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常溶通辅以中药外敷的治疗体会

吴世有;黄国权;强呼明;黄蕙

关键词:缺血性坏死, 动脉插管, 介入溶通,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通过在血管插管介入溶通的基础上辅以中药外敷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先行旋股内、外动脉和臀上、下动脉介入插管进行药物灌注溶通后,再给予中药外敷患髋疼痛处一个月.结果 90%以上病例治疗后近期疼痛得到缓解或解除,部分病例功能有所恢复或改善.结论 在动脉插管位置准确的前提下行溶通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煎水外敷对ANFH的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是人类的三大杀手之一,是致残的元凶.其起病急,变化快,证候复杂.经过急性期的救治,多留有后遗症——肢体瘫痪,患者很多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丧失,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精神、经济上的负担[1].因此,加强预防后遗症的护理,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以往对此多是采取对后遗症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忽略早期康复护理,而收效往往较差.现将对80例脑卒中后瘫痪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韦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后疼痛控制障碍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术后疼痛控制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术后发生疼痛的患者,研究了与术后疼痛控制障碍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 术后疼痛控制障碍与对疼痛认识不足,担心麻醉药物成瘾,疼痛评估不当,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及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结论 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消除用药误区,改善组织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疼痛医学水平是术后疼痛控制的关键.

    作者:刘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保护早产儿胃肠道黏膜功能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不断深入的研究,肠内营养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对于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肠道功能不健全的特点,如何更好的保护胃肠道黏膜功能,更科学的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鲍春红;黑静;黄峰;王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净台紫外线对细菌的杀菌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超净台紫外线对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应用紫外线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分别照射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结果 不同的细菌对紫外线的抵抗力不同.经紫外线照射30 min,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全部死亡.照射40 min,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全部死亡.照射60 min,枯草杆菌全部死亡.结论 超净台进行紫外线消毒时,照射时间应大于60 min.

    作者:梁馨云;林鸿程;柯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制癫康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120例临床总结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随机选择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例,运用自制单纯癫康胶囊进行系统治疗,并在每周进行简明量表(BPR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 近期疗效:痊愈加显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6.7%,BPRS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自制癫康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好,疗效理想,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显效,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廉.

    作者:李存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感染性流产并发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支气管哮喘1例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 1例感染性流产并发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观察,针对病因着重于抗生素、全身循环、呼吸等支持疗法,用药注意事项、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产妇早日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淑卿;谢春香;陈若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心率电子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胎心率电子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产妇159例(ICP组79例,对照组80例)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胎心率电子监护(NST)及脐血流测定(S/D)与ICP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NST试验结果为无反应型及混合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②脐血流测定S/D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③ICP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④ICP组NST及S/D结果异常与正常者的围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结论 胎心率电子监护(NST)与脐血流测定(S/D)可作为判定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指标,对临床可起指导作用.

    作者:黄晓萍;邵建兰;姜荣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肾功能衰竭32例死亡原因分析

    血液透析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暂不能行肾移植的患者,血液透析不但能维持生命,而且能提高生活质量,但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近期死亡率仍较高.现将我院1988年1月至2006年12月死亡的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2例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罗文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35例68~92岁髋关节疾患的老年人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过程.结果 35例高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且康复良好,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熟悉手术护理要点,掌握术中配合步骤和特殊器械的应用,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评评估,加强术中护理和准确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正确转运和搬动病人等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陈小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安宫牛黄丸配合治疗高热昏迷33例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高热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高热昏迷住院病人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一般治疗、病因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结果 治疗组显效81.8%,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71.9%,总有效率78.1%,治疗组显效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相同疗程内达到体温正常、意识清醒病例比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治疗高热昏迷可提高有效治疗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鹏星;谢东柏;何愿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采血对血常规检测值影响的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采血对血常规检测值有无差异.方法 通过对同一批患者共20例,以直接采血为对照组,以间接采血为观察组,然后比较两组血标本与血常规检测值有无差别.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血标本的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间接采血组血小板计数低于直接采血组.结论 间接采血血标本与抗凝剂混合不及时,对血小板检测有影响,不适用于血小板疾病患者的检测.

    作者:黄艳辉;戴艳枝;杨梅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静脉吸毒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感染现状,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艾滋病患者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患者检测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RPR)试验,分别进行HI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为3.42%,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组,感染率为5.67%;梅毒检出率为5.02%,以40岁以上年龄组为高,为6.78%.男、女性静脉吸毒者感染HI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开展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以降低其传播与流行.

    作者:奚弟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降纤酶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TI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它的发病率较高,虽然发病持续时间短暂,症状不重,但部分患者可呈现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发作,并进展为脑梗死,因此对TIA的防治尤为重要.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对74例TIA发作患者,进行降纤酶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玉光;段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肿瘤的现状和展望

    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其他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新技术.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基因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又一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基因治疗,作为基因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大多集中在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领域.

    作者:侯立男;何向辉;章志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左房黏液瘤的诊疗进展

    左房黏液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脏良性肿瘤,鉴于其表现多样,易被误诊,下面就左房黏液瘤做一综述,目的在于提高对该症的认识,及时确诊及治疗.

    作者:许白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灌肠-超短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采用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煎剂灌肠,并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LDT.CD31超短波电疗机理疗,10 d为一疗程,使用1~3个疗程不等,每疗程之间间隔3~5 d.结果 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1~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63%,总治愈率为60.26%,随着疗程增加,有效率亦增加,但以2个疗程效果佳,病程与疗程呈正相关.治疗中患者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灌肠-超短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活血祛瘀,消积散结溶解组织粘连,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疗效高,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利侠;张晓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低级别胶质瘤: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预测肿瘤恶变和病人临床反应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磁共振灌注成像可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发生的生理信息,能反映肿瘤进展和病人临床反应.介绍DSC磁共振灌注成像在低级别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瑜;靳二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惠州地区未婚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的行为调查

    目的 调查惠州地区未婚流动人口的性和生殖健康的行为状况,分析其主要生殖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1 333份有效问卷.在未婚流动人口中,未婚男性30.27%有性行为,高于女性的23.84%,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χ2=6.97,P=0.008).有性生活人群里有32.49%的人回答女方曾有怀孕,在未采用避孕原因构成中普遍存在有侥幸心理和不知道如何避孕;但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在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方面,从未与父母交流生殖健康问题、从未在单位接受生殖健康教育、从未与同事间交流生殖健康相关知识与话题比例分别为80.80%、69.09%、38.11%.结论 未婚流动人口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教育缺乏,不同性别间性行为态度存在差异;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并且应考虑到性别之间的差异.

    作者:彭秀红;赵庆国;李兵;田丰莲;袁东妹;陈慈磊;潘文静;刘敏;温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乳腺癌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83例乳腺癌组织的PTEN阳性表达率为61.4%(51/83),PTEN阴性表达率为38.6%(32/83).PTEN表达与乳腺癌原发肿瘤的大小(P<0.05)、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以及雌激素受体(ER)(P<0.05)有关.PTEN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表达缺失或减弱,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TEN可以作为一个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翁海滨;李森;任家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固定架及局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致骨折粉碎,波及关节面.对中远期疗效影响大的是桡骨短缩问题.为恢复桡骨长度,自2001年7月至2006年l2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4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大开;赵斌;高友俊;韩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