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义及其脑组织氧分压变化

林劲芝;瞿文军;柯以铨;罗衡山;王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脑组织氧分压
摘要:目的 探求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2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并且符合GCS≤8分,术前以及术后行PbtO2持续监测,同时行血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aO2)测定;分析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经过手术的干预,8、24、48、72 h后PbtO2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预后死亡组中,术后8、24、48 h PbtO2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生与插入监测电极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脑组织氧分压测定是一种安全、灵敏、可靠的局部脑组织氧监测方法,可反映出重型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持续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可判断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外资企业工人亚健康状态的临床亚型分析

    目的 了解工人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临床表现及临床亚型.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东莞市某外资企业的2 580名工人进行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中医证候调查表,以文献回顾、专家讨论的方法确立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 亚健康状态现患率为72.7%,其临床表现涉及到躯体、心理及社会等多种症状,其中疲倦乏力、头痛、头晕、容易感冒、怕热、情绪低落、时常叹气、腰背酸痛、失眠多梦等为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临床表现;根据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应用因子分析,可将亚健康分为疲劳型亚健康、失眠型亚健康、疼痛型亚健康、二便异常型亚健康、眼涩咽干型亚健康、妇女经带不调型亚健康、性亚健康、体质偏颇型亚健康、社会型亚健康、心理型亚健康等10个亚型.结论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存在多种临床亚型.

    作者:陈淑娟;刘艳艳;黄建华;孙晓敏;李俊;余克强;李玉萍;杨洪玲;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植烷酸氧化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细胞内定位

    目的 构建小鼠植烷酸氧化酶(Phyh)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 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RT-PCR扩增得到Phyh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NIH 3T3细胞;使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对重组质粒pcDNA3/HA.Phyh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及蛋白定位进行分析.结果 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pcDNA3/HA-Phyh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转染实验发现,该质粒能够在NIH 3T3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带HA标签的小鼠Phyh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NIH 3T3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hyh的细胞内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孙明晶;胡水旺;夏高晓;姜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母婴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PPROM单胎妊娠的537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孕23-32+6周PPROM患者的死产率为83.3%,新生儿死亡率为63.3%,围产存活新生儿发病率与孕33-36+6周的PPROM患者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PROM患者的围产儿结局与破膜孕周密切相关.结论 孕23-32+6周PPROM的早产儿预后较差,在保守治疗期间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终止妊娠,而孕33-36+6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作者:陈艳红;苏春宏;贺芳;陈敦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与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描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压力、健康危险性压力发生率的总体情况,并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方便抽样方法,应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慢性肝病问卷(CLDQ)和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调查162名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并与108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的压力和健康危险性压力发生率在CPSS的得分较对照组高(P<0.01,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在WHOQOL-BREF的4个领域和CLDQ的6个维度的得分均与压力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压力和健康危险性压力发生率较高;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压力呈负相关.

    作者:杨莉;林细吟;高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流行率调查

    目的 调查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抗-HAV IgG)流行率.方法 2008 年在广州市南方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采集20岁以上5个年龄组正常人群血清500份,应用雅培(Abbott)公司抗-HAV IgG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血清中的抗-HAV IgG,分析人群中抗-HAV IgG流行率.结果 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抗-HAV IgG总流行率为72.2%(361/500),男性人群阳性率为73.2%(230/314),女性人群阳性率70.4%(131/186).2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和60岁以上组抗-HAV IgG阳性率分别为52.8%(56/106)、52.5%(63/120)、82.5%(94/114)、89.8%(88/98)和96.8%(60/62),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 目前广州市20~39岁组人群抗-HAV IgG阳性率较低,建议对该人群的易感者进行甲型肝炎疫苗免疫.

    作者:吴小东;李文凡;杨生义;刘学恩;杨洁;周彬;庄辉;侯金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义及其脑组织氧分压变化

    目的 探求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2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并且符合GCS≤8分,术前以及术后行PbtO2持续监测,同时行血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aO2)测定;分析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经过手术的干预,8、24、48、72 h后PbtO2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预后死亡组中,术后8、24、48 h PbtO2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生与插入监测电极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脑组织氧分压测定是一种安全、灵敏、可靠的局部脑组织氧监测方法,可反映出重型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持续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可判断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

    作者:林劲芝;瞿文军;柯以铨;罗衡山;王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掌握本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在全年各月份均发育繁殖,幼虫密度高峰主要分布于5~8月份,其密度变动与气温、雨量和孳生地环境状况有关,气温是影响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雨量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消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白纹伊蚊孳生地在不同环境分布.结论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变动规律与气候因素和孳生地分布环境有关.分析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立白纹伊蚊种群预测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子锵;胡志刚;江毅民;李成玲;麦伟麟;伍浩荣;曹虹;张复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人瘦素基因的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构建人瘦素基因和蛋白转导肽Tat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转入酿酒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融合瘦素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脂肪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以此cDNA为模板扩增瘦素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YES2-Tat-leptin,转入酿酒酵母表达菌株INVSc1诱导表达Tat-leptin融合蛋白,利用相关在线软件对融合瘦素蛋白相关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 鉴定,酿酒酵母成功表达融合蛋白Tat-leptin.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获得了融合瘦素蛋白的相关生物学特性.结论 Tat-leptin融合蛋白在酿酒酵母中成功表达,并对融合瘦素蛋白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预测,为消化道基因治疗肥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韩晋云;郑文岭;宋艳斌;姜茂竹;王妮莎;马文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益生菌抑制大肠埃希菌K1株黏附与侵袭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三联活菌片中的益生菌对大肠埃希菌K1株在肠上皮黏附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大肠埃希菌K1株与Lovo细胞共孵育,采用黏附性抑制和竞争性排除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K1株黏附侵袭于Lovo细胞的数量,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益生菌对大肠埃希菌K1株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将Sprague Dawley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益生菌和致病菌)与对照组(致病菌).应用活菌计数法,对各组乳鼠肠道和血液中大肠埃希菌K1株进行定量检测,观察益生菌对大肠埃希菌K1株血行转移的拮抗作用.结果 益生菌在体外能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K1株黏附侵袭于Lovo细胞(P<0.01),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益生菌能显著降低大肠埃希菌K1株诱导的细胞凋亡(P<0.01);益生菌能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K1株的生长与血行转移,患菌血症的乳鼠数鼍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三联活菌片中益生菌能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K1株对肠上皮的黏附损伤和血行转移.

    作者:郝小燕;赵卫;曹虹;龙敏;张文炳;彭亮;黄胜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异丙酚促进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

    目的 异丙酚对于成年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对异丙酚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给予BrdU后,分别用10、50、100μg/ml的异丙酚进行处理,并同时设立溶媒对照和空白对照.24 h后.采用免疫染色显示BrdU阳性细胞,DAPI复染细胞核.细胞存活率采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测定.人工计数BrdU阳性细胞和固缩细胞核的比例.用Fura 2-AM检测胞浆内Ca2+浓度.分别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CREB和磷酸化CREB的表达位置和水平.结果 低浓度(10μg/ml)异丙酚不能促进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而中浓度(50μg/ml)和高浓度异丙酚(100μg/ml)则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其增殖.异丙酚提高了BrdU阳性细胞的比例.细胞死亡率在处理前后维持在低水平上(<2%).异丙酚显著提高了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胞浆内的游离Ca2+浓度.异丙酚处理前后,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均能表达CREB和磷酸化CREB,但是异丙酚干预后,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内磷酸化CREB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异丙酚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水平,这是细胞存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胞浆内Ca2+浓度以及CREB磷酸化水平的升高有关.

    作者:陶涛;赵振龙;张雅婷;古妙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益生菌补充与幼儿喘息性疾病发病风险的研究

    目的 探讨幼儿早期益生菌的补充与后期喘息性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6个月~1.5岁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78例(毛细支气管炎53例,婴幼儿哮喘25例),另外选取78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采用向家长书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询问各组婴儿既往病史、家族及个人过敏史、怀孕出生、婴幼儿喂养情况、生活条件以及孕期和出生后益生菌补充情况等.结果 生命早期(孕期以及出生后)益生菌的补充是幼儿期喘息性疾病发病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且这种保护作用与益生菌补充时间关系密切而与补充菌种数关系不大.结论 生命早期益生菌的补充可能有利于喘息性疾病的预防,但还需要临床干预研究予以证实.

    作者:方文;郭小芳;叶鑫;门晓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十堰地区恶性肿瘤患者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十堰地区恶性肿瘤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恶性肿瘤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十堰市太和医院217例恶性肿瘤患者粪便,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 217例肿瘤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8.8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9.58%和47.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放疗、化疗+放疗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38.46%、37.88%和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别的肿瘤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是:呼吸系统为37.50%、消化系统为60.78%、乳腺为38.89%、其他(包括脑瘤、肾上腺瘤、甲状腺瘤等)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隐孢子虫感染,可能与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作者:朱敬;朱名胜;王绍基;宋明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途径对骨髓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途径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的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为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 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培养体系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免疫磁珠方法纯化;用慢病毒载体制备RelB shRNA慢病毒,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观察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MHC-II、CD86和CD40的表达,设LPS-DC对照组、未处理组和LPSRNAi RelB DC组.结果 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MHC-II、CD86和CD40均低水平表达,显著低于成熟Dc表面分子的表达(P<0.05),且经LPs刺激后(LPS RNAi RelB DC)DC表面上述三类分子的表达水平仍显著低于LPS-DC组(P<0.05),与未处理组(immature DC)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相当.结论 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低,呈现出致耐受的树突状细胞的特点,是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包杰;王前;郑磊;熊石龙;姜朝新;裘宇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慢性疲劳发生过程中小鼠血清皮质酮的动态变化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的动态变化,探讨在亚健康状态中慢性疲劳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120只,完全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正常对照0、4、9、16、23 d组和模型:0、4、9、16、23 d组,每组12只.正常组小鼠自由饮食,模型各组小鼠置于水深为0.5 cm的塑料盒内18 h/d.负7%体重力竭游泳以检测疲劳程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orT含量.结果 正常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体重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时间逐渐下降,从第9天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小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体重显著减轻(P<0.01);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下降,第4天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orT第4天开始升高,第16天达分泌高峰(P<0.01),随后逐渐下降,但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显著升高(P<0.05).结论 随着小鼠疲劳的加重,血清CorT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提示肾上腺皮质代偿性功能亢进后有功能衰退的趋势,可能是慢性疲劳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之一.

    作者:黄建华;刘艳艳;陈淑娟;孙晓敏;杨洪玲;余克强;孙学刚;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动物寄生虫病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目的 构建<动物寄生虫病学>网络教学平台,初步应用于教学,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课程网络平台,网络平台设计时坚持自主性、开放性、双向互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平台包括课程概况、师资队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研究、学科建设、试题试卷、答疑系统、相关链接、新动态等模块以及相应的子栏目.选择一个班级进行教学应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效果反馈,并通过与上一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和学生评教得分进一步比较教学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了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并进行了初步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结论 网络教学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本课程初步成为了一门有自身特色、教学内容新颖生动、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教学效果较好的课程,提升了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许金俊;陶建平;王小波;吴力力;高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家蚕蚕蛹过敏原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克隆、表达家蚕蚕蛹过敏原几丁质酶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提取家蚕的总RNA,RT-PCR克隆家蚕过敏原几丁质酶的全长基因,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家蚕几丁质酶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结果 成功克隆家蚕主要变应原几丁质酶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该基因含有长度为1 66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5个氨基酸.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 500,电点为5.78,编码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的家蚕几丁质酶基因的同源性为99%.结论 成功克隆家蚕蚕蛹主要过敏原几丁质酶基因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为家蚕蚕蛹过敏原几丁质酶的重组表达和免疫活性鉴定等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硕;黄钟;罗新萍;刘志刚;陈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冷冻联合中药及α-2b干扰素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冷冻联合中药及α-2b干扰素凝胶外用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冷冻治疗后,皮损处予中药外洗,同时予α-2b干扰素凝胶外用,对照组(60例)给予冷冻治疗后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2个月,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33%和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冻联合中药及α-2b干扰素凝胶外用治疗肛周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好,可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

    作者:李书考;李领娥;胡素叶;宋丽;王丽芳;张国锋;周雷贵;李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磷酸鞘氨醇受体2在LPS介导的内皮细胞高通透性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在脂多糖(LPS)刺激后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LPS介导的内皮细胞高通透性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和时间的LPS刺激培养的ECV 304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S1PR2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1PR2蛋白的变化,TRITC荧光标记白蛋白漏出法测定单层内皮细胞的通透系数Pa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1PR2 mRNA和S1PR2蛋白在LPS(500 ng/ml)刺激24 h后以及在LPS(1 000 ng/ml)刺激12 h显著增加(P<0.01);S1PR2拮抗剂JTE-013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P<0.05).结论 S1PR2在LPS引起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静;李巧琴;刘红霞;陈波;李强;郭晓华;黄巧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东省佛山市某镇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佛山市某镇白纹伊蚊的季节消长情况,为当地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诱捕器进行4d为一周期的成蚁诱捕以及诱卵现场实验,并根据季节的诱捕结果估算白纹伊蚊的密度消长情况.结果 2008年秋季至2009年夏季,4次实验共捕获成蚊282只,包括白纹伊蚊161只;收集蚊卵5954个.实验结果显示四个季度之间蚊媒密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诱蚊诱卵指数(MOI)(X2=52.172,P<0.000),诱蚊指数(MI)(X2=47.664,P<0.000),诱卵指数(OI)(x2=44.525,P<0.000),诱蚊密度指数(MDI)(F=17.448,P<0.000),蚊卵密度指数(EDI)(F=13.454,P<0.000).结论 当地白纹伊蚊夏秋两季的阳性指数与密度指数均比冬春两季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夏末秋初是蚊媒密度的高峰.本次实验结果与传统监测指标所反映的密度变化趋势一致.

    作者:刘彬;俞守义;陈清;任旭琦;向文龙;罗灿;胡贵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郴州市部分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郴州市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现状,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郴州市6所学校部分初中生作为检测对象,采用2007年WHO年龄别身高筛查生长迟滞,年龄别体质指数筛查消瘦,计算两类营养不良检出率.参照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计算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 调查2 566人,生长迟滞率发生为4.36%,消瘦率为6.39%,超重率为9.63%,肥胖率为2.1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生长迟滞、消瘦发生率男女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郴州市初中学生的消瘦和肥胖的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仍需要重视生长迟滞及男生超重、肥胖的预防.

    作者:蒙艳斌;贺莉萍;黄晓;唐海波;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