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NG-IUS对腺肌症子宫内膜VEGF、Ang-1、Ang-2的影响

姚佳娜;谢梅青

关键词: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腺肌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促血管生成素,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后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Ang-1、Ang-2)表达的变化,从血管生成及血管稳定性方面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LNG-IUS后不规则出血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41例放置LNG-IUS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染色(DAKO EnvisionTM System法)检测其子宫内膜VEGF、Ang-1、Ang-2的表达水平,同时设立子宫腺肌症对照组(16例).结果 放置LNG-IUS后异常出血组(16例)子宫内膜VEGF、Ang-2表达较无异常出血组(25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1在异常出血组与无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NG-IUS放置年限不同,将放置LNG-IUS的患者分为放置1年内组、放置1~2年组、放置2年以上组.放置1~2年组、放置2年以上组子宫内膜VEGF、Ang-2表达比放置1年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在不同放置年限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Ang-1、Ang-2可能通过影响微血管生成及血管稳定性参与LNG-IUS的出血副反应.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足口病重症与轻症的早期表现比较

    目的 比较手足口病重症与轻症病例的早期表现差异,探讨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信号.方法 对本院2012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年本院共报告1112例手足口病,其中轻症1097例,重症15例.重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高发于4-5月份.早期表现为持续高热、皮疹不典型、先热后疹,常伴有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损伤.结论 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现不典型,重视早期识别、及时采取干预,对预防和治疗重症病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锡芸;何泳滨;梁迎春;陈少冰;朱厚丞;杨茵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甲型H1N1病毒感染BEAS-2B细胞差异蛋白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建立2009H1N1流感病毒感染BEAS-2B(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模型,探讨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蛋白质差异变化,为2009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100 TCID50 2009H1N1 (D、S、O)流感病毒感染BEAS-2B细胞12、24、48、72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Image MasterTM 2D Platinum Software 7.0软件分析图像,对有差异的蛋白酶解,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结果 质谱共鉴定出包括蛋白酶体α5、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前纤维蛋白1(profilin-1)、α-2干扰素等13个差异蛋白.结论 13个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2009H1N1流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过程.

    作者:张红宇;房师松;王婷;王昕;吕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风湿科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其多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1例SLE患者中共有44例患者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为29.1%.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病程、白细胞降低、补体降低、肝功异常、肾功异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肺间质改变、浆膜炎和免疫抑制剂与SLE患者合并CAP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间质改变、补体降低、球蛋白升高、免疫抑制剂是SLE患者并发CAP的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控制SLE疾病活动,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可能是控制SLE合并CAP的有效手段.

    作者:聂晓莉;薛琪;杨少锋;余克强;罗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与脓毒血症患儿病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降钙素原(PCT)、乳酸和D-二聚体3种生物标记物评估脓毒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86例脓毒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回顾性研究则将所有患儿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患儿血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观察血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3种标记物水平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血症的3组患儿中,3种标记物水平及PC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儿血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和PCIS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血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对小儿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患儿血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越高,PCIS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汪江萍;刘自光;郭彩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889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对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珠海市银科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生产的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检测本院2012年1889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结果 1889例标本中培养分离出支原体715例,阳性率为37.85%,UU单纯感染640例,MH单纯18例,UU、MH混合感染57例;UU感染耐药率前三位的抗生素是环丙沙星(69.22%)、氧氟沙星(40.78%)和壮观霉素(17.81%);MH感染耐药率前三位的抗生素是罗红霉素(84.21%)、阿奇霉素(73.68%)和克拉霉素(68.42%);UU、MH混合感染耐药率前三位的抗生素分别是罗红霉素(94.74%)、阿奇霉素(91.23%)和克拉霉素(89.47%).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整体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张娟;叶聪秀;黄小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庆市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分布特征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消除碘缺乏病考核时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分布特征,为今后评价其病情提供参考.方法 2009-2010年,以重庆市所有40个区县为调查县,每个区县随机选择1所乡小学,在被抽中的小学随机抽取60名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 共调查2393名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呈右偏态分布,甲状腺容积中位数为3.53 ml.正常儿童、肿大儿童甲状腺容积分别为3.46 ml、5.47 ml,8~、9~、10~岁儿童分别为3.27 ml、3.53 ml、3.77 ml,其甲状腺容积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不同年龄组所有儿童、正常儿童、肿大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所有=131.54,H正常=140.07,H肿大=57.14,P<0.01).男女儿童分别为3.54 ml、3.48 ml,不同性别的所有儿童、正常儿童、肿大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所有=2.30,H正常=3.24,H肿大=0.23,P>0.05).2009-2010年、1999年两次调查比较,儿童甲状腺肿大率(X2=212.56,P<0.01)和甲状腺容积(H=77.85,P<0.01)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重庆市儿童甲状腺容积呈右偏态分布,与1999年比较,其肿大率和容积均呈下降趋势.

    作者:吴成果;罗兴建;李心术;谢君;陈亚林;黄文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950-2011年重庆万州区疟疾疫情分析

    目的 探讨疟疾发病规律,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疟疾传播,终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万州区1950-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50-2011年万州区累计发生疟疾66888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分别出现了两次发病高峰,其中1954年发病率高达1455.14/10万.通过几十年来开展“两根治、一预防”的综合防治,万州区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近10多年来,疟疾发病率始终控制在1/10万以下,并于1991年达到了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从2009年起已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所发病例均为输入型疟疾.结论 实施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必须对往返于高疟区的流动人群进行重点防控.

    作者:陈春蓉;周新;郑代坤;罗超;万时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甲型H1N1流感病毒HA1、NAe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率研究

    目的 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1及神经氨酸酶NAe重组蛋白的表达效率及纯化方法.方法 在2009年广东省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全长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去除其信号肽(或信号锚定序列)和跨膜结构,在原核表达体系中表达HA1和NAe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法研究蛋白的表达效率、IPTG诱导作用及His Bind树脂纯化对蛋白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 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浓度和高纯度的HA1-57290 Mr及NAe-69280 Mr重组蛋白.结论截短优化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1、NAe重组基因经IPTG诱导可在原核表达体系中高效表达且纯化后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作者:钟剑波;肖春花;张玲;陈伟烈;肖桂娥;魏绍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热氮配方的肠外营养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热氮配方肠外营养(PN)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本院新生儿病区(胎龄为27 ~36周、体重为0.9~1.60 kg)、应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2周以上的低体重早产儿74例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实施PN热氮的高低分为高热氮组(36例)、低热氮组(38例),两组均于生后12~24h应用PN,分别比较两组患儿体重下降幅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恢复出生体重后日平均增长值、PN使用时间、过渡到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时间、住院天数以及静脉炎、肝损害、高血糖、高脂血症、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结果 低热氮组PN使用时间、过渡到全EN的时间及静脉炎、肝损害、高血糖、高脂血症、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均小于高热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儿体重下降幅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大于高热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出生体重后的日平均增长值、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热氮PN有利于患儿早期过渡到全EN、PN的使用时间短,静脉炎、肝损害、高血糖、高脂血症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低;而高热氮PN患儿体重下降幅度小,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少.本研究提示临床应综合考虑患儿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PN支持方式.

    作者:李猛;梁桂珍;朱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乳腺癌中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0名健康者的正常乳腺组织中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在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FUT8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乳腺癌组织中FUT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FUT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高FUT8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密切相关,其可能的调控机制及生物学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小元;吴良平;闵闽;刘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广东省西尼罗病毒潜在蚊媒致乏库蚊的密度消长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西尼罗病毒潜在蚊媒致乏库蚊的构成比及密度消长情况,为及时有效地切断西尼罗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2年在广东省各地级市采用诱蚊灯法开展监测,对捕获的蚊虫进行鉴定及计数.结果 致乏库蚊在广东省蚊虫构成中占的比例大,占捕蚊总数的93.15%,其密度高峰在4-5月份,2009-2012年各年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1.8、15.2、10.3、9.7只/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境中以生畜棚中的密度高.结论 致乏库蚊是广东省的优势蚊种,加强监测可以掌握其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宜的防制措施和预警其可能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致乏库蚊是否为西尼罗热传播媒介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段金花;蔡松武;刘文华;吴军;邹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由于缺乏诊断AKI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物,往往导致早期有效治疗的延误.目前对于诊断AKI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已发展到了临床研究阶段,早期诊断AKI的生物学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肾损伤分子-1、白细胞介素18、胱抑素C和L-脂肪酸结合蛋白.本文就近年来这几种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作一综述,为早期诊断AKI的生物学标志物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俊生;覃学勇;王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膀胱癌转录组的研究进展

    目前,膀胱癌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等研究已涉及到膀胱癌基因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的各个层面.转录组作为连接基因组和蛋白组的桥梁,是研究肿瘤细胞表型和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高通量测序能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从而为临床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

    作者:肖四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监测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菌群分布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基层医院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开平地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痰培养阳性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90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6.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居前3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为64.0%,肺炎克雷伯菌为38.8%.革兰阳性球菌占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3.9%,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真菌占15.0%.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非发酵菌感染为主,各医院应根据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预防耐药菌的流行.

    作者:刘珊珊;李海钦;易平;廖康;刘伟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4例citrin蛋白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4例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过程.方法 对2005-2012年本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例NICCD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死亡病例平均就诊年龄63 d;临床表现:皮肤黄染起病3例,大便浅黄色起病1例,肝脾肿大3例,浮肿3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2例.实验室检查低血糖2例,血氨升高4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血浆氨基酸分析显示4例均有瓜氨酸等氨基酸升高.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显示3例尿中有大量半乳糖醇.4例基因突变分别为Ⅰ/Ⅰ、Ⅰ/Ⅲ两种.3例接受治疗,其中2例低血糖病例治疗11d后血糖好转,但肝功能无明显改善,遂自动出院,另1例入院6d后死亡,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于失访11个月后再次入院时死亡,1例门诊随访13个月后因肺部感染再次入院.4例死亡直接原因:肺出血.结论 NICCD死亡病例起病急、症状重,可累及消化、神经和血液等多个系统,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肺出血是其直接死因.基因检测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是不能提示预后.

    作者:程静;盛慧英;樊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生育期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药敏情况.方法 将本院医学生殖中心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3579例不孕不育患者为不孕不育组,其中女性1494例,男性2085例,并将有过生育史的212例女性和265例男性作为对照组.取两组女性宫颈分泌物、男性尿道内分泌物、精液或前列腺液,采用微生物检验法进行支原体检测并对阳性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不孕不育组支原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男性不孕组阳性率为32.2%,对照组为5.3%;女性不孕组阳性率为57.5%,对照组为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药物敏感性高,耐药性低;而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歧霉素、司帕沙星药物敏感性低,耐药性高.结论 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在其治疗中应关注此项[1],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晓莉;樊凤艳;赵瑞敏;王照峰;郑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er-2阳性胃癌细胞株对曲妥珠单抗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Her-2阳性胃癌细胞株对曲妥珠单抗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人胃癌细胞系NCI-N87、SGC7901、MKN48以及MKN25等4种胃癌细胞株的Her-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曲妥珠单抗对细胞株的抑制率.结果 4种胃癌细胞株均存在Her-2蛋白表达,其中NCI-N87细胞表达水平高(P=0.000);曲妥珠单抗浓度分别为10μg/ml、20 μg/ml以及40 μg/ml时,NCI-N87细胞抑制率高(均P=0.000),半数抑制浓度IC50低;随着曲妥珠单抗浓度的增加,4种胃癌细胞株的细胞抑制率均增加.结论 曲妥珠单抗能抑制Her-2阳性胃癌细胞株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与细胞Her-2蛋白表达水平相关,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作者:左强;罗宇玲;谢剑明;石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LNG-IUS对腺肌症子宫内膜VEGF、Ang-1、Ang-2的影响

    目的 研究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后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Ang-1、Ang-2)表达的变化,从血管生成及血管稳定性方面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LNG-IUS后不规则出血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41例放置LNG-IUS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染色(DAKO EnvisionTM System法)检测其子宫内膜VEGF、Ang-1、Ang-2的表达水平,同时设立子宫腺肌症对照组(16例).结果 放置LNG-IUS后异常出血组(16例)子宫内膜VEGF、Ang-2表达较无异常出血组(25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1在异常出血组与无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NG-IUS放置年限不同,将放置LNG-IUS的患者分为放置1年内组、放置1~2年组、放置2年以上组.放置1~2年组、放置2年以上组子宫内膜VEGF、Ang-2表达比放置1年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在不同放置年限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Ang-1、Ang-2可能通过影响微血管生成及血管稳定性参与LNG-IUS的出血副反应.

    作者:姚佳娜;谢梅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乌灵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梅毒血清固定者心理状况异常的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乌灵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梅毒血清固定者心理状况异常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梅毒产妇血清固定且伴有心理状况异常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人,分别给予乌灵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和单独心理干预治疗;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在治疗前后对其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和组内结果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SCL-90的多因子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强迫症状等3个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CL-90的多个因子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SCL-90的多个因子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单独心理干预治疗对改善血清固定者的心理状况异常更有效.

    作者:曾灶昌;李永双;张志云;张晓丽;崔星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汕头地区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 监测汕头地区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P)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汕头地区5家医院2010-2012年从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296株肺炎链球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进行常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其耐药特征.结果 296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为43.2%,其中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为27.7%、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为15.5%.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利奈唑烷耐药的菌株.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为90.5%.14岁以下患者PRSP检出率为42.9%,高于成人组的24.2%;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46.4%,亦高于成人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汕头地区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检出率高于其他地区,其对大环内酯类等药物耐药状况极为严峻.儿童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成人.

    作者:陈小晶;柯永坚;朱红军;陈爱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