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肿瘤的现状和展望

侯立男;何向辉;章志翔

关键词:肿瘤, 细胞因子, 基因治疗
摘要: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其他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新技术.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基因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又一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基因治疗,作为基因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大多集中在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领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加压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 cm内的松质骨骨折,约占骨折患者的1/6[1],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对于简单稳定的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部分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维持复位,从而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继发性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与重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1],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治疗1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杜贵忠;杨希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整形专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

    随着医院感染病人日益增多,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的内容有更多的交叉,但又存在明显差异.怎样既能切实贯彻无菌技术又能协调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医院管理质量,越来越成为院感与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是密切相关的,强化护理人员对感染控制意识是关键,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减轻护士工作强度使无菌操作流程合理又是院感的职责,感染管理和护理管理是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李革红;吴文红;李玉红;袁凤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 将1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90例,采用甲钴胺注射液500 μ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90例,除不用甲钴胺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以15 d为一个疗程,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在改善患者肌电图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典型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2例的诊治体会

    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常以是否已有腹膜炎、肠鸣音是否由亢进变弱或消失等,来判断机械性肠梗阻有无肠绞窄、坏死,从而确定治疗方案.虽然诊断较容易,但这已是晚期,会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大的打击,不利于恢复.故早期诊断治疗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意义.但有些早期表现不典型时很难诊断,往往贻误病情,现将2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公金;张秋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形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老年腹股沟疝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形术修补老年腹股沟疝48例.结果 48例均治愈.术后痛苦小,下床活动早,恢复快,并发症少,随访3~48个月无复发.结论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形成术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复发率低等特点,修补后符合腹股沟管解剖、生理要求,尤其适合后壁薄弱且有全身合并症的老年患者.

    作者:吴中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吻合指掌侧静脉断指再植18例的探讨

    目的 探讨吻合掌侧静脉治疗手指离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指掌侧静脉重建断指血运18例,其中行指掌侧静脉端端吻合14指,与指背静脉交叉吻合7指.结果 施行吻合指掌侧静脉的各种类型断指再植18例21指,成活20指,成活率为95.24%.结论 吻合指掌侧浅静脉法为断指再植提供了重建静脉回流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再植成功率.

    作者:叶晓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妊娠哮喘的防治

    哮喘是妇女妊娠期肺部较常见合并症之一,据国外统计约49%的妇女在妊娠期发生哮喘.孕妇哮喘的防治原则,一方面要使哮喘得到满意控制,使孕妇和胎儿顺利安全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避免因防治哮喘所用药物对胎儿造成的危害.现就我院2003~2007年间收治的600例在妊娠期发生哮喘的妇女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妊娠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所有患者均按支气管哮喘诊断及分型标准[1]进行诊断,年龄22~39岁,平均26岁.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哮喘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高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肿瘤的现状和展望

    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其他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新技术.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基因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又一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基因治疗,作为基因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大多集中在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领域.

    作者:侯立男;何向辉;章志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在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宫颈扩张程度和取宫内节育器(IUD)的成功率.方法 将81例绝经后带IUD妇女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于术前晚临睡前自行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300 μg,第二日上午口服米索前列醇300 μg,30 min后行常规取环术;对照组于术前顿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30 min后直接行取环术.结果 观察组宫颈扩张程度和取环一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绝经后直接取IUD困难的妇女,采用局部置米索前列醇和口服米索前列醇来改善宫颈条件,可以提高一次性取IUD成功率.

    作者:张巧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病因及诊断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方法对135例诊断为UACS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对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UACS患儿中3例失访,132例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病因明确(97.78%),其中慢性鼻炎67例(49.63%),鼻窦炎42例(31.11%),变应性鼻炎22例(16.30%),腺样体肥大7例(5.19%),解剖结构异常所致鼻炎1例(0.74%).主要临床特点是咳嗽135例(100%),抠鼻孔102例(75.56%),清喉94例(69.63%)、流涕89例(65.93%),鼻塞或打鼾78例(57.78%),打喷嚏71例(52.59%)、咽痒68例(50.37%)、咽部感分泌物下流或异物感63例(46.67%),张口呼吸45例(33.33%). 治疗12周症状基本消失128例(94.81%),显效3例(2.22%),总有效率97.04%(131/135).结论 儿童UACS常见的三个病因是慢性鼻炎、鼻窦炎及变应性鼻炎,咳嗽是其主要症状,通过详细询问咳嗽特点及其伴随症状,尤其是鼻部症状、检查鼻咽部, 97.78%都能明确诊断,经特异积极治疗,绝大部分疗效好.

    作者:喻宁芬;于力;翁志媛;张又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寻常痤疮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变应原与寻常痤疮的关系.方法 对390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粉尘螨等17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390例痤疮患者变应原阳性反应率为40.26%(157/390),其中粉尘螨阳性为128例(32.82%),其余变应原阳性率在2.58%~9.49%.结论 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参与寻常痤疮患者的免疫机制,变应原可能是蠕形螨的蛋白质组份,而且与粉尘螨变应原存在交叉反应.

    作者:李佳妍;邓秀珍;刘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灌肠-超短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采用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煎剂灌肠,并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LDT.CD31超短波电疗机理疗,10 d为一疗程,使用1~3个疗程不等,每疗程之间间隔3~5 d.结果 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1~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63%,总治愈率为60.26%,随着疗程增加,有效率亦增加,但以2个疗程效果佳,病程与疗程呈正相关.治疗中患者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妇炎洗方灌肠-超短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活血祛瘀,消积散结溶解组织粘连,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疗效高,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利侠;张晓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

    近十余年来,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上升,呈世界性趋势[1].其中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周围型肺癌是指生长在肺段及肺段以下的肺瘤,以腺癌多见,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笔者通过分析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征象并结合病例手术,病理所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沈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癔症患者城乡差别对比研究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城乡癔症患者之间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城乡因素的差异.方法 将82例癔症患者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以主要症状群、性格、文化程度、发病年龄等方面计数统计并卡方检验.结果 城乡癔症患者在人格障碍症状群、幻觉妄想症状群及性格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对策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并辅以药物护理.

    作者:李小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溶血磷脂酸在胃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胃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LP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0例胃恶性上皮性肿瘤、4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浆LPA血清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恶性上皮性肿瘤组血浆LPA 均值为7.7±3.1 μmol/L ,阳性率为80.0%;胃良性疾病组LPA 均值为3.0±1.1 μmol/L,阳性率为28.6%;健康对照组LPA 均值为1.7±0.5 μmol/L,阳性率为5.0% ,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中LPA 的特异度为75%,高于CEA的50%;胃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中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为92%;LPA的灵敏度为80%,高于CEA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胃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LPA诊断胃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CEA,LPA有望成为胃恶性上皮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肖焕擎;杨洁;孙政;朱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实用新型一次性微创胸腔穿刺包的研制

    目的 设计并研制一种新型的一次性微创胸腔穿刺包.方法 详细介绍一次性微创胸腔穿刺包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结果 其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胸腔穿刺损伤,减少医源性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胸腔穿刺医疗经验较少的医生能提供很好的帮助.结论 新型的一次性微创胸腔穿刺包具有实用、安全、方便、有效等特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宝成;王洋郁;叶建华;邱东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的效果.方法 选择妊娠16~26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1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每天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2 d后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对照组76例,单纯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引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引产效果、引产总时间、清宫率和产后1 h出血量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引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清宫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可以缩短引产时间,产后出血量少,引产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健;张玉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已婚妇女36 683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职业对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影响情况,为已婚妇女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由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对辖区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方案,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年来受检人数共36 683例,患病人数9 954例,总患病率为27.14%,乳腺增生患病率高,宫颈糜烂患病率次之.结论 应积极探索综合性社会卫生保健措施和干预办法,调动政府、各部门、社区及个人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单继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部闪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病症,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可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腹部闪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吸氧,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外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每日30 ml,连用14 d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心电图的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较对照组5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贾晓伟;刘克成;李一代;于震;刘静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