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刘先韶;李先锋
目的 了解茂名市新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的相关高危行为的特征,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现住址为“茂名市”的新发现并终确认为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社会人口学信息、性行为对象信息、高危行为史、配偶及性伴HIV检测情况等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新发现HIV感染者340人,完成合格的调查问卷272份,占80%.272人中男性211人,女性61人,男女比例为3.5∶1,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人群,占55.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1.7%,职业以农民多,占64.3%,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为18.5%.近3个月与配偶、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分别为22.4%、22.4%、23.2%和8.1%,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分别为11.7%、16.7%、6.3%和36.4%;3个月前与配偶、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分别为42.6%、36.4%、60.3%和29.0%,每次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5.2%、7.1%、3.0%和3.8%.调查对象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感染率为36.4%.调查对象中,既往有吸毒史为0.4%.结论 茂名市的HIV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感染者的性伴种类多、配偶及固定性伴的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提示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控策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流行.
作者:黎亚广;陈慧雯;余克西;吴玮娴;黄春妍;文科;陈家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尾型同源盒-2(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探讨CDX2基因表达上调机制.方法 分别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5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8例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7例对照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CDX2 mRNA表达.结果 AML、ALL及对照组甲基化率均为100.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ALL组CDX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37、-3.862,P均=0.000),AML、A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4,P=0.427).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CDX2 mRNA表达上调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巍;刘文鑫;黄永彬;张宇明;洪运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水平对心衰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及心功能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16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体质量指数、年龄及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其早晨空腹静脉血5 mL,常规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sST2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TnT)含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入院第2天进行心脏彩超检测,收集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EDD)及室间隔厚度(IVST)等.结果 心衰组患者血清sST2、尿红细胞、NT-proBNP、血红蛋白、尿素、白细胞及血清肌酐含量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级别的心衰患者和对照组在血清TnT、NT-proBNP、CysC、sST2、hs-CRP、eGFR及LVEF、LVEDD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患者LVEDD、LVEF、NT-proBNP、sST2在不同分期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患者其血清sST2含量随心功能级别升高而升高,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大而增大,可与NT-proBNP协同对患者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
作者:刘清霞;张宏颖;姜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和分析泸州市1951-2016年疟疾防治对策和取得的效果,为今后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泸州市7个县(区)不同年代和不同发病时期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51年发病8 701例,年均发病率为34.36/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67.19%,1952-1954年,泸州市疟疾发病人数达到50.12/万,在1955年下降到34.31/万,至1961年疟疾发病率逐渐增高,1970年,疟疾在泸州市暴发流行,发病人数高达92 089人,发病率达270.62/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88.96%,至1974年,发病人数降至10 251人,发病率达26.33/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33.95%.1975年,发病人数又开始逐渐回升,发病人数33 434人,发病率85.06/万,到1980年,泸州市疟疾发病人数降至8 897人,发病率达21.24/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47.79%,1986-1989年4年全市总发病人数为18 076例,年均发病率为10.56/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16.58%,到1990年疟疾发病2 398例,发病率为5.31/万,逐渐下降到2000年的34例,发病率为0.07/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0.21%,达到了国家基本消除疟疾的标准.2001-2016年,防治成果逐步巩固,发病率0.1/万以下,到2005年,泸州市后1例本地病例,2016年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1951-2016年泸州市在疟疾防治的不同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建议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输入病例及时处置是巩固防疟成果的关键.
作者:李劲松;吴斗琼;黄勇;谢东勤;胡高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MR IDEAL-IQ序列下肝脏脂肪含量脂肪分数(FF)与体内脂肪百分比(TBF)、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86例NAFLD患者为A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为B组,纳入对象均接受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定TBF及局部体脂参数(躯干、上肢、下肢),并记录BMI值,另接受MR IDEAL-IQ序列,得出FF值,比较A、B组及不同程度(轻、中、重)NAFLD患者BMI、体脂相关参数、FF值差异,线性相关分析FF值与体脂、BMI的相关性,并将以上指标纳入自变量非条件Logis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NAFLD发病的关系.结果 A组BMI、TBF、躯干体脂、上肢体脂、下肢体脂及FF值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程度加重,BMI、TBF、躯干体脂占比、上肢体脂占比、下肢体脂占比及FF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FF与TBF、BMI均呈显著正相关(R2=0.900、0.590);FF值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R Ideal-IQ序列下FF与TBF、BMI有良好的相关性,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吴李贤;刘全妹;陈永凤;袁文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构建的non-stop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了解non-stop变异对GFP的影响.方法 使用T4连接酶将合成的含有点突变的DNA短片段插入质粒pEGFP-C1生成non-stop GFP.通过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观察non-stop GFP的变化.结果 non-stop GFP蛋白量少于正常GFP蛋白量,只有正常GFP条带蛋白量的12.6%.同时,non-stop GFP蛋白分子量约大于正常GFP 8 000 Mr.结论 non-stop变异使GFP持续翻译至poly(A),同时加速了蛋白的衰减.
作者:袁贵丽;聂恩琼;陆家海;郭小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并分析2014年不同类型媒体发布的登革热相关新闻和消息,探讨预防和处置登革热的健康传播特征,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舆论引导和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2014年广州本地主要报纸、电视媒体和微博、微信朋友圈平台发布的登革热相关新闻、专题报道和消息,比较不同媒体议题类型、倾向性的差异并分析与登革热疫情发展过程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登革热相关信息18 778条,媒体信息发布频率与登革热本地病例数变化基本一致,不同媒体在议题类型、倾向性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报纸、电视中占比大议题的均为政府举措,分别为51.73%和37.33%,而在微博和微信中则分别是个人态度(41.41%)和健康教育(29.70%);报纸的正面报道多于负面报道(7.21% vs.2.22%),而电视(4.94% vs.7.79%)和微博(8.89% vs.12.89%)则均表现为相反的情况.在疫情发展不同时期,各媒体的议题类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报纸<0.001,P电视<0.001,P微博<O.001,P微信=0.013).结论 新兴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登革热健康传播上各有侧重,政府和公共卫生工作者应当借助二者的优势,合力传播及时、准确的健康信息,同时重视公众健康观念的培育和正向的舆论引导.
作者:秦鹏哲;马蒙蒙;刘维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含奥沙利铂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对结直肠癌可切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情况,其中66例患者术后接受了含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探讨含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对结直肠癌可切除肝转移患者预后和复发的影响.结果 含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8%和20.8%(P=0.026),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则分别为25.1月及15.7月(P=0.039).多因素分析提示含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是总生存期(HR=0.651,95% CI:0.410~0.903,P=0.042)和无复发生存期(HR=0.664,95%CI:0.441~0.999,P=0.045)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含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方案能改善结直肠癌可切除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作者:魏哲威;张常华;余捷;吴菁;何裕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老年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69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ECT检查,并运用放射性免疫检测技术检测其血清CEA、NSE和CYFRA21-1水平.结果 研究组中骨转移患者的ECT骨显像阳性率、血清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和未转移患者的ECT骨显像阳性率、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T+CEA+NSE+CYFRA21-1在老年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显著高于ECT、CEA+NSE+CYFRA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T与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在老年肺癌骨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江承川;刘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阔韧带和/或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3例剖宫产术后并发巨大阔韧带和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年龄28~36岁,因头盆不称和/或疤痕子宫行剖宫产,术后2~6 h出现心慌、头晕、腹胀、腹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快而细、尿量减少,腹腔抽出不凝血或B超探及腹盆腔血肿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均见巨大阔韧带和腹膜后血肿,清理游离积血块,缝扎出血点,置盆腔引流管,术后给予支持、抗感染、理疗或中药治疗,腹部包块逐渐缩小,至术后1月余消失.结论 剖宫产术后阔韧带、腹膜后血肿应及早开腹行出血点缝扎,血肿腔给予引流,无需完全清除血肿,术后给予理疗及抗感染治疗,疗效良好.
作者:李欣;刘先韶;李先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对人类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估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年龄在18~75岁的AD患者(AD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CI组)及认知功能正常者(CN组)各30例,随访1年,分别检测3组患者0、6、12月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水平,评估各组认知功能评分,探讨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三组组间比较提示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及认知功能水平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期比较,CN组内对照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及AD组组内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水平两者结合参考,能够早期预测人类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且其水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铁蛋白水平越高,认知功能越差,即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重.
作者:余丽玲;戴森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种临床指标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然病程的影响,以评估疾病的预后.方法 选取初次确诊为ITP的62例儿童,随访1年,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多种临床指标(呼吸道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杆菌、抗血小板抗体)对初诊儿童ITP病程进展的影响.结果 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持续型-慢性型病例中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5,P=0.014),而有无呼吸道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抗血小板抗体在持续型-慢性型病例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儿童ITP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率高,病程长,而其他几种病原体感染及抗血小板抗体与ITP病程无相关性.
作者:黄鹏;曾雅丽;邓建荣;李湘玲;邱燕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木村病是一种血管丰富、内皮细胞增生和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病变.易栓症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症.本文报道1例木村病合并易栓症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对疾病做出讨论,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作者:陶媛;程淑琴;谢碧霞;谢伟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对肺癌细胞中沉默抑制子1(ROS1)表达及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中EZH2表达;过表达EZH2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HCC461中EZH2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EZH2对ROS1、E-cadherin、Snail、vimentin表达影响;Western blot检测53例肺癌组织和42例癌旁组织中EZH2与ROS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肺癌细胞中EZH2均高表达;肺癌细胞HCC461过表达EZH2后ROS1表达上调,上皮标记物E-cadherin下调,间质标记物Snail、vimentin表达上调,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增加;肺癌组织中EZH2、ROS1均显著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EZH2可介导肺癌细胞中ROS1表达上调来促进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韩向前;傅珉倚;刘欣;朱豪帅;邹健勇;苏春华;罗红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2005-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05-2016年细菌性痢疾病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海淀区2005-2016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38 62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9.20/10万~243.82/10万,年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0~岁、85~岁和5~岁年龄组发病率居前1、2、3位.学生报告病例数多,占全部病例数的26.47%.主要以夏季发病为主,每年6-9月报告病例数多,人口聚集地区发病率较高.病原学监测显示,2005-2016年海淀区痢疾菌株以宋内氏为主,占73.52%.2005-2006年志贺和福氏为优势菌株,2007-2016年宋内氏为优势菌株.结论 2005-2016年海淀区细菌性痢疾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每年仍是海淀区法定乙类传染病报告首位,婴幼儿和高龄人士是易感高危人群,应对此部分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以预防控制细菌性痢疾传播.
作者:华伟玉;李洋;郭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登革热暴发街道登革病毒E基因的进化特点.方法 从2014-2017年登革热连续暴发街道的病例标本中分离登革病毒,进行E基因测序和分析.结果 暴发街道分离出血清型I型和Ⅱ型登革病毒,以血清I型基因1型为主.同一暴发街道不同年份的暴发由不同来源的毒株引起,并且与东南亚地区流行株有高度同源性.2014年分离毒株与之后年份分离株的同源性较远,差异度较大.结论 连续暴发街道出现2种血清型登革病毒,使重症登革热发生的风险增高.引发2014年大规模流行的毒株,未在本地继续流行,与之后年份分离的毒株具有不同的来源.
作者:蒋力云;李意兰;苏文哲;陈宗遒;曹毅敏;刘文辉;狄飚;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2014-2017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数据和登革病毒分离株E基因进行分析,寻找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并进行生物学溯源.方法 通过传染病监测网络收集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数据,对急性期登革热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DENV-Ⅰ型毒株进行E基因测序和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 2014-2017年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季节均始于5-6月,并在9-10月达到流行的高峰,从11月开始发病数开始出现断崖式下降,于12月终止;2014年的疫情规模大,全年总计病例数达到37 340例;广州市登革病毒在演化上有2个主要的来源,分别属于Ⅰ型登革病毒的基因Ⅰ型和基因V型.结论 2014-2017年广州市流行的登革病毒Ⅰ型存在2个不同分支,其中南亚来源的基因V型分支是2014年大暴发的源头;而东南亚来源的基因Ⅰ型分支一直在本地循环流行,是历年散发流行的主要来源.
作者:苏文哲;陈宗遒;蒋力云;李意兰;曹毅敏;刘文辉;胡玉山;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方法 选择56名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NAFLD的患者,另选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收集两组人群静脉血,血脂和肝功能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qPCR检测基因水平表达,Srebp1c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结果 两组人群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均高于对照组(t=9.103、3.749、4.550、5.363、2.889、9.783,P均<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rebp1c表达上调(仁46.09,P<0.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rebp1c甲基化率分别为76.00%和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751,P<0.000 1).结论 Srebp1c低甲基化可能在NAFLD患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者:周自忠;徐海荣;陈红虹;周小平;唐世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ROC曲线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在预测腹部手术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腹部开放性大手术患者50例,于术后当天及手术后3、6d检测患者血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IRI,记录患者手术侵袭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采用ROC曲线评估IRI对患者上述预后特征的预测价值.并根据IRI分为≤1组、1~2组和≥2组.结果 IRI≤1组的手术侵袭度评分低,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I≥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显著高于IRI≤1组和1~2组(P<0.05).ROC曲线显示,IRI预测手术侵袭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841、0.658 (P=0.001).结论 IRI与腹部手术患者预后状况具有密切关系,其在预测患者手术侵袭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邹向竞;杨新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序预防Ⅱ级狂犬病暴露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将190例Ⅱ级狂犬病暴露者所接受的不同免疫程序分为两组:“2-1-1”程序免疫组采用“2-1-1”程序接种疫苗(n=93),常规程序免疫组采用常规5针法免疫程序接种疫苗(n=97).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狂犬病毒IgG抗体,观察疫苗接种7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疫苗接种14 d抗体阳转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5),疫苗接种45 d抗体阳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2-1-1”程序免疫组抗体产生迅速、阳转率也高.两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1”程序免疫组接种周期缩短7d,人均医药费用节省20%.结论 “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Ⅱ级狂犬病暴露中和抗体产生迅速、安全性好、经济有效.
作者:宋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