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毒鼠强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

刘静;李瑛娟

关键词:毒鼠强, 中毒, 乙酰胺, 急救护理
摘要:通过对8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到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抽搐、及时彻底洗胃、清除胃肠道的毒物,尽早合理使用乙酰胺及脱水、利尿、催醒等综合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是急性毒鼠强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降纤酶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TI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它的发病率较高,虽然发病持续时间短暂,症状不重,但部分患者可呈现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发作,并进展为脑梗死,因此对TIA的防治尤为重要.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对74例TIA发作患者,进行降纤酶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玉光;段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左房黏液瘤的诊疗进展

    左房黏液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脏良性肿瘤,鉴于其表现多样,易被误诊,下面就左房黏液瘤做一综述,目的在于提高对该症的认识,及时确诊及治疗.

    作者:许白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谈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是现代医学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学.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护理的质量.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中基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又是具体任务的实施和检查者. 护士长的管理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因此,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改善医院护理管理有积极作用.

    作者:潘瑞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同时选择25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以欧洲脑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24 h、21 d的ESS积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炎;王万华;杨华;鲍治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35例68~92岁髋关节疾患的老年人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过程.结果 35例高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且康复良好,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熟悉手术护理要点,掌握术中配合步骤和特殊器械的应用,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评评估,加强术中护理和准确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正确转运和搬动病人等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陈小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Le Fort-Ⅰ型截骨术配合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上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颌面部骨折患者实施Le Fort-Ⅰ型截骨术并应用坚固内固定重建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市一院门诊收治的陈旧性骨折引起错位愈合而导致开合畸形的患者6例,均为一侧上颌骨骨折,或伴有颧弓骨折,采用术式为Le Fort-Ⅰ型截骨术,术中均采用骨间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解剖外形及咬合关系,术后复查未见异常.结论 对于外伤性陈旧性上颌骨骨折引起的牙、合面畸形,Le Fort-Ⅰ型截骨术配合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既能恢复其良好的解剖外形,又能改善咬合关系,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宁;陈昆达;曹良菊;杨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

    采用钛板进行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克服了传统骨折治疗中的众多不足,能对各型颌骨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也能起到骨缺损区的支架作用,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咬牙合关系[1].钛金属与机体形成稳定的生物相容关系,是耐磨蚀、强度适中、质量轻的生物材料,可长期在体内存留.2001年2月至2007年10月间我科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29例,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昆达;王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部闪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病症,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可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腹部闪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整形专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

    随着医院感染病人日益增多,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的内容有更多的交叉,但又存在明显差异.怎样既能切实贯彻无菌技术又能协调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医院管理质量,越来越成为院感与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是密切相关的,强化护理人员对感染控制意识是关键,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减轻护士工作强度使无菌操作流程合理又是院感的职责,感染管理和护理管理是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李革红;吴文红;李玉红;袁凤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 cm内的松质骨骨折,约占骨折患者的1/6[1],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对于简单稳定的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部分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维持复位,从而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继发性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与重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1],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治疗1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杜贵忠;杨希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固定架及局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致骨折粉碎,波及关节面.对中远期疗效影响大的是桡骨短缩问题.为恢复桡骨长度,自2001年7月至2006年l2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4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大开;赵斌;高友俊;韩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压疮分期护理的方法及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期压疮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发生的以及院外带入的压疮者58例进行分组治疗,统计并记录每组痊愈时间.结果 实验组压疮患者Ⅱ期、Ⅲ期压疮痊愈时间显著提前.结论 滑石粉对Ⅱ期压疮水泡期疗效好,甲硝唑液、利福平、红外线或微波理疗仪照射对Ⅲ期压疮疗效好.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磁性附着体改善下颌覆盖全口义齿固位效果的评价

    目的 评价磁性附着体改善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效果.方法 采用铸接法设置根面衔铁,对使用磁性附着体的下颌覆盖全口义齿的12例患者进行1~24个月的定期观察.结果 7例采用了3~4枚磁体,固位效果满意;3例采用了2枚磁体,固位效果良好;2例采用了1枚磁体,固位得到改善.结论 磁性附着体能够显著改善下颌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作者:姚治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是人类的三大杀手之一,是致残的元凶.其起病急,变化快,证候复杂.经过急性期的救治,多留有后遗症——肢体瘫痪,患者很多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丧失,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精神、经济上的负担[1].因此,加强预防后遗症的护理,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以往对此多是采取对后遗症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忽略早期康复护理,而收效往往较差.现将对80例脑卒中后瘫痪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韦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

    近十余年来,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上升,呈世界性趋势[1].其中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周围型肺癌是指生长在肺段及肺段以下的肺瘤,以腺癌多见,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笔者通过分析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征象并结合病例手术,病理所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沈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的效果.方法 选择妊娠16~26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1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每天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2 d后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对照组76例,单纯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引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引产效果、引产总时间、清宫率和产后1 h出血量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引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清宫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可以缩短引产时间,产后出血量少,引产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健;张玉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病因及诊断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方法对135例诊断为UACS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对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UACS患儿中3例失访,132例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病因明确(97.78%),其中慢性鼻炎67例(49.63%),鼻窦炎42例(31.11%),变应性鼻炎22例(16.30%),腺样体肥大7例(5.19%),解剖结构异常所致鼻炎1例(0.74%).主要临床特点是咳嗽135例(100%),抠鼻孔102例(75.56%),清喉94例(69.63%)、流涕89例(65.93%),鼻塞或打鼾78例(57.78%),打喷嚏71例(52.59%)、咽痒68例(50.37%)、咽部感分泌物下流或异物感63例(46.67%),张口呼吸45例(33.33%). 治疗12周症状基本消失128例(94.81%),显效3例(2.22%),总有效率97.04%(131/135).结论 儿童UACS常见的三个病因是慢性鼻炎、鼻窦炎及变应性鼻炎,咳嗽是其主要症状,通过详细询问咳嗽特点及其伴随症状,尤其是鼻部症状、检查鼻咽部, 97.78%都能明确诊断,经特异积极治疗,绝大部分疗效好.

    作者:喻宁芬;于力;翁志媛;张又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采血对血常规检测值影响的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采血对血常规检测值有无差异.方法 通过对同一批患者共20例,以直接采血为对照组,以间接采血为观察组,然后比较两组血标本与血常规检测值有无差别.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血标本的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间接采血组血小板计数低于直接采血组.结论 间接采血血标本与抗凝剂混合不及时,对血小板检测有影响,不适用于血小板疾病患者的检测.

    作者:黄艳辉;戴艳枝;杨梅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常溶通辅以中药外敷的治疗体会

    目的 观察通过在血管插管介入溶通的基础上辅以中药外敷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先行旋股内、外动脉和臀上、下动脉介入插管进行药物灌注溶通后,再给予中药外敷患髋疼痛处一个月.结果 90%以上病例治疗后近期疼痛得到缓解或解除,部分病例功能有所恢复或改善.结论 在动脉插管位置准确的前提下行溶通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煎水外敷对ANFH的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吴世有;黄国权;强呼明;黄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感染性流产并发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支气管哮喘1例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 1例感染性流产并发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观察,针对病因着重于抗生素、全身循环、呼吸等支持疗法,用药注意事项、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产妇早日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淑卿;谢春香;陈若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