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珉珉;曾正坤;朱勤爱;朱穗兰
目的 初步了解深圳地区引起临床婴幼儿急性腹泻中常见病毒的病原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婴幼儿急性腹泻常见病毒:轮状病毒(RV)、星状病毒(AstV)、诺如病毒(NV),采用单重PCR法筛查临床腹泻标本肠道腺病毒(EAdV).结果 在440份标本中,共检出197例至少感染一种腹泻病毒,总阳性率为44.77% (197/440),其中183例为一种病毒感染,14例(3.18%)为混合感染.4种腹泻病毒以RV感染为主,阳性率为28.64%(126/440);其次是EAdV,阳性率为8.86% (39/440);NV阳性率为5.45%(24/440);AstV阳性率为1.82%(8/440).混合感染以R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92.86%.结论 RV、EAdV和NV是引起深圳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致病原,混合感染以RV联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临床上应根据所感染病原体制定有针对性的诊治措施.
作者:徐丹;罗历;谭文;班博;沈化清;陆学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用17β-雌二醇和孕酮构建小鼠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实验前14 d摘除雌性BALB/c小鼠卵巢,并经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长效孕酮)、孕酮或雌孕激素联合预处理,以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2)攻击小鼠生殖道,监测小鼠生殖周期、外阴病变和病毒滴度.结果 孕酮预处理后小鼠进入动情间期并对HSV-2易感,长效孕酮可延长小鼠的动情间期至30d;雌二醇处理后小鼠进入动情期并对HSV-2不易感染;雌孕激素联合处理后小鼠进入动情期-动情间期,并对HSV-2易感染,表现明显的生殖器疱疹症状;雌孕激素剂量不影响易感性,也不影响小鼠感染程度和存活率.结论 孕酮联合雌激素预处理,用低滴度HSV-2 (333)感染,可以构建易感稳定的小鼠生殖器疱疹模型.
作者:蔡恒玲;刘应辉;刘娜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心肌特异的miR-1、miR-16和miR-208前体在乳小鼠、乳大鼠心肌细胞及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出生1~3 d的Sprague-Dawley (SD)大鼠和C57BL/6小鼠,采用2.5%胰酶消牝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提取原代的乳小鼠、乳大鼠心肌细胞及P1代的心肌成纤维细胞总RNA,以β-actin为内参照,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检测miR-1、miR-16和miR-208的前体表达水平.用FluorChem8900软件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后PCR产物条带的灰度值,计算出表达的目的miRNA前体与β-actin的比值.结果 有效分离并培养了乳C57BL/6小鼠、乳SD大鼠心肌细胞及心肌成纤维细胞.RT-PCR结果显示,在乳SD大鼠心肌细胞及心肌成纤维细胞中miR-1和miR-16均有相近水平的表达;心肌细胞中miR-208的表达显著低于miR-208b(P<0.01),miR-208b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P<0.05).乳C57BL/6小鼠心肌细胞中miR-1a-1的表达显著低于miR-1a-2(P<0.01),而miR-1a-2在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一致;miR-16-1在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水平相近,而miR-16-2在两种细胞中均不表达;心肌细胞中miR-208a和miR-208b表达水平差别不明显,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只有miR-208a表达,并且在水平上低于其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P<0.05).结论 miR-1、miR-16和miR-208前体在乳小鼠、乳大鼠心肌细胞及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呈细胞特异性的表达.
作者:黄帅;朱杰宁;林秋雄;符永恒;郭林林;余细勇;单志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SITR6蛋白在正常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在常温下自由饮水与饮食的情况下喂养8周的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IRT6的表达与定位.结果 SIRT6是一种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的核蛋白,在大鼠正常脑组织中广泛表达,尤其在大脑组织中的皮质、髓质、海马中的神经元表达量较高;且在海马集中表达和在大脑皮质的外锥体细胞层和内椎体细胞层较明显,而在大脑髓质中表达低于海马和皮质.结论 SIRT6作为一种核蛋白,为研究SIRT6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朱燕燕;刘祥玉;李天题;傅玉才;杨幸怡;李朝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一种基于16S rRNA基因的快速鉴定细菌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耐药菌的分子遗传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卫生部室间质评菌株和临床病人标本分离培养纯菌落,用双蒸水稀释菌落,然后直接以菌液为模板优化反应体系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再测序扩增片段.将测序结果在细菌Ribosomal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根据序列同源性鉴定病原细菌.结果 本实验鉴定的卫生部质评菌株结果与卫生部报告结果一致.本实验能够一次性鉴定出临床病人标本分离的菌株.结论 本研究优化了一种免纯化细菌核酸直接PCR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的方法.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病原细菌16S rRNA基因鉴定方法可用于细菌的快速诊断.
作者:王佃鹏;董瑞玲;张艳芳;易娟;汤海燕;邓丽丹;罗斌;李培茂;张志敏;童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猪囊尾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南非、拉丁美洲、东亚和南亚等地区.我国主要流行于黑龙江、吉林、云南、河南、河北、山东和广西等31个省市自治区.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60 kDa的重组抗原、酸性核糖体磷蛋白、Ts11蛋白、T24蛋白、小热休克蛋白、Ts8B1/Ts8B2蛋白、M13h蛋白、Ts1蛋白、Cy1蛋白、TSO10/CE10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腺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TSO31蛋白和钙网蛋白等抗原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安神方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G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口服安神方和地西泮治疗,疗程均为4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HAMA分值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神方治疗GAD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张雪;黄仕营;谭为;张燊;王洋;陈宝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东清远部分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09-2010年在连州、佛冈和清新的居民区(自然村)内外环境捕捉鼠形动物,取鼠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共检查鼠形动物238只,路氏锥虫总感染率为13.87%.连州、佛冈和清新的路氏锥虫感染率分别为18.18%、7.04%、14.71%.共捕获褐家鼠(85.71%)、黄胸鼠(3.78%)、黄毛鼠(7.98%)、板齿鼠(0.84%)、臭鼩鼱(1.68%)5种鼠形动物,褐家鼠的自然感染率为12.75%.不同地区、不同鼠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鼠数路氏锥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4.352、0.916、3.356,P均>0.05).结论 清远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较普遍,褐家鼠是带虫优势鼠种,人群中是否存在可疑病例或隐性感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邝西金;李初升;孙小康;卢文涛;黄伟芳;谭绍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血清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总胆汁酸(TBA)的变化规律及其诊疗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98例IHS患儿的血清PA、ADA、TBA,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IHS组PA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P<0.05);IHS组ADA、TB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17,8.753,P均<0.05).单项检测时IHS患儿PA的阳性率为90.4%,ADA的阳性率为92.4%,TBA的阳性率为96.0%,联合检测三项指标阳性率可高达100%.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A、ADA、TBA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对IHS的病情判断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小娟;曾兰兰;李娟;高飞;郑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幼虫移行是多数医学线虫生活史过程的必经阶段,也是线虫致病的重要阶段.不同种类的线虫幼虫在移行过程中有其恒定的路线,或者具有趋向性.这种趋向性移行与线虫的头感器、酶、趋化因子、分子、遗传与免疫等因素相关.本文从上述方面对线虫的移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鑫;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蛋白定性适用的石炭酸浓度.方法 配制5%、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溶液,与71例病人脑脊液标本进行潘氏试验,配制不同浓度的总蛋白和球蛋白标准液,与不同浓度的石炭酸进行蛋白定性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的石炭酸对脑脊液蛋白定性的影响.结果 同一级别的潘氏试验结果,5%浓度的石炭酸对应脑脊液总蛋白含量高于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5%和6%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定性均为阴性(-),8%、饱和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均出现极弱阳性(±)以上结果,过饱和浓度石炭酸结果阳性值较前两者强;5%浓度石炭酸与低浓度(≤1 200 mg/L)球蛋白标准液定性结果均为阴性(-),7%、8%和10%浓度的石炭酸与球蛋白标准液蛋白定性较一致,均在1 200 mg/L时出现阳性(+)结果,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在150 mg/L时出现极弱阳性(±)结果.结论 不同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有显著差异,8%以上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较灵敏,以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灵敏度高,适合脑脊液潘氏试验.
作者:池沛冬;罗耀凌;邝妙欢;钟义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IAE)发生率、急性发作指数(FUI)及相关因素.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204例在湖南旺旺医院口腔科就诊需行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成两组,A组101例患牙采用双敞法制备根管;B组103例患牙采用根向深入法制备根管.记录相关数据,如患者年龄、性别、牙位、患牙治疗前状况(包括牙髓及根尖周状况、治疗前疼痛、窦道)及根管器械制备后1周内出现的症状.结果 204例患牙EIAE的发生率为13.24%(27/204),FUI值为3.51±1.36.双敞法组EIAE的发生率(21.78%)明显高于根向深入法组(4.8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敞法组FUI值(5.53±1.09)明显高于根向深入法组(1.79±0.76)(P<0.01).根尖X线透射阴影阳性患者EIAE的发生率和FUI值明显高于根尖X线正常者(P<0.05);治疗前有疼痛和无窦道患者EIAE的发生率和FUI值明显高于无症状者(P<0.05);EIAE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牙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根向深入法制备根管能显著降低EIAE的发生率及急性发作程度,根尖X线透射阴影阳性、治疗前疼痛和根尖无窦道的患牙能增加EIAE的发生率及急性发作程度.
作者:张颖;潘倩茹;黄绮凌;郑耀斌;黄世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韶关市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防制措施效果.方法 依据《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工作.现场考核抽查8~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甲状腺肿大率、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资料考核根据《综合指标考评计分表》查阅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防治和健康教育按百分制计算.结果 各县(市、区)8~10岁学生尿碘含量中位数为204.74 μg/L,<50 μg/L的比例为4.70%,校正的甲肿率为3.4%,碘盐覆盖率为99.83%,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87%.1 604名5年级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2.16%.管理指标与技术指标综合得分95.43分.结论 韶关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巩固,如期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作者:倪秀锋;卢志坚;邓俊兴;苏少芳;卢学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提供预警信息,防止钉螺的扩散与血吸虫病疫情的传播.方法 在三峡库区中段万州和支流上游开县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固定危险地带和流动可疑环境开展输入性钉螺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情况.结果 2个监测点共调查当地居民2 006人,血清阳性率为1.50%(30/2006),开县血清阳性率高于万州(2.29% vs 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6,P<0.01).调查流动人员1 970人,血清阳性率为2.39%,返乡人员血清阳性率高于疫区来渝人员(2.92% vs 0.26%)(x2=9.54,P<0.01),万州区的流动人员阳性率高于开县(3.61% vs 1.32%)(x2=11.03,P<0.01).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的牛和羊血清均为阴性.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分别调查133 875、545 530 m2,未发现钉螺.结论 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潜在流行区的传染源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潜在流行区.
作者:吴成果;肖邦忠;李珊珊;罗兴建;罗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用于沙门菌属内的分型鉴定.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实时PCR检测方法.结果 检测体系灵敏度高,纯DNA和菌液的低检出限分别可达10fg和20 CFU/反应体系;特异性好,对71株细菌的检测符合率达100%.20株沙门菌采取盲号模拟血培养标本进行血培养检测及鉴定,检出5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4株猪霍乱沙门菌,与试验的菌株相符.70份食品中用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均为阴性,而用传统方法分离培养未检出.结论 建立的实时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
作者:林一曼;石晓路;朱玉梅;邱亚群;李迎慧;吕东月;扈庆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间日疟原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并与常规PCR方法作比较.方法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合成2对特异性LAMP引物,优化Mg2+浓度、dNTPs浓度、Bst DNA聚合酶添加量、反应温度、时间以及设计引物缺省试验.评估优化后的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133份患者血样,以显微镜检方法为金标准,比较LAMP和多重PCR法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LAMP法检测重组质粒DNA(Pv-rDNA)的灵敏度达到10-10,为传统PCR方法的100倍.镜检确诊的68例间日疟、43例恶性疟和22例非疟疾患者中,LAMP法和多重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为98.53%和97.06%,两法基本相当(x2=0.34,P>0.05);特异性为86.15%和100%,LAMP法低于多重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P<0.05).LAMP法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6%和98.25%,多重PCR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7.01%.结论 LAMP法检测间日疟原虫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设备要求低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真瑜;江莉;蔡黎;王文静;张耀光;洪国宝;张小萍;卢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在小鼠脾脏中的募集情况,以探讨诱导MDSCs募集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LPS反复腹腔注射的方法使小鼠产生内毒素耐受.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小鼠和LPS注射小鼠第5、10天脾脏中CD11b+Gr-1+双阳性细胞,即MDSCs的比例.结果 经LPS处理后第5、10天脾脏MDSCs的比例分别为( 17.99±1.66)%和(27.37±6.62)%,较正常小鼠(4.53±3.00)%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可在短期内诱导大量MDSCs在小鼠脾脏中聚集.
作者:郑燕妮;于化鹏;陈新;龚雨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情况,确定高危人群,为消除NT策略与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4-2010年NT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4-2010年共报告NT病例365例,发病率为0.96‰,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57∶1;死亡40例,病死率为10.96%,发病时间越短,病死率越高;病例主要为流动人口,特别是外省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全年均有病例发生,6-8月发病较多;发病时间集中在2~10d之间,4~8 d为发病高峰;病例以在家由未经培训人员或家人接生为主,大部分为计划外生育,母亲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只有少数做过产前检查.结论 广州市消除NT的重点在于流动人口,要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倡导住院分娩、提倡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完善NT监测系统等综合防控措施,并将计划生育和消除NT的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李建杰;许建雄;倪莉红;谭慧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口服结合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其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腺苷脱氨酶(ADA)的影响.方法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35例,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予以口服和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照组78例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的疗效、症状和体征、胸膜的厚度、胸穿次数、胸腔积液中的hs-CRP和ADA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72%,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的胸水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胸痛消退时间和盗汗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胸穿<3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胸膜增厚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胸水中hs-CRP和A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用药3d和用药后7d,观察组的胸水中hs-CRP和A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口服结合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降低胸腔局部的hs-CRP和ADA表达.
作者:顾浏樱;薛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1-2010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01-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 458例,每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病例的报告,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 366例,输入性病例92例.年发病率在0/10万~20.14/10万之间.疫情涉及12个区县,主要集中在荔湾区(26.24%)、越秀区(25.65%)、天河区(14.41)、白云区(12.00%)和番禺区(8.77%).4-12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月份前为输入性为主的散发病例,6-12月为流行期,8-10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8.12%,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性别比为1.0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率以中壮年和老年人群居高.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学生为主.病例输入地主要以印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为主.暴发的疫情主要由登革病毒Ⅰ型引起.结论 广州市登革热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传染病,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
作者:宋韶芳;罗雷;景钦隆;杨智聪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