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吻合指掌侧静脉断指再植18例的探讨

叶晓斌

关键词:侧静脉, 断指再植, 指掌侧静脉重建
摘要:目的 探讨吻合掌侧静脉治疗手指离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指掌侧静脉重建断指血运18例,其中行指掌侧静脉端端吻合14指,与指背静脉交叉吻合7指.结果 施行吻合指掌侧静脉的各种类型断指再植18例21指,成活20指,成活率为95.24%.结论 吻合指掌侧浅静脉法为断指再植提供了重建静脉回流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再植成功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乳腺癌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83例乳腺癌组织的PTEN阳性表达率为61.4%(51/83),PTEN阴性表达率为38.6%(32/83).PTEN表达与乳腺癌原发肿瘤的大小(P<0.05)、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以及雌激素受体(ER)(P<0.05)有关.PTEN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表达缺失或减弱,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TEN可以作为一个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翁海滨;李森;任家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正常成人执行控制和冲突监测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ER-fMRI)技术,研究正常成人持续性操作任务(CPT)持续性注意条件状态的脑激活区,探讨持续性注意冲突监测和执行控制的神经基础.方法 采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6例健康右利手的成人进行了持续性操作任务实验测试,测试任务采用阿拉伯数字0~9,任务分为三种条件:靶(GO)、非靶(NOGO)和背景数字.采集脑部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数据,通过SPM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非靶(NOGO)和背景数字相减,得到非靶任务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 ①前扣带回(ACC)和左侧背外侧额叶(DLPFC)激活.②脑干、壳核和尾状核激活.结论 扣带回和背外侧额叶是执行冲突监控和反应抑制基础,在冲突监测和反应抑制形成反馈环路,实验支持背外侧额叶是执行控制脑区,提示在持续注意状态下,执行反应控制依赖脑干和新纹状体协调.

    作者:刘冬柏;董选;王苏弘;陈杰;邢伟;任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

    目的 总结早期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疗效,提高手术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共治疗的57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资料.结果 57例中治愈55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6.5%;死亡患者中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其家属放弃抢救治疗,死亡率3.5%.结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一经确诊,积极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手术时机、简单有效的胆管减压引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龚建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瘫高危儿不同时期干预的预后临床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开始干预脑性瘫痪高危儿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将95例临床诊断为脑瘫高危儿分为早期干预组(48例)及晚期干预组(47例);早期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接受系统干预,晚期干预组在6个月以后进行干预,并在6、9、12、18月龄时进行运动发育和智力测定.结果 早期干预组平均智力发育指数(MDI)高于晚期干预组(P<0.05),早期干预组平均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晚期干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早期干预组脑瘫、智能低下发生例数明显低于晚期干预组.结论 对脑瘫高危儿尽早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减少伤残.

    作者:单红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感染性流产并发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支气管哮喘1例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 1例感染性流产并发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观察,针对病因着重于抗生素、全身循环、呼吸等支持疗法,用药注意事项、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产妇早日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淑卿;谢春香;陈若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气分析在现代医学科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血气分析在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监护更为重要.而血气分析结果准确与否,除仪器本身的性能状态均处于正常外,血液标本的质量保证,也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结果的条件之一.但血气分析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现就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崔佳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全身麻醉监测中的应用

    全身麻醉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镇痛、镇静和肌松,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完善,肌松药与镇痛药的大量应用,使得麻醉深度及意识状态变得难以判断.因而控制麻醉质量,全身麻醉监测的首要任务是良好的意识水平判断,以避免日益增多的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种神经功能监测指针相继引入临床麻醉领域,进行镇静和苏醒判断的监测,其中听觉诱发电位(AEP)具代表性,AEP中又以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或称AAI))为常用.本文就AEPI临床应用及相关评价综述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3 d后改为口服;对照组47例,给予头孢呋辛钠联合阿奇霉素注射3 d后改为口服.两组疗程均为7~14 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于洪波;徐德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张性肺水肿15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15例复张性肺水肿(RPE)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15例复张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4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复张性肺水肿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情危重,但可积极预防,有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谢刚;刘永年;彭致远;刘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疼痛病人70例的心理护理研究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疼痛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很多研究证实,心理性成分对疼痛性质、程度、分辨和反应程度以及镇痛效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对疼痛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各种疼痛患者70例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胡丽华;余丽平;范雪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式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和推广改良式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搜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2月58例非脱垂子宫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改良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结果 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随访结果好.结沦 改良式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勇;叶德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常溶通辅以中药外敷的治疗体会

    目的 观察通过在血管插管介入溶通的基础上辅以中药外敷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先行旋股内、外动脉和臀上、下动脉介入插管进行药物灌注溶通后,再给予中药外敷患髋疼痛处一个月.结果 90%以上病例治疗后近期疼痛得到缓解或解除,部分病例功能有所恢复或改善.结论 在动脉插管位置准确的前提下行溶通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煎水外敷对ANFH的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吴世有;黄国权;强呼明;黄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型脑外伤昏迷气管切开术后鼻饲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重型脑外伤昏迷气管切开术后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佳鼻饲模式.方法 重型脑外伤昏迷气管切开术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改进鼻饲模式每日鼻饲匀浆膳食4次,每次450 ml,匀浆膳食间隔时间为5 h;常规鼻饲模式每日鼻饲匀浆膳食6次,每次300 ml,匀浆膳食间隔时间3 h.两组患者均观察60 d,实验组患者前30 d按照改进鼻饲模式进行鼻饲,后30 d按照常规鼻饲模式进鼻饲;对照组患者前30 d按照鼻饲模式进行鼻饲,后30 d按照鼻饲模式进行鼻饲.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鼻饲并发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常规鼻饲模式比较改进鼻饲模式护士的鼻饲日工作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患者在两次匀浆膳食之间的胃休息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 改进鼻饲模式对重型脑外伤昏迷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长期鼻饲匀浆膳食更适宜.

    作者:陈正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建交锁钉治疗35例同侧股骨颈合并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年5月至2006年3月使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我院35例股骨颈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结果 随访6~2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发生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肢功能良好.结论 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流失平;扬振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数字化预制复合材料EH修补颅骨缺损17例分析

    目的 观察个体化预制的复合材料EH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于颅脑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将数字化个体化设计成型的EAM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性材料EH植入患者的缺损部位进行颅骨重建和修复,并随访6个月.结果 17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随访率100%.术后6个月随访时颅骨缺损修复后外形效果满意.CT复查显示修复材料位置良好,形态正常,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所有病例都没有发生排异现象.结论 个体化预制的复合材料EH修复颅骨缺损,术后成形效果较好,术后未发生排异反应.

    作者:陈斌;王奕清;陈红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静脉吸毒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感染现状,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艾滋病患者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患者检测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RPR)试验,分别进行HI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为3.42%,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组,感染率为5.67%;梅毒检出率为5.02%,以40岁以上年龄组为高,为6.78%.男、女性静脉吸毒者感染HI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开展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以降低其传播与流行.

    作者:奚弟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安宫牛黄丸配合治疗高热昏迷33例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高热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高热昏迷住院病人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一般治疗、病因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结果 治疗组显效81.8%,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71.9%,总有效率78.1%,治疗组显效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相同疗程内达到体温正常、意识清醒病例比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治疗高热昏迷可提高有效治疗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鹏星;谢东柏;何愿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中用细导管经胆囊颈部胆道造影的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采用术中用导管经胆囊颈部胆道造影诊治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导尿管经胆囊颈部胆道造影.结果 通过造影明确胆管内有结石19例,明确解剖关系者16例.结论 术中用细导管经胆囊颈部胆道造影简便,安全易行,防止了漏诊胆管结石,避免了不必要的胆管切开探查,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虎元;柳英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托烷司琼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托烷司琼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分级0~4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托烷司琼组),每组20例.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术毕试验组静脉滴注托烷司琼2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对照组术毕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毕至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评估记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托烷司琼可以降低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作者:唐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癔症患者城乡差别对比研究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城乡癔症患者之间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城乡因素的差异.方法 将82例癔症患者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以主要症状群、性格、文化程度、发病年龄等方面计数统计并卡方检验.结果 城乡癔症患者在人格障碍症状群、幻觉妄想症状群及性格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对策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并辅以药物护理.

    作者:李小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