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心率电子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

黄晓萍;邵建兰;姜荣娅

关键词:胎心率电子监护, 脐血流, 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 围生儿
摘要:目的 探讨胎心率电子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产妇159例(ICP组79例,对照组80例)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胎心率电子监护(NST)及脐血流测定(S/D)与ICP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NST试验结果为无反应型及混合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②脐血流测定S/D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③ICP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④ICP组NST及S/D结果异常与正常者的围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结论 胎心率电子监护(NST)与脐血流测定(S/D)可作为判定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指标,对临床可起指导作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Le Fort-Ⅰ型截骨术配合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上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颌面部骨折患者实施Le Fort-Ⅰ型截骨术并应用坚固内固定重建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市一院门诊收治的陈旧性骨折引起错位愈合而导致开合畸形的患者6例,均为一侧上颌骨骨折,或伴有颧弓骨折,采用术式为Le Fort-Ⅰ型截骨术,术中均采用骨间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解剖外形及咬合关系,术后复查未见异常.结论 对于外伤性陈旧性上颌骨骨折引起的牙、合面畸形,Le Fort-Ⅰ型截骨术配合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既能恢复其良好的解剖外形,又能改善咬合关系,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宁;陈昆达;曹良菊;杨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导乐陪伴分娩在产科中的应用现状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1,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加之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科学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改变了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人文关怀作为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核心不断发展起来.

    作者:曹明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尿道会师手术方法治疗后尿道断裂的疗效.方法 对因交通、工伤等意外事故所致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的26例患者采用改良的尿道会师术.结果 随访1~7年,患者的手术均成功,疗效满意.结论 改良尿道会师手术方法简便,效果好,是急诊早期处理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的切实可行办法.

    作者:李四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 将1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90例,采用甲钴胺注射液500 μ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90例,除不用甲钴胺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以15 d为一个疗程,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在改善患者肌电图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妇科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妇科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是临床上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所实行的一种术式,因其特殊的手术方式,腹部无伤口,对身体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施行此种术式,对麻醉的镇痛效果、肌松程度、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程度需求更高.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因其能发挥腰麻(SA)和硬膜外阻滞(EA)二者各自的优点及弥补各自缺点而更适宜用于妇科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中.我们对2005~2007年6月我院60例妇科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患者比较了CSEA和连续硬EA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干玲;鲁品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同时选择25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以欧洲脑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24 h、21 d的ESS积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炎;王万华;杨华;鲍治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3 d后改为口服;对照组47例,给予头孢呋辛钠联合阿奇霉素注射3 d后改为口服.两组疗程均为7~14 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于洪波;徐德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托烷司琼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托烷司琼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分级0~4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托烷司琼组),每组20例.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术毕试验组静脉滴注托烷司琼2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对照组术毕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毕至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评估记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托烷司琼可以降低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作者:唐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寻常痤疮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变应原与寻常痤疮的关系.方法 对390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粉尘螨等17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390例痤疮患者变应原阳性反应率为40.26%(157/390),其中粉尘螨阳性为128例(32.82%),其余变应原阳性率在2.58%~9.49%.结论 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参与寻常痤疮患者的免疫机制,变应原可能是蠕形螨的蛋白质组份,而且与粉尘螨变应原存在交叉反应.

    作者:李佳妍;邓秀珍;刘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异种肾移植的免疫适应机制研究

    器官移植作为20世纪临床医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已成为治疗患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迄今许多患者通过移植同种异体器官获得新生.然而同种组织与器官的供体数量短缺明显限制了临床移植术的广泛应用,为了解决供体组织与器官短缺问题,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异种肾移植猪-人模型,并探讨其中的免疫适应机制.

    作者:屈小勇;王毅;罗志刚;秦国庆;李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癌合并肺毛霉菌感染1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空气的污染、吸烟人群的增加和社会的老龄化,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而作为条件性致病菌的肺部真菌感染则多发于老年人,长期应用抗肿瘤药、广谱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毛霉菌感染临床较为少见且死亡率甚高,本文对我院2007年5月收治的1例肺癌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孙圣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静脉吸毒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感染现状,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艾滋病患者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患者检测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RPR)试验,分别进行HI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为3.42%,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组,感染率为5.67%;梅毒检出率为5.02%,以40岁以上年龄组为高,为6.78%.男、女性静脉吸毒者感染HI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开展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以降低其传播与流行.

    作者:奚弟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 cm内的松质骨骨折,约占骨折患者的1/6[1],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对于简单稳定的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部分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维持复位,从而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继发性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与重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1],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治疗1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杜贵忠;杨希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35例68~92岁髋关节疾患的老年人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过程.结果 35例高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且康复良好,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熟悉手术护理要点,掌握术中配合步骤和特殊器械的应用,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评评估,加强术中护理和准确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正确转运和搬动病人等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陈小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后疼痛控制障碍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术后疼痛控制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术后发生疼痛的患者,研究了与术后疼痛控制障碍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 术后疼痛控制障碍与对疼痛认识不足,担心麻醉药物成瘾,疼痛评估不当,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及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结论 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消除用药误区,改善组织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疼痛医学水平是术后疼痛控制的关键.

    作者:刘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原因分析及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采取相应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交谈和观察访问方法对抢救成功的98例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家属在入院一、二天了解中毒原因,住院期间采取个性化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出院后一年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98例中毒病人心态平和,夫妻、婆媳关系和睦;农民工及农场主防护意识提高;中毒学生情绪稳定,无发现再自杀现象.结论 通过个性化心理干预和寻求家庭、社会支持,可使患者获得一种良好的心态,对促进家庭稳定,提高人的生命意识,树立正确人生观,提高农民工对毒性药物防护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运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药房质量管理与优质窗口服务

    药剂科是医院重要职能部门,是直接面对患者的窗口.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采取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药品管理、改变服务态度和观念、提高药剂人员素质、加强窗口服务功能等措施来保证药房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窗口服务.

    作者:周群;张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磁性附着体改善下颌覆盖全口义齿固位效果的评价

    目的 评价磁性附着体改善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效果.方法 采用铸接法设置根面衔铁,对使用磁性附着体的下颌覆盖全口义齿的12例患者进行1~24个月的定期观察.结果 7例采用了3~4枚磁体,固位效果满意;3例采用了2枚磁体,固位效果良好;2例采用了1枚磁体,固位得到改善.结论 磁性附着体能够显著改善下颌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作者:姚治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典型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2例的诊治体会

    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常以是否已有腹膜炎、肠鸣音是否由亢进变弱或消失等,来判断机械性肠梗阻有无肠绞窄、坏死,从而确定治疗方案.虽然诊断较容易,但这已是晚期,会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大的打击,不利于恢复.故早期诊断治疗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意义.但有些早期表现不典型时很难诊断,往往贻误病情,现将2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公金;张秋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1例UAP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急诊介入治疗组43例,非急诊介入治疗组28例.均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观察30 d内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再次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的发生率,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急诊介入治疗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比较,急诊介入治疗UAP降低了30 d内心脏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缩短了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手术的成功率及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高危的UAP患者效果好,安全,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陆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