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的Meta分析

何东升;胡军;王文斌;贾维坤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抑郁症状,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VIP)、Pubmed及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情绪文献.应用STATA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由检验结果选定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终纳入15篇文献,分析报告数量19个,总样本量为2 402人.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合并检出率为48.1%(95%CI:41.2%~54.9%),男性患者检出率低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2% vs.54.8%,P<0.05);轻中度患者的检出率高于重度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5% vs.13.8%,P<0.05);两种抑郁量表的检出率大致相同(GDS量表:47.9% vs.HAMD量表:49.3%).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性别和抑郁程度差异,女性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轻中度抑郁症状高于重度.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间质瘤组织中Ki-67、COX-2、VEGF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环氧合酶-2 (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间质瘤(GIST)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GIST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学S-P法对62例GIST患者手术切除组织中的Ki-67、COX-2及VEGF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三者的表达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Ki-67、COX-2及VEGF在GIS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2%、61.29%、66.13%,Ki-67、COX-2及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等病理特征无关(P>0.05),而不同风险分级条件下三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VEGF、Ki-67与COX-2、COX-2与VEGF均存在正向相关性(r=0.461、0.452、0.367,P均<0.05).结论 Ki-67、COX-2及VEGF的表达与风险分级相关,提示Ki-67、COX-2及VEGF可能参与到GIST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芦淑娟;关佳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两种三联疗法及不同疗程根除HP的效果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疗程传统三联疗法与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经14C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感染阳性的患者229例,随机分为RCA-7d组、RCA-14 d组、RCL-7 d组与RCL-14 d组,四组均服用雷贝拉唑20 mg bid,克拉霉素0.5 9 bid,其中RCA-7 d组与RCA-14 d组加用阿莫西林1 g bid,疗程分别为7与14 d;RCL-7 d组与RCL-14 d组加用左氧氟沙星0.2 9 bid,疗程分别为7与14 d.对比两种方法、不同疗程,其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CA-7 d组、RCA-14 d组、RCL-7 d组与RCL-14 d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69.0%、84.2%、50.8%与61.8%;在相同疗程、不同方法中,RCA-7 d组与RCL-7 d组、RCA-14 d组与RCL-14 d组,两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方法、不同疗程中,RCA-7 d组与RCA-14 d组、RCL-7 d组与RCL-14 d组,两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7 d组、RCA-14 d组、RCL-7 d组与RCL-14 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15.8%、6.8%和12.7%,无论两种方法,还是两种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三联疗法相对于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仍可考虑选用.14 d疗程相对7d疗程,不良反应虽无显著增加,但也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不建议通过延长疗程提高根除率.

    作者:李世通;陈鸿程;杨兵;曾锻;谢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介入对比药物结合清宫术治疗CSP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结合清官术和药物治疗结合清官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间,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9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组101例和介入治疗组97例.对比两组患者行清宫术时的出血量、血β-hHCG恢复正常情况、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到行清官术之间的时间间隔、治疗结束后何时恢复正常月经、以及出现的副反应等.结果 药物治疗组距清官时间间隔为(7.72±2.94)d,高于介入治疗组的(2.25±0.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的出血量为(95.82± 12.87) ml,高于介入治疗组的(39.48±5.9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正常月经时间及血β3-hHCG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0.13±13.92)、(19.30±8.83)d,均短于药物治疗组的(59.87±9.98)和(29.71±3.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治疗结合清官术相对于药物结合清官术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临床上更适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作者:彭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激光虹膜根切术对APACG缓解期患者的疗效

    目的 研究激光虹膜根切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缓解期患者眼压及中央前房深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APACG缓解期患者100例,依随机表对照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视力检查,停用降压药物5d后测量眼压及房水流畅系数,治疗组接受激光虹膜根切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3d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并且于治疗后2h、6h及3d时测量眼压.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视力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治疗组眼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央前房深度比对照组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G患者经激光虹膜根切术较经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眼压稳定,视力更好,中央前房深度更深,并且激光虹膜根切术能有效解除瞳孔阻滞.

    作者:廖润斌;蔡树泓;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院ICU环境消毒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比较消毒干预前后ICU环境清洁效果,为建立标准化的环境清洁程序与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院ICU,通过采取综合的消毒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干预2个月和干预4个月后环境中细菌总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分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干预2个月和4个月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50.0%、70.6%和73.1%,干预前和干预后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8,P=0.016);空气细菌浓度分别为0.70(0.65,0.80)、0.38 (0.31,0.41)和0.35 (0.32,0.39) CFU/L,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空气细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58,P<0.01);MDRAB分离率分别为11.1%、1.2%和2.2%,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60,P<0.05).结论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措施可有效降低ICU环境中细菌总数和耐药菌检出率.应建立ICU环境清洁标准化程序.

    作者:林云万;张旭;李燕;罗雷;刘远;李晓宁;赵正阳;贺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8F-FDG PET/CT显像检测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检测肺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肺纤维化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肺纤维化组大鼠单次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28天两组大鼠进行肺组织18F-FDG PET/CT显像,检测两组大鼠肺组织对18F-FDG的摄取情况.显像后处死大鼠并取其左肺叶用于Masson染色,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肺纤维组肺组织摄取18F-FDG的%ID/g值为(0.6±0.0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95±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P<0.05).肺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为(1.704±0.145) μg/m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66±0.057) 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5,P<0.05).Masson染色显示肺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纤维增生和胶原沉积,18F-FDG PET/CT显像示肺纤维化组大鼠的肺纤维灶处可见明显放射性浓聚.肺纤维化组18F-FDG摄取值与羟脯氨酸含量密切相关(R2=0.9142,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用予无创诊断肺纤维化.

    作者:熊鹦;向贤宏;聂大红;刘少玉;苏舒;唐刚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蛋白对肝癌细胞株PLC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蛋白(CsESP)对肝癌细胞株PL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sESP(10、50、100、200 μg/ml)对肝癌细胞PLC增殖能力的改变;使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蛋白(CsESP)对肝癌细胞株PLC内细胞周期的相关指标(CyclinB1、CyclinD1、CyclinE1、CDc2、CDK4、CDK2、Rb),细胞凋亡相关指标(Mcl-1、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 CCK-8实验显示CsESP(10 μg/ml)能明显促进肝癌细胞株PLC增殖能力,qRT-PCR实验检测出CyclinB1、CyclinD1、CyclinE1、CDc2、CDK4、CDK2、Mcl-1、Bcl-2明显高于CsESP0 μg/ml组,Rb明显低于CsESP 0 μg/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SP可促进肝癌细胞株PLC的增殖,其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和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汤昕;王彩琴;周心怡;黄艳;余新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丁酸通过促进髓样抑制性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以缓解小鼠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丁酸对髓样抑制性免疫细胞(MDSCs)分化发育的影响,进而探究丁酸对于缓解小鼠结肠炎的意义.方法 在小鼠髓样抑制性免疫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体系中加不同浓度的丁酸,流式检测丁酸对MDSCs分化发育的影响;体内通过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PBS和丁酸,持续2周,14 d后流式检测丁酸体内给药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中MDSCs及亚群比例的影响;并通过给结肠炎模型小鼠过继转移一定量体外诱导分化的丁酸来源的PMN-MDSCs,观察丁酸诱导的PMN-MDSCs对小鼠结肠炎的缓解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丁酸可显著促进PMN-MDSCs的聚集,实验组PMN-MDSCs的比例为62.1%,对照组PMN-MDSCs的比例为2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主要免疫器官中PMN-MDSCs的比例相比于对照组小鼠有2倍左右的提升.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丁酸可以增强PMN-MDSCs对T细胞应答的免疫抑制功能,且该作用是通过诱导PMN-MDSCs中iNOS的高表达来实现.过继实验结果显示,给结肠炎小鼠过继转移丁酸体外诱导的PMN-MDSCs,有效缓解了小鼠结肠炎的有关症状.结论 体内体外实验结果证明,丁酸可通过促进PMN-MDSCs的增殖和活化,进而缓解小鼠结肠炎.

    作者:李桃桃;曹应姣;李星;周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山市1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

    目的 调查中山市某小学多名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曲线和人群分布.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现疑似病例3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9例,学校总罹患率为3.3%(39/1 192).39个病例均为学生,分布在7个班,其中四(4)班和四(3)班罹患率高,不同班级之间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709,P<0.01).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23日中午经过四(4)班和四(3)班外的走廊,并见到呕吐物,其发病风险增加(RR=4.23,95%CI:1.09~8.56).结论 本次诺如暴发疫情主要是由于呕吐物未能及时和规范处理,可能是通过气溶胶传播导致.

    作者:罗乐;王曼;朱亚阳;林奕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华支睾吸虫颗粒蛋白在虫体及宿主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颗粒蛋白(CsGRN)在虫体和宿主中的表达.方法 使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华支睾吸虫成虫、囊蚴和虫卵及猫的肝脏、胆管组织和全血CsGRN基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sGRN在成虫及宿主猫、人和实验感染的Balb/c小鼠肝脏中的定位.结果 CsGRN基因mRNA在虫体的各阶段都有表达,在感染的猫肝和胆管组织中高表达;CsGRN主要定位在成虫的睾丸、外膜和虫卵,在宿主人、猫和小鼠中主要分布在胆管上皮和肝细胞.结论 CsGRN可能参与虫体的生长发育,它作为分泌排泄抗原之一可能损害肝胆管组织,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王彩琴;雷华丽;田艳丽;尚梅;吴银娟;李晔;陈庭金;黄艳;余新炳;李学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沃尔巴克氏体wPip诱导白纹伊蚊胞质不相容的研究

    目的 分析评估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Pip株的白纹伊蚊(命名为GM)与广州本地白纹伊蚊(命名为GUA)和四环素去除GUA株Wolbachia感染的白纹伊蚊(命名为GT)正反杂交诱导产生胞质不相容(CI)的程度,为基于Wolbachia的蚊媒防治策略提供有应用价值的蚊株.方法 设置不同时间点,观察GM株、GUA株、GT株三种蚊株的生长发育周期,成蚊后通过三种蚊株正反杂交,血餐,放置产卵杯,收集并计数蚊卵,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的蚊卵孵化率,评估GM株的CI程度.结果 PCR检测得出GUA株携带wAlbA、wAlbB,感染率100%;GM株单感染wPip,感染率100%;GT株未携带任何Wolbachia.三种蚊虫的生殖发育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UA株的蚊卵孵化率与GT株和GM株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株和GT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CI实验中GM(♀)×GUA(♂)、GUA(♀)×GM(♂)、GT(♀)×GM(♂)的蚊卵孵化率极低,CI强度接近100%.GM×GT具有一定的蚊卵孵化率.结论 白纹伊蚊GUA株、GM株两者携带的Wolbachia类型不同,二者杂交可产生双向CI,并且CI强度接近100%,是种群压制技术良好的候选蚊株.

    作者:徐晓晗;李永军;吴瑜;奚志勇;郑小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配方奶粉添加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早产儿大脑发育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配方奶粉添加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对早产儿大脑发育影响.方法 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添加LCPUFAs配方奶粉喂养早产儿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提取1~2岁期间的Bayley婴儿发育量表测量数据信息,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指数(PDI),采用RevMan5.0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6篇(n=676) RCT研究,MDI比较,加权均数差(WMD)=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87~4.72,P=0.004);PDI比较,WMD=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 CI:-1.36~6.35,P=0.21).结论 现有的研究证明配方奶粉中添加LCUPFAs对1~2岁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尚未发现其对精神运动发育有影响.

    作者:陈昂;林翠兰;徐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靶向抑制KIAA1199基因的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SW620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靶向沉默KIAA1199基因的表达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RNA干扰(shRNA)技术构建携带靶向抑制KIAA1199分子的慢病毒载体LV3-KIAA1199-shRNA并感染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为实验组(shKIAA1199),携带无义序列的对照慢病毒载体LV3-NC-shRNA为阴性对照组(shNC),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MOCK).72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的感染效率,RT-PCR法验证慢病毒感染后KI-AA1199 mRNA在MOCK、shNC和shKIAA1199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用嘌呤霉素筛选KIAA 1199静默和阴性对照的稳转细胞.用MTT法检测MOCK、shNC和shKIAA1199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三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携带靶向干扰KIAA1199基因的慢病毒感染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后,能有效下调KIAA1199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并成功筛选KIAA 1199静默的SW620稳转细胞;与MOCK和shNC组比较,shKIAA1199组细胞活力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处于细胞周期中G1期的细胞数量比例明显下降(P<0.05),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结论 下调KIAA 1199基因的表达可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促进该细胞的凋亡,使该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受到阻滞.

    作者:董晴晴;许慈;蔡懿婷;王碧君;戴强;朱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VIP)、Pubmed及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情绪文献.应用STATA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由检验结果选定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终纳入15篇文献,分析报告数量19个,总样本量为2 402人.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合并检出率为48.1%(95%CI:41.2%~54.9%),男性患者检出率低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2% vs.54.8%,P<0.05);轻中度患者的检出率高于重度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5% vs.13.8%,P<0.05);两种抑郁量表的检出率大致相同(GDS量表:47.9% vs.HAMD量表:49.3%).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性别和抑郁程度差异,女性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轻中度抑郁症状高于重度.

    作者:何东升;胡军;王文斌;贾维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支架治疗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再出血风险及预后

    目的 探讨支架治疗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再出血风险及预后.方法 收集23例患者共23枚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支架植入后破裂和未破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 破裂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共12例,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主要临床表现,未破裂夹层动脉瘤共11例.单纯支架植入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支架植入均成功.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3%(1/12)和0%(0/11),破裂组出现1例术后24h内非动脉瘤部位出血.随访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未破裂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90.9%(10/11),部分闭塞率为9.1%(1/11);破裂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50%(6/12),部分闭塞率为41.7% (5/12),无复发病例.随访过程中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结论 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术中应用支架不会显著增加围手术期再出血的风险,并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推荐将支架作为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凡滢;齐铁伟;梁丰;何科君;杨毅兵;欧斯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可溶型DC-SIGN对LPS诱导THP-1细胞炎性应答的调控作用

    目的 探讨可溶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的结合细胞间粘附分子的非整合素(sDC-SIGN)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组、200 ng/ml sDC-SIGN单独处理组、LPS单独刺激组、LPS刺激同时加100 ng/ml sDC-SIGN处理组和LPS刺激同时加200 ng/ml sDC-SIGN处理组,刺激后不同时间点收集上清和细胞.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Q-PCR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状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sDC-SIGN均可抑制LPS刺激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FN-α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同时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且sDC-SIGN的抑制效果与浓度呈依赖关系;研究结果亦显示,sDC-SIGN减弱LPS刺激THP-1细胞诱导ERK和NF-κBP65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sDC-SIGN蛋白对LPS诱导的单核细胞炎症应答具有负向调控作用.

    作者:李静;唐媛;周璟;李延利;左大明;陈政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乙肝抗HBV病毒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降低了乙肝病毒的感染.然而,乙型肝炎仍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抗病毒治疗在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预防疾病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为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由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不祥,在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未达到理想疗效,本文主要针对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现状及特殊人群抗病毒用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郑娟;刘威龙;舒丹;周伯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5-2015年安陆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安陆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戊肝病毒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戊型病毒性肝炎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戊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安陆市2005-2015年累计报告戊型病毒性肝炎90例,发病率在0/10万~4.18/10万之间波动,年平均发病率1.31/10万.发病率从2012年后明显上升,到2015年发病率达到了4.18/10万.集中度M值显示仅2013年发病率表现为全年均匀分布,其他年份主要在冬季发病,其次是初春季,其他季节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镇街乡镇(镇街)分别是李店(3.09/10万)、府城(2.29/10万)、陈店(1.88/10)万、辛榨(1.39/10)万.戊肝发病率主要集中在31~5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民发病率高(65.56%).90例戊肝患者中,混合感染情况为甲戊肝炎病毒、乙戊肝炎病毒、丙戊肝炎病毒、乙丙戊肝炎病毒分别为1、6、6例和1例.结论 安陆市的戊肝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应加强重点人群以及高危人群的免疫规划工作.

    作者:万琴;张守德;张雪峰;疏义林;谢进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绝经前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绝经前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后1年内卵巢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因子宫肌瘤分别行子宫全切术和肌瘤剔除术的年龄为45~50未停经的妇女45例和4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6、12月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比较这四项指标在手术后1年内的变化.结果 子宫全切后,患者AMH水平自术后1月(1.16±0.23) μg/L开始呈现下降趋势(P<0.05),术后6月为(0.78±0.39) μg/L,术后12月为(0.71±0.27) μg/L,与术前(1.27±0.29)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子宫全切术后6月和术后12月,FSH由术前(7.78±3.29)mIU/ml上升至术后6月的(25.37±17.39) mIU/ml.E2由术前(103.29±12.77) pg/ml明显降低至术后6月的(95.64±16.198) 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H、FSH、E2和LH在肌瘤剔除术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绝经前妇女行子宫全切术后可能会加速卵巢衰老过程,而AMH灵敏度比FSH、E2、LH更高.

    作者:张梅霞;康丽娜;李文东;满开茹;宋双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BET抑制剂JQ1协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溴结构域及外端结构域(BET)抑制剂JQ1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抗骨肉瘤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JQ1单用、SAHA单用及JQ1联合SAHA分别处理骨肉瘤细胞SJSA1和MNNG/HOS后,利用MTT法结合药物协同指数(CI)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评定协同效果,克隆形成检测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JQ1联合SAHA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系SJSA1和MNNG/HOS生长,克隆形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JQ1联合SAHA能够协同抑制骨肉瘤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并明显上调Bax、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JQ1联合SAHA能够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其中Bax/Bcl-2可能是重要的靶点.

    作者:汪校帅;温丽丽;谢显彪;利洪艺;李洪波;刘伟海;张嘉俊;尹军强;黄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