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卉;李碧青;郭中敏;陆家海
目的 通过检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术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探讨血清NT-proBNP浓度与肺动脉高压(PAH)的关系,为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病情程度的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成功行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20例表观健康者为对照组.依据肺动脉平均压将观察组分为三组:无PAH组(n=52)、轻度PAH组(n=18)、中重度PAH组(n=36).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右房压、右室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全肺阻力.同时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NT-proBNP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行封堵手术前,观察组血清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观察组血清NT-proBNP浓度为中重度PAH组>轻度PAH组>无PAH组,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组的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和全肺阻力与血清NT-proBNP浓度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P=0.000)、0.921(P=0.000)和0.844(P=0.000).在行封堵手术后,观察组血清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浓度可以作为PAH的诊断、反映病情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妍汶;杨勇;邹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患者的近期预后指标及其血浆硫氧还蛋白(TRX)水平变化,了解GSH治疗对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研究中共收入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4)和联合GSH治疗组(n=38),分别随访12周,观察患者在随访期内的临床非心血管病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再发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血管事件死亡率等预后指标,并在入选后第1天和第1、2、4、12周各时间点获取外周血浆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分析其外周血浆内TRX水平,后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比较,联合GSH治疗组自第1周起血浆TRX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心绞痛再发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血管病死亡事件.结论 联合GSH治疗能够降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外周血浆TRX水平,减轻患者体内氧化应激过程,同时明显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肝损害的风险,长远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柏志强;付熠;黄京璐;陈欣和;吴彪;皮红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和环氧合酶2(COX-2)在妊娠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揭示NOD1和COX-2在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体质指数(BMI)匹配的80例正常葡萄糖耐量孕妇(NGT组)和80例妊娠糖尿病者(GDM组)剖宫产后脂肪组织中NOD1基因mRNA和COX-2蛋白水平.结果 GDM组NOD1 mRNA相对表达量为(3.148±1.037),明显高于NGT组的(0.975±0.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脂肪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1.672±0.452)较NGT组(0.768±0.272)显著升高(P<0.01),NOD1和COX-2表达升高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密切相关性(P<0.01).结论 脂肪组织中NOD1和COX-2表达的升高可能是G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在GDM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尉阳;孙磊;金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MMP-9、TIMP-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早期急性脑梗死(6~24 h)患者60例,按照TOAST分型方法将患者分为3个亚型:心源性脑梗死(CE)组21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LAA)组25例,小动脉性梗死(腔隙性脑梗塞,SA)组14例.分别于患者发病后24h内、治疗第5天、治疗第14天时进行NIHSS评分,测定血清MMP-9、TIMP-1水平.比较不同临床分型、不同临床疗效患者的指标水平,并分析血清MMP-9、TIMP-1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24 h时,各临床分型、疗效分组下,血清MMP-9、TIMP-1水平均升高,至第5天时高值,至第14天时基本降低至参考值水平.同一时点(<24 h、第5天、第14天)下,CE组、LAA组间NIHSS评分和血清MMP-9、TI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08,P>0.05);而CE组、LAA组的NIHSS评分和血清MMP-9、TIMP-1水平均高于SA组(t=3.45~4.96,P<0.05).随着疗效的提高(进步、显效、基本痊愈),NIHSS评分和血清MMP-9、TIMP-1水平均逐渐降低(F=3.50~4.92,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各相应时点NIHSS评分和血清MMP-9、TIMP-1水平均呈正相关性(<24 h:rNIHSS-MMP-9=0.62,rNIHSS-MIP1=0.49,P<0.05).结论 血清MMP-9、TIMP-1在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病6~24 h即已经升高,至第5天时达高值,至第14天时恢复至基础水平,其水平随梗死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性,可能有助于预测病变预后.
作者:施红杰;王记记;赵沧海;赵世峰;江素芹;李云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1 632 280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和召回结果,了解广州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0-2012年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CH的筛查和召回结果进行分析,以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为中心建立广州市所有产科医院的筛查网络,以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对象,在出生72 h,充分母乳后采集足跟血检测促甲状腺素(TSH)浓度.筛查结果阳性者急时召回,以血清标本复查确诊.结果 2000-2012年共筛查新生儿1 632 280例,召回率为96.13%,共检出CH阳性715例,发病率为1∶2 283.全部阳性患者经早期诊断治疗,患儿的体格和智力等发育无明显异常.结论 建立有效的筛查召回网络,加强基层培训和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能有效提高筛查率和召回率.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早期诊断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李蓓;贾雪芳;陈倩瑜;蒋翔;黄永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于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751例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药物性肝损伤与年龄、饮酒史、乙肝病毒携带、治疗方案有关.年龄>60岁占58.8%(47/80).且患者年龄越大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越高,有饮酒史占47.5%(38/80),乙肝病毒携带占45.0%(36/80).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方案比较显示,四联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高(50.0%).结论 抗结核药能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均能迅速恢复正常且预后良好.
作者:郑晓丹;洪丽如;陈瑞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肺癌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合并肺癌的人群亦日渐增多.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与肺癌存在着复杂关系,本文就糖尿病对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降糖药物对肺癌的作用以及糖尿病影响肺癌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梁阳阳;马中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12-2013年广州市6家定点医院送检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登革抗体检测结果,评估定点医院监测在登革热病例发现中的效应,以提高全市的登革热监测水平.方法 选取荔湾、越秀、天河、白云、黄埔和番禺区各1家二级以上医院,每周收集门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阳性标本采用PCR法核酸检测和病毒型别确定.结果 1871份监测血清标本中,IgM阳性率为29.88%,IgG阳性率为0.69%,IgM和IgG均阳性6.04%.对其中63份IgM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型别测定为登革Ⅰ型4份,Ⅱ型1份,Ⅲ型10份,Ⅳ型12份,通用阳性36份.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52例(29.5%)确诊为登革热病例.结论 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中开展登革抗体监测检出率较高,对此类患者及时开展登革病毒抗体检测,同时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结合高热、头痛和皮疹等临床表现,可及时准确诊断发现登革热可能病例,有效提高了全市的病例监测水平.
作者:曹庆;景钦隆;李意兰;蒋力云;李晓宁;魏跃红;罗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短暂饥饿诱导的大鼠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改变.方法 将1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6)饮食供应充足,饥饿组(n=7)实验前禁食15 h.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8F-FDG后放置到小动物PET-CT仪上扫描.将获取的PET-CT影像学资料与T2WI大鼠脑MRI模板配准.采用Image-J软件手工绘制感兴趣区(ROI),分析大鼠脑内24个区域的18F-FDG摄取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组大鼠的尾壳核(18.19%)、内囊(18.41%)、丘脑(10.00%)、下丘脑(17.45%)、黑质(15.28%)、腹侧被盖(15.08%)以及脑桥(13.33%)区域18F-FDG摄取升高(P<0.05),而在运动皮层(15.34%)和内嗅皮质(7.04%)区域18F-FDG摄取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暂饥饿的大鼠的脑内葡糖糖代谢分布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18F-FDG PET可以反映短暂饥饿条件下不同脑区的激活和抑制.
作者:马素华;郝理;游盛中;张东川;冯雪英;罗斌;李朝晖;权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3年手足口病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2009-2013年房山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9 113例,年均发病率为159.42/10万,重症70例,死亡1例.各月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5-8月为发病高峰,1~5岁年龄组发病占84.09%,散居儿童及托幼儿童占92.31%.除2011、2013年外,房山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均以EV71为主.结论 房山区手足口病呈周期性变化,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及人口密集区域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散居儿童的监测及防控工作.
作者:李丽丽;刘起勇;石磊;林华亮;黄少平;李萌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置入术;对照组予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短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益鸣;韩江;程明荣;汪运节;马大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形成过程中海马CA1/CA3区Hsp90表达变化.方法 电击组和对照组大鼠各9只,分别给予或不给足底电击,1h和24 h后检测大鼠的僵住反应,然后牺牲动物,分别提取海马CA1和CA3区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R2B及Hsp90表达情况.结果 电击组大鼠在1h和24 h的僵住反应时间百分比分别为(49.1±18.6)%和(75.7±19.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0±4.5)%,(32.1±22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大鼠海马CA 1/CA3区Hsp90及CA1区NR2B表达电击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条件性恐惧记忆形成中大鼠海马CA1/CA3区Hsp90蛋白表达升高,活性增强.Hsp90可能参与了条件恐惧长时记忆的形成.
作者:史萌;时燕薇;赵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是否降低社区获得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40岁以上社区获得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资料,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肺炎患者定义为暴露组,同时期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的肺炎患者为对照组,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对两组结局进行比较,并分析相关实验室结果.结果 本研究收集了1 272个住院肺炎病例,其中暴露组172人(13.5%),对照组1 100人(86.5%).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经过年龄等调整后,他汀类药物对肺炎30 d病死率的风险值为0.512 (95%CI:0.195~1.350).而经过调整后他汀类药物对肺炎ICU入住率与机械通气使用率的风险值分别为0.793 (95%CI:0.404~1.558)、0.488(95%CI:0.202~1.181).结论 服用他汀类药物未能显著降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30 d病死率与ICU入住率以及机械通气使用率.
作者:苏卉;李碧青;郭中敏;陆家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感染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获得条件培养上清刺激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研究人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释放的细胞因子,是否会诱导正常胶质细胞的免疫病理学变化.方法 从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度鉴定后,用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体外感染,分别于感染早期(6 h)和感染中晚期(24 h)收获条件培养上清,刺激正常星形胶质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状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不同时间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结果 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上清,可显著抑制正常胶质细胞的活性,诱导GFAP蛋白表达的上调,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在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体外实验中,人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释放的细胞因子会诱导正常胶质细胞发生较为明显的免疫病理学变化,但未见明显的细胞因子级联现象.
作者:王革非;李蕊;周健祥;蒋治武;代剑平;李康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4例登革病毒感染者的病毒血清型别分布及抗体产生特征,为研究登革热流行动态特征及临床诊治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集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及分型,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结果 共检测204例标本,其中179例登革病毒核酸阳性,DENV-1型、DENV-2型及DENV-3型分别占97.2% (174/179)、1.1%(2/174)及0.6%(1/174);DENV-1合并DENV-2型感染和DENV-1合并DENV-3型感染各1例.ELISA法结果显示IgM、IgG抗体阳性者分别为193例和47例,且IgG抗体阳性者的IgM抗体同为阳性,表明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分别为146例(75.6%,146/193)和47例(24.4%,47/193).结论 广州存在多种血清型流行及二次感染患者,提示今后广东省重症登革热的发生几率可能会有所增加,应引起重视.
作者:蔡晓莉;赵令斋;雷华丽;邱爽;袁小珍;洪文昕;王建;胡凤玉;张复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对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合检测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 从仁化地区大商场超市销售的速冻食品中随机采样,按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检测;用营养肉汤(NB)为介质修复Baird-Parker平板,计数典型菌落总数,典型菌落做确认鉴定,计算确认率;从速冻食品中分离的典型菌落,用营养琼脂(NA)纯化,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计算试验阳性率.结果 在NB修复的Baird-Parker平板上,生长的典型菌落总数较多(49.4 CFU/ml),典型菌落确认率较高(92.1%),与未修复平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纯化的典型菌落做血浆凝固酶试验,试验阳性率较高(77.5%),与未纯化的典型菌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改进的实验定量检测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操作简单,能提高检出率,计数结果更准确,适合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张为朋;黄俊锋;邓礼明;谭秀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挤压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香河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非挤压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94例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2 h血钾进行水平测定.同时对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创伤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创伤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h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12h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与术后高钾血症无明显相关性(OR=0.64,95%CI:0.041~5.297,P>0.05),而术前高血钾和术后pH值降低是高钾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大量输血治疗并未直接导致高血钾的发生,但仍有一定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因此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仍需动态监测血钾的变化,以降低高血钾所带来的并发症.
作者:赵海涛;胡旭梅;王敬波;王伟;时卉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鉴定与登革病毒NS4A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 利用串联亲和纯化系统(TAP)纯化分离与NS4A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可能与NS4A相互作用的蛋白;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蛋白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其相互作用.结果 质谱结果表明α磷酸烯醇酶(Eno-1)可能与登革病毒的NS4A存在相互作用,在pSG5载体中构建了C端带FLAG标签的pSG5-Eno-1-FLAG重组质粒,并检测到其真核表达.共表达pSG5-Eno-1-FLAG和pSG5-NS4A-HA重组质粒,双向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证实了Eno-1是与NS4A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论 宿主蛋白Eno-1与登革病毒NS4A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阐明NS4A在登革病毒复制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小燕;夏君;刘静宇;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其中鞘内注射1次/周,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5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及临床疗效、肌电图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CSF细胞学检查、肌电图检查改善或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观察组起效时间、SSS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安全有效,缩短病程,缓解急性期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亲环素A(SjCyPA)基因,并对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实验室评价.方法 构建pET28-SjCyPA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用PBS、rSjCyPA分别免疫小鼠后进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成功表达了可溶性SjCyPA蛋白并得到纯化,经Western blot鉴定为血吸虫蛋白.rSjCyPA免疫小鼠产生60.10%的减虫率和43.42%的减卵率,HE染色及Masson染色揭示实验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 rSjCyPA具有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和抗血吸虫病的作用,是一个有前景的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
作者:陈金桃;宋天章;尹红玲;黄怀球;胡旭初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