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琼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磁共振灌注成像可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发生的生理信息,能反映肿瘤进展和病人临床反应.介绍DSC磁共振灌注成像在低级别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瑜;靳二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通过对8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到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抽搐、及时彻底洗胃、清除胃肠道的毒物,尽早合理使用乙酰胺及脱水、利尿、催醒等综合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是急性毒鼠强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静;李瑛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对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肿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肿瘤影像学特点,8例均经CT扫描,其中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例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 4例肿瘤为甲状旁腺腺瘤,病侧气管-食管旁沟内低密度脂肪消失,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一,类似大血管密度软组织肿块.1例为甲状旁腺弥漫性增生,表现为甲状旁腺区小肿块,其表现均与甲状旁腺腺瘤类似.1例为甲状旁腺囊肿,气管-食管旁沟内或前上纵隔内囊性肿块,CT上为水样密度肿块,MRI检查长T1、长T2信号,若囊内有亚急性出血,则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2例为甲状旁腺癌,其表现均与甲状旁腺腺瘤类似,所不同的是有颈部淋巴结增大及CT检查有可能显示肿内钙化灶.结论 认识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肿瘤影像学表现以基本明确诊断,准确定位甲状旁腺肿瘤,是手术成功切除的关键.
作者:李焯洪;叶拾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城乡癔症患者之间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城乡因素的差异.方法 将82例癔症患者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以主要症状群、性格、文化程度、发病年龄等方面计数统计并卡方检验.结果 城乡癔症患者在人格障碍症状群、幻觉妄想症状群及性格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对策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并辅以药物护理.
作者:李小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空气的污染、吸烟人群的增加和社会的老龄化,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而作为条件性致病菌的肺部真菌感染则多发于老年人,长期应用抗肿瘤药、广谱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毛霉菌感染临床较为少见且死亡率甚高,本文对我院2007年5月收治的1例肺癌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孙圣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胃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LP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0例胃恶性上皮性肿瘤、4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浆LPA血清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恶性上皮性肿瘤组血浆LPA 均值为7.7±3.1 μmol/L ,阳性率为80.0%;胃良性疾病组LPA 均值为3.0±1.1 μmol/L,阳性率为28.6%;健康对照组LPA 均值为1.7±0.5 μmol/L,阳性率为5.0% ,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中LPA 的特异度为75%,高于CEA的50%;胃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中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为92%;LPA的灵敏度为80%,高于CEA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胃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LPA诊断胃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CEA,LPA有望成为胃恶性上皮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肖焕擎;杨洁;孙政;朱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机梗死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并有潜在危险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较急较重,很易发展为急性心机梗死,甚至猝死.根据WHO的标准,其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包括变异型心绞痛)三型.
作者:方春凤;代景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胎心率电子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产妇159例(ICP组79例,对照组80例)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胎心率电子监护(NST)及脐血流测定(S/D)与ICP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NST试验结果为无反应型及混合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②脐血流测定S/D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③ICP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④ICP组NST及S/D结果异常与正常者的围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结论 胎心率电子监护(NST)与脐血流测定(S/D)可作为判定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指标,对临床可起指导作用.
作者:黄晓萍;邵建兰;姜荣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我院收住的膀胱恶性肿瘤患者明显升高,手术切除膀胱是治疗膀胱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我院对7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术前充分做好心、脑、肺、及肠道准备,术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注重造口周围皮肤及各引流管的妥善护理.本组手术成功,无发生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1 例并发中度肺部感染.
作者:李思月;何晓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推广改良式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搜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2月58例非脱垂子宫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改良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结果 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随访结果好.结沦 改良式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勇;叶德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化疗+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73例中晚期鼻咽癌中,治疗组43例选择化疗+放疗,而对照组30例单纯放疗.化疗用药氟脲嘧啶(5-Fu) 0.5/ m2,第1~5 d,加顺铂(DDP) 20 mg/m2,第1~4 d静脉滴注.结果 随访3、5年生存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2.8%,56.7%;51.2%,46.7% (P>0.05),远处转移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6.5%(20/43),60%(18/30)(P<0.05),无不可耐受毒性反应.结论 化疗+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未能提高近期疗效,但降低远处转移率,毒性反应能够耐受.
作者:张成祥;柏会明;仇红艳;孙小兵;吴少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及产科麻醉技术的进步,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高危妊娠、挽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常用的有效手段.我国大中城市剖宫产率均有逐年上升趋势,有的地方甚至达到50%以上.虽然剖宫产率不断升高,但围产儿死亡率及产后出血率等并未随之进一步下降,剖宫产术后感染及新生儿肺炎等并发症反而高于阴道分娩[1].因此,剖宫产所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目前产科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王晓红;刘革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毒性反应等.方法 对12例早产儿(胎龄小于32周,有潜在NRDS危险)应用固尔苏预防,以及对13例NRDS的早产儿应用固尔苏治疗,对其临床特点、疗效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入院的20例未用固尔苏治疗的早产儿(条件与上相同)作对照.结果 12例经固尔苏预防的早产儿无1例发生NRDS;13例NRDS的早产儿应用固尔苏治疗后不久,12例发绀和呼吸困难症状均减轻或消失,X线表现肺透亮度明显改善或病变未进展.13例患儿中11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NRDS,1例放弃治疗.结论 固尔苏能有效预防、治疗NRDS.合理掌握用药指征、用药时机,及对并发症的防治,对固尔苏的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陈志宏;赵映敏;黄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较常见的并发症[1],据报道约占脑出血病人的19%左右[2],死亡率很高其一般发生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并发者较少见.本文报告2例脑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并探讨其发生原因.
作者:林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患者的MSCT图像,进行成像质量评价.其中32例患者行冠脉造影,评价MSCT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血管成像质量高,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90%以上,对冠状动脉远段血管成像质量相对差,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55%~75%,总的可评价的血管比例为83.6%.②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尤其对近段血管的准确率达90%以上;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结论 MS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对狭窄的诊断能力强,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钱云霞;杨向军;张卫国;周亚峰;李勋;宋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颌面部骨折患者实施Le Fort-Ⅰ型截骨术并应用坚固内固定重建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市一院门诊收治的陈旧性骨折引起错位愈合而导致开合畸形的患者6例,均为一侧上颌骨骨折,或伴有颧弓骨折,采用术式为Le Fort-Ⅰ型截骨术,术中均采用骨间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解剖外形及咬合关系,术后复查未见异常.结论 对于外伤性陈旧性上颌骨骨折引起的牙、合面畸形,Le Fort-Ⅰ型截骨术配合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既能恢复其良好的解剖外形,又能改善咬合关系,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宁;陈昆达;曹良菊;杨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异烟肼是目前临床上抗结核常用的药物,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DOTS)初治、复治方案中异烟肼均为一线药物.作为一种化学治疗药物,异烟肼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屡有报道,常见的有肝功能损害、末梢神经炎、精神症状、癫痫等.但是异烟肼引起药物热临床少见,发生率远少于同为一线抗痨药的利福平.我科一例肺结核住院病人在使用异烟肼抗痨时出现高热、皮疹,停药后症状消失,再次用异烟肼时症状又出现,确诊为药物热.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曾祥伯;孙圣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疼痛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很多研究证实,心理性成分对疼痛性质、程度、分辨和反应程度以及镇痛效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对疼痛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各种疼痛患者70例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胡丽华;余丽平;范雪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不同职业对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影响情况,为已婚妇女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由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对辖区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方案,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年来受检人数共36 683例,患病人数9 954例,总患病率为27.14%,乳腺增生患病率高,宫颈糜烂患病率次之.结论 应积极探索综合性社会卫生保健措施和干预办法,调动政府、各部门、社区及个人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单继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脑血管病是人类的三大杀手之一,是致残的元凶.其起病急,变化快,证候复杂.经过急性期的救治,多留有后遗症——肢体瘫痪,患者很多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丧失,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精神、经济上的负担[1].因此,加强预防后遗症的护理,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以往对此多是采取对后遗症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忽略早期康复护理,而收效往往较差.现将对80例脑卒中后瘫痪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韦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