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大鼠软脑膜血管吻合对脑梗死灶内血管数目及梗死灶周边血管面积的影响

杨志华;何斌;徐凤霞;董亚贤

关键词:脑梗死, 软脑膜血管吻合, 血管再生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大鼠软脑膜血管吻合与脑梗死内血管数目及梗死灶周边血管面积的关系.方法 试验分为对照组及梗死组,通过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对照组则不插入线栓.在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采用大鼠的神经功能三项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TTC染色计算梗死大鼠梗死面积比;采用嗜银染色计算在梗死灶内新生血管数目;采用乳胶灌注方法评估梗死灶周边软脑膜吻合情况;采用尾静脉注射荧光右旋糖苷方法显示梗死灶周边的血管面积.结果 在术前,对照组和梗死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d,梗死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梗死灶内血管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梗死灶周边软脑膜吻合血管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7d,梗死灶周边软脑膜吻合血管面积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梗死大鼠的梗死面积比明显小于术后第1天的面积比(P<0.05).大鼠梗死侧软脑膜血管面积与梗死灶内再生血管数目、大鼠梗死周边血管面积呈正相关(P<0.01).结论 梗死灶周边软脑膜血管吻合与梗死后再生血管、梗死面积缩小及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其中鞘内注射1次/周,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5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及临床疗效、肌电图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CSF细胞学检查、肌电图检查改善或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观察组起效时间、SSS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安全有效,缩短病程,缓解急性期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合并肺癌的人群亦日渐增多.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与肺癌存在着复杂关系,本文就糖尿病对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降糖药物对肺癌的作用以及糖尿病影响肺癌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梁阳阳;马中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09-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3年手足口病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2009-2013年房山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9 113例,年均发病率为159.42/10万,重症70例,死亡1例.各月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5-8月为发病高峰,1~5岁年龄组发病占84.09%,散居儿童及托幼儿童占92.31%.除2011、2013年外,房山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均以EV71为主.结论 房山区手足口病呈周期性变化,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及人口密集区域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散居儿童的监测及防控工作.

    作者:李丽丽;刘起勇;石磊;林华亮;黄少平;李萌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置入术;对照组予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短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益鸣;韩江;程明荣;汪运节;马大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挤压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非挤压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香河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非挤压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94例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2 h血钾进行水平测定.同时对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创伤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创伤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2h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12h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与术后高钾血症无明显相关性(OR=0.64,95%CI:0.041~5.297,P>0.05),而术前高血钾和术后pH值降低是高钾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大量输血治疗并未直接导致高血钾的发生,但仍有一定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因此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仍需动态监测血钾的变化,以降低高血钾所带来的并发症.

    作者:赵海涛;胡旭梅;王敬波;王伟;时卉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与登革病毒NS4A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的鉴定

    目的 鉴定与登革病毒NS4A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 利用串联亲和纯化系统(TAP)纯化分离与NS4A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可能与NS4A相互作用的蛋白;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蛋白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其相互作用.结果 质谱结果表明α磷酸烯醇酶(Eno-1)可能与登革病毒的NS4A存在相互作用,在pSG5载体中构建了C端带FLAG标签的pSG5-Eno-1-FLAG重组质粒,并检测到其真核表达.共表达pSG5-Eno-1-FLAG和pSG5-NS4A-HA重组质粒,双向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证实了Eno-1是与NS4A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论 宿主蛋白Eno-1与登革病毒NS4A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阐明NS4A在登革病毒复制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小燕;夏君;刘静宇;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房颤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清糖类抗原125的关系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的关系.方法 选择房颤患者68例,正常对照组30人,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及血清Ca125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房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1 548.3±988.7) pg/ml,高于对照组(409.7±236.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为(28.4±22.9) U/ml,高于对照组(14.7±7.2)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提示预测房颤的NT-proBNP佳切点值是737 pg/ml;Ca125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1,预测房颤的Ca125佳切点值是20.13 U/ml.结论 NT-proBNP、Ca125和房颤有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段雯;罗玉梅;潘莹;曾宪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评价PTX3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依据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分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32例)、中危组(26例)、高危组(28例),另选30名体检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院后1h内采集血液标本,送检肌钙蛋白、心肌酶等常规化验;应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TX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血浆PTX3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危组患者血浆PTX3高于低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患者PTX3水平与年龄、GRACE评分、Killip分级、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TX3与GRACE评分中的Killip分级独立相关(P<0.05).结论 PTX3可作为心肌坏死的早期分子指标,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王秀玲;任振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MMP-9、TIMP-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早期急性脑梗死(6~24 h)患者60例,按照TOAST分型方法将患者分为3个亚型:心源性脑梗死(CE)组21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LAA)组25例,小动脉性梗死(腔隙性脑梗塞,SA)组14例.分别于患者发病后24h内、治疗第5天、治疗第14天时进行NIHSS评分,测定血清MMP-9、TIMP-1水平.比较不同临床分型、不同临床疗效患者的指标水平,并分析血清MMP-9、TIMP-1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24 h时,各临床分型、疗效分组下,血清MMP-9、TIMP-1水平均升高,至第5天时高值,至第14天时基本降低至参考值水平.同一时点(<24 h、第5天、第14天)下,CE组、LAA组间NIHSS评分和血清MMP-9、TI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08,P>0.05);而CE组、LAA组的NIHSS评分和血清MMP-9、TIMP-1水平均高于SA组(t=3.45~4.96,P<0.05).随着疗效的提高(进步、显效、基本痊愈),NIHSS评分和血清MMP-9、TIMP-1水平均逐渐降低(F=3.50~4.92,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各相应时点NIHSS评分和血清MMP-9、TIMP-1水平均呈正相关性(<24 h:rNIHSS-MMP-9=0.62,rNIHSS-MIP1=0.49,P<0.05).结论 血清MMP-9、TIMP-1在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病6~24 h即已经升高,至第5天时达高值,至第14天时恢复至基础水平,其水平随梗死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性,可能有助于预测病变预后.

    作者:施红杰;王记记;赵沧海;赵世峰;江素芹;李云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2-2013年广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登革抗体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2-2013年广州市6家定点医院送检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登革抗体检测结果,评估定点医院监测在登革热病例发现中的效应,以提高全市的登革热监测水平.方法 选取荔湾、越秀、天河、白云、黄埔和番禺区各1家二级以上医院,每周收集门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阳性标本采用PCR法核酸检测和病毒型别确定.结果 1871份监测血清标本中,IgM阳性率为29.88%,IgG阳性率为0.69%,IgM和IgG均阳性6.04%.对其中63份IgM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型别测定为登革Ⅰ型4份,Ⅱ型1份,Ⅲ型10份,Ⅳ型12份,通用阳性36份.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52例(29.5%)确诊为登革热病例.结论 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中开展登革抗体监测检出率较高,对此类患者及时开展登革病毒抗体检测,同时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结合高热、头痛和皮疹等临床表现,可及时准确诊断发现登革热可能病例,有效提高了全市的病例监测水平.

    作者:曹庆;景钦隆;李意兰;蒋力云;李晓宁;魏跃红;罗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流感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上清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生物学影响

    目的 利用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感染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获得条件培养上清刺激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研究人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释放的细胞因子,是否会诱导正常胶质细胞的免疫病理学变化.方法 从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度鉴定后,用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体外感染,分别于感染早期(6 h)和感染中晚期(24 h)收获条件培养上清,刺激正常星形胶质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状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不同时间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结果 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上清,可显著抑制正常胶质细胞的活性,诱导GFAP蛋白表达的上调,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在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体外实验中,人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释放的细胞因子会诱导正常胶质细胞发生较为明显的免疫病理学变化,但未见明显的细胞因子级联现象.

    作者:王革非;李蕊;周健祥;蒋治武;代剑平;李康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血浆硫氧还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患者的近期预后指标及其血浆硫氧还蛋白(TRX)水平变化,了解GSH治疗对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研究中共收入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4)和联合GSH治疗组(n=38),分别随访12周,观察患者在随访期内的临床非心血管病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再发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血管事件死亡率等预后指标,并在入选后第1天和第1、2、4、12周各时间点获取外周血浆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分析其外周血浆内TRX水平,后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比较,联合GSH治疗组自第1周起血浆TRX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心绞痛再发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血管病死亡事件.结论 联合GSH治疗能够降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外周血浆TRX水平,减轻患者体内氧化应激过程,同时明显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肝损害的风险,长远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柏志强;付熠;黄京璐;陈欣和;吴彪;皮红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感染性腹泻细菌学病原谱及耐药监测

    目的 了解感染性腹泻细菌学病原谱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12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以上患者的大便进行培养,根据培养基的菌落形态来判断病原菌的种类,使用CLSI-2012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性别和文化程度与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无明显关系,但是在年龄方面,<60岁患者在感染性腹泻中所占比例达到65.83%,明显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感染数量高的菌种类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克雷伯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5.00%、12.50%和6.67%.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以及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均有较强耐药性,肠球菌则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以及头孢唑林等有较强耐药性,克雷伯杆菌则对头孢唑林以及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致病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为了提高感染性腹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并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首先应该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患者的致病菌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滥用以及细菌耐药性进一步发展.

    作者:黄国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佛山市三水区中老年人群尿酸水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佛山市三水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的发病率,及其与体重指数、血酯、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尿酸、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脂等生化检查调查佛山市三水区3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3 326名,以55周岁中位点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每组再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分别对照各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糖(FP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结果 中年组和老年组高尿酸发病率分别为21.17%、32.11%,老年组显著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中高尿酸组BMI、FPG、TG、HOMA-IR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且与性别相关;老年组中高尿酸组BMI、FPG、TG、HOMA-IR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且与性别无相关.老年组中高尿酸组HOMA-IR显著高于中年组中高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男性、高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的人群中高尿酸发病率增高,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作者:陈发胜;余俊文;周茹;侯晓亮;罗国亮;刘锡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78例,分析不同入院途径、出生体重、胎龄、住院天数、通气方式和时间与感染的关系,分析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本组共检出95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院外收治、体重<1 500g、住院时间>14 d、胎龄<32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多重耐药菌阳性监测率高于其他组(P<0.01).革兰阴性菌85株占89.4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10株占10.53%,主要为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结论 院外收治、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14 d、胎龄<32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新生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主要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首选治疗分别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作者:郑淮武;林菱;李涛;万胜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广州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1 632 280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和召回结果,了解广州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0-2012年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CH的筛查和召回结果进行分析,以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为中心建立广州市所有产科医院的筛查网络,以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对象,在出生72 h,充分母乳后采集足跟血检测促甲状腺素(TSH)浓度.筛查结果阳性者急时召回,以血清标本复查确诊.结果 2000-2012年共筛查新生儿1 632 280例,召回率为96.13%,共检出CH阳性715例,发病率为1∶2 283.全部阳性患者经早期诊断治疗,患儿的体格和智力等发育无明显异常.结论 建立有效的筛查召回网络,加强基层培训和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能有效提高筛查率和召回率.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早期诊断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李蓓;贾雪芳;陈倩瑜;蒋翔;黄永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HCMV感染的标志性蛋白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可导致各种疾病,并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随着临床实验室技术的发展,检测与HCMV感染相关的特异蛋白生物标志物有利于快速准确诊断HCMV感染并对预后进行观察.本文对近几年报道的HCMV标志性蛋白进行概述.

    作者:李仲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HIV感染者妊娠期合并疟疾感染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HIV感染者妊娠期合并疟疾感染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病毒和原虫合并感染,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情况更加复杂.感染HIV会增加感染疟疾的风险和疟疾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感染疟疾会增加HIV的病毒载量并因此促进HⅣ的传播.本文针对HIV感染者妊娠期合并疟疾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对复方新诺明防治法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间歇性预防治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马宁;赵书仙;刘永华;杨照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的改进分析

    目的 对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合检测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 从仁化地区大商场超市销售的速冻食品中随机采样,按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检测;用营养肉汤(NB)为介质修复Baird-Parker平板,计数典型菌落总数,典型菌落做确认鉴定,计算确认率;从速冻食品中分离的典型菌落,用营养琼脂(NA)纯化,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计算试验阳性率.结果 在NB修复的Baird-Parker平板上,生长的典型菌落总数较多(49.4 CFU/ml),典型菌落确认率较高(92.1%),与未修复平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纯化的典型菌落做血浆凝固酶试验,试验阳性率较高(77.5%),与未纯化的典型菌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改进的实验定量检测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操作简单,能提高检出率,计数结果更准确,适合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张为朋;黄俊锋;邓礼明;谭秀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于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751例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药物性肝损伤与年龄、饮酒史、乙肝病毒携带、治疗方案有关.年龄>60岁占58.8%(47/80).且患者年龄越大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越高,有饮酒史占47.5%(38/80),乙肝病毒携带占45.0%(36/80).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方案比较显示,四联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高(50.0%).结论 抗结核药能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均能迅速恢复正常且预后良好.

    作者:郑晓丹;洪丽如;陈瑞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