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白云区一起登革热局部爆发流行的新特点

叶浩风;周勇;叶双岚;庞志明;陈英安;张颖;李钊宏;周伟明

关键词:登革热, 爆发,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摘要:目的 分析白云区2010年一起登革热爆发的流行病学新特点,为制定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清以ELISA法进行登革热IgM/IgG抗体检测,使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结果 本次疫情流行历时69 d,从8月22日至10月29日.共发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发病年龄小16岁,大82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占42.11%.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干部职工发病较高.19例病例主要分布在方圆500 m范围内,实验室确诊12例,检测结果显示,单份IgM阳性的6例,单份IgG抗体阳性的1例,IgM/IgG抗体双阳的有12例.9-10月以来BI持续超5,高达到41,BI平均数为13.8.结论 本次登革热爆发疫情呈现流行时间长、范围大、连续散发的新特点,应引起重视.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5项ELISA试剂盒CUTOFF值适用性的验证

    目的 验证本实验室乙肝5项定性检测试剂盒的CUTOFF值是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属区域内的个体人群.方法 测定120份标本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IgG,计算其检测结果OD值的均值(-x)和标准差s.夹心法试剂盒计算((-x)+3s)结果与试剂盒提供的CUTOFF值进行比较,竞争法计算((-x)-3s)结果与试剂盒提供的CUTOFF值进行比较.结果 各夹心法检测项目HBsAg、HBsAb、HBeAg其((-x)+3s)均小于相应CUTOFF值,各竞争法检测项目HBeAb、HBcAb-IgG其((-x)-3s)均大于其CUTOFF值.结论 本实验室所使用的乙肝5项ELISA试剂盒所选择的CUTOFF值适用于本实验室所属区域内的99%正常人群.

    作者:吴子安;王栋;徐宁;易四维;李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干部保健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老干部保健病房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临床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老干部保健病房分离出的342株病原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做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检出病原菌34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8株,占72.5%;革兰阳性球菌51株,占14.9%;真菌43株,占12.57%;革兰阴性杆菌占病原菌的绝大多数;检出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4年间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好,耐药率<15.4%,其次是阿米卡星,耐药率<18.9%,二者耐药率已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84.1%.糖肽类和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始终保持高敏感性.感染部位以泌尿系(41.5%)常见,其次是下呼吸道(39.2%).结论 老干部保健病房常见病原菌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老年病房的细菌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作者:贾海琴;谭艳;王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羊水细胞原位培养与产前诊断镶嵌体分析

    目的 了解载片培养瓶对羊水细胞原位培养的效果,并探讨产前诊断羊水染色体中镶嵌体不同分级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载片培养瓶(研究组)与载片培养皿(对照组)对1 274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原位培养并G显带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培养时间平均为6.7和8.9 d,细胞克隆数平均为11.5和6.0个,两组培养天数和细胞克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4.4,P<0.01;x2=2049.04,P<0.01).羊水镶嵌体检出34例,Ⅰ级水平25例,Ⅱ级水平7例,Ⅲ级水平2例,其中真性镶嵌体3例.结论 载片培养瓶对羊水细胞原位培养优于载片培养皿,羊水原位培养镶嵌体分级水平的研究对产前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Ⅱ级水平不能认为全是假性镶嵌体.

    作者:郭莉;尹爱华;潘小英;吴菁;傅文婷;王挺;刘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DC-SIGN和DC-SIGNR基因多态性分析与HIV-1易感性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DC-SIGN和DC-SIGN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基因频率在健康人群、HIV-1感染者和HIV-1长期暴露不感染人群(ES)的差别,探讨这两个基因与HIV-1长期暴露不感染的关系.方法 纳入三组研究对象,包括健康对照组(160例),HIV-1感染者组(267例),ES组(37例).扩增DC-SIGN和DC-SINGR基因的颈区重复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人群DC-SIGN基因型以7/7为主,等位基因呈低度多态性.DC-SIGNR基因型以7/7为主,等位基因呈高度多态性,出现了较多的非7/7基因型,其中等位基因6在三组间以及在HIV-1感染者和ES之间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SIGN基因多态性变异很低,对人群HIV-1易感性的研究意义不大;DC-SIGNR基因呈高度多态性,其低频率等位基因6可能是人群对HIV-1不易感的保护因素.

    作者:陈绮珊;李燕;徐慧芳;梁彩云;高凯;韩志刚;罗碧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广东省江门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江门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和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江门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江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4 08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88.90/10万、185.35/10万、263.66/10万;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蓬江区、鹤山市;2009-2011年共发生13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发病高峰为5-7月;报告5岁以下病例占总数的93.15%(22 430/24080),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73:1.结论 江门市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别、年龄差异,预防控制工作重点为托幼机构.

    作者:陈茂余;杨玉芳;洪海波;范湛丽;王立华;许坚锋;刘鹰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南京某大学低年级学生性态度、行为和性健康知识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低年级大学生性态度、行为和性健康知识状况,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以往同类型调查和项目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态度、性行为、生殖健康知识、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性健康知识和服务需求状况.结果 低年级大学生性态度性别差异大,男生性态度较开放,有性经历的男生(13.9%)明显多于女生(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32,P<0.01);对于人流危害的认识女生优于男生(P<0.05);对AIDS知识的知晓情况男生优于女生(P<0.05),但两者对避孕知识及性健康知识掌握均有所不足;男女生性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互联网、媒体和同伴;男女生希望提供的服务均依次为知识教育、生殖健康咨询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避孕方法.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咨询、性知识教育、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及避孕方法知识的教育非常迫切.

    作者:吴晓丽;吴江平;王苏立;李红啸;杨莉;梅士娟;胡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健康成人亮氨酸氨基肽酶参考值的调查

    目的 了解并逐步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参考值.方法 对体检健康者904例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LAP水平.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各年龄组间L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岁人群LAP检测结果高为(43.67±8.17) U/L,而≥60岁人群低为(35.75±7.41) U/L.男性LAP水平为(44.39±9.31) U/L,高于女性的(38.42±7.9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中间分布的95%可信限((-x)±1.96s)作为参考范围计算结果为:成人男性血清LAP参考值为(26~63) U/L,成人女性参考值为( 23~54) U/L.结论 建议不同性别使用不同的正常参考值,男性(26~63) U/L,女性(23~54) U/L.

    作者:胡芳;汪玉芳;司平;程中应;李仲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阿霉素对K562细胞凋亡及FAK mRNA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霉素体外作用于K562细胞后,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促进细胞凋亡情况,以及调节细胞周期和粘着斑激酶(FAK) mRNA基因,进一步探讨通过调控FAK表达,研究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不同时间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浓度阿霉素对K562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对K562细胞36 h后FAK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随着阿霉素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同一时间不同浓度之间比较,或者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凋亡,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率也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周期阻滞,多停留在S期;阿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FAK mRNA表达显著降低.阿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结论 阿霉素抑制分裂期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对细胞FAK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为进一步研究FAK基因表达的调控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王英;许吕宏;段朝晖;曹开源;罗金刚;许英;史沛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联合检测CA125、HE4和RBP4对预测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肿瘤相关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和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预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80例健康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CA125、HE4和RBP4水平.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比较各组合预测上皮性卵巢癌及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单个肿瘤标志物检测以RBP4的敏感性高(90%),CA125的特异性高(95%).联合两个肿瘤标志物检测以CA125+RBP4组合的敏感性高(95%),而CA125+HE4组合的特异性高(87.5%).在预测卵巢癌分期时,单个肿瘤标志物检测以RBP4的敏感性高(早期81.2%,晚期95.8%),而联合两个肿瘤标志物检测早期卵巢癌以CA125+ RBP4组合的敏感性高(93.8%).结论 应用CA125联合RBP4检测有助于卵巢癌的筛查且有助于预测卵巢癌的分期.

    作者:刘琛姝;王永莉;潘玉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低载量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和序列分析

    目的 对低载量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进行Q-PCR定量检测和BCP序列分析.方法 采用诺华公司NAT方法筛查35 332份献血者HBV DNA,有18例确认为HBsAg-/HBV DNA+,48例为可疑HBV DNA+血样,使用QPCR和Nested-PCR方法对48例可疑血样进行定量检测和BCP区域扩增和测序;并与野毒株BCP序列作比对分析.结果 从48例可疑HBV DNA+血样中成功应用Q-PCR定量检出HBV DNA阳性6例,均为隐匿性乙型肝炎(OBI),并获得6例BCP序列,发现在TA富含区的变异相对较多,1例样品发生缺失变异,6例OBI血样共有14个变异位点在BCP区域.结论 本方法能对可疑标本进行检测和定量,通过BCP区域的检测进行OBI的确认.

    作者:叶贤林;余雷;郑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广州市白云区一起登革热局部爆发流行的新特点

    目的 分析白云区2010年一起登革热爆发的流行病学新特点,为制定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清以ELISA法进行登革热IgM/IgG抗体检测,使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结果 本次疫情流行历时69 d,从8月22日至10月29日.共发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发病年龄小16岁,大82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占42.11%.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干部职工发病较高.19例病例主要分布在方圆500 m范围内,实验室确诊12例,检测结果显示,单份IgM阳性的6例,单份IgG抗体阳性的1例,IgM/IgG抗体双阳的有12例.9-10月以来BI持续超5,高达到41,BI平均数为13.8.结论 本次登革热爆发疫情呈现流行时间长、范围大、连续散发的新特点,应引起重视.

    作者:叶浩风;周勇;叶双岚;庞志明;陈英安;张颖;李钊宏;周伟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孕激素诱导的封闭因子在先兆流产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 通过检测先兆流产患者血清中孕酮及孕激素诱导的封闭因子(PIBF)的表达水平,探讨PIBF与先兆流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先兆流产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早孕妇女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孕酮及PIBF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孕妇的年龄、妊娠时间和血清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BF水平为(103.91 ±25.12)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62±24.3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孕酮水平与PIBF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对照组血清孕酮水平与PIBF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 PIBF表达降低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系,妊娠早期血清PIBF水平降低是引起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锦文;吴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腹膜后腔镜手术并发高二氧化碳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腹膜后腔镜手术高二氧化碳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麻醉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择期腹膜后腔镜手术患者40例,观测并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60 min (T2)、气腹后90 min(T3)、停气腹后30 min (T4)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并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如患者合并皮下气肿,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全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的PaO2均>100mmHg,SpO2均为100%,患者的HR、SBP、DBP和MAP基本平稳.与T0相比,T1、T2、T3患者PaCO2和PETCO2呈进行性升高,pH明显降低(P<0.05),T1、T2、T3高二氧化碳血症(PaCO2>50mmHg)发生率分别为10%、41%、75%;30例发生皮下气肿,其中轻度13例、中度12例、重度5例,5例重度皮气肿患者PaCO2高超过80 mmHg,PETO2高超过50mmHg;另有1例术中出现气胸.结论 腹膜后腔镜手术易发生高二氧化碳血症,气腹时间、皮下气肿严重程度等都为相关因素,提示麻醉期间应警惕高二氧化碳血症,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作者:贾强;夏中元;詹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广州市工作和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2.5浓度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主要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PM2.5浓度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标准及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类工作场所及公共场所,使用AM510便携式防爆智能数字粉尘仪进行30 min室内空气PM2.5的浓度检测,通过单因素以及多重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各类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61.17 μg/m3,其中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场所以及酒店、宾馆等食宿场所浓度较高,均值分别为98.80和76.59 μg/m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中心城区相比,县级市场所的PM2s浓度水平相对较低(Dunnett-t=-0.19,P=0.003).闻到油烟味或发现有人正在吸烟的场所的PM2.5浓度水平均高于未发现的(t=3.03,P=0.003;t=2.19,P=0.031);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室内PM2.5浓度高多与食宿或者交通场所、无禁烟标识、吸烟行为、闻到油烟有关.结论 广州市各类场所室内PM2.5浓度水平较高,在酒家、饭店等餐饮场所以及长途汽车站等交通站点污染较严重,应加强对这类场所的监管,保护公众健康.

    作者:梁伯衡;梁会营;刘维斯;秦鹏哲;冯晶;利耀辉;蒋琴琴;陈思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DL-C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探讨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HDL-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6例HBV感染者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BV DNA拷贝数,通过选择性抑制均相测定法分析血清HDL-C值;计算HBV DNA拷贝数与HDL-C的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血清HBV DNA拷贝数对数均值为(4.18±1.77 )/ml,分布范围为(1.38~7.85)/ml;血清HDL-C浓度均值为(1.30 ±0.29) mmol/L,分布范围为(0.66~2.01)mmol/L.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HDL-C水平存在负相关(r=-0.5346,P=0.0023).结论 HDL-C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作者:陈群蓉;谢春英;孙顺昌;曹建华;彭运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于EV71交叉保护抗原P1的前体蛋白B细胞抗原位点的预测

    目的 获得EV71 P1保守氨基酸序列COBRA EV71 P1和基于此序列的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信息.方法 从NCBI (http://www.ncbi.nlm.nih.gov/)上下载获取1970-2010年间世界各地暴发流行的包含P1或VP1基因片段的EV71源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根据VP1基因片段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对源序列进行基因分组;对多基因型的EV71 P1氨基酸源序列采用多序列比对,以优势氨基酸位点代替差异氨基酸位点的方法,获得EV71 P1保守序列(COBRA EV71 P1),并运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http://tools.immuneepitope.org/main/)在线预测工具和DNASTAR软件里的Protean模块,运用单参数和二级结构预测综合考虑的方法,对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 成功比对出COBRA EV71 P1氨基酸序列,预测结果发现在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第10-24,41-60,68-82,208-225,328-345,498-514,592-609,664-678,772-786和841-855位点均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和抗原指数,并且在二级结构上含有易形成抗原表位的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有可能是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优势表位.结论 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COBRA EV71 P1可能具有三个基因型EV71 P1前体蛋白的候选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为EV71重组多表位疫苗设计和多基因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叶鹏凌;江丽凤;高风华;冯谦谨;郭中敏;陆家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广州市6例克雅氏病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克雅氏病(CJD)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收集广州市报告的CJD患者共6例,均行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检查,14-3-3蛋白及PRNP基因检测.结果 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进行性痴呆(2例)和椎体外系症状(2例)为主.病例均无痴呆类疾病家族史和手术、脑垂体生长激素使用史.MRI检查显示,无特异性异常信号.脑电图检查结果,均出现弥漫性慢波,4例出现特征性的周期性三相波.3例14-3-3蛋白阳性,而PRNP基因序列分析均为无突变型.1例进行脑组织活检,蛋白酶K抗性朊蛋白(PK抗性PrP)阳性.结论 CJD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和持续动态的脑电图检查可能是CJD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作者:丁鹏;肖新才;陈纯;罗雷;杨智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年人群体力活动能耗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 分析体力活动与血脂的关系,为指导合理运动,防治血脂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招募40~65岁广州市民555例(男188例,女367例);用一周体力活动调查和三日体力活动记录2种方法调查体力活动情况;采空腹血样测定TC、TG、LDL和HDL.结果 活动总能耗低、中、高分别为(748.2±185.5)、(1223.7±138.8)、(1843.5±314.3)kcal/d,运动能耗低、中、高分别为(164.9±96.9)、(504.6±101.7)、(989.2±262.5) kcal/d.按三分位法分3组,控制性别、年龄、BMI后协方差分析TC随活动总能耗的增高而降低,TC、LDL随运动能耗的增高而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在职对象(n=201)的工作能耗分为低(691.2±117.1)kcal/d)、中(980.5±81.6) kcal/d)、高( 1502.2±355.5) kcal/d)3组,控制性别、年龄、BMI后协方差分析,工作能耗中、高组的TC水平低于能耗低组(P<0.05).结论 适当增加活动总能耗有利于改善血脂,本研究涉及的工作能耗范围内,中度工作能耗比轻度工作能耗更有利于维持正常血脂.

    作者:黄莉莉;罗小铭;谈晔;张波;苏宜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治疗过程中血清HCG、PROG、E2和CA125的动态监测

    目的 研究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治疗过程中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ROG)、雌二醇(E2)和糖链多肽抗原125(CA125)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动态监测在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于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61例及正常妊娠23例,以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为保胎治疗,动态监测其保胎治疗过程中体内HCG、PROG、E2和CA125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先兆流产患者HCG、PROG、E2和CA125水平分别为(6542.4±3769.5)mIU/ml、(19.1±6.7)ng/ml、(484.6±318.2) pg/ml和(36.8±19.3)U/ml,与正常妊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治疗后以不同妊娠结局分组,继续妊娠组(n=48)同难免流产组(n=13)两组相同时间点的监测结果比较,HCG、E2和CA125水平在治疗后第3天即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OG在第6天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先兆流产患者血清HCG、PROG、E2和CA125的变化情况,有助于疾病诊断、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

    作者:张薇;陈刚;向礼贤;吴茜;朱华强;胡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国蚊媒病流行现状及防治进展

    蚊类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是重要的医学昆虫之一,我国蚊媒病主要有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和淋巴丝虫病,均为我国法定传染病.其中淋巴丝虫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疟疾和乙型脑炎流行相对稳定,登革热流行区扩大,呈上升趋势,近来又新出现基孔肯雅热的流行.本文就近年来我国蚊媒病流行现状和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梦蕾;苏昊;吴焜;陈晓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