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挤压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赵海涛;胡旭梅;王敬波;王伟;时卉丽

关键词:非挤压创伤, 大量输血, 高钾血症,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非挤压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香河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非挤压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94例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2 h血钾进行水平测定.同时对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创伤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创伤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h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12h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与术后高钾血症无明显相关性(OR=0.64,95%CI:0.041~5.297,P>0.05),而术前高血钾和术后pH值降低是高钾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大量输血治疗并未直接导致高血钾的发生,但仍有一定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因此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仍需动态监测血钾的变化,以降低高血钾所带来的并发症.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IV感染者妊娠期合并疟疾感染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HIV感染者妊娠期合并疟疾感染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病毒和原虫合并感染,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情况更加复杂.感染HIV会增加感染疟疾的风险和疟疾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感染疟疾会增加HIV的病毒载量并因此促进HⅣ的传播.本文针对HIV感染者妊娠期合并疟疾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对复方新诺明防治法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间歇性预防治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马宁;赵书仙;刘永华;杨照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催醒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术后昏迷超过7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脑损伤患者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GCS评分、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GCS和CRS-R评分分别为(11.01±1.19)和(8.62±1.34),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EEG以及BAEP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可改善脑神经电生理活动,促进脑损伤术后患者苏醒.

    作者:王士强;麦浩坚;钟新云;张琦辉;魏建功;宋同均;刘裕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07-2014年广州市海珠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7-2014年广州市海珠区麻疹及风疹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共检测样本2 281例,麻疹IgM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33.14%,风疹IgM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7.85%,不同年份之间麻疹、风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805,P=0.000;x2=143.681,P=0.000).不同年份之间麻疹、风疹阳性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疹发病高峰主要在3-7月,0~5岁婴幼儿及15~29岁中青年高发;风疹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份,15~25岁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8年间辖区内麻疹阳性率有明显波动,近3年呈上升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要达到消除麻疹控制风疹的目标,必须持续做好计划免疫,严密监测,控制暴发.

    作者:郭鹏娟;甘标;潘捷云;王国玲;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LPS激活巨噬细胞NLRP3炎性小体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激活巨噬细胞NLRP3炎性小体的作用.方法 用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LPS组、LPS+NLRP3 siRNA组、LPS+Scrambled siRNA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共定位、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白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LRP3和ASC蛋白的共定位明显增多,LPS组NLRP3蛋白的表达增强.LPS还能使细胞培养上清IL-1β的浓度显著升高,NLRP3 siRNA干扰后细胞培养上清IL-1β的浓度显著降低.结论 LPS可以促进炎性小体成分NLRP3、ASC的表达,激活NLRP3炎性小体,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β.

    作者:牟娜娜;娄晓盈;王仁庆;谭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梗死大鼠软脑膜血管吻合对脑梗死灶内血管数目及梗死灶周边血管面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大鼠软脑膜血管吻合与脑梗死内血管数目及梗死灶周边血管面积的关系.方法 试验分为对照组及梗死组,通过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对照组则不插入线栓.在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采用大鼠的神经功能三项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TTC染色计算梗死大鼠梗死面积比;采用嗜银染色计算在梗死灶内新生血管数目;采用乳胶灌注方法评估梗死灶周边软脑膜吻合情况;采用尾静脉注射荧光右旋糖苷方法显示梗死灶周边的血管面积.结果 在术前,对照组和梗死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d,梗死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梗死灶内血管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梗死灶周边软脑膜吻合血管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7d,梗死灶周边软脑膜吻合血管面积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梗死大鼠的梗死面积比明显小于术后第1天的面积比(P<0.05).大鼠梗死侧软脑膜血管面积与梗死灶内再生血管数目、大鼠梗死周边血管面积呈正相关(P<0.01).结论 梗死灶周边软脑膜血管吻合与梗死后再生血管、梗死面积缩小及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作者:杨志华;何斌;徐凤霞;董亚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NOD1及COX-2在脂肪组织中表达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和环氧合酶2(COX-2)在妊娠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揭示NOD1和COX-2在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体质指数(BMI)匹配的80例正常葡萄糖耐量孕妇(NGT组)和80例妊娠糖尿病者(GDM组)剖宫产后脂肪组织中NOD1基因mRNA和COX-2蛋白水平.结果 GDM组NOD1 mRNA相对表达量为(3.148±1.037),明显高于NGT组的(0.975±0.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脂肪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1.672±0.452)较NGT组(0.768±0.272)显著升高(P<0.01),NOD1和COX-2表达升高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密切相关性(P<0.01).结论 脂肪组织中NOD1和COX-2表达的升高可能是G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在GDM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尉阳;孙磊;金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佛山市三水区中老年人群尿酸水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佛山市三水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的发病率,及其与体重指数、血酯、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尿酸、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脂等生化检查调查佛山市三水区3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3 326名,以55周岁中位点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每组再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分别对照各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糖(FP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结果 中年组和老年组高尿酸发病率分别为21.17%、32.11%,老年组显著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中高尿酸组BMI、FPG、TG、HOMA-IR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且与性别相关;老年组中高尿酸组BMI、FPG、TG、HOMA-IR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且与性别无相关.老年组中高尿酸组HOMA-IR显著高于中年组中高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男性、高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的人群中高尿酸发病率增高,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作者:陈发胜;余俊文;周茹;侯晓亮;罗国亮;刘锡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感染性腹泻细菌学病原谱及耐药监测

    目的 了解感染性腹泻细菌学病原谱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12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以上患者的大便进行培养,根据培养基的菌落形态来判断病原菌的种类,使用CLSI-2012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性别和文化程度与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无明显关系,但是在年龄方面,<60岁患者在感染性腹泻中所占比例达到65.83%,明显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感染数量高的菌种类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克雷伯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5.00%、12.50%和6.67%.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以及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均有较强耐药性,肠球菌则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以及头孢唑林等有较强耐药性,克雷伯杆菌则对头孢唑林以及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致病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为了提高感染性腹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并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首先应该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患者的致病菌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滥用以及细菌耐药性进一步发展.

    作者:黄国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对社区获得细菌性肺炎预后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是否降低社区获得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40岁以上社区获得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资料,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肺炎患者定义为暴露组,同时期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的肺炎患者为对照组,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对两组结局进行比较,并分析相关实验室结果.结果 本研究收集了1 272个住院肺炎病例,其中暴露组172人(13.5%),对照组1 100人(86.5%).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经过年龄等调整后,他汀类药物对肺炎30 d病死率的风险值为0.512 (95%CI:0.195~1.350).而经过调整后他汀类药物对肺炎ICU入住率与机械通气使用率的风险值分别为0.793 (95%CI:0.404~1.558)、0.488(95%CI:0.202~1.181).结论 服用他汀类药物未能显著降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30 d病死率与ICU入住率以及机械通气使用率.

    作者:苏卉;李碧青;郭中敏;陆家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的改进分析

    目的 对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合检测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 从仁化地区大商场超市销售的速冻食品中随机采样,按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检测;用营养肉汤(NB)为介质修复Baird-Parker平板,计数典型菌落总数,典型菌落做确认鉴定,计算确认率;从速冻食品中分离的典型菌落,用营养琼脂(NA)纯化,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计算试验阳性率.结果 在NB修复的Baird-Parker平板上,生长的典型菌落总数较多(49.4 CFU/ml),典型菌落确认率较高(92.1%),与未修复平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纯化的典型菌落做血浆凝固酶试验,试验阳性率较高(77.5%),与未纯化的典型菌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改进的实验定量检测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操作简单,能提高检出率,计数结果更准确,适合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张为朋;黄俊锋;邓礼明;谭秀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78例,分析不同入院途径、出生体重、胎龄、住院天数、通气方式和时间与感染的关系,分析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本组共检出95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院外收治、体重<1 500g、住院时间>14 d、胎龄<32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多重耐药菌阳性监测率高于其他组(P<0.01).革兰阴性菌85株占89.4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10株占10.53%,主要为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结论 院外收治、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14 d、胎龄<32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新生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主要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首选治疗分别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作者:郑淮武;林菱;李涛;万胜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中晚期(TNM分期为Ⅲ、Ⅳ期)肝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TACE联合HIFU治疗组(n=34例)和单纯TACE治疗组(n=31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甲胎蛋白(AFP)及免疫指标(CD3+T、CD4+T、CD8+T、NK)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CT和/或MRI)以及治疗过程并发症;并随访1年,比较3、6和12个月的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3%vs 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FP转阴或下降超过50%者高于对照组(64.7% vs 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D3+T、CD4+T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发热、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试验组HIFU治疗后出现1例轻度皮肤灼伤.试验组患者治疗6和12个月后的生存率分别为79.4%和76.5%,较对照组高(54.8%和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HIFU治疗可提高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且不增加或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可作为中晚期肝癌临床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加以运用,但仍需临床大样本前瞻性研究.

    作者:董皖辉;顾建平;查名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广州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1 632 280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和召回结果,了解广州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0-2012年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CH的筛查和召回结果进行分析,以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为中心建立广州市所有产科医院的筛查网络,以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对象,在出生72 h,充分母乳后采集足跟血检测促甲状腺素(TSH)浓度.筛查结果阳性者急时召回,以血清标本复查确诊.结果 2000-2012年共筛查新生儿1 632 280例,召回率为96.13%,共检出CH阳性715例,发病率为1∶2 283.全部阳性患者经早期诊断治疗,患儿的体格和智力等发育无明显异常.结论 建立有效的筛查召回网络,加强基层培训和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能有效提高筛查率和召回率.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早期诊断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李蓓;贾雪芳;陈倩瑜;蒋翔;黄永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HCMV感染的标志性蛋白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可导致各种疾病,并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随着临床实验室技术的发展,检测与HCMV感染相关的特异蛋白生物标志物有利于快速准确诊断HCMV感染并对预后进行观察.本文对近几年报道的HCMV标志性蛋白进行概述.

    作者:李仲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其中鞘内注射1次/周,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5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及临床疗效、肌电图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CSF细胞学检查、肌电图检查改善或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观察组起效时间、SSS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安全有效,缩短病程,缓解急性期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湖北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效果评估

    目的 评价湖北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效果.方法 采取以人畜查治病、钉螺控制、晚期血吸虫病救治、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等措施,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4-2008年全省共查病11 063 267人,治疗血吸虫病1 053 051人,扩大化疗5 055 932人.检查家畜(耕牛)1 240 986头,治疗病畜49 710头,扩大化疗800 741头.累计开展药物灭螺98 512.48 hm2,环境改造灭螺29 899.25 hm2.9个试点村及12个重流行县(市、区)以点带面开展了传染源控制措施.至2008年底,全省人、畜(耕牛)感染率分别降至1.71%、2.20%,较2004年分别下降56.15%、64.69%.钉螺面积徘徊在7.55亿~7.99亿m2之间.期间全省达到了疫情控制标准,另3个县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4个县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湖北省通过实施以人畜查治病、控制钉螺、晚期血吸虫病救治、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及措施,如期实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目标.

    作者:朱红;刘建兵;蔡顺祥;黄希宝;肖瑛;涂祖武;周晓蓉;张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瞬时弹性测定法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一种病理过程,可进展形成肝硬化而严重影响生命及生活质量.准确及时地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对慢性肝脏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并有很多临床应用局限性;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敏感性不高.因此近年来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尤其是瞬时弹性超声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近年来瞬时弹性测定法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胜男;温福兴;王振奇;张玲玥;太京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流感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上清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生物学影响

    目的 利用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感染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获得条件培养上清刺激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研究人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释放的细胞因子,是否会诱导正常胶质细胞的免疫病理学变化.方法 从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度鉴定后,用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体外感染,分别于感染早期(6 h)和感染中晚期(24 h)收获条件培养上清,刺激正常星形胶质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状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不同时间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结果 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上清,可显著抑制正常胶质细胞的活性,诱导GFAP蛋白表达的上调,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在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体外实验中,人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释放的细胞因子会诱导正常胶质细胞发生较为明显的免疫病理学变化,但未见明显的细胞因子级联现象.

    作者:王革非;李蕊;周健祥;蒋治武;代剑平;李康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置入术;对照组予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短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益鸣;韩江;程明荣;汪运节;马大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挤压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非挤压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香河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非挤压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94例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2 h血钾进行水平测定.同时对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创伤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创伤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h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12h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与术后高钾血症无明显相关性(OR=0.64,95%CI:0.041~5.297,P>0.05),而术前高血钾和术后pH值降低是高钾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大量输血治疗并未直接导致高血钾的发生,但仍有一定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因此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仍需动态监测血钾的变化,以降低高血钾所带来的并发症.

    作者:赵海涛;胡旭梅;王敬波;王伟;时卉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