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预防作用

孙志超;黄新利;张瑞坚;齐超;高雷

关键词:靶控输注, 雷米芬太尼, 依托咪酯, 肌阵挛,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靶控输注前静脉注射0.03 mg/kg咪唑安定,按雷米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4组(R0、R2、R4、R6组),即0、2、4、6 ng/ml组,达到效应室平衡后5min,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肌阵挛的发生率及强度.结果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2 ng/ml以上明显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R0、R2和R4组插管后1min及2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高于插管前(P<0.05),而R6组插管后1 min及2min的MAP和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2 ng/ml以上即能有效抑制依托咪酯诱导时的肌阵挛,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6 ng/ml复合依托咪酯能有效抑制诱导时的肌阵挛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与脑脊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与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组(46例)、对照组(18人)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值,并与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与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无相关性.抗结核治疗8周后,结核性脑膜炎好转组的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值与恶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健康对照组;不能单一通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数值去判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严重程度以及预测其治疗效果.

    作者:徐建辉;陈永浩;林庆裕;刘志辉;谢贝;马志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深圳市龙岗区2010年流产妇女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流产妇女艾滋病(AIDS)相关影响因素,和HIV、HCV、梅毒的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完善AIDS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流产妇女监测哨点(龙岗区人民医院)的被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01名流产妇女中,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2.37%,HIV检测阳性1例,阳性率为0.25%;梅毒检测阳性4例,阳性率为1%;丙肝抗体阳性检测4例,阳性率为1%.结论 HIV发病率已向普通人群扩散,应加强流产妇女HIV知识的干预力度和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邹惠英;刘丽红;李观强;江白玲;邹丹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2001-2010年狂犬病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狂犬病近10年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广东省平远县、福建省武平县、江西省寻乌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01-2010年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共报告狂犬病例4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3/10万.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40%).发病地区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5∶1),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3.3%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 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狂犬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群众防病意识差、暴露后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和未注射狂犬疫苗是导致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良君;张学良;古庆发;何嘉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HIV、梅毒及HCV感染与相关高危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HIV、梅毒及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某戒毒所410名吸毒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HIV抗体和HCV抗体检测、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初筛检测,梅毒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确证试验(TP2PA)进一步确证,HIV-1确证实验用蛋白印迹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0名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为2.4%;梅毒抗体阳性72例,阳性率为17.6%;HCV抗体阳性186例阳性率为45.4%.HIV合并HCV感染10例,占2.4%;HCV合并梅毒感染34例,占8.3%;HIV合并HCV和梅毒感染4例,占1.0%.结论 吸毒人群中梅毒和HCV感染率较高,而HIV感染率尚较低,今后加强对吸毒人群的行为干预非常重要.

    作者:秦彦珉;谭京广;刘刚;王晓辉;石向东;杨小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采用相同血液透析方式进行透析,且血透后每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 100~150 U/kg皮下注射,但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丁1 g,而对照组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疗程12周.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hEPO用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提高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同时左卡尼丁能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杨俊生;王军;覃学勇;刘莉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福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利用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感染性腹泻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设置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病例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阳性菌株进行复核和分析.结果 福田区腹泻病例肠道致病菌感染率为8.59%,检测出病原体为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EPEC、EIEC、ETEC,不同性别、年龄段和户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情况不同季节感染情况不同,秋季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EPEC、EIEC、ETEC感染不同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福田区感染性腹泻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EPEC、EIEC、ETEC为主.

    作者:林志萍;张勇;莫浩联;牛姬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一起学校乙型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学校聚集性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期有多名学生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的虹口区某学校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3名症状典型病例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该校先后共有18名学生出现类流感症状,集中分布于教学楼一层一年级的两个班级,3名症状典型的病例的鼻咽拭子中有2例检出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结论 这是一起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学校聚集性疫情,发病原因与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后仍旧上课、周围学生密切接触传播有关.

    作者:杨吉星;杨芸;汤显;周杭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靶控输注前静脉注射0.03 mg/kg咪唑安定,按雷米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4组(R0、R2、R4、R6组),即0、2、4、6 ng/ml组,达到效应室平衡后5min,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肌阵挛的发生率及强度.结果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2 ng/ml以上明显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R0、R2和R4组插管后1min及2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高于插管前(P<0.05),而R6组插管后1 min及2min的MAP和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2 ng/ml以上即能有效抑制依托咪酯诱导时的肌阵挛,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6 ng/ml复合依托咪酯能有效抑制诱导时的肌阵挛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作者:孙志超;黄新利;张瑞坚;齐超;高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深圳市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戊型肝炎抗-HEV IgG抗体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戊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全市按行政级别由高到低分为区、街道办事处、工作站3层,每层均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抽样,对深圳市8个区1~59岁3 771名居民戊型肝炎抗体水平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戊型肝炎IgG抗体.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测3 771人,男性1 834人,抗体阳性率为23.72%,女性1 937人,抗体阳性率为23.64%.其中深圳户籍人口1 389人,抗体阳性率为19.08%;非深圳户籍人口2 382人,抗体阳性率为26.36%.不同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呈增长趋势.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低,为28.50%.结论 深圳市人群中抗-HEV IgG流行率与年龄、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有关,而与性别无关.深圳市戊肝的流行趋势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戊肝的监测.

    作者:邱亚群;张然;张仁利;扈庆华;石晓路;李迎慧;林一曼;江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pro-AVP和pro-ADM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血管加压素原(pro-AVP/CPP)和肾上腺髓质素原(pro-ADM)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203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础病史,利用肺炎严重指数(PSI)进行肺炎严重度评价,同时收集其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pro-AVP、pro-ADM及降钙素原(PCT),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根据不同的PSI评分分组,比较各组pro-AVP及pro-ADM浓度和PCT、CRP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血浆pro-AVP、pro-ADM及PCT水平随着患者PSI分级水平升高而升高,而CRP水平随患者PSI分级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不明显;研究结束时共有168例患者存活,死亡35例(17.2%),死亡病例患者血浆pro-AVP、pro-ADM、PCT及CRP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CAP患者的PSI评分均与pro-AVP、pro-ADM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 pro-AVP和pro-ADM可以作为CAP患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胡铭;冯培峰;刘波;陈敏;邱可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深圳市南山区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2011年南山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南山区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4种6 691例,年发病率为615.03/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死亡病例3例,年死亡率为0.18/10万.传染病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种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淋病、梅毒、痢疾和猩红热.结论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南山区的主要传染病,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等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作者:郑慧敏;戴传文;许艳子;吴楠;叶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江门市蓬江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江门市蓬江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情况及流行因素.方法 采用清水沉淀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在江门市的蓬江区选择5个镇(区),每个镇(区)选择1个自然村,每个村抽取500人进行人群及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2 501人,肝吸虫平均感染率为21.47%,5个自然村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70,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率也逐渐增高,男性41岁以上人群感染率高达50.12%,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55,P<0.05).检查了6种鱼共156条,鱼体内肝吸虫囊蚴平均检出率为9.62%;保虫宿主感染率以狗高,猫次之,未发现猪体感染.蓬江区各人群对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30.00%.结论 江门市蓬江区是华支睾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

    作者:刘鹰航;尹本康;郑南才;梁柏年;李凤玲;谭妍芳;吴尔明;罗春红;陈慧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卒中溶栓后出血性转化与临床预后研究

    目的 阐明中国汉族人急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性转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溶栓队列出血性转化和预后关系.结果 共纳入102例患者,男性44例(43.1%),女性58例(56.9%);年龄中位数73岁;溶栓无出血转化73例(74.5%),梗塞性出血12例(12.2%),脑实质性出血13例(13.3%).预后良好44例(43.6%),预后不良57例(56.4%).溶栓后ASPECT评分可预示出血性转化(OR 0.15)和预后不良(OR 0.20);血肌钙蛋白水平同样预示出血转化(OR 27.42)和不良结局(OR 12.16).其他独立影响因素为脉搏数(OR 2.18)和NIHSS评分(OR 2.00),但出血转化本身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溶栓后低ASPECT评分、基线高血肌钙蛋白水平、高NIHSS评分和高脉搏计数可以预测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出血性转化可能与预后无关.

    作者:林念童;陈苓;冼树清;潘速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深圳市2010-2011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粪便标本,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送三检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等土源性寄生虫虫卵,分析其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 在宝安、龙岗、福田、南山、光明5个区总计调查3 935人,感染人数19人,平均感染率为0.48%,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13%、0.28%、0.05%和0.03%;蛔虫、鞭虫、钩虫感染者每克粪便算术平均虫卵数分别为242、81.6和120,均为轻度感染.5个区中感染率高的是宝安区,为0.86%,低的是福田区,为0.13%,各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81,P>0.05).男女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56%和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感染率以<20岁(0.55%)、20~岁(0.60%)和30~岁(0.65%)这3个年龄组高.结论 深圳市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感染率低于2001-2004年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感染状况调查水平.

    作者:李晓恒;高世同;黄达娜;耿艺介;张仁利;谢旭;梅树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由于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产生血小板抗体,诱导新生儿发生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2例临床上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I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应用PCR-SSP法对患儿及父母进行HLA及HPA基因分型,根据相应的抗原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 22例NIT患儿中,14例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其中27.3%(6例)南HLA抗体引起,13.6%(3例)由HPA抗体引起,22.7%(5例)南HLA+HPA抗体引起;9.1%(2例)由于被动免疫性因素引起;27.3%(6例)由自身抗体引起.其中,同种免疫性抗体以抗HLA-A2、19,抗-B40及抗HPA-3a多见.结论 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主要以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主,临床产前诊断预防和产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晶;夏文杰;叶欣;徐秀章;邵媛;陈扬凯;丁浩强;罗广平;王嘉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复色1号凝胶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和皮肤刺激性考察

    目的 探讨复色1号凝胶剂的制备,考察复色1号凝胶剂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复色1号方水提取物为药物,卡波姆940、聚乙二醇4000等为辅料按凝胶的制备方法制成凝胶剂,采用恒温培养箱、冰箱、室温贮存及离心等方法考察凝胶的稳定性;用pH计测定复色1号方凝胶剂的pH值,并通过动物皮肤刺激实验和皮肤变态反应实验初步评价本制剂的安全性.结果 制作的凝胶剂质地均匀,性质稳定,常温及耐寒、耐热实验凝胶的外观色泽、稠度无明显变化,无分层和变色现象;离心实验凝胶无变粗、分层和沉淀现象,pH值的平均值为(5.96±0.012).皮肤刺激试验显示,本制剂对豚鼠皮肤无红斑、水肿和脱屑等刺激反应,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对大鼠皮肤无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结论 本配方制成的凝胶剂性状稳定,无明显皮肤刺激性及致敏性.

    作者:马玲玲;张明明;张丽军;陈燕松;杨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左旋多巴联合地昔帕明治疗帕金森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联合地昔帕明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伴有严重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服用地昔帕明和左旋多巴,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及左旋多巴,于治疗14d和30 d后分别利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和帕金森氏症生活品质问卷(PDQ-39)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两组的MADRS和PDQ39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MADRS评分(33.33±4.07)及PDQ39评分(36.20±6.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21±7.12)分和(42.53±9.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昔帕明对轻、中度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重度抑郁组P<0.05).结论 左旋多巴联合地昔帕明能在短期内有效改善P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地昔帕明对轻、中度抑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焦凤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宜兴市2005-201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宜兴市2005-2011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梅毒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4-2011年,宜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34.42%;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8.70%;梅毒分期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1.97%,其中隐性梅毒增长速度快;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30~岁、40~岁年龄组,其中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和40~岁组,女性发病集中在20~岁组和30~岁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发病多.结论 宜兴市梅毒发病率正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高危、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梅毒诊治,以有效遏制梅毒的流行.

    作者:张华君;周建刚;丁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应激性胃溃疡中Th1/Th2细胞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变化及凯时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应激性胃溃疡中Th1/Th2细胞和Th17/Treg细胞平衡的变化及凯时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应激组(S组)、脂微球空载体10 μg/kg组(L组)、凯时低剂量1μg/kg组(M组)和凯时高剂量10 μg/kg组(P组).大鼠经上述药物预处理后,制作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完成后采集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及血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Th1/Th2/Th17/Treg细胞相对应的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Foxp3 mRNA的表达量,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并评价胃溃疡指数(UI)及制作病理切片.结果 与N组比,S组UI加重,血浆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0.05),Gata-3 mRNA表达上调(P<0.05);RORγt与Foxp3 mRNA表达均下调(P<0.05),而T-bet/Gata-3比值下降(P<0.05).与S组比,P组UI减轻,血浆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Gata-3 mRNA表达下调(P<0.05),Foxp3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h1/Th2细胞和Th17/Treg细胞失衡有关.凯时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且在急性应激早期可能有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许德奖;杨威;赵国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山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中山市手足口病(HFMD)聚集性病例特征,为HFMD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中山市报告的HFMD聚集性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1年中山市共报告71起HFMD聚集性事件,其中2起达到突发疫情标准.4-5月为HMFD聚集性事件高峰期,事件数占67.6%(48/71).托儿所和幼儿园是主要发病场所,占91.3%(65/71).托儿所罹患率中位数为3.8%,幼儿园罹患率中位数为1.5%(Z=2.61,P<0.01).疾控部门介入越早,事件平均发病人数越少.结论 4-5月为HFMD聚集性病例高峰期,应加强托儿所和幼儿园HFMD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舒波;王曼;陈雪琴;孙映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