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力云;李意兰;苏文哲;陈宗遒;曹毅敏;刘文辉;狄飚;杨智聪
目的 探讨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AALC)基因的rs62527607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取郑州儿童医院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138例,同时选择门诊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166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利用连接酶检测技术检测BAALC基因的rs62527607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予以AML患儿吡柔比星治疗,并记录毒副反应.结果 AML组中TT、TG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TT:13.0% vs.2.4%,TG:43.4%vs.8.4%),GG基因型比例低于对照组(43.4% vs.89.1%),其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85,P<0.05);AML组中TT、TG基因能增加其患病风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 CI=0.05~0.49;OR=0.12,95%CI=0.06~0.23;P均<0.05).AML女性组TT、TG基因能增加其患病风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7,95% CI=0.89~1.30;OR=1.25,95% CI=0.87~1.82;P均>0.05);AML男性组TT、TG基因能增加其患病风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0,95%CI=1.09~1.51;OR=2.20,95%CI=1.12~4.31;P均<0.05);BAALC rs62527607各基因型多态性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肝脏毒性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X2=4.53、3.89、5.01、5.23,P>0.05);携带等位基因G(TG+GG)有增加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肝脏毒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 CI=0.70~1.92;OR=1.15,95% CI=0.53~2.39;OR=1.72,95% CI=0.78~3.74;OR=1.23,95% CI=0.65~1.89;P均>0.05).结论 BAALC基因TT、TG基因型能增加儿童AML易感性,且有增加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毒副反应发生的趋势,但其rs6252760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AML发病风险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史利欢;刘炜;刘俊闪;郭明发;王亚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尾型同源盒-2(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探讨CDX2基因表达上调机制.方法 分别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5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8例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7例对照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CDX2 mRNA表达.结果 AML、ALL及对照组甲基化率均为100.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ALL组CDX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37、-3.862,P均=0.000),AML、A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4,P=0.427).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CDX2 mRNA表达上调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巍;刘文鑫;黄永彬;张宇明;洪运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十二五”期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急性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法定传染病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重庆市2011-2015年急性乙肝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利用随机时间序列模型(ARIMA)对发病水平进行模拟.结果 重庆市2011-2015年间累计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4 5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9/10万;急性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X2=4.35,P=0.036).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全市所有区县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南川区(47.8/10万)、奉节县(43.2/10万)、万盛区(30.9/10万)、开县(21.4/10万)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8.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81:1,男性(12.5/10万)高于女性(7.1/10万).发病年龄分布呈现“中间高,两头低”,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低,15~59岁年龄段发病率水平较高,之后逐渐下降;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2016年预测发病数下限与实际发病数基本接近.结论 2011-2015年重庆市急性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要关注部分区县的快速上升,同时要加强青壮年及农民群体的防控.
作者:肖达勇;王亮;夏宇;马颖;李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方法 选择56名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NAFLD的患者,另选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收集两组人群静脉血,血脂和肝功能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qPCR检测基因水平表达,Srebp1c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结果 两组人群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均高于对照组(t=9.103、3.749、4.550、5.363、2.889、9.783,P均<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rebp1c表达上调(仁46.09,P<0.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rebp1c甲基化率分别为76.00%和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751,P<0.000 1).结论 Srebp1c低甲基化可能在NAFLD患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者:周自忠;徐海荣;陈红虹;周小平;唐世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并分析2014年不同类型媒体发布的登革热相关新闻和消息,探讨预防和处置登革热的健康传播特征,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舆论引导和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2014年广州本地主要报纸、电视媒体和微博、微信朋友圈平台发布的登革热相关新闻、专题报道和消息,比较不同媒体议题类型、倾向性的差异并分析与登革热疫情发展过程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登革热相关信息18 778条,媒体信息发布频率与登革热本地病例数变化基本一致,不同媒体在议题类型、倾向性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报纸、电视中占比大议题的均为政府举措,分别为51.73%和37.33%,而在微博和微信中则分别是个人态度(41.41%)和健康教育(29.70%);报纸的正面报道多于负面报道(7.21% vs.2.22%),而电视(4.94% vs.7.79%)和微博(8.89% vs.12.89%)则均表现为相反的情况.在疫情发展不同时期,各媒体的议题类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报纸<0.001,P电视<0.001,P微博<O.001,P微信=0.013).结论 新兴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登革热健康传播上各有侧重,政府和公共卫生工作者应当借助二者的优势,合力传播及时、准确的健康信息,同时重视公众健康观念的培育和正向的舆论引导.
作者:秦鹏哲;马蒙蒙;刘维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ROC曲线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在预测腹部手术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腹部开放性大手术患者50例,于术后当天及手术后3、6d检测患者血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IRI,记录患者手术侵袭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采用ROC曲线评估IRI对患者上述预后特征的预测价值.并根据IRI分为≤1组、1~2组和≥2组.结果 IRI≤1组的手术侵袭度评分低,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I≥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显著高于IRI≤1组和1~2组(P<0.05).ROC曲线显示,IRI预测手术侵袭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841、0.658 (P=0.001).结论 IRI与腹部手术患者预后状况具有密切关系,其在预测患者手术侵袭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邹向竞;杨新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敲除雄激素受体(A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基因大鼠,构建可用于研究的稳定遗传的基因敲除大鼠品系.方法 针对与雄激素表达相关基因-AR基因和胰岛素表达有关的胰岛素受体底物(IRS)基因设计出了20 bp的AR/IRS2 sgRNA和30 bp AR/IRS2 sgRNA,设计出的sgRNA和Cas9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至SD大鼠受精卵细胞,F0代大鼠出生后取其基因组DNA测序鉴定基因型后,对确认敲除的大鼠F0与野生型交配,获得杂合子F1代.结果 设计了20 bp AR/IRS2 sgRNA和30 bp AR/IRS2 sgRNA,与Gas9一起进行了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至SD大鼠受精卵细胞,共获得2个受精卵并移植到1只雌性代孕大鼠.繁殖出嵌合体大鼠F0 2只(#51,#56),F0#51、#56与野生型大鼠合笼,繁殖出F1大鼠9只,其中F0#51繁殖出3只为双敲大鼠(#12,#13,#18),其余6只为单敲大鼠,F0#51产生的3只双敲大鼠发生不同程度的碱基插入或缺失,其中#12,#18大鼠在AR基因上缺失7个碱基(CCCCGGC),在IRS2基因上缺失4个碱基(GCGC).#13大鼠在AR基因上插入2个碱基(CG),在IRS2基因上缺失4个碱基(GCGC).大鼠的AR、IRS2基因表达被破坏.结论 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敲除基因AR、IRS2大鼠,经基因测序和蛋白质免疫印迹鉴定AR、IRS2,证明正确,为下一步鉴定是否表现出多囊卵巢综合征表型特征打下基础.
作者:李忠义;黄垂灿;孙秀红;钟兴明;韦相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敏肌钙蛋白I (hs-cTnI)表达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面积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梗死面积不同分为小面积、中面积和大面积梗死组.收集患者入院0和3h血清,检测hs-cTnI含量,计算梗死面积.患者择期行冠脉造影,计算出Syntax分值以确定AMI严重程度.分别对患者血清中hs-cTnI与梗死面积指数、Syntax分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中面积梗死组hs-cTnI水平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hs-cTnI水平高于小、中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症组hs-cTnI水平高于轻症组,重症组hs-cTnI水平高于轻症、中症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nI与梗死面积、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3、0.661,P均<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中的hs-cTnI含量与梗死面积、患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临床价值.
作者:孙敏;李海英;王顺;樊芙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序预防Ⅱ级狂犬病暴露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将190例Ⅱ级狂犬病暴露者所接受的不同免疫程序分为两组:“2-1-1”程序免疫组采用“2-1-1”程序接种疫苗(n=93),常规程序免疫组采用常规5针法免疫程序接种疫苗(n=97).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狂犬病毒IgG抗体,观察疫苗接种7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疫苗接种14 d抗体阳转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5),疫苗接种45 d抗体阳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2-1-1”程序免疫组抗体产生迅速、阳转率也高.两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1”程序免疫组接种周期缩短7d,人均医药费用节省20%.结论 “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Ⅱ级狂犬病暴露中和抗体产生迅速、安全性好、经济有效.
作者:宋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2014-2017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数据和登革病毒分离株E基因进行分析,寻找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并进行生物学溯源.方法 通过传染病监测网络收集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数据,对急性期登革热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DENV-Ⅰ型毒株进行E基因测序和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 2014-2017年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季节均始于5-6月,并在9-10月达到流行的高峰,从11月开始发病数开始出现断崖式下降,于12月终止;2014年的疫情规模大,全年总计病例数达到37 340例;广州市登革病毒在演化上有2个主要的来源,分别属于Ⅰ型登革病毒的基因Ⅰ型和基因V型.结论 2014-2017年广州市流行的登革病毒Ⅰ型存在2个不同分支,其中南亚来源的基因V型分支是2014年大暴发的源头;而东南亚来源的基因Ⅰ型分支一直在本地循环流行,是历年散发流行的主要来源.
作者:苏文哲;陈宗遒;蒋力云;李意兰;曹毅敏;刘文辉;胡玉山;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登革热暴发街道登革病毒E基因的进化特点.方法 从2014-2017年登革热连续暴发街道的病例标本中分离登革病毒,进行E基因测序和分析.结果 暴发街道分离出血清型I型和Ⅱ型登革病毒,以血清I型基因1型为主.同一暴发街道不同年份的暴发由不同来源的毒株引起,并且与东南亚地区流行株有高度同源性.2014年分离毒株与之后年份分离株的同源性较远,差异度较大.结论 连续暴发街道出现2种血清型登革病毒,使重症登革热发生的风险增高.引发2014年大规模流行的毒株,未在本地继续流行,与之后年份分离的毒株具有不同的来源.
作者:蒋力云;李意兰;苏文哲;陈宗遒;曹毅敏;刘文辉;狄飚;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对肺癌细胞中沉默抑制子1(ROS1)表达及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中EZH2表达;过表达EZH2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HCC461中EZH2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EZH2对ROS1、E-cadherin、Snail、vimentin表达影响;Western blot检测53例肺癌组织和42例癌旁组织中EZH2与ROS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肺癌细胞中EZH2均高表达;肺癌细胞HCC461过表达EZH2后ROS1表达上调,上皮标记物E-cadherin下调,间质标记物Snail、vimentin表达上调,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增加;肺癌组织中EZH2、ROS1均显著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EZH2可介导肺癌细胞中ROS1表达上调来促进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韩向前;傅珉倚;刘欣;朱豪帅;邹健勇;苏春华;罗红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2005-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05-2016年细菌性痢疾病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海淀区2005-2016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38 62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9.20/10万~243.82/10万,年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0~岁、85~岁和5~岁年龄组发病率居前1、2、3位.学生报告病例数多,占全部病例数的26.47%.主要以夏季发病为主,每年6-9月报告病例数多,人口聚集地区发病率较高.病原学监测显示,2005-2016年海淀区痢疾菌株以宋内氏为主,占73.52%.2005-2006年志贺和福氏为优势菌株,2007-2016年宋内氏为优势菌株.结论 2005-2016年海淀区细菌性痢疾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每年仍是海淀区法定乙类传染病报告首位,婴幼儿和高龄人士是易感高危人群,应对此部分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以预防控制细菌性痢疾传播.
作者:华伟玉;李洋;郭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对登革热患者疾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同时进行登革病毒(DENV)基因分型和G6PD活性检测的327例登革热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了解G6PD活性对登革热病情的影响,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实验对象的327例登革热住院病人中,43例为G6PD缺乏症患者.登革热患者入院后低血红蛋白(HGB)与G6PD活性成正相关(P<0.000 1,r=0.471 7);G6PD缺乏症患者入院时HGB较正常组明显下降(127 g/L vs.139 g/L,P=0.005 8),住院期间低HGB浓度较正常组明显下降(116 g/L vs.129 g/L,P<0.000 1),且下降幅度高于正常组(9g/L vs.7g/L,P=0.032 4),G6PD缺乏症组较正常组有更多的重型病人[7(16.28%)vs.18(6.33%),P=0.022 2];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是否有G6PD缺乏症、低HGB浓度、低血小板(PLT)及高红细胞压积(HCT)为重型登革热的重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HGB浓度、低PLT及是否G6PD缺乏为重要影响预测因素,纳入3个因素构建函数,ROC曲线分析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曲线下面积为0.772,P<0.001).结论 G6PD缺乏症可导致登革热患者HGB浓度明显下降,且与重型登革热的发生相关.
作者:唐国芳;陈伟烈;黄思奇;唐漾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种临床指标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然病程的影响,以评估疾病的预后.方法 选取初次确诊为ITP的62例儿童,随访1年,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多种临床指标(呼吸道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杆菌、抗血小板抗体)对初诊儿童ITP病程进展的影响.结果 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持续型-慢性型病例中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5,P=0.014),而有无呼吸道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抗血小板抗体在持续型-慢性型病例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儿童ITP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率高,病程长,而其他几种病原体感染及抗血小板抗体与ITP病程无相关性.
作者:黄鹏;曾雅丽;邓建荣;李湘玲;邱燕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木村病是一种血管丰富、内皮细胞增生和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病变.易栓症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症.本文报道1例木村病合并易栓症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对疾病做出讨论,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作者:陶媛;程淑琴;谢碧霞;谢伟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阔韧带和/或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3例剖宫产术后并发巨大阔韧带和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年龄28~36岁,因头盆不称和/或疤痕子宫行剖宫产,术后2~6 h出现心慌、头晕、腹胀、腹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快而细、尿量减少,腹腔抽出不凝血或B超探及腹盆腔血肿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均见巨大阔韧带和腹膜后血肿,清理游离积血块,缝扎出血点,置盆腔引流管,术后给予支持、抗感染、理疗或中药治疗,腹部包块逐渐缩小,至术后1月余消失.结论 剖宫产术后阔韧带、腹膜后血肿应及早开腹行出血点缝扎,血肿腔给予引流,无需完全清除血肿,术后给予理疗及抗感染治疗,疗效良好.
作者:李欣;刘先韶;李先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评价NS1抗原检测在广州市登革热高发季节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6-11月登革热确诊病例454例及相应的对照样本648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S1抗原、IgM及IgG抗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RNA.采用X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NS1-ELIS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7%和94.59%,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7.46和0.06,Kappa值为0.88;NSl-ELISA法与IgM/IgG-ELISA法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检测灵敏度(X2=8.588,P<0.01),但检测的特异度降低(X2=9.360,P<0.01);NSl-ELISA法对于早期病人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IgM/IgG-ELISA法(X2=155.529,P<0.001);登革病人中IgG抗体的出现会降低NS1抗原检出率(X2=33.522,P<0.001).结论 NSl-ELISA检测在广州市登革热早期病例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其它方法联合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检测灵敏度,但是抗体的出现会降低NS1抗原检出率.
作者:曹毅敏;曾庆;刘文辉;蒋力云;李意兰;苏文哲;陈宗遒;张周斌;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不同居住地类型与登革热本地感染风险情况,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网络直报的广州市登革热本地病例流行病学及其居住地类型、小区管理、楼宇天台绿化情况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及比较分析.结果 70.33%的本地病例集中在城市中心区;病例居住在楼梯楼、城中村、城区低层自建楼、电梯楼、农村自建楼及工地临时搭建板房分别占28.72%、25.95%、15.46%、15.22%、10.96%及3.69%;城市中心区与城市周边区本地病例居住地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住地不同,登革热本地感染风险不同,居住地是广州市本地登革热传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意兰;马钰;陈宗遒;吴迪;景钦隆;李美霞;张周斌;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制备聚乙烯亚胺-三聚磷酸钠(PEI-TPP)纳米粒作为基因载体,并优化条件,获得高效转载表达质粒GFP-LC3(自噬标志性蛋白)的新型纳米粒基因载体.方法 以阴离子凝聚交联法制备PEI-TPP纳米粒,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上质粒GFP-LC3;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载体与DNA结合能力,并将其转染到常见细胞系观察其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结果 成功制备均匀分散、平均粒径为100 nm的PEI-TPP纳米粒.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显示PEI-TPP纳米粒能有效地结合GFP-LC3.PEI-TPP纳米载体可以有效地转运LC3质粒进入Hela细胞并稳定表达.在常见细胞系中PEI-TPP纳米粒转染率比单一PEI转染高1.6~4.3倍,且细胞存活率达90%以上.结论 PEI-TPP纳米粒可有效结合并转染GFP-LC3质粒,呈现低毒和高效性,对研究细胞自噬的转染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沈素晶;沈素云;李霭文;黎翠翠;庄丽颖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