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对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

黄俏雅;龚景进;黄楚君;王云;毛丽丽;林菡;陈敦金

关键词:高龄妊娠, 胎儿生长受限,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对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影响以及分析FGR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 436例诊断为FGR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5岁组(n=2 092)和≥35岁组(n=344).分析比较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母胎结局,探讨FGR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5岁组FGR发生率为9.40%,较<35岁组(1.1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肾炎、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死胎在≥35岁高龄组显著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G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肾炎、脐带异常、羊水异常(P<0.05).结论 年龄是FGR的高危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FGR的风险增加.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对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龄对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影响以及分析FGR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 436例诊断为FGR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5岁组(n=2 092)和≥35岁组(n=344).分析比较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母胎结局,探讨FGR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5岁组FGR发生率为9.40%,较<35岁组(1.1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肾炎、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死胎在≥35岁高龄组显著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G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肾炎、脐带异常、羊水异常(P<0.05).结论 年龄是FGR的高危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FGR的风险增加.

    作者:黄俏雅;龚景进;黄楚君;王云;毛丽丽;林菡;陈敦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Ⅱ级狂犬病暴露后两种免疫接种程序的免疫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序预防Ⅱ级狂犬病暴露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将190例Ⅱ级狂犬病暴露者所接受的不同免疫程序分为两组:“2-1-1”程序免疫组采用“2-1-1”程序接种疫苗(n=93),常规程序免疫组采用常规5针法免疫程序接种疫苗(n=97).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狂犬病毒IgG抗体,观察疫苗接种7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疫苗接种14 d抗体阳转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5),疫苗接种45 d抗体阳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2-1-1”程序免疫组抗体产生迅速、阳转率也高.两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1”程序免疫组接种周期缩短7d,人均医药费用节省20%.结论 “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Ⅱ级狂犬病暴露中和抗体产生迅速、安全性好、经济有效.

    作者:宋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广州市街镇2017年登革热防控工作政府投入分析

    目的 分析登革热防控过程中卫生的投入和优先次序,为广州市各级政府建立登革热预防控制和应急机制的经济投入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州市177个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登革热日常防控和疫情处置期间人力、物力、经费的投入等,中心城区和郊区登革热防控投入比较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广州市全部街镇实际经费投入21 261.56万元,实际经费与预算经费投入比为1.93∶1;登革热疫情期间,每成功处置1例登革热病例,需投入的经费为9.56万元,人力为242.75人次;主要杀虫剂类型有拟除虫菊酯类药物271 907.7kg,占63.62%,有机磷类91 738.8 kg,占21.47%;郊区除聘请PCO公司经费支出高于中心城区外,其他如人员配备、器材药物储备、宣传以及日常和疫情期间其他经费投入均远低于中心城区.结论 做好登革热疫情控制经费预算,交替或混合使用不同类型杀虫剂,加大对郊区的登革热防控工作投入是当前广州市登革热防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者:刘文辉;陈宗遒;刘远;马蒙蒙;马钰;李铁钢;张周斌;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ECT与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在老年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老年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69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ECT检查,并运用放射性免疫检测技术检测其血清CEA、NSE和CYFRA21-1水平.结果 研究组中骨转移患者的ECT骨显像阳性率、血清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和未转移患者的ECT骨显像阳性率、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T+CEA+NSE+CYFRA21-1在老年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显著高于ECT、CEA+NSE+CYFRA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T与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在老年肺癌骨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江承川;刘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G6PD活性对登革热患者疾病的影响

    目的 分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对登革热患者疾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同时进行登革病毒(DENV)基因分型和G6PD活性检测的327例登革热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了解G6PD活性对登革热病情的影响,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实验对象的327例登革热住院病人中,43例为G6PD缺乏症患者.登革热患者入院后低血红蛋白(HGB)与G6PD活性成正相关(P<0.000 1,r=0.471 7);G6PD缺乏症患者入院时HGB较正常组明显下降(127 g/L vs.139 g/L,P=0.005 8),住院期间低HGB浓度较正常组明显下降(116 g/L vs.129 g/L,P<0.000 1),且下降幅度高于正常组(9g/L vs.7g/L,P=0.032 4),G6PD缺乏症组较正常组有更多的重型病人[7(16.28%)vs.18(6.33%),P=0.022 2];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是否有G6PD缺乏症、低HGB浓度、低血小板(PLT)及高红细胞压积(HCT)为重型登革热的重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HGB浓度、低PLT及是否G6PD缺乏为重要影响预测因素,纳入3个因素构建函数,ROC曲线分析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曲线下面积为0.772,P<0.001).结论 G6PD缺乏症可导致登革热患者HGB浓度明显下降,且与重型登革热的发生相关.

    作者:唐国芳;陈伟烈;黄思奇;唐漾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茂名市新发现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特征

    目的 了解茂名市新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的相关高危行为的特征,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现住址为“茂名市”的新发现并终确认为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社会人口学信息、性行为对象信息、高危行为史、配偶及性伴HIV检测情况等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新发现HIV感染者340人,完成合格的调查问卷272份,占80%.272人中男性211人,女性61人,男女比例为3.5∶1,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人群,占55.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1.7%,职业以农民多,占64.3%,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为18.5%.近3个月与配偶、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分别为22.4%、22.4%、23.2%和8.1%,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分别为11.7%、16.7%、6.3%和36.4%;3个月前与配偶、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分别为42.6%、36.4%、60.3%和29.0%,每次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5.2%、7.1%、3.0%和3.8%.调查对象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感染率为36.4%.调查对象中,既往有吸毒史为0.4%.结论 茂名市的HIV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感染者的性伴种类多、配偶及固定性伴的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提示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控策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流行.

    作者:黎亚广;陈慧雯;余克西;吴玮娴;黄春妍;文科;陈家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EZH2介导ROS1表达上调促进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目的 研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对肺癌细胞中沉默抑制子1(ROS1)表达及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中EZH2表达;过表达EZH2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HCC461中EZH2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EZH2对ROS1、E-cadherin、Snail、vimentin表达影响;Western blot检测53例肺癌组织和42例癌旁组织中EZH2与ROS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肺癌细胞中EZH2均高表达;肺癌细胞HCC461过表达EZH2后ROS1表达上调,上皮标记物E-cadherin下调,间质标记物Snail、vimentin表达上调,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增加;肺癌组织中EZH2、ROS1均显著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EZH2可介导肺癌细胞中ROS1表达上调来促进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韩向前;傅珉倚;刘欣;朱豪帅;邹健勇;苏春华;罗红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NS1抗原在广州市登革热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初步评价NS1抗原检测在广州市登革热高发季节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6-11月登革热确诊病例454例及相应的对照样本648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S1抗原、IgM及IgG抗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RNA.采用X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NS1-ELIS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7%和94.59%,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7.46和0.06,Kappa值为0.88;NSl-ELISA法与IgM/IgG-ELISA法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检测灵敏度(X2=8.588,P<0.01),但检测的特异度降低(X2=9.360,P<0.01);NSl-ELISA法对于早期病人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IgM/IgG-ELISA法(X2=155.529,P<0.001);登革病人中IgG抗体的出现会降低NS1抗原检出率(X2=33.522,P<0.001).结论 NSl-ELISA检测在广州市登革热早期病例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其它方法联合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检测灵敏度,但是抗体的出现会降低NS1抗原检出率.

    作者:曹毅敏;曾庆;刘文辉;蒋力云;李意兰;苏文哲;陈宗遒;张周斌;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小儿化脓性脊柱炎并脊髓膜炎1例报道

    化脓性脊柱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在儿童发病者甚少[1],发病部位以腰椎为多,其次为胸椎、颈椎[2],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病因机制主要为血源性感染,其次为外伤及局部蔓延[3],发病多隐匿,临床上主要以细菌感染血象及神经系统改变为表现,与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相似,由于症状不典型且不具有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4],且在儿童中发病罕见,往往被漏诊或被误诊,从而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受损、瘫痪,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目前查阅既往国内外文献暂未见小儿化脓性脊柱炎报道,而同时并发脊髓膜炎者,更无类似文献报道.近期本院接诊了1例在外院被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小儿化脓性脊柱炎并发脊膜炎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萍姣;刘志刚;谭霖;刘丽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木村病伴易栓症1例病例报道

    木村病是一种血管丰富、内皮细胞增生和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病变.易栓症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症.本文报道1例木村病合并易栓症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对疾病做出讨论,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作者:陶媛;程淑琴;谢碧霞;谢伟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性白血病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关系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尾型同源盒-2(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探讨CDX2基因表达上调机制.方法 分别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5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8例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7例对照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CDX2 mRNA表达.结果 AML、ALL及对照组甲基化率均为100.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ALL组CDX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37、-3.862,P均=0.000),AML、A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4,P=0.427).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CDX2 mRNA表达上调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巍;刘文鑫;黄永彬;张宇明;洪运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种临床指标对儿童ITP自然病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种临床指标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然病程的影响,以评估疾病的预后.方法 选取初次确诊为ITP的62例儿童,随访1年,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多种临床指标(呼吸道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杆菌、抗血小板抗体)对初诊儿童ITP病程进展的影响.结果 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持续型-慢性型病例中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5,P=0.014),而有无呼吸道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抗血小板抗体在持续型-慢性型病例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儿童ITP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率高,病程长,而其他几种病原体感染及抗血小板抗体与ITP病程无相关性.

    作者:黄鹏;曾雅丽;邓建荣;李湘玲;邱燕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NAFLD患者外周血Srebp1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表达水平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方法 选择56名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NAFLD的患者,另选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收集两组人群静脉血,血脂和肝功能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qPCR检测基因水平表达,Srebp1c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结果 两组人群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均高于对照组(t=9.103、3.749、4.550、5.363、2.889、9.783,P均<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rebp1c表达上调(仁46.09,P<0.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rebp1c甲基化率分别为76.00%和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751,P<0.000 1).结论 Srebp1c低甲基化可能在NAFLD患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者:周自忠;徐海荣;陈红虹;周小平;唐世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清sST2水平对心衰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及心功能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水平对心衰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及心功能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16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体质量指数、年龄及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其早晨空腹静脉血5 mL,常规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sST2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TnT)含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入院第2天进行心脏彩超检测,收集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EDD)及室间隔厚度(IVST)等.结果 心衰组患者血清sST2、尿红细胞、NT-proBNP、血红蛋白、尿素、白细胞及血清肌酐含量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级别的心衰患者和对照组在血清TnT、NT-proBNP、CysC、sST2、hs-CRP、eGFR及LVEF、LVEDD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患者LVEDD、LVEF、NT-proBNP、sST2在不同分期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患者其血清sST2含量随心功能级别升高而升高,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大而增大,可与NT-proBNP协同对患者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

    作者:刘清霞;张宏颖;姜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2011-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变化,为控制院内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5.4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临床分离的63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菌株来源、科室分布;应用SPSS17.0软件对细菌的耐药率进行分析;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耐药情况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34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共353株(55.68%),检出率较高的科室为外科212株(33.44%).5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耐药率变化大的是头孢曲松,较敏感的药为亚胺培南.对所有抗生素全敏感的菌株带型数为10~13条,对所有抗生素全耐药菌株带型数为19条带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分子分型提示,相同的分子分型菌株药敏试验结果相近.结论 该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部分抗生素耐药较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患者个人情况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产生.

    作者:黎莉;陈志晓;黎杨杨;何国华;刘玉玲;司徒经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敲除AR和IRS2基因大鼠

    目的 探讨应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敲除雄激素受体(A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基因大鼠,构建可用于研究的稳定遗传的基因敲除大鼠品系.方法 针对与雄激素表达相关基因-AR基因和胰岛素表达有关的胰岛素受体底物(IRS)基因设计出了20 bp的AR/IRS2 sgRNA和30 bp AR/IRS2 sgRNA,设计出的sgRNA和Cas9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至SD大鼠受精卵细胞,F0代大鼠出生后取其基因组DNA测序鉴定基因型后,对确认敲除的大鼠F0与野生型交配,获得杂合子F1代.结果 设计了20 bp AR/IRS2 sgRNA和30 bp AR/IRS2 sgRNA,与Gas9一起进行了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至SD大鼠受精卵细胞,共获得2个受精卵并移植到1只雌性代孕大鼠.繁殖出嵌合体大鼠F0 2只(#51,#56),F0#51、#56与野生型大鼠合笼,繁殖出F1大鼠9只,其中F0#51繁殖出3只为双敲大鼠(#12,#13,#18),其余6只为单敲大鼠,F0#51产生的3只双敲大鼠发生不同程度的碱基插入或缺失,其中#12,#18大鼠在AR基因上缺失7个碱基(CCCCGGC),在IRS2基因上缺失4个碱基(GCGC).#13大鼠在AR基因上插入2个碱基(CG),在IRS2基因上缺失4个碱基(GCGC).大鼠的AR、IRS2基因表达被破坏.结论 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敲除基因AR、IRS2大鼠,经基因测序和蛋白质免疫印迹鉴定AR、IRS2,证明正确,为下一步鉴定是否表现出多囊卵巢综合征表型特征打下基础.

    作者:李忠义;黄垂灿;孙秀红;钟兴明;韦相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泸州市1951-2016年疟疾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总结和分析泸州市1951-2016年疟疾防治对策和取得的效果,为今后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泸州市7个县(区)不同年代和不同发病时期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51年发病8 701例,年均发病率为34.36/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67.19%,1952-1954年,泸州市疟疾发病人数达到50.12/万,在1955年下降到34.31/万,至1961年疟疾发病率逐渐增高,1970年,疟疾在泸州市暴发流行,发病人数高达92 089人,发病率达270.62/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88.96%,至1974年,发病人数降至10 251人,发病率达26.33/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33.95%.1975年,发病人数又开始逐渐回升,发病人数33 434人,发病率85.06/万,到1980年,泸州市疟疾发病人数降至8 897人,发病率达21.24/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47.79%,1986-1989年4年全市总发病人数为18 076例,年均发病率为10.56/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16.58%,到1990年疟疾发病2 398例,发病率为5.31/万,逐渐下降到2000年的34例,发病率为0.07/万,占传染病发生总数的0.21%,达到了国家基本消除疟疾的标准.2001-2016年,防治成果逐步巩固,发病率0.1/万以下,到2005年,泸州市后1例本地病例,2016年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1951-2016年泸州市在疟疾防治的不同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建议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输入病例及时处置是巩固防疟成果的关键.

    作者:李劲松;吴斗琼;黄勇;谢东勤;胡高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进程的关系

    目的 观察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对人类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估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年龄在18~75岁的AD患者(AD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CI组)及认知功能正常者(CN组)各30例,随访1年,分别检测3组患者0、6、12月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水平,评估各组认知功能评分,探讨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三组组间比较提示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及认知功能水平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期比较,CN组内对照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及AD组组内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和脑脊液铁蛋白水平两者结合参考,能够早期预测人类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且其水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铁蛋白水平越高,认知功能越差,即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重.

    作者:余丽玲;戴森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2014年广州登革热疫情健康传播的调查

    目的 调查并分析2014年不同类型媒体发布的登革热相关新闻和消息,探讨预防和处置登革热的健康传播特征,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舆论引导和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2014年广州本地主要报纸、电视媒体和微博、微信朋友圈平台发布的登革热相关新闻、专题报道和消息,比较不同媒体议题类型、倾向性的差异并分析与登革热疫情发展过程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登革热相关信息18 778条,媒体信息发布频率与登革热本地病例数变化基本一致,不同媒体在议题类型、倾向性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报纸、电视中占比大议题的均为政府举措,分别为51.73%和37.33%,而在微博和微信中则分别是个人态度(41.41%)和健康教育(29.70%);报纸的正面报道多于负面报道(7.21% vs.2.22%),而电视(4.94% vs.7.79%)和微博(8.89% vs.12.89%)则均表现为相反的情况.在疫情发展不同时期,各媒体的议题类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报纸<0.001,P电视<0.001,P微博<O.001,P微信=0.013).结论 新兴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登革热健康传播上各有侧重,政府和公共卫生工作者应当借助二者的优势,合力传播及时、准确的健康信息,同时重视公众健康观念的培育和正向的舆论引导.

    作者:秦鹏哲;马蒙蒙;刘维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2014-2017年广州市登革热连续暴发的街道登革病毒E基因进化分析

    目的 探讨广州市登革热暴发街道登革病毒E基因的进化特点.方法 从2014-2017年登革热连续暴发街道的病例标本中分离登革病毒,进行E基因测序和分析.结果 暴发街道分离出血清型I型和Ⅱ型登革病毒,以血清I型基因1型为主.同一暴发街道不同年份的暴发由不同来源的毒株引起,并且与东南亚地区流行株有高度同源性.2014年分离毒株与之后年份分离株的同源性较远,差异度较大.结论 连续暴发街道出现2种血清型登革病毒,使重症登革热发生的风险增高.引发2014年大规模流行的毒株,未在本地继续流行,与之后年份分离的毒株具有不同的来源.

    作者:蒋力云;李意兰;苏文哲;陈宗遒;曹毅敏;刘文辉;狄飚;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