滴单细胞培养18h后再进行检测能够提高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检出率.

    作者:余一海;陈耀;石星亮;麦惠简;谭有将;蔡乃增;戴尽波;陈静;梁惠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PCOS患者血清DBP和25(OH)D水平与代谢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患者代谢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诊治的PCOS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月经规律的育龄期女性5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25(OH)D、DBP、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分析各因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BMI和腰围、臀围比值、25(OH)D、瘦素、HOMA-IR、HOMA-β、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雌激素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D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HOMA-IR、HOMA-β、腰围、臀围比值、BMI和瘦素呈显著负相关(r=-0.928、-0.957、-0.982、-0.935、-0.926,P均<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内25(OH)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肥胖呈显著负相关.

    作者:王勤洁;周强;赵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广东省江门地区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突变谱研究

    目的 调查广东省江门地区人群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基因型.方法 利用荧光分析法对2012年1月-2018年3月江门地区213 593例新生儿进行G6PD活性筛查,对252例G6PD活性初筛阳性的标本利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江门地区新生儿群体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5.07%(10 830/213 593),男女阳性率分别为7.32%(8 157/111 395)和2.62%(2 673/102 198).252例G6PD活性初筛阳性标本共检出10种突变:43例c.95A>G(17.06%)、11例c.392G>T(4.37%)、1例c.487G>A(0.40%)、4例c.517T>C(1.59%)、17例c.871G>A (6.75%)、4例c.1004C>A(1.59%)、15例c.1024C>T(5.95%)、3例c.1360C>T(1.19%)、58例c.1376G>T(23.02%)、81例c.1388G>A (32.14%)和9种复合突变.结论 江门地区是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常见的三种基因突变型是G6PDc.1388G>A、c.1376G>T和c.95A>G.在江门地区开展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产前筛查和遗传咨询工作对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佳;曾钦龙;杨应松;李秋丽;孙铁兰;钟志来;冯建江;邓筹芬;江洪清;黎箐;孙淑湘;谭洁亮;李智明;谭淑明;钟林;郭奕斌;蒋玮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CAPN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检测钙蛋白酶1(CAPN1)在胆囊癌(G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对人GBC细胞系(GBC-SD)增殖、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B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囊组织中CAPN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GB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体外培养GBC-SD细胞和正常胆囊上皮细胞,将GBC-SD细胞分为CAPN1-si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病毒感染7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细胞中CAPN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CK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GB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CAPN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病理分化和有无远处转移的GBC患者CAPN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C-SD细胞中CAPN1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胆囊上皮细胞(P<0.05),感染CAPN1-siRNA后,GBC-SD细胞中CAPN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siRNA组GBC-SD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CAPN1在GBC组织中高表达,CAPN1沉默可抑制GB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可能作为潜在生物靶标应用于GBC基因治疗.

    作者:牛志鹏;位亚秋;冯新献;杨会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016年深圳市宝安区抗-HCV阳性病例流行病学史分析

    目的 分析2016年深圳市宝安区各医疗机构报告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HCV)抗体阳性病例流行病学史,探寻宝安区防控丙肝疫情的针对性措施.方法 利用《丙型肝炎病例报告表》收集抗-HCV阳性病例,分析基本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测原因、流行病学史等内容.结果 2016年共报告抗-HCV阳性病例849例,全年散在发病.男女性别比1.70∶1.年龄集中在20~55岁(占83.86%).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商业服务为主(占81.15%).深圳户籍占16.96%.丙肝无关联检测占80.21%,主动检测占9.31%.完整收集流行病学史的545例病例中既往流行病学史占比前5位:有手术史(占33.76%)、口腔诊疗史(占24.22%)、接受过血液或血液制品史(占23.12%)、不安全注射史(占22.75%)、有创操作史(占15.41%),同时存在性别、年龄差异(P<0.05).结论 在宝安区丙肝防控工作中,应加大防控丙肝医源性感染的力度,加强人群丙肝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以促进感染高风险人群主动检测.

    作者:饶展宏;詹志强;孙群露;涂玉山;郝元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猫爪草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其对ANA-1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猫爪草多糖(PRT)对半贴壁巨噬细胞株ANA-1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和分离PRT;红外光谱法测定PRT分子结构;MTT法检测ANA-1细胞增殖能力;不同浓度的猫爪草多糖作用于脂多糖(LPS)诱导的ANA-1细胞,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生成量;一氧化氮合酶(iNOS)测定试剂盒检测活性;RT-PCR法检测iNOS、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得到灰白色粉末状猫爪草多糖,多糖含量98.17%:红外光谱显示PRT的糖苷键为α-构型,具有吡喃型糖环;PRT增强ANA-1细胞增殖能力,上调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且浓度为200μg/mL时作用强;PRT呈浓度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ANA-1细胞分泌NO和iNOS活性,当多糖浓度为100 μg/mL时,能够完全抑制iNOS mRNA的表达.结论 PRT能够增强ANA-1细胞增殖能力,上调IL-6和TNF-α mRNA水平的表达,抑制LPS诱导的ANA-1细胞分泌NO和iNOS的表达.

    作者:王会敏;何柯新;尚陈宇;刘冬冬;徐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017年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病原监测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龙岗区2家哨点医院上报的感染性腹泻监测数据,分析其病原构成、季节变化和人群分布.结果 1182份标本中523份检出病原,检出率为44.25%.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检出率(30.54%vs.1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8,P=0.00),约0.93%的标本为双重或多重感染.夏秋季以细菌性病原检出为主,冬春季则以病毒检出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性腹泻病原构成有所不同(x2=12.76,P=0.01);越早采样标本阳性检出率越高(x2=12.76,P=0.01),多重临床表现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单一临床表现的患者(x2=14.76,P=0.00).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谱以沙门菌、诺如和轮状病毒为主,病原谱已发生变化,应加强监测,做好不同季节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作者:杨永平;刘凤仁;刘渠;金玉娟;李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MUC1和MUC5AC表达水平与食管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黏蛋白1(MUC1)和黏蛋白5AC(MUC5A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食管癌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癌旁存在正常食管组织,分别分离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MUC1和MUCSAC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肿瘤组织中MUC1和MUC5AC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UC1主要在肿瘤组织细胞核表达,在正常组织细胞膜和少量细胞核表达,其在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MUC5AC主要在正常组织细胞膜表达,在肿瘤组织细胞质微弱表达,其在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患者MUC1表达在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SAC表达在淋巴结是否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1阳性表达患者5年死亡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MUCSAC阳性表达患者5年死亡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MUC1阳性表达和MUC5AC阴性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UC1和MUC5AC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宋振国;张占东;苏永林;王素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sST2与Treg数量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水平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人选初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on-CAD组,n=50)和冠心病组(CAD组,n=52).测定外周血Treg数量和sST2水平,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Non-CAD组相比,CAD组外周血Treg百分比显著降低(t=13.931,P<0.001),sST2水平显著升高(t=11.978,P<0.001).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数的增加,外周血sST2水平随之升高(F=63.183,P<0.001).血清sST2水平与Treg数量(r=-0.827,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r=-0.349,P<0.001)呈负相关,与Gensini积分(r=0.836,P<0.001)和体重指数(r=0.226,P=0.022)呈正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sST2与Treg呈负相关(P<0.001),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ST2水平明显升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Treg呈负相关,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作者:何非;盛建龙;王晓晨;胡广全;王凯;许邦龙;程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血清异黄酮、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异黄酮、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PTC患者214例为研究组,以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80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异黄酮、胰岛素及脂联素水平,观察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并对影响PTC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清大豆甙元、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豆黄素、染料木黄酮和雌马酚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BRAF基因突变的PTC患者血清大豆甙元、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胰岛素是PTC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大豆甙元、脂联素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提高血清大豆甙元和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可能预防PTC的发生及和发展.

    作者:郑晖;宋双章;聂小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5例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测

    目的 分析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儿的诊断过程,探讨儿童AMKL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骨髓细胞形态学依据急性白血病FAB标准诊断分型;应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检测分析AMKL患儿巨核细胞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反应;24 h培养法G显带技术显带并分析染色体核型;荧光RT-PCR(FQ-RT-PCR)方法筛选白血病42种融合基因.结果 所有5例AMKL患儿的骨髓原始巨核细胞异常增生比例≥30%;糖原(PAS)、NAE反应阳性;免疫分型均表达CD41a、CD42b和CD61;1例患儿骨髓巨核细胞以Ⅰ期原始巨核细胞为主,PPO染色呈阳性反应;1例患儿+21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患儿MLL-AF9融合基因阳性.结论 需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电镜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综合分析确定儿童AMKL的诊断,以利于该病的治疗与预后.

    作者:鲍丽娟;颜慕霞;顾晓琼;李文利;张百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肺韦格肉芽肿误诊为肺脓肿1例报道

    目的 探讨1例肺韦格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例以肺部空洞为主要表现的肺韦格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咳嗽、咳痰、发热2+月入院,曾经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缓解,后经过肺穿,病理结果证实为肺韦格肉芽肿,经过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肺部空洞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容易误诊,应尽早行活检明确肺部空洞的病因,针对性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银玲;邓蓉;李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紫菜多糖对哮喘大鼠模型树突状细胞CD80、CD86表型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紫菜多糖对哮喘大鼠模型树突状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大鼠20只,用卵清蛋白致敏成哮喘大鼠模型,紫菜多糖干预后,观察大鼠症状表现,病理学检查肺组织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CD80/CD86表达,采用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4、IL-6、IL-10、IL-13,并与健康大鼠、未干预的哮喘模型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大鼠症状评估10例均显效,病理检查肺组织炎细胞减少,炎性渗出减轻,CD80:(14.31+3.86),CD86:(24.68±13.98),IL-4:(41.79±5.62) pg/mL、IL-6:(81.16± 10.77) pg/mL、IL-10:(6.19± 1.23) pg/mL、IL-13:(54.04±6.82) pg/mL,检测值接近健康大鼠(P>0.05).结论 紫菜多糖在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有积极作用,其机制与树突状细胞表型表达有关.

    作者:田冰;刘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螺内酯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前后右心重构、肺功能以及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PH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A组及研究B组,每组30例.对照组依据GOLD指南给予常规治疗,研究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d口服,研究B组加用螺内酯40 mg/d口服,治疗6个月时复查右房内径(RAD)、肺动脉压力(PAP)、Tei指数、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量(PEF)等指标,并记录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时,研究A组的RAD为(48.0±8.2) mm、PAP (29.5±3.5) mm Hg、Tei指数(0.62±0.11)、LAD(28.1±6.0)mm,FVC(80.3±8.6)、FEV1 (78.5±12.8)、PEF(76.8±10.9),研究B组的相关指标顺次为(47.3±9.2) mm、(29.8±3.6) mm Hg、(0.58±0.16)、(28.3±7.8)mm、(83.9±9.1)、(81.4±13.1)、(80.9±9.8),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研究A组及研究B组存在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5例(50.0%)、16例(53.3%)及14例(46.7%),治疗后依次为17例(56.7%)、9例(30.0%)、7例(23.3%),B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慢性PHD患者右心重构及肺功能,并降低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尚不确切.

    作者:胡良巧;李寰;杨杏;周丽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检测方法

    目的 比较空调送风中细菌和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及培养时间的影响,探讨空调送风中的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检测方法.方法 随机采集珠三角某市26套公共场所空调系统送风中的空气样品126份,分别检测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细菌总数检测分别采集样品在营养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35~37C培养48 h,计数细菌菌落数;真菌总数采集样品在沙氏琼脂平板经28C培养1~7 d,每天观察并记录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营养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细菌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05);真菌总数检测培养3、4、5 d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菌量多的培养时间为3d(占30.95%);真菌菌落蔓延满平板多的培养时间为4d(占蔓延满平板数的37%).结论 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检测在营养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均适用,真菌菌落总数检测的佳计数时间为培养3d.

    作者:袁展红;刘绮明;吴灿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高通量测序SNP分型技术在无创性产前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高通量测序SNP分型技术在无创性产前亲子鉴定中的应用条件.方法 采集187组家系孕妇外周血(孕7~28周)和假定父亲外周血应用高通量测序SNP分型技术,探索其在无创亲子鉴定中的应用条件.结果 孕周7~8周共65组家系,其中8组胎儿DNA浓度<2%,孕周9周以上胎儿DNA浓度均>2%.8组胎儿DNA浓度<2%未得到明确结论,未检出率为4.278%;胎儿DNA浓度>2%检出率为95.722%,血浆的平均测序深度达到300 X以上时,均能得到明确结论(支持、排除).结论 高通量测序SNP分型技术在无创产前亲子鉴定应用条件建议:孕9周以上,保证周胎儿DNA浓度大于2%,测序深度大于300 X的条件下进行.

    作者:史萌;张核子;操利超;刘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