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检测人ANP基因表达的应用

李军涛;王海;周颖;杨光宇;张全新;朱伟

关键词:心房钠尿肽, 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 建立心房钠尿肽(AN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基因表达产物为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样本中的心房钠尿肽含量进行相对定量,比较不同样本组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熔解曲线中熔解峰单一.肺癌患者胸腔样本的ANP含量为对照样本的4.68倍,血清样本为对照样本的16.03倍.结论 所建立的AN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肺癌患者胸腔液和血清中ANP的含量明显增高.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瘦素基因的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构建人瘦素基因和蛋白转导肽Tat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转入酿酒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融合瘦素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脂肪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以此cDNA为模板扩增瘦素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YES2-Tat-leptin,转入酿酒酵母表达菌株INVSc1诱导表达Tat-leptin融合蛋白,利用相关在线软件对融合瘦素蛋白相关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 鉴定,酿酒酵母成功表达融合蛋白Tat-leptin.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获得了融合瘦素蛋白的相关生物学特性.结论 Tat-leptin融合蛋白在酿酒酵母中成功表达,并对融合瘦素蛋白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预测,为消化道基因治疗肥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韩晋云;郑文岭;宋艳斌;姜茂竹;王妮莎;马文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与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描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压力、健康危险性压力发生率的总体情况,并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方便抽样方法,应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慢性肝病问卷(CLDQ)和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调查162名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并与108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的压力和健康危险性压力发生率在CPSS的得分较对照组高(P<0.01,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在WHOQOL-BREF的4个领域和CLDQ的6个维度的得分均与压力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压力和健康危险性压力发生率较高;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压力呈负相关.

    作者:杨莉;林细吟;高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州市水源水、出厂水及珠江广州河段微囊藻毒素污染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和珠江广州河段微囊藻毒素(MCs)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广州市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和珠江广州河段水样超声破碎微囊藻毒素并过滤后采用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所采水源水和出厂水各6个样品中,有2个水源水样本MCs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μg/L).出厂水亦可检出MCs,但与相应的水源水相比,浓度均明显下降且没有超出标准规定的限制.珠江广州河段的16个样品检测结果提示珠江水中也存在有MCs污染,个别河段MCs浓度大于1μg/L.结论 本调查结果提示广州市水源水、出厂水及珠江广州河段均存在MCs污染且个别样品浓度较高,应引起充分重视.

    作者:陈建玲;李文学;张全新;周颖;陈雯;朱伟;刘华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Hsa-mir-196b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Has-mir-196b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以正常人外周血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通过却Hpa I/Xho I双酶切及其后的连接将其插入Lentilox 3.7(pLL-3.7)质粒中.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pLL-3.7-mir-196b、pCMV-VSV-G和pCMV-dR8.91三质粒系统共感染HEK-293F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将所得病毒悬液梯度稀释后感染HEK293FT细胞,以检测病毒滴度,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感染后Has-mir-196b的表达变化.结果 PCR及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pLL-3.7-mir-196b重组质粒.所得慢病毒上清滴度为(7.2±101)×107TU/ml.感染慢病毒的239FT细胞中,Has-mir-196b的表达量相对于未感染细胞提高了约24倍.结论 成功构建Has-mir-196b慢病毒表达载体.

    作者:向星宇;马文丽;宋艳斌;姜茂竹;王妮莎;郑文岭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植烷酸氧化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细胞内定位

    目的 构建小鼠植烷酸氧化酶(Phyh)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 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RT-PCR扩增得到Phyh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NIH 3T3细胞;使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对重组质粒pcDNA3/HA.Phyh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及蛋白定位进行分析.结果 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pcDNA3/HA-Phyh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转染实验发现,该质粒能够在NIH 3T3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带HA标签的小鼠Phyh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NIH 3T3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hyh的细胞内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孙明晶;胡水旺;夏高晓;姜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嗜肺军团菌MompS抗原二级结构分析及表位预测

    目的 分析嗜肺军团菌MompS抗原的二级结构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初步判断其活性多肽所在区域.方法 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MompS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亲水性、理化性质、可及性、免疫原性和可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其抗原表位.结果 MompS存在多个潜在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分布于三个区域:M1(353-546)、M2(1-215)、M3(216-399).体外实验证明,所预测抗原表位区域基本能与免疫血清发生抗原特异性反应.结论 应用DNA Star和胞外区在线分析软件能够成功预测MompS抗原的B细胞表位,M3区域可用于后续的活性肽表位筛选区域.

    作者:许颖;陈建平;关望;牛钦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探索其对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12 h.继之用25 μmol/L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进行损伤,然后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以及采用DHE探针测定荧光强度间接反映胞内活性氧(ROS)含量,以评价白藜芦醇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受β淀粉样损伤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而用10、100 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则能提高该细胞的存活率(P<0.05),但1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的细胞存活率并无明显变化;荧光检测显示,蛋白损伤使得荧光强度增高(P<0.05),1μmol/L白藜芦醇处理组荧光强度大于阳性对照组,其余各组荧光强度均小于阳性对照组(P<0.05);蛋白损伤可导致细胞LDH漏出量增加(P<0.05),1 μmol/L白藜芦醇使得LDH漏出增加(P<0.05),而10、1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组,细胞LDH漏出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受到β淀粉样蛋白损伤后,白藜芦醇能减少LDH的漏出及有效降低胞内ROS水平,从而显示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江;陈清;周浩;高璐璐;孔丹莉;俞守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郑州市某医院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为了解郑州市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尤其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甲醛一乙酸乙酯一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该地区某医院住院病人4 836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 检出肠道寄生虫6种,总感染率为1.26%,发现了卡耶坦氏环孢子虫感染病例,且感染率高,为0.45%;蓝氏贾第鞭毛虫、圆线虫和钩虫感染率次之;混合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为0.02%.结论 郑州市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机会性原虫感染病例增加,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孙艳茹;席建伟;姚惠霞;许金玲;王鹤磊;王强;齐萌;徐利纳;张龙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义及其脑组织氧分压变化

    目的 探求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2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并且符合GCS≤8分,术前以及术后行PbtO2持续监测,同时行血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aO2)测定;分析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经过手术的干预,8、24、48、72 h后PbtO2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预后死亡组中,术后8、24、48 h PbtO2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生与插入监测电极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脑组织氧分压测定是一种安全、灵敏、可靠的局部脑组织氧监测方法,可反映出重型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持续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可判断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

    作者:林劲芝;瞿文军;柯以铨;罗衡山;王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流行率调查

    目的 调查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抗-HAV IgG)流行率.方法 2008 年在广州市南方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采集20岁以上5个年龄组正常人群血清500份,应用雅培(Abbott)公司抗-HAV IgG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血清中的抗-HAV IgG,分析人群中抗-HAV IgG流行率.结果 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抗-HAV IgG总流行率为72.2%(361/500),男性人群阳性率为73.2%(230/314),女性人群阳性率70.4%(131/186).2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和60岁以上组抗-HAV IgG阳性率分别为52.8%(56/106)、52.5%(63/120)、82.5%(94/114)、89.8%(88/98)和96.8%(60/62),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 目前广州市20~39岁组人群抗-HAV IgG阳性率较低,建议对该人群的易感者进行甲型肝炎疫苗免疫.

    作者:吴小东;李文凡;杨生义;刘学恩;杨洁;周彬;庄辉;侯金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途径对骨髓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途径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的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为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 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培养体系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免疫磁珠方法纯化;用慢病毒载体制备RelB shRNA慢病毒,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观察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MHC-II、CD86和CD40的表达,设LPS-DC对照组、未处理组和LPSRNAi RelB DC组.结果 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MHC-II、CD86和CD40均低水平表达,显著低于成熟Dc表面分子的表达(P<0.05),且经LPs刺激后(LPS RNAi RelB DC)DC表面上述三类分子的表达水平仍显著低于LPS-DC组(P<0.05),与未处理组(immature DC)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相当.结论 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低,呈现出致耐受的树突状细胞的特点,是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包杰;王前;郑磊;熊石龙;姜朝新;裘宇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SCN1A基因Exons7-21 C》T多态位点与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SCNlA基因Exon 7-21 C>T多态位点在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中国汉族人中收集155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和135例正常人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CNIA基因的第7编码外显子及与mRNA剪接有关的内含子进行筛查,对发现异常洗脱峰者进行测序并应用SPSS 11.5分析结果.结果 135例正常人中,SCN1A Exon 7-21 C>T 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74、0.444、0.082,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6、0.304.155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中,SCNlA Exon 7-21 C>T 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90、0.439、0.071,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10、0.290.实验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N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Exon 7-21 C>T与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无相关性.

    作者:高玫梅;秦兵;石奕武;于美娟;邓维意;廖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我院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趋势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为院内感染的重要代表菌及临床分离率较高的菌株,在我院PA占所有菌株检出率的24.5%、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的35.4%.通过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期间4个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并与同期非重症监护室的病区进行比较,分析PA产碳青霉烯酶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对其他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icro 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数据的分析采用WHONET软件.结果 4年间我院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数为559株,依次为:内科ICU 272株、外科ICU 149株、急诊ICU 126株、儿科ICU 12株.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重症监护室感染菌株.P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耐药的菌株产生多重甚至广泛耐药的几率较高.结论 4年间我院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严重,尤其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增加.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机制,产生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检出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冯雪琴;兰海丽;卢兰芬;吴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AFP增强子驱动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肝癌细胞杀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人AFP增强子驱动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体外靶向杀伤肝癌细胞效应.方法 构建人AFP增强子驱动的pAFP-CDNA3.1-TK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转染肝癌细胞,检测TK 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GCV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pAFP-CDNA3.1-TK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在AFP阳性HepG2细胞中检测到TK mRNA和蛋白表达,添加GCV 可特异性地杀伤HepG2细胞,而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生长不受影响.结论 AFP增强子驱动的TK/GCV自杀基因系统可以靶向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

    作者:庄树彤;秦颖;朱宝和;廖允军;王成友;夏荣;刘美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庆市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全民食盐加碘是否影响甲亢发病升高.方法 抽取碘盐覆盖率较高的永川区1个乡和碘盐覆盖率较低的涪陵区2个乡,以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1990-2008年逐年甲亢发病情况;收集历年碘盐监测资料;采集成人尿液检测碘含量;FT3、FT4升高,TSH降低,有甲亢临床表现者诊断为甲亢;趋势检验(F)、t检验和X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7-2008年碘盐覆盖率,永川区为93.8%~100.0%;涪陵2005年及其以前为22.5%~72.78%,2006-2008年为86.55%~97.22%.尿碘中位数永川为271.43μg/L,显著高于涪陵的130.68μg/L(P<0.05).共发现甲亢病例234例,食用碘盐前(1990-1996)年均甲亢发病率永川为5.92/10万,涪陵为4.55/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碘盐后(1997-2008)年均甲亢发病率永川为40.51/10万,显著高于涪陵的12.19/10万(P<0.01),食用碘盐后两地的发病率显著上升(P<0.05).患甲亢相对危险度永川为6.84,涪陵为2.68.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小12岁,大82岁,症状为多食、多饮、体重下降、心悸、眼球突出、多汗和甲状腺肿.结论 全民食用碘盐后甲亢发病率升高,存在碘过量,应降低食盐加碘浓度.

    作者:肖邦忠;廖文芳;李心术;罗兴建;吴成果;徐世斌;张仁平;廖云贞;陈亚琳;谢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郴州市部分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郴州市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现状,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郴州市6所学校部分初中生作为检测对象,采用2007年WHO年龄别身高筛查生长迟滞,年龄别体质指数筛查消瘦,计算两类营养不良检出率.参照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计算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 调查2 566人,生长迟滞率发生为4.36%,消瘦率为6.39%,超重率为9.63%,肥胖率为2.1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生长迟滞、消瘦发生率男女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郴州市初中学生的消瘦和肥胖的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仍需要重视生长迟滞及男生超重、肥胖的预防.

    作者:蒙艳斌;贺莉萍;黄晓;唐海波;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热休克蛋白70的功能及其在寄生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也称应激蛋白,具有分子伴侣活性.外源性HSP70能被宿主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识别,引起前炎症反应及获得性免疫应答,而自体HSP70则具有抗炎效应.在近的研究中还发现HSP70具有佐剂功效,能增强机体对其他抗原肽的免疫应答反应.HSP70在寄生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何思杰;吕志跃;吴忠道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慢性疲劳发生过程中小鼠血清皮质酮的动态变化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的动态变化,探讨在亚健康状态中慢性疲劳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120只,完全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正常对照0、4、9、16、23 d组和模型:0、4、9、16、23 d组,每组12只.正常组小鼠自由饮食,模型各组小鼠置于水深为0.5 cm的塑料盒内18 h/d.负7%体重力竭游泳以检测疲劳程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orT含量.结果 正常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体重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时间逐渐下降,从第9天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小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体重显著减轻(P<0.01);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下降,第4天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orT第4天开始升高,第16天达分泌高峰(P<0.01),随后逐渐下降,但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显著升高(P<0.05).结论 随着小鼠疲劳的加重,血清CorT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提示肾上腺皮质代偿性功能亢进后有功能衰退的趋势,可能是慢性疲劳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之一.

    作者:黄建华;刘艳艳;陈淑娟;孙晓敏;杨洪玲;余克强;孙学刚;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早期诊断输卵管外异位妊娠的临床初探

    目的 探讨临床上提高输卵管外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准确率的途径.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输卵管以外部位的异位妊娠的术前超声诊断情况.结果 33例患者22例在术前确诊,9例误诊,2例漏诊.结论 经阴道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金玉华;苏健;吴敏;程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磷酸鞘氨醇受体2在LPS介导的内皮细胞高通透性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在脂多糖(LPS)刺激后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LPS介导的内皮细胞高通透性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和时间的LPS刺激培养的ECV 304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S1PR2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1PR2蛋白的变化,TRITC荧光标记白蛋白漏出法测定单层内皮细胞的通透系数Pa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1PR2 mRNA和S1PR2蛋白在LPS(500 ng/ml)刺激24 h后以及在LPS(1 000 ng/ml)刺激12 h显著增加(P<0.01);S1PR2拮抗剂JTE-013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P<0.05).结论 S1PR2在LPS引起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静;李巧琴;刘红霞;陈波;李强;郭晓华;黄巧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