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玲;邓蓉;李欢
目的 分析2016年深圳市宝安区各医疗机构报告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HCV)抗体阳性病例流行病学史,探寻宝安区防控丙肝疫情的针对性措施.方法 利用《丙型肝炎病例报告表》收集抗-HCV阳性病例,分析基本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测原因、流行病学史等内容.结果 2016年共报告抗-HCV阳性病例849例,全年散在发病.男女性别比1.70∶1.年龄集中在20~55岁(占83.86%).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商业服务为主(占81.15%).深圳户籍占16.96%.丙肝无关联检测占80.21%,主动检测占9.31%.完整收集流行病学史的545例病例中既往流行病学史占比前5位:有手术史(占33.76%)、口腔诊疗史(占24.22%)、接受过血液或血液制品史(占23.12%)、不安全注射史(占22.75%)、有创操作史(占15.41%),同时存在性别、年龄差异(P<0.05).结论 在宝安区丙肝防控工作中,应加大防控丙肝医源性感染的力度,加强人群丙肝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以促进感染高风险人群主动检测.
作者:饶展宏;詹志强;孙群露;涂玉山;郝元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淡豆豉异黄酮通过影响Sox2对C3H10T1/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淡豆豉异黄酮(0、10、100、1 000 μg/L)处理C3H10T1/2细胞,并同步联合成骨诱导液诱导成骨细胞分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F)实验检测C3H10T1/2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验鉴定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C3H10T1/2细胞中Sox2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构建pEGFP-N1-Sox2过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2000向C3H10T1/2细胞转染重组质粒,分析Sox2过表达对C3H10T1/2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结果可见,10、100、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可明显抑制C3H10T1/2细胞增殖,且呈现一定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10、100、1 000 μg/L淡豆豉异黄酮可明显促进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P<0.05);10、100、1 000 μg/L淡豆豉异黄酮可明显抑制C3H10T1/2细胞中Sox2 mRNA及蛋白表达,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P<0.05);Sox2过表达可明显促进C3H10T1/2细胞增殖,抑制成骨细胞分化.结论 淡豆豉异黄酮可能是通过下调Sox2表达,发挥抑制C3H10T1/2细胞增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作用.
作者:季泽娟;张春旭;郭占豪;刘方娜;刘鑫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情和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ACS患者136例,均行常规治疗并随访至少3个月,统计患者随访3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统计患者冠脉病变血管支数,检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TnT、MMP-2、MMP-9和BMP-2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其血清指标水平与LVEF、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及其预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结果 136例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7.94%(38/136).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s-cTnT、MMP-2、MMP-9和BMP-2水平均降低,LVEF则升高(P<0.05).双支和多支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血清hs-cTnT、MMP-2、MMP-9和BMP-2水平均高于单支冠脉病变血管患者,LVEF则低于单支冠脉病变血管患者;且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血清hs-cTnT、MMP-2、MMP-9和BMP-2水平均高于其无心血管事件患者,LVEF则低于无心血管事件患者(P<0.05).ACS患者血清hs-cTnT、MMP-2、MMP-9和BMP-2水平与其LVEF、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相关,且其联合预测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准确性较高.结论 hs-cTnT、MMP和BMP联合预测ACS患者的价值良好,可作为ACS病情和近期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黄勇;李蔚华;尹虹;饶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组胺对单核细胞THP-1的白介素-37(IL-37)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1、10、100μmol/L等不同浓度的组胺作用THP-1细胞1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P-1细胞中IL-37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然后分别用10和100 μmol/L组胺作用THP-1细胞20 h,用Western blot检测THP-1细胞中IL-37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THP-1细胞分别经1、10和100 μmol/L等不同浓度组胺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THP-1细胞IL-37 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约2.7倍、5.8倍、18.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THP-1细胞分别经10和100 μmol/L组胺作用后,其IL-37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结论 组胺诱导THP-1细胞IL-37的上调表达.
作者:任姣姣;管小丹;朱建冬;何素辉;吴坤;王森;陈章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效率和发病率的关系,为预防新生儿CH的发生和优生优育咨询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CH的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性别、胎龄和出生体重间新生儿CH筛查阳性率、阳性预测值、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583 979例新生儿CH筛查中,初筛阳性6 127例,筛查阳性率为1.0%(6 127/583 979),共检出CH患儿425例,阳性预测值为6.9% (425/6 127),发病率为1∶1 374.女性、早产儿和过期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组的CH筛查阳性预测值和发病率分别高于男性、足月儿和正常体重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之一,女性、早产、过期产和低出生体重是影响新生儿CH发病的风险因素.
作者:李蓓;陈倩瑜;贾雪芳;蒋翔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RP11-367F23.2是否与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相关,揭示RP11-367F23.2在炎症应答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Mo-DCs);LPS组加入0.1μg/mL的LPS,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加入等体积的含有0.1%二甲基亚砜(DMSO)的PBS;18 h后收集上清和细胞,上清用于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用于在mRNA水平检测RP11-367F23.2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CD40和CD80.结果 LPS处理细胞18h后,LPS组中长链非编码RNA RP11-367F23.2及各细胞因子IL-6、IL-10、IL-12、CD40和CD80表达量较PBS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RP11-367F23.2可能参与了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作者:张轩;王淏;罗燕芬;李有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HLA-DR-/lowCD33+CD11b+CD15+CD14-多型核粒细胞(PMN,简称CD15+PM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体检者(HC组,n=7)、不孕症患者(Control组,n=25)及Endo患者(Endo组,n=26)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CD15+PMN的水平并测定其体外免疫抑制功能,同时检测Control组和Endo组腹水单个核细胞(PFMCs)中CD15+PMN的水平.结果 与HC组和Control组相比,Endo组PBMCs中CD15+PMN的水平明显升高;与Control组相比,Endo组PFMCs中该细胞群的水平也明显上升,且Endo组患者晚期阶段PBMCs和PFMCs中CD15+PMN的水平明显高于早期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T细胞增殖实验发现Endo组患者PBMCs中CD15+PMN不具有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Endo患者PBMCs和PFMCs中存在异常增多的CD15+PMN,提示CD15+PMN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陈海文;李锦城;雷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前后右心重构、肺功能以及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PH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A组及研究B组,每组30例.对照组依据GOLD指南给予常规治疗,研究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d口服,研究B组加用螺内酯40 mg/d口服,治疗6个月时复查右房内径(RAD)、肺动脉压力(PAP)、Tei指数、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量(PEF)等指标,并记录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时,研究A组的RAD为(48.0±8.2) mm、PAP (29.5±3.5) mm Hg、Tei指数(0.62±0.11)、LAD(28.1±6.0)mm,FVC(80.3±8.6)、FEV1 (78.5±12.8)、PEF(76.8±10.9),研究B组的相关指标顺次为(47.3±9.2) mm、(29.8±3.6) mm Hg、(0.58±0.16)、(28.3±7.8)mm、(83.9±9.1)、(81.4±13.1)、(80.9±9.8),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研究A组及研究B组存在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5例(50.0%)、16例(53.3%)及14例(46.7%),治疗后依次为17例(56.7%)、9例(30.0%)、7例(23.3%),B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慢性PHD患者右心重构及肺功能,并降低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尚不确切.
作者:胡良巧;李寰;杨杏;周丽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中的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2例处于不同临床时期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10例、免疫活化期22例、低HBsAg水平(HBsAg<1 000 IU/mL)的非活动期10例及10例达到HBsAg消失(HBsAg<0.05 IU/mL,持续24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检测血清中61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分析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sAg消失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低,免疫活化组的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高.其中,低HBsAg水平的非活动组CD40配体(CD40L)、CD30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30(sCD30)、重组人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细胞介素1α(IL-1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Exotoxin-3的水平高于HBsAg消失组,免疫耐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M-CSF、IL-4、IL-15、IL-31、CD40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ro-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Exotoxin-3、Fractalkine的水平高于HBsAg消失组,免疫活化组IFN-γ、IL-2R的水平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耐受组和低HBsAg水平的非活动组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IL-2R、IP-10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IL-4、IL-15水平与HBsAg、HBV DNA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表达量不同.
作者:文雅嘉;苏迪;汪梦兰;高志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腹泻患儿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感染的情况,分析EPEC菌株的血清型及耐药性,为更有效地防治EPEC感染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3 013名提供大便培养的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EPEC感染的流行特征,并分析EPEC阳性菌株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在3 013份急性腹泻患儿提供的大便培养标本中分离到96株无重复的EPEC,分离率为3.19%.以1~2岁和大于5岁年龄组检出率相对较高,年龄组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冬、夏季检出率较高,季节间检出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为12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O86K61、O125K70、O44K74、O126K71为优势血清型.EPEC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为氨苄西林(86.46%),其次为复方新诺明(76.04%)和头孢噻肟(57.29%).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其他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多重耐药率为61.46%.结论 EPEC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O86K61为常见血清型,该菌多重耐药严重,应加强监测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梁秉绍;黄艳梅;麦嘉良;钟华敏;谢永强;邓秋连;黄莲芬;周珍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广州登革热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病例信息,对每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完成调查处置报告.对收集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2008-2012年和2013-2017年疫情资料分组,对比分析疫情规模、持续时间、波及范围、暴发强度、病毒型别等方面的变化趋势.结果 相比2008-2012年,2013-2017年广州市登革热总体疫情规模和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输入疫情持续上升,本地疫情上升迅猛且疫情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本地疫情波及范围从2008-2012年波及的7个区59个街镇扩大到全部12个区和97.1%(165/170)的街镇,疫情强度从局部暴发规模上升到多次出现全市流行规模,此外,重症死亡病例增多,本地疫情的病毒型别也从4种血清型散发出现进展为1型和2型病毒持续出现.结论 广州地区登革热疫情强度的明显上升、流行趋势的转变以及相同病毒型别的持续,提示广州登革热流行正逐渐呈现由“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向“本地化”进展的趋势.
作者:陆剑云;陈宗遒;马蒙蒙;蔡锐彬;苏文哲;李意兰;马钰;张周斌;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广东省江门地区人群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基因型.方法 利用荧光分析法对2012年1月-2018年3月江门地区213 593例新生儿进行G6PD活性筛查,对252例G6PD活性初筛阳性的标本利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江门地区新生儿群体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5.07%(10 830/213 593),男女阳性率分别为7.32%(8 157/111 395)和2.62%(2 673/102 198).252例G6PD活性初筛阳性标本共检出10种突变:43例c.95A>G(17.06%)、11例c.392G>T(4.37%)、1例c.487G>A(0.40%)、4例c.517T>C(1.59%)、17例c.871G>A (6.75%)、4例c.1004C>A(1.59%)、15例c.1024C>T(5.95%)、3例c.1360C>T(1.19%)、58例c.1376G>T(23.02%)、81例c.1388G>A (32.14%)和9种复合突变.结论 江门地区是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常见的三种基因突变型是G6PDc.1388G>A、c.1376G>T和c.95A>G.在江门地区开展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产前筛查和遗传咨询工作对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佳;曾钦龙;杨应松;李秋丽;孙铁兰;钟志来;冯建江;邓筹芬;江洪清;黎箐;孙淑湘;谭洁亮;李智明;谭淑明;钟林;郭奕斌;蒋玮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水平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人选初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on-CAD组,n=50)和冠心病组(CAD组,n=52).测定外周血Treg数量和sST2水平,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Non-CAD组相比,CAD组外周血Treg百分比显著降低(t=13.931,P<0.001),sST2水平显著升高(t=11.978,P<0.001).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数的增加,外周血sST2水平随之升高(F=63.183,P<0.001).血清sST2水平与Treg数量(r=-0.827,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r=-0.349,P<0.001)呈负相关,与Gensini积分(r=0.836,P<0.001)和体重指数(r=0.226,P=0.022)呈正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sST2与Treg呈负相关(P<0.001),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ST2水平明显升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Treg呈负相关,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作者:何非;盛建龙;王晓晨;胡广全;王凯;许邦龙;程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尿液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正常健康儿童132例为正常对照组,另选经广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及分型137例HPA患儿为研究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患儿尿液有机酸分析,根据各型HPA尿液有机酸浓度水平,运用统计学进行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HPA患儿尿液有机酸中,苯乙酸、苯乳酸、苯丙酮酸、3-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高香草酸、香草扁桃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3%、83.3%.生物标志物之间存在相关性,尿苯丙酮酸与尿苯乙酸、尿苯乳酸及尿4-羟基苯丙酮酸呈显著正相关(r=0.56、0.80、0.67,P<0.05);尿苯乳酸与尿4-羟基苯乳酸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5).结论 HPA患儿尿液苯丙酮酸、尿苯乳酸、尿苯乙酸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联合多项生物标志物可有效提高HPA确诊率,为疾病确诊、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曾伟宏;欧阳海梅;谢汛杰;梁金群;陈暖;刘舒;韦思思;袁莹;陈丽莹;江剑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建模研究α1-抗胰蛋白酶(AAT)治疗糖尿病的动物药效学.方法 将大鼠造成Ⅱ型糖尿病模型,选择血糖值在15~30 mmol/L者用于实验组,AAT分为高(11.5 mg/kg)、低(5.75 mg/kg)两个剂量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做阳性对照.测定血清血糖(GLU)、肌酐(Cre)、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AAT低剂量组、AAT高剂量组中GLU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在二甲双胍组、AAT低剂量组有升高趋势,在AAT高剂量组有降低趋势;三个受试药组TC明显降低;TG在二甲双胍组有升高趋势,在AAT低、高剂量组中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AT对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有明显的降糖、降脂作用,AAT低剂量对TP有升高的趋势,可改善实验动物肾脏和胰腺内胰岛形态的作用.
作者:陈献雄;张英;蒋伟;张利;王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小板(PLT)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联合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HDP)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查阅2012-2016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检并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孕周、年龄匹配分为HDP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孕20周前CysC、PLT及RDW的水平.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各单项及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HDP组血清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CysC、PLT及RDW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38、7.78、4.51、5.12,P均<0.05).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Y=-11.927+0.017*PLT+0.338*RDW+4.728*CysC.CysC、PLT、RDW 3个变量联合检测用于预测HDP的敏感度为0.84,特异性为0.78,AUC为0.848,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744、0.654和0.68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与RDW呈弱负相关(r=-0.24,P<0.01).结论 孕20周前,血清CysC、PLT及RDW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效能,优于各单项目检测.
作者:郭彩娇;杨红玲;高飞;江敏;刘云锋;王洁琳;陈小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猫爪草多糖(PRT)对半贴壁巨噬细胞株ANA-1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和分离PRT;红外光谱法测定PRT分子结构;MTT法检测ANA-1细胞增殖能力;不同浓度的猫爪草多糖作用于脂多糖(LPS)诱导的ANA-1细胞,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生成量;一氧化氮合酶(iNOS)测定试剂盒检测活性;RT-PCR法检测iNOS、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得到灰白色粉末状猫爪草多糖,多糖含量98.17%:红外光谱显示PRT的糖苷键为α-构型,具有吡喃型糖环;PRT增强ANA-1细胞增殖能力,上调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且浓度为200μg/mL时作用强;PRT呈浓度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ANA-1细胞分泌NO和iNOS活性,当多糖浓度为100 μg/mL时,能够完全抑制iNOS mRNA的表达.结论 PRT能够增强ANA-1细胞增殖能力,上调IL-6和TNF-α mRNA水平的表达,抑制LPS诱导的ANA-1细胞分泌NO和iNOS的表达.
作者:王会敏;何柯新;尚陈宇;刘冬冬;徐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为妊娠相关乳腺癌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39例妊娠相关乳腺癌及同期143例非妊娠相关乳腺癌患者(<4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手术标本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情况,并对HER-2 2+的标本进行FISH检测,根据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结果 妊娠相关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约占84.6%(33/39).与同期非妊娠相关乳腺癌患者(<45岁)相比,妊娠相关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占比例Luminal B型较高,Luminal A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ER、PR、HER-2、Ki-67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相关乳腺癌在确诊时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恶性程度高,应重视该病的早期诊治.
作者:杜瑞;郜红艺;郭玉娟;陈文静;吴坤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紫菜多糖对哮喘大鼠模型树突状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大鼠20只,用卵清蛋白致敏成哮喘大鼠模型,紫菜多糖干预后,观察大鼠症状表现,病理学检查肺组织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CD80/CD86表达,采用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4、IL-6、IL-10、IL-13,并与健康大鼠、未干预的哮喘模型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大鼠症状评估10例均显效,病理检查肺组织炎细胞减少,炎性渗出减轻,CD80:(14.31+3.86),CD86:(24.68±13.98),IL-4:(41.79±5.62) pg/mL、IL-6:(81.16± 10.77) pg/mL、IL-10:(6.19± 1.23) pg/mL、IL-13:(54.04±6.82) pg/mL,检测值接近健康大鼠(P>0.05).结论 紫菜多糖在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有积极作用,其机制与树突状细胞表型表达有关.
作者:田冰;刘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儿的诊断过程,探讨儿童AMKL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骨髓细胞形态学依据急性白血病FAB标准诊断分型;应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检测分析AMKL患儿巨核细胞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反应;24 h培养法G显带技术显带并分析染色体核型;荧光RT-PCR(FQ-RT-PCR)方法筛选白血病42种融合基因.结果 所有5例AMKL患儿的骨髓原始巨核细胞异常增生比例≥30%;糖原(PAS)、NAE反应阳性;免疫分型均表达CD41a、CD42b和CD61;1例患儿骨髓巨核细胞以Ⅰ期原始巨核细胞为主,PPO染色呈阳性反应;1例患儿+21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患儿MLL-AF9融合基因阳性.结论 需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电镜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综合分析确定儿童AMKL的诊断,以利于该病的治疗与预后.
作者:鲍丽娟;颜慕霞;顾晓琼;李文利;张百杜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