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昂;林翠兰;徐康
目的 探讨配方奶粉添加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对早产儿大脑发育影响.方法 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添加LCPUFAs配方奶粉喂养早产儿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提取1~2岁期间的Bayley婴儿发育量表测量数据信息,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指数(PDI),采用RevMan5.0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6篇(n=676) RCT研究,MDI比较,加权均数差(WMD)=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87~4.72,P=0.004);PDI比较,WMD=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 CI:-1.36~6.35,P=0.21).结论 现有的研究证明配方奶粉中添加LCUPFAs对1~2岁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尚未发现其对精神运动发育有影响.
作者:陈昂;林翠兰;徐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VIP)、Pubmed及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情绪文献.应用STATA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由检验结果选定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终纳入15篇文献,分析报告数量19个,总样本量为2 402人.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合并检出率为48.1%(95%CI:41.2%~54.9%),男性患者检出率低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2% vs.54.8%,P<0.05);轻中度患者的检出率高于重度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5% vs.13.8%,P<0.05);两种抑郁量表的检出率大致相同(GDS量表:47.9% vs.HAMD量表:49.3%).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性别和抑郁程度差异,女性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轻中度抑郁症状高于重度.
作者:何东升;胡军;王文斌;贾维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7周内喂养不耐受早产儿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按照1∶1∶1分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A组)、小剂量红霉素组(B组)及对照组(C组).对比三组婴儿的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达到40 kcal/(kg·d)日龄、达到80 kcal/(kg·d)日龄、达全肠道喂养的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败血症等.结果 A、B组在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达到40 kcal/(kg·d)日龄、达到80 kcal/(kg·d)日龄、达全肠道喂养的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达到40 kcal/(kg·d)日龄、达到80 kcal/(kg·d)日龄、达全肠道喂养的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及败血症发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A组使用多潘立酮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头后仰、肢体强直、肌肉震颤等锥体外系反应.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优于小剂量红霉素,两者联用均未见明显副作用.
作者:邹国新;吕羡英;陈雨彬;何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结合清官术和药物治疗结合清官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间,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9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组101例和介入治疗组97例.对比两组患者行清宫术时的出血量、血β-hHCG恢复正常情况、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到行清官术之间的时间间隔、治疗结束后何时恢复正常月经、以及出现的副反应等.结果 药物治疗组距清官时间间隔为(7.72±2.94)d,高于介入治疗组的(2.25±0.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的出血量为(95.82± 12.87) ml,高于介入治疗组的(39.48±5.9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正常月经时间及血β3-hHCG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0.13±13.92)、(19.30±8.83)d,均短于药物治疗组的(59.87±9.98)和(29.71±3.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治疗结合清官术相对于药物结合清官术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临床上更适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作者:彭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安陆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戊肝病毒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戊型病毒性肝炎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戊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安陆市2005-2015年累计报告戊型病毒性肝炎90例,发病率在0/10万~4.18/10万之间波动,年平均发病率1.31/10万.发病率从2012年后明显上升,到2015年发病率达到了4.18/10万.集中度M值显示仅2013年发病率表现为全年均匀分布,其他年份主要在冬季发病,其次是初春季,其他季节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镇街乡镇(镇街)分别是李店(3.09/10万)、府城(2.29/10万)、陈店(1.88/10)万、辛榨(1.39/10)万.戊肝发病率主要集中在31~5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民发病率高(65.56%).90例戊肝患者中,混合感染情况为甲戊肝炎病毒、乙戊肝炎病毒、丙戊肝炎病毒、乙丙戊肝炎病毒分别为1、6、6例和1例.结论 安陆市的戊肝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应加强重点人群以及高危人群的免疫规划工作.
作者:万琴;张守德;张雪峰;疏义林;谢进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颗粒蛋白(CsGRN)在虫体和宿主中的表达.方法 使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华支睾吸虫成虫、囊蚴和虫卵及猫的肝脏、胆管组织和全血CsGRN基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sGRN在成虫及宿主猫、人和实验感染的Balb/c小鼠肝脏中的定位.结果 CsGRN基因mRNA在虫体的各阶段都有表达,在感染的猫肝和胆管组织中高表达;CsGRN主要定位在成虫的睾丸、外膜和虫卵,在宿主人、猫和小鼠中主要分布在胆管上皮和肝细胞.结论 CsGRN可能参与虫体的生长发育,它作为分泌排泄抗原之一可能损害肝胆管组织,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王彩琴;雷华丽;田艳丽;尚梅;吴银娟;李晔;陈庭金;黄艳;余新炳;李学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环氧合酶-2 (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间质瘤(GIST)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GIST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学S-P法对62例GIST患者手术切除组织中的Ki-67、COX-2及VEGF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三者的表达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Ki-67、COX-2及VEGF在GIS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2%、61.29%、66.13%,Ki-67、COX-2及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等病理特征无关(P>0.05),而不同风险分级条件下三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VEGF、Ki-67与COX-2、COX-2与VEGF均存在正向相关性(r=0.461、0.452、0.367,P均<0.05).结论 Ki-67、COX-2及VEGF的表达与风险分级相关,提示Ki-67、COX-2及VEGF可能参与到GIST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芦淑娟;关佳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HBLF)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BC)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CHB患者49例、ACHBLF患者20例和PHBC患者18例,健康对照组34例为本院健康志愿者,检测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HBV-DNA、IL-37、TNFα的水平.结果 CHB、ACHBLF和PHBC组患者中,血清IL-37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对照组,且HBeAg阳性患者血清IL-37较HBeAg阴性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V感染者中,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IL-37明显高于HBV DNA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和ACHBLF组患者血清IL-37与ALT、AST、HBV DNA呈正相关(R=0.608 4,R=0.5744,R=0.649 2,P均<0.05;R=0.636 8,R=0.678 2,R=0.978 5,P均<0.05);CHB、ACHBLF和PHBC患者血清IL-37与TBil、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 CHB、ACHBLF和PHBC患者血清IL-37的表达可能与HBV DNA水平和HBeAg血清学转换有关,并能够反映CHB、PHBC患者肝脏炎症程度.IL-37可作为乙型肝炎治疗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钟权涛;冉枭;张烨琼;赵琳珊;李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抑制人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表达的shALDH2-PLKO.1重组慢病毒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株,为构建ALDH2基因沉默细胞株及研究ALDH2在酒精致HepG2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3对ALDH2 shRNA序列并插入到PLKO.1-GFP载体中,通过测序鉴定.将ALDH2 shRNA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收集24、48和72 h病毒液进行浓缩,通过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液滴度.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转染shRNA的HepG2细胞ALDH2蛋白和mRNA表达量.MTS比色法检测转染shRNA的HepG2细胞在酒精染毒后的增殖能力.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shALDH2-PLKO.1质粒构建成功;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包装系统成功包装出病毒颗粒,病毒滴度为:4× 107 TU/ml;Western blot及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转染了shALDH2-1和shALDH2-3的HepG2细胞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下调,其中shALDH2-1组抑制率为51% (P=0.046),shALDH2-3组抑制率为72% (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S结果显示转染shRNA的HepG2细胞株酒精染毒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ALDH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而且shALDH2-PLKO.1可以有效抑制HePG2细胞中ALDH2基因的表达,为研究ALDH2基因在酒精性肝病和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涛;王婷;王飞;曾妮;李若碧;江红梅;王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绝经前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后1年内卵巢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因子宫肌瘤分别行子宫全切术和肌瘤剔除术的年龄为45~50未停经的妇女45例和4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6、12月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比较这四项指标在手术后1年内的变化.结果 子宫全切后,患者AMH水平自术后1月(1.16±0.23) μg/L开始呈现下降趋势(P<0.05),术后6月为(0.78±0.39) μg/L,术后12月为(0.71±0.27) μg/L,与术前(1.27±0.29)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子宫全切术后6月和术后12月,FSH由术前(7.78±3.29)mIU/ml上升至术后6月的(25.37±17.39) mIU/ml.E2由术前(103.29±12.77) pg/ml明显降低至术后6月的(95.64±16.198) 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H、FSH、E2和LH在肌瘤剔除术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绝经前妇女行子宫全切术后可能会加速卵巢衰老过程,而AMH灵敏度比FSH、E2、LH更高.
作者:张梅霞;康丽娜;李文东;满开茹;宋双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丁酸对髓样抑制性免疫细胞(MDSCs)分化发育的影响,进而探究丁酸对于缓解小鼠结肠炎的意义.方法 在小鼠髓样抑制性免疫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体系中加不同浓度的丁酸,流式检测丁酸对MDSCs分化发育的影响;体内通过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PBS和丁酸,持续2周,14 d后流式检测丁酸体内给药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中MDSCs及亚群比例的影响;并通过给结肠炎模型小鼠过继转移一定量体外诱导分化的丁酸来源的PMN-MDSCs,观察丁酸诱导的PMN-MDSCs对小鼠结肠炎的缓解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丁酸可显著促进PMN-MDSCs的聚集,实验组PMN-MDSCs的比例为62.1%,对照组PMN-MDSCs的比例为2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主要免疫器官中PMN-MDSCs的比例相比于对照组小鼠有2倍左右的提升.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丁酸可以增强PMN-MDSCs对T细胞应答的免疫抑制功能,且该作用是通过诱导PMN-MDSCs中iNOS的高表达来实现.过继实验结果显示,给结肠炎小鼠过继转移丁酸体外诱导的PMN-MDSCs,有效缓解了小鼠结肠炎的有关症状.结论 体内体外实验结果证明,丁酸可通过促进PMN-MDSCs的增殖和活化,进而缓解小鼠结肠炎.
作者:李桃桃;曹应姣;李星;周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Cs)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对脂多糖(LPS)致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8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两组,腹腔注射LPS(4 mg/kg)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造模后30 min尾静脉分别注射PBS、rCsTPx(2.5 mg/kg),观察注射后各组小鼠72 h死亡率;重复实验,每组分别于实验后的3、6、9、12、24、48、72 h“安乐死”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并取24 h组织用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尾静脉注射CsTPx治疗的小鼠生存率由10%提高到40%;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在造模后6、9、12、24 h明显下降,并且血清中炎症因子IL-6在3、6、9h也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HE染色揭示CsTPx治疗组小鼠肾组织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也减少.结论 rCsTPx对LPS致脓毒症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尹红玲;蒋娟;黄怀球;胡旭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消毒干预前后ICU环境清洁效果,为建立标准化的环境清洁程序与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院ICU,通过采取综合的消毒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干预2个月和干预4个月后环境中细菌总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分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干预2个月和4个月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50.0%、70.6%和73.1%,干预前和干预后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8,P=0.016);空气细菌浓度分别为0.70(0.65,0.80)、0.38 (0.31,0.41)和0.35 (0.32,0.39) CFU/L,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空气细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58,P<0.01);MDRAB分离率分别为11.1%、1.2%和2.2%,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60,P<0.05).结论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措施可有效降低ICU环境中细菌总数和耐药菌检出率.应建立ICU环境清洁标准化程序.
作者:林云万;张旭;李燕;罗雷;刘远;李晓宁;赵正阳;贺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检测肺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肺纤维化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肺纤维化组大鼠单次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28天两组大鼠进行肺组织18F-FDG PET/CT显像,检测两组大鼠肺组织对18F-FDG的摄取情况.显像后处死大鼠并取其左肺叶用于Masson染色,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肺纤维组肺组织摄取18F-FDG的%ID/g值为(0.6±0.0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95±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P<0.05).肺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为(1.704±0.145) μg/m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66±0.057) 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5,P<0.05).Masson染色显示肺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纤维增生和胶原沉积,18F-FDG PET/CT显像示肺纤维化组大鼠的肺纤维灶处可见明显放射性浓聚.肺纤维化组18F-FDG摄取值与羟脯氨酸含量密切相关(R2=0.9142,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用予无创诊断肺纤维化.
作者:熊鹦;向贤宏;聂大红;刘少玉;苏舒;唐刚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新入伍战士麻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为更好地免疫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广东省内三个基层部队(单位1、单位2、单位3)2015年9月入伍战士外周静脉血,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麻疹及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结果 新兵麻疹与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总体阳性率为85%和84%,单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抗体阳性率在有免疫史组与无免疫史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农村组与城市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兵麻疹与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均超过80%,但尚未达到形成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水平,接种史是两种抗体阳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谢晓波;于德宪;李曦;洪文艳;周世民;张婷;苏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监测河南省克山病病情,评估河南省克山病消除状况.方法 按照国家克山病监测方案的要求,连续5年对河南省克山病病区开展病例搜索,选择有代表性的16个自然村进行了病情重点监测,每个监测点对调查对象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临床查体和心电图描记,对可疑心脏异常者拍摄后前位X线胸片,同时对病区儿童头发和粮食检测硒含量.结果 共搜索心肌疾病病例315例,诊断慢型克山病28例.5年共重点监测居民6 102人,检出克山病患者40例(其中潜在型26例,慢型14例),检出率为0.66%.描记心电图6 102例,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25.8%(1 572/6 102).拍摄193例X线胸片,126例增大.采集头发、粮食等样品120份,病区居民发硒含量接近硒适宜地区的水平,粮食硒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河南省克山病病情达到消除指标,但监测中仍有慢型、潜在型患者检出;人体硒营养水平明显升高,与病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营养的改善有关.
作者:岳义田;朱琳;刘洋;崔才磊;孙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期血压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接受治疗的发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132例,按照住院后前3d平均收缩压水平将其分为A组30例、B组61例、C组41例,其中A组平均收缩压90~130 mm Hg,B组130~160 mm Hg,C组大于160 mm Hg,三组患者分别在入院24 h、入院15 d、病后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三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认知功能上的差距.结果 三组患者入院24 h、入院15 d、发病6个月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入院24 h、入院15d、发病6个月认知功能评分低于B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于一定血压区间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血清中肌酸激酶(CK)及肌酸肌酶MB同工酶(CK-MB)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脱水酸中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179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健康小儿5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104例作为轮状病毒阴性对照组,测定所有幼儿血清中心肌酶谱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不同程度脱水酸中毒的组间分析.结果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血清中CK、CK-MB、HBDH及AS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组(P<0.05),而LDH在不同类型小儿腹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及AST在不同程度脱水或酸中毒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K和CK-MB变化尤为明显;而HBDH和LDH在不同酸中毒程度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脱水程度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中CK、CK-MB的表达随着脱水或酸中毒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可以通过脱水酸中毒程度预测腹泻患儿的心肌损伤程度,以便及早进行治疗,避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作者:温娜娜;祁伯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疗程传统三联疗法与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经14C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感染阳性的患者229例,随机分为RCA-7d组、RCA-14 d组、RCL-7 d组与RCL-14 d组,四组均服用雷贝拉唑20 mg bid,克拉霉素0.5 9 bid,其中RCA-7 d组与RCA-14 d组加用阿莫西林1 g bid,疗程分别为7与14 d;RCL-7 d组与RCL-14 d组加用左氧氟沙星0.2 9 bid,疗程分别为7与14 d.对比两种方法、不同疗程,其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CA-7 d组、RCA-14 d组、RCL-7 d组与RCL-14 d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69.0%、84.2%、50.8%与61.8%;在相同疗程、不同方法中,RCA-7 d组与RCL-7 d组、RCA-14 d组与RCL-14 d组,两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方法、不同疗程中,RCA-7 d组与RCA-14 d组、RCL-7 d组与RCL-14 d组,两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7 d组、RCA-14 d组、RCL-7 d组与RCL-14 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15.8%、6.8%和12.7%,无论两种方法,还是两种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三联疗法相对于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仍可考虑选用.14 d疗程相对7d疗程,不良反应虽无显著增加,但也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不建议通过延长疗程提高根除率.
作者:李世通;陈鸿程;杨兵;曾锻;谢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蛋白(CsESP)对肝癌细胞株PL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sESP(10、50、100、200 μg/ml)对肝癌细胞PLC增殖能力的改变;使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蛋白(CsESP)对肝癌细胞株PLC内细胞周期的相关指标(CyclinB1、CyclinD1、CyclinE1、CDc2、CDK4、CDK2、Rb),细胞凋亡相关指标(Mcl-1、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 CCK-8实验显示CsESP(10 μg/ml)能明显促进肝癌细胞株PLC增殖能力,qRT-PCR实验检测出CyclinB1、CyclinD1、CyclinE1、CDc2、CDK4、CDK2、Mcl-1、Bcl-2明显高于CsESP0 μg/ml组,Rb明显低于CsESP 0 μg/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SP可促进肝癌细胞株PLC的增殖,其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和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汤昕;王彩琴;周心怡;黄艳;余新炳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