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能力的评价

钱云霞;杨向军;张卫国;周亚峰;李勋;宋建平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冠心病, 血管成像术
摘要: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患者的MSCT图像,进行成像质量评价.其中32例患者行冠脉造影,评价MSCT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血管成像质量高,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90%以上,对冠状动脉远段血管成像质量相对差,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55%~75%,总的可评价的血管比例为83.6%.②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尤其对近段血管的准确率达90%以上;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结论 MS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对狭窄的诊断能力强,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 将1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90例,采用甲钴胺注射液500 μ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90例,除不用甲钴胺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以15 d为一个疗程,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在改善患者肌电图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托烷司琼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托烷司琼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分级0~4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托烷司琼组),每组20例.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术毕试验组静脉滴注托烷司琼2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对照组术毕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毕至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评估记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托烷司琼可以降低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作者:唐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山莨菪碱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对于临床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山莨菪碱注射液10~20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中静脉滴注,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方案治疗.结果 3 d 内肺部哮呜音消失,咳喘症状减轻,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4%和75.0%,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山莨菪碱静脉滴注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佳,值得借鉴.

    作者:何智义;孔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

    近十余年来,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上升,呈世界性趋势[1].其中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周围型肺癌是指生长在肺段及肺段以下的肺瘤,以腺癌多见,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笔者通过分析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征象并结合病例手术,病理所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沈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制癫康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120例临床总结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随机选择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例,运用自制单纯癫康胶囊进行系统治疗,并在每周进行简明量表(BPR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 近期疗效:痊愈加显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6.7%,BPRS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自制癫康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好,疗效理想,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显效,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廉.

    作者:李存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导乐陪伴分娩在产科中的应用现状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1,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加之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科学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改变了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人文关怀作为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核心不断发展起来.

    作者:曹明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肝癌病人手术切除资料.结果 术中出血200~1 800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术后21 d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1.2%,余86例临床治愈.结论 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死亡率低,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作者:李克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镜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重症急性胆管炎(AOSC)是胆道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起病急骤、发展迅猛,故临床治疗措施必须及时有效.以往治疗方法是急诊手术.而高龄病人常常并存慢性疾病,故手术治疗的风险必然增加.2000年6月至2006年11月间我院采用十二指肠镜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5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兴;孙巍;孙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35例68~92岁髋关节疾患的老年人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过程.结果 35例高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且康复良好,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熟悉手术护理要点,掌握术中配合步骤和特殊器械的应用,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评评估,加强术中护理和准确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正确转运和搬动病人等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陈小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数字化预制复合材料EH修补颅骨缺损17例分析

    目的 观察个体化预制的复合材料EH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于颅脑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将数字化个体化设计成型的EAM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性材料EH植入患者的缺损部位进行颅骨重建和修复,并随访6个月.结果 17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随访率100%.术后6个月随访时颅骨缺损修复后外形效果满意.CT复查显示修复材料位置良好,形态正常,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所有病例都没有发生排异现象.结论 个体化预制的复合材料EH修复颅骨缺损,术后成形效果较好,术后未发生排异反应.

    作者:陈斌;王奕清;陈红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感染性流产并发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支气管哮喘1例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 1例感染性流产并发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观察,针对病因着重于抗生素、全身循环、呼吸等支持疗法,用药注意事项、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产妇早日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淑卿;谢春香;陈若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胆酸的变化,为IC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47例患者的血清结合胆酸,分析患者血清甘胆酸(CG)与肝功能、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ICP孕妇CG平均20.58±11.32 μmo1/L,较CG正常者增加8~144倍,按胆酸轻中重分为3组,发现高胆酸组病情重,发病早和分娩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时间早.且ICP血胆酸高低与肝功能检验的异常程度是一致的.结论 测定血清胆酸对诊断ICP、判断病情及预防和积极处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雍亚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灌肠-超短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采用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煎剂灌肠,并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LDT.CD31超短波电疗机理疗,10 d为一疗程,使用1~3个疗程不等,每疗程之间间隔3~5 d.结果 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1~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63%,总治愈率为60.26%,随着疗程增加,有效率亦增加,但以2个疗程效果佳,病程与疗程呈正相关.治疗中患者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灌肠-超短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活血祛瘀,消积散结溶解组织粘连,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疗效高,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利侠;张晓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1例UAP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急诊介入治疗组43例,非急诊介入治疗组28例.均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观察30 d内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再次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的发生率,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急诊介入治疗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比较,急诊介入治疗UAP降低了30 d内心脏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缩短了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手术的成功率及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高危的UAP患者效果好,安全,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陆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实用新型一次性微创胸腔穿刺包的研制

    目的 设计并研制一种新型的一次性微创胸腔穿刺包.方法 详细介绍一次性微创胸腔穿刺包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结果 其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胸腔穿刺损伤,减少医源性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胸腔穿刺医疗经验较少的医生能提供很好的帮助.结论 新型的一次性微创胸腔穿刺包具有实用、安全、方便、有效等特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宝成;王洋郁;叶建华;邱东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已婚妇女36 683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职业对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影响情况,为已婚妇女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由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对辖区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方案,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年来受检人数共36 683例,患病人数9 954例,总患病率为27.14%,乳腺增生患病率高,宫颈糜烂患病率次之.结论 应积极探索综合性社会卫生保健措施和干预办法,调动政府、各部门、社区及个人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单继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寻常痤疮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变应原与寻常痤疮的关系.方法 对390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粉尘螨等17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390例痤疮患者变应原阳性反应率为40.26%(157/390),其中粉尘螨阳性为128例(32.82%),其余变应原阳性率在2.58%~9.49%.结论 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参与寻常痤疮患者的免疫机制,变应原可能是蠕形螨的蛋白质组份,而且与粉尘螨变应原存在交叉反应.

    作者:李佳妍;邓秀珍;刘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形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老年腹股沟疝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形术修补老年腹股沟疝48例.结果 48例均治愈.术后痛苦小,下床活动早,恢复快,并发症少,随访3~48个月无复发.结论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形成术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复发率低等特点,修补后符合腹股沟管解剖、生理要求,尤其适合后壁薄弱且有全身合并症的老年患者.

    作者:吴中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净台紫外线对细菌的杀菌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超净台紫外线对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应用紫外线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分别照射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结果 不同的细菌对紫外线的抵抗力不同.经紫外线照射30 min,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全部死亡.照射40 min,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全部死亡.照射60 min,枯草杆菌全部死亡.结论 超净台进行紫外线消毒时,照射时间应大于60 min.

    作者:梁馨云;林鸿程;柯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后疼痛控制障碍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术后疼痛控制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术后发生疼痛的患者,研究了与术后疼痛控制障碍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 术后疼痛控制障碍与对疼痛认识不足,担心麻醉药物成瘾,疼痛评估不当,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及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结论 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消除用药误区,改善组织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疼痛医学水平是术后疼痛控制的关键.

    作者:刘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