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植烷酸氧化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细胞内定位

孙明晶;胡水旺;夏高晓;姜勇

关键词:植烷酸氧化酶, 载体构建, 蛋白定位
摘要:目的 构建小鼠植烷酸氧化酶(Phyh)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 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RT-PCR扩增得到Phyh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NIH 3T3细胞;使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对重组质粒pcDNA3/HA.Phyh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及蛋白定位进行分析.结果 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pcDNA3/HA-Phyh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转染实验发现,该质粒能够在NIH 3T3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带HA标签的小鼠Phyh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NIH 3T3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hyh的细胞内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与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描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压力、健康危险性压力发生率的总体情况,并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方便抽样方法,应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慢性肝病问卷(CLDQ)和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调查162名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并与108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的压力和健康危险性压力发生率在CPSS的得分较对照组高(P<0.01,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在WHOQOL-BREF的4个领域和CLDQ的6个维度的得分均与压力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压力和健康危险性压力发生率较高;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压力呈负相关.

    作者:杨莉;林细吟;高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PTPN22 G788A和A10281188G与广东地区人群RA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PTPN22)基因多态性(rs33996649/G788A/R263Q和rs1310182/A10281188G)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东地区人群中218例RA患者以及22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PTPN22 G788A和A10281188G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计算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TPN22在788位点均为G等位基因,未检测到A等位基因,没有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存在;10281188位点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12.4%和13.3%(P>0.05).结论 广东地区人群PTPN22 788位点不存在多态性,G788A和A10281 188G基因位点与广东汉族人群RA的发病无相关性.

    作者:黄建军;裘宇容;孙德华;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益生菌补充与幼儿喘息性疾病发病风险的研究

    目的 探讨幼儿早期益生菌的补充与后期喘息性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6个月~1.5岁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78例(毛细支气管炎53例,婴幼儿哮喘25例),另外选取78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采用向家长书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询问各组婴儿既往病史、家族及个人过敏史、怀孕出生、婴幼儿喂养情况、生活条件以及孕期和出生后益生菌补充情况等.结果 生命早期(孕期以及出生后)益生菌的补充是幼儿期喘息性疾病发病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且这种保护作用与益生菌补充时间关系密切而与补充菌种数关系不大.结论 生命早期益生菌的补充可能有利于喘息性疾病的预防,但还需要临床干预研究予以证实.

    作者:方文;郭小芳;叶鑫;门晓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人瘦素基因的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构建人瘦素基因和蛋白转导肽Tat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转入酿酒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融合瘦素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脂肪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以此cDNA为模板扩增瘦素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YES2-Tat-leptin,转入酿酒酵母表达菌株INVSc1诱导表达Tat-leptin融合蛋白,利用相关在线软件对融合瘦素蛋白相关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 鉴定,酿酒酵母成功表达融合蛋白Tat-leptin.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获得了融合瘦素蛋白的相关生物学特性.结论 Tat-leptin融合蛋白在酿酒酵母中成功表达,并对融合瘦素蛋白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预测,为消化道基因治疗肥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韩晋云;郑文岭;宋艳斌;姜茂竹;王妮莎;马文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AFP增强子驱动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肝癌细胞杀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人AFP增强子驱动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体外靶向杀伤肝癌细胞效应.方法 构建人AFP增强子驱动的pAFP-CDNA3.1-TK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转染肝癌细胞,检测TK 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GCV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pAFP-CDNA3.1-TK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在AFP阳性HepG2细胞中检测到TK mRNA和蛋白表达,添加GCV 可特异性地杀伤HepG2细胞,而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生长不受影响.结论 AFP增强子驱动的TK/GCV自杀基因系统可以靶向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

    作者:庄树彤;秦颖;朱宝和;廖允军;王成友;夏荣;刘美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某外资企业工人亚健康状态的临床亚型分析

    目的 了解工人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临床表现及临床亚型.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东莞市某外资企业的2 580名工人进行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中医证候调查表,以文献回顾、专家讨论的方法确立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 亚健康状态现患率为72.7%,其临床表现涉及到躯体、心理及社会等多种症状,其中疲倦乏力、头痛、头晕、容易感冒、怕热、情绪低落、时常叹气、腰背酸痛、失眠多梦等为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临床表现;根据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应用因子分析,可将亚健康分为疲劳型亚健康、失眠型亚健康、疼痛型亚健康、二便异常型亚健康、眼涩咽干型亚健康、妇女经带不调型亚健康、性亚健康、体质偏颇型亚健康、社会型亚健康、心理型亚健康等10个亚型.结论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存在多种临床亚型.

    作者:陈淑娟;刘艳艳;黄建华;孙晓敏;李俊;余克强;李玉萍;杨洪玲;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009年泉州市鼠疫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泉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捕鼠,并对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染蚤率和蚤指数;采用鼠疫RPHA和IHA法等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2009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134只,鼠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分别占51.15%和26.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3,P=0.019);总鼠密度5.71%,其中山区和沿海地区鼠密度分别为(4.84%±1.51%)、(6.58%±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7,P=0.297);鼠体总蚤指数和染蚤率分别为1.16和31.52%;印鼠客蚤指数为1.06,游离蚤指数为0.008,这些指标在山区和沿海地区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鼠疫实验室检测用4种方法均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 褐家鼠仍是泉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作者:李锋平;张庆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异丙酚促进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

    目的 异丙酚对于成年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对异丙酚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给予BrdU后,分别用10、50、100μg/ml的异丙酚进行处理,并同时设立溶媒对照和空白对照.24 h后.采用免疫染色显示BrdU阳性细胞,DAPI复染细胞核.细胞存活率采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测定.人工计数BrdU阳性细胞和固缩细胞核的比例.用Fura 2-AM检测胞浆内Ca2+浓度.分别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CREB和磷酸化CREB的表达位置和水平.结果 低浓度(10μg/ml)异丙酚不能促进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而中浓度(50μg/ml)和高浓度异丙酚(100μg/ml)则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其增殖.异丙酚提高了BrdU阳性细胞的比例.细胞死亡率在处理前后维持在低水平上(<2%).异丙酚显著提高了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胞浆内的游离Ca2+浓度.异丙酚处理前后,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均能表达CREB和磷酸化CREB,但是异丙酚干预后,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内磷酸化CREB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异丙酚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水平,这是细胞存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胞浆内Ca2+浓度以及CREB磷酸化水平的升高有关.

    作者:陶涛;赵振龙;张雅婷;古妙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冷冻联合中药及α-2b干扰素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冷冻联合中药及α-2b干扰素凝胶外用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冷冻治疗后,皮损处予中药外洗,同时予α-2b干扰素凝胶外用,对照组(60例)给予冷冻治疗后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2个月,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33%和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冻联合中药及α-2b干扰素凝胶外用治疗肛周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好,可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

    作者:李书考;李领娥;胡素叶;宋丽;王丽芳;张国锋;周雷贵;李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庆市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全民食盐加碘是否影响甲亢发病升高.方法 抽取碘盐覆盖率较高的永川区1个乡和碘盐覆盖率较低的涪陵区2个乡,以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1990-2008年逐年甲亢发病情况;收集历年碘盐监测资料;采集成人尿液检测碘含量;FT3、FT4升高,TSH降低,有甲亢临床表现者诊断为甲亢;趋势检验(F)、t检验和X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7-2008年碘盐覆盖率,永川区为93.8%~100.0%;涪陵2005年及其以前为22.5%~72.78%,2006-2008年为86.55%~97.22%.尿碘中位数永川为271.43μg/L,显著高于涪陵的130.68μg/L(P<0.05).共发现甲亢病例234例,食用碘盐前(1990-1996)年均甲亢发病率永川为5.92/10万,涪陵为4.55/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碘盐后(1997-2008)年均甲亢发病率永川为40.51/10万,显著高于涪陵的12.19/10万(P<0.01),食用碘盐后两地的发病率显著上升(P<0.05).患甲亢相对危险度永川为6.84,涪陵为2.68.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小12岁,大82岁,症状为多食、多饮、体重下降、心悸、眼球突出、多汗和甲状腺肿.结论 全民食用碘盐后甲亢发病率升高,存在碘过量,应降低食盐加碘浓度.

    作者:肖邦忠;廖文芳;李心术;罗兴建;吴成果;徐世斌;张仁平;廖云贞;陈亚琳;谢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郴州市部分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郴州市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现状,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郴州市6所学校部分初中生作为检测对象,采用2007年WHO年龄别身高筛查生长迟滞,年龄别体质指数筛查消瘦,计算两类营养不良检出率.参照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计算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 调查2 566人,生长迟滞率发生为4.36%,消瘦率为6.39%,超重率为9.63%,肥胖率为2.1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生长迟滞、消瘦发生率男女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郴州市初中学生的消瘦和肥胖的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仍需要重视生长迟滞及男生超重、肥胖的预防.

    作者:蒙艳斌;贺莉萍;黄晓;唐海波;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慢性疲劳发生过程中小鼠血清皮质酮的动态变化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的动态变化,探讨在亚健康状态中慢性疲劳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120只,完全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正常对照0、4、9、16、23 d组和模型:0、4、9、16、23 d组,每组12只.正常组小鼠自由饮食,模型各组小鼠置于水深为0.5 cm的塑料盒内18 h/d.负7%体重力竭游泳以检测疲劳程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orT含量.结果 正常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体重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时间逐渐下降,从第9天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小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体重显著减轻(P<0.01);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下降,第4天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orT第4天开始升高,第16天达分泌高峰(P<0.01),随后逐渐下降,但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显著升高(P<0.05).结论 随着小鼠疲劳的加重,血清CorT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提示肾上腺皮质代偿性功能亢进后有功能衰退的趋势,可能是慢性疲劳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之一.

    作者:黄建华;刘艳艳;陈淑娟;孙晓敏;杨洪玲;余克强;孙学刚;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流行率调查

    目的 调查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抗-HAV IgG)流行率.方法 2008 年在广州市南方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采集20岁以上5个年龄组正常人群血清500份,应用雅培(Abbott)公司抗-HAV IgG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血清中的抗-HAV IgG,分析人群中抗-HAV IgG流行率.结果 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抗-HAV IgG总流行率为72.2%(361/500),男性人群阳性率为73.2%(230/314),女性人群阳性率70.4%(131/186).2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和60岁以上组抗-HAV IgG阳性率分别为52.8%(56/106)、52.5%(63/120)、82.5%(94/114)、89.8%(88/98)和96.8%(60/62),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 目前广州市20~39岁组人群抗-HAV IgG阳性率较低,建议对该人群的易感者进行甲型肝炎疫苗免疫.

    作者:吴小东;李文凡;杨生义;刘学恩;杨洁;周彬;庄辉;侯金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郑州市某医院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为了解郑州市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尤其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甲醛一乙酸乙酯一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该地区某医院住院病人4 836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 检出肠道寄生虫6种,总感染率为1.26%,发现了卡耶坦氏环孢子虫感染病例,且感染率高,为0.45%;蓝氏贾第鞭毛虫、圆线虫和钩虫感染率次之;混合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为0.02%.结论 郑州市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机会性原虫感染病例增加,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孙艳茹;席建伟;姚惠霞;许金玲;王鹤磊;王强;齐萌;徐利纳;张龙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检测人ANP基因表达的应用

    目的 建立心房钠尿肽(AN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基因表达产物为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样本中的心房钠尿肽含量进行相对定量,比较不同样本组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熔解曲线中熔解峰单一.肺癌患者胸腔样本的ANP含量为对照样本的4.68倍,血清样本为对照样本的16.03倍.结论 所建立的AN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肺癌患者胸腔液和血清中ANP的含量明显增高.

    作者:李军涛;王海;周颖;杨光宇;张全新;朱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人A群、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检测及分析

    目的 利用横断面基线调查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人血清中A群和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水平,为外来劳务工人流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深圳市罗湖区、龙岗区、宝安区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50人份以上,3个监测点共选择1003人,采用间接ELESA法(定量)检测血清中抗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效价.结果 共检测1003份血清标本,外来劳务工人A群和C群流脑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0.78μg/ml、2.71 μg/ml.A群和C群流脑血清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3.7%、6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不同籍贯外来劳务工人A群流脑抗体保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人C群流脑抗体保护率明显低于A群,为了预防可能存在的流脑C群流行和暴发,提示应加强外来劳务工C群流脑多糖疫苗免疫接种.

    作者:刘涛;程锦泉;扈庆华;肖锦辉;陈应坚;卓菲;刘军;刘开钳;钟学飘;潘彩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十堰地区恶性肿瘤患者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十堰地区恶性肿瘤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恶性肿瘤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十堰市太和医院217例恶性肿瘤患者粪便,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 217例肿瘤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8.8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9.58%和47.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放疗、化疗+放疗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38.46%、37.88%和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别的肿瘤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是:呼吸系统为37.50%、消化系统为60.78%、乳腺为38.89%、其他(包括脑瘤、肾上腺瘤、甲状腺瘤等)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隐孢子虫感染,可能与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作者:朱敬;朱名胜;王绍基;宋明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SCN1A基因Exons7-21 C》T多态位点与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SCNlA基因Exon 7-21 C>T多态位点在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中国汉族人中收集155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和135例正常人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CNIA基因的第7编码外显子及与mRNA剪接有关的内含子进行筛查,对发现异常洗脱峰者进行测序并应用SPSS 11.5分析结果.结果 135例正常人中,SCN1A Exon 7-21 C>T 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74、0.444、0.082,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6、0.304.155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中,SCNlA Exon 7-21 C>T 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90、0.439、0.071,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10、0.290.实验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N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Exon 7-21 C>T与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无相关性.

    作者:高玫梅;秦兵;石奕武;于美娟;邓维意;廖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早期诊断输卵管外异位妊娠的临床初探

    目的 探讨临床上提高输卵管外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准确率的途径.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输卵管以外部位的异位妊娠的术前超声诊断情况.结果 33例患者22例在术前确诊,9例误诊,2例漏诊.结论 经阴道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金玉华;苏健;吴敏;程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母婴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PPROM单胎妊娠的537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孕23-32+6周PPROM患者的死产率为83.3%,新生儿死亡率为63.3%,围产存活新生儿发病率与孕33-36+6周的PPROM患者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PROM患者的围产儿结局与破膜孕周密切相关.结论 孕23-32+6周PPROM的早产儿预后较差,在保守治疗期间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终止妊娠,而孕33-36+6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作者:陈艳红;苏春宏;贺芳;陈敦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