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方式对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文;郭小芳;叶鑫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 哮喘, 儿童
摘要:目的 调查影响儿童哮喘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防治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的118例哮喘儿童.根据是否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系统规范用药情况分为依从性良好(41例)、依从性中等(46例)以及依从性差(31例)三组,采取问卷的方法 ,对118例哮喘儿童的缓解期治疗方案及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和咨询.结果 患儿居住环境、主要监护人对哮喘知识的了解、治疗信心、药物安全性认识、学历、制定哮喘治疗书面计划、专人监督用药、定期复诊咨询等与哮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具有关联性;在校正了上述影响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后,发现口服顺尔宁治疗患儿的依从性明显好于普米克气雾剂治疗的哮喘患儿的依从性,后者放弃治疗的发生风险是前者的1.39倍.结论 影响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是多种的,在其中药物的治疗方式上,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较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更好.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绞痛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变化

    目的 通过检测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了解hsCRP及MIF在其中的变化.方法 6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55例健康志愿者,以ELISA法检测分析其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变化.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12.93±3.67)mg/L及MIF水平(23.60±6.31)μg/L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4.37±1.28)mg/L,MIF(9.89±1.04)μg/L]及对照组[hsCRP(3.51±1.47)mg/L,MIF(9.58±1.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对照组hsCRP及MIF水平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hsCRP及MI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有明显升高,对hsCRP及MIF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高危冠心病患者.

    作者:徐向明;何坚;贺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冠心病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βG252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β G252A(TNF-β)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测定63例冠心病患者及10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NF-β第一内含子含有1 069位核苷酸A→G多态位点的基因片段,Neo I内切酶进行限制性酶切反应.结果 63例冠心病患者和103例正常对照TNF-β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浆中TNF水平,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清TNF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性反应在冠心病病程中起重要作用.TNF-β G252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无关联.

    作者:钟欢妹;黎耀晃;江炳章;李红民;林成绍;柳息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广州市2004-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4-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HFRS抗体与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4-2007年共检出HFRS患者337例,年发病率0.59/10万~0.92/10万(平均0.73/10万),病死率0.89%.病例多为青壮年男性民工及商业服务者,主要分布于海珠和天河等地,发病高峰主要在春秋季.鼠间疫情监测显示鼠密度为10.3%,总带毒率为3.6%(160/4457),优势鼠为褐家鼠,带毒率为4.8%(132/2756).结论 广州HFRS疫情有上升趋势,应加大疫情监测力度,认真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刘远;蒋力云;鲁恩洁;董智强;狄飚;吴新伟;杨智聪;王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表现的肺结核的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肺结核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特点,提高不典型肺结核诊断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9例首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后诊断为肺结核病例的主要临床参数归纳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热79.49%(31/39),中度发热7.69%(3/39),低热7.69%(3/39),体温正常5.13%(2/39),发热者以午后和夜间为主者71.79%(28/39),不规则发热23.08%(9/39);痰涂阳性10例,阴性29例;胸片:尖后段12例(30.77%),前段5例(12.82%),中叶或舌叶2例(5.13%),下叶背段15例(38.46%),基底段8例(20.51%).斑片影19例(48.72%),多形态影12例(30.77%),团块影8例(20.51%),其中空洞2例(5.13%).β内酰胺联合阿奇霉素改善4例、无改善2例、加重18例;影像加重83.3%(20/24)、改进8.33%(2/24).氟喹诺酮类改善12例、加重2例;影像无变化57.89%(11/19)、加重42.11%(8/19).抗结核1周体温正常21例,2周体温正常18例.1周复查胸片吸收8例、2周后吸收25例,抗结核1~2个月吸收6例,其中胸膜增厚2例.结论 以肺炎为表现的不典型肺结核诊断困难,午后或夜间发热,结核好发部位,抗感染效果不佳需要警惕肺结核诊断.影像学尤其螺旋CT检查有利于结核的早期诊断.可疑结核慎用氟喹诺酮,可用α内酰胺和大环内酯类诊断性治疗.

    作者:吴本权;唐先锋;刘慧;黄静;张文先;周宇麒;张天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LXSN-EGFP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体内外表达的研究

    目的 构建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观察该报告基因在动物体内外表达情况以及对靶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质粒pEGFP-C1为模板进行PCR反应,获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片段,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EGFP,转染PA317包装细胞后收集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转染人多型性脑胶质瘤细胞SW038-C2,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EGFP作为报告基因在体内外的表达情况以及对靶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 成功克隆携带有E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该载体经包装细胞包装后可有效转染人多型性脑胶质瘤细胞SW038-C2并在体内外稳定表达,对靶细胞及其所成肿瘤的生长无抑制.高表达GFP的靶细胞形态变得细长,FACS检测约有98%的细胞表达GFP,体外培养6个月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衰减,而低表达GFP的靶细胞形态无变化,FACS检测有30.7%细胞表达GFP.结论 该载体可在体内外成功表达,对靶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高表达GFP的靶细胞有一定形态上的变化;使用GFP作为报告基因,检测到的病毒载体转染率比实际偏低.

    作者:赵宁;郭中敏;陈系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副粘病毒Tianjin株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 建立检测副粘病毒Tianjin株的RT-PCR方法 ,为临床标本的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副粘病毒Tianjin株F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以Tianjin株总RNA逆转录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然后对该方法 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将该方法 应用于临床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的检测.结果 通过此方法 成功扩增出约500 bp的预期条带.将Tianjin株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为1:1280)稀释到320倍时仍可出现阳性条带,对新城疫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人副流感病毒Ⅰ型、柯萨奇病毒B3m株、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及鸡胚尿囊液的PER检测结果 均呈阴性.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BALF标本中,其中2例阳性,阳性率为2.38%,与本实验室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 相接近.结论 建立的副粘病毒Tianjin株RT-PCR检测方法 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 ,为患病儿童中Tianjin株感染情况的调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石立莹;李梅;何健民;李晓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深圳市4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掌握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脑脊液标本,用血平板进行细菌培养、分离,PCR鉴定.结果 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夏季,均为男性,手部均有外伤且有生猪肉接触史.脑脊液中分离的细菌经生化和PCR检测结果 为猪链球菌Ⅱ型.病例经治疗均脱离了危险.结论 4例病例均为散发疫情,相互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传播途径为接触被猪链球菌污染的生猪肉经破损皮肤而传染.应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肉食品加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

    作者:孔东锋;张小岚;梅树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探讨

    为了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将来的临床检验诊断中与时俱进,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对高职高专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提出了若干思考.

    作者:蒋传命;黄泽智;杨秦;陈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计算机检索CNKI、VIP等数据库.按两个纳入标准分别纳入有关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采用QUADAS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利用Metadise1.4计算各个研究的合并DOR.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进行合并受试者诊断特征曲线(SROC)分析,获得SROC曲线下面积(AUC).用Review Manager5软件进行其它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按照标准一,纳入8个研究;按照标准二,纳入7个研究.8个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X2=3.28,P=0.858,I2=0.0%).8个研究合并敏感度为0.914,合并特异度为0.935,AUC为0.9783;7项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X2=3.24,P=0.779,12=0.0%),合并敏感度为0.876,合并特异度为0.943,AUC为0.9578.结论 从目前的研究看,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是很好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王凤平;刘飞;王前;裘宇容;芮勇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广州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广州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效果.方法 对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满6个月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比较其在接受治疗前后的吸毒、性行为、违法活动及社会家庭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 接受6个月的治疗后,近1个月使用毒品率从100%下降至13.8%(X2=98.378,P<0.01);注射吸毒率由95.4%下降至12.3%(X2=90.257,P<0.01);过去3个月被公安机关逮捕的比例从12.3%下降到3.1%(X2=3.973,P<0.05);获得工作情况方面有所改善(X2=7.900,P<0.01).结论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可以减少受治者毒品的使用、减少与吸毒有关的高危行为、减少与吸毒有关的违法犯罪、有效恢复受治者家庭及社会功能.

    作者:赵宇腾;徐慧芳;樊莉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对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牵拉损伤后三磷酸腺苷(ATP)释放的影响,探索其对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培养12 h后,进行牵拉损伤,检测不同实验组星形胶质细胞内、外ATP含量,并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的测定.结果 牵拉损伤使星形胶质细胞分泌ATP明显增加,相反细胞内ATP含量明显下降(P<0.05);1 μmol白藜芦醇能够使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ATP分泌进一步增加(P<0.05);而100 μmol白藜芦醇能减少损伤后ATP分泌(P<0.05).对细胞进行LDH漏出量的检测发现,牵拉损伤能够使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量增加(P<0.05),1 μmol白藜芦醇进一步加剧了LDH漏出(P<0.05),100 μmol白藜芦醇能够有效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P<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受到牵拉损伤后,100 μmol白藜芦醇能够减少其ATP释放,且能够减少LDH漏出,进而对星形胶质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周浩;陈清;孔丹莉;郭江;王茜;俞守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辣椒素受体拮抗剂治疗避水应激引起内脏痛觉过敏作用

    目的 研究避水应激引起内脏痛觉敏感性的变化及特异性辣椒素受体(VR1)拮抗剂辣椒平与非特异性VR1拮抗剂钌红对避水应激引起内脏痛觉过敏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4只分为无应激对照组(Neg组,n=18)、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2)、辣椒平治疗组(CZP组,n=12)、钌红治疗组(RR组,n=12),Neg组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为直肠内注入生理盐水组、直肠内注入辣椒素组、直肠扩张组,NS组、CZP组和RR组只分为直肠内注入辣椒素组和直肠扩张组两小组,每小组均为6只动物.给予避水应激.每天1 h连续10 d.第11天Neg组与NS组腹腔注射溶媒,CZP组腹腔注射辣椒平,RR组腹腔注射钌红,30 min后每小组6只动物直肠内注入生理盐水或辣椒素,进行疼痛评分,或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进行腹直肌肌电记录.结果 避水应激引起动物对直肠注射辣椒素敏感性增加,腹腔注射辣椒平与钌红均能抑制注射辣椒索引起的疼痛反应;避水应激也引起动物CRD刺激后腹直肌肌电活动增加,腹腔注射辣椒乎与钉红均能降低肌电活动的增加幅度,而钌红则完全抑制肌电活动的增加.结论 辣椒素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避水应激引起的内脏痛觉过敏,辣椒素受体参与内脏痛觉过敏的发生过程.

    作者:季文进;梁杰贤;赵国栋;洪迅;李真;李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人源脂肪细胞SH2B1β基因的克隆表达

    目的 获取人源脂肪细胞SH2B1β基因序列,构建SH2B1β-pET28a(+)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对其进行表达.方法 利用RT-PCR方法 从人源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RNA中扩增出SH2B1β的cDNA片段,并插入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IPTG诱导表达带6xHis标签的融合蛋白.结果 PCR和酶切电泳鉴定结果 显示SH2B1β基因克隆人载体中,测序结果 证实克隆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人源SH2B1β序列相符,SDS-PAGE电泳结果 表明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75 000的目的蛋白.结论 成功获取了人源脂肪细胞的SH2B1β基因,并在BL21(DE3)中高效表达目的蛋白,为下一步表达纯化SH2B1β重组蛋白及蛋白的初步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邱国真;陈白虹;曲戎梅;付琛颖;董文其;魏威;王文敬;王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的比较

    目的 通过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 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提供参考.方法 以腺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为样品,分别以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方法 提取核酸,核酸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的比值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核酸中腺病毒拷贝数浓度,并记录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 所需的操作时间.结果 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方法 提取核酸的A260/A280的比值依次为1.85532、1.7377、1.81474和1.43934,核酸中腺病毒拷贝数浓度依次为4.9×105 copies/mL、3.94×103 copies/mL、2.66×10 copies/mL和6.15×106 copies/mL,提取核酸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5、15、0.5和0.5 h.结论 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 中,蛋白酶K法简单快捷、成本低廉,适合一般实验室使用;苯酚法适合用于提取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的核酸;病毒DNA/RNA试剂盒的优点是操作时间短,得到的病毒核酸纯度较高;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病毒的核酸损耗少,操作步骤少,适用于临床标本的腺病毒核酸检测.

    作者:关文达;秦笙;王丹芬;杨子峰;莫自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青蒿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青蒿素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疟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青蒿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很低.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发现青蒿素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与转移,终诱导其凋亡.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青蒿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燕飞;朱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早期肾损害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池晓霞;陈剑雄;屠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02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1 021例通过ART获得的临床妊娠者,通过直接询问或电话随访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21例妊娠者中,分娩838例(82.08%),单胎642例(76.61%),多胎196例(23.39%),流产132例(12.93%),异位妊娠41例(4.02%),分娩情况失随访10例(0.98%),畸形儿10例(1.19%),分娩男婴540个、女婴495个,新鲜胚胎移植后早期流产率为10.76%,明显高于冻融胚胎移植(FET)后的5.08%(P<0.01),多胎的早产率、剖宫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P<0.01).结论 重视ART技术带来的多胎、早产、流产及异位妊娠等并发症.密切关注ART后代的出生缺陷.

    作者:易艳红;黄睿;吴敬之;黄翠玉;王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联合测定癌胚抗原的应用

    目的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与磁粒子捕获免疫发光法(ICA)联合测定血癌胚抗原(CEA)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预先用ELISA对检测CEA的血清标品进行分组,然后根据浓度级别分组冉检测血清CEA的浓度.结果 ELISA和ICA联合检测血CEA,可大大节约非常昂贵的ICA试剂,又能快速发出检验报告.结论 该方法 无论是医院或者病患者都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作者:郑定容;周伟;杨文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登革减毒疫苗研究新进展及面临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登革病毒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散,登革疫苗的研制成为一个严峻的国际性问题.减毒疫苗是目前有希望研制成功的,其中传统减毒活疫苗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新型减毒疫苗也显示了自己的优势,但仍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就登革减毒疫苗研究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史潇;郑学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YFRA21-1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3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30例肝病患者,其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者192例,非原发性肝癌者13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330例肝病患者的血清CYFRA21-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CYFRA21-1水平PHC组为(9.73±1.02)ng/mL,非PHC患者为(1.33±0.26)ng/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学分型的PHC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清中CYFRA21-1水平对HPC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荷玲;魏青;周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