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国真;陈白虹;曲戎梅;付琛颖;董文其;魏威;王文敬;王萍
目的 了解妇幼医院无乳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情况,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妇幼医院临床患者各类临床标本作无乳链球菌培养,经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的菌株171株.结果 171株无乳链球菌株中血培养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率高,其次为脐带分泌物,临床分布以新生儿病区高,其次为产科病区.药敏结果 显示171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敏感或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敏感,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70.8%和55.6%.结论 为防止无乳链球菌感染和新耐药菌株的出现,临床应重视对无乳链球菌的培养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 选择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段纯;李素丽;王宏;胡运月;朱岩;龙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为了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将来的临床检验诊断中与时俱进,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对高职高专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提出了若干思考.
作者:蒋传命;黄泽智;杨秦;陈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广州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效果.方法 对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满6个月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比较其在接受治疗前后的吸毒、性行为、违法活动及社会家庭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 接受6个月的治疗后,近1个月使用毒品率从100%下降至13.8%(X2=98.378,P<0.01);注射吸毒率由95.4%下降至12.3%(X2=90.257,P<0.01);过去3个月被公安机关逮捕的比例从12.3%下降到3.1%(X2=3.973,P<0.05);获得工作情况方面有所改善(X2=7.900,P<0.01).结论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可以减少受治者毒品的使用、减少与吸毒有关的高危行为、减少与吸毒有关的违法犯罪、有效恢复受治者家庭及社会功能.
作者:赵宇腾;徐慧芳;樊莉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避水应激引起内脏痛觉敏感性的变化及特异性辣椒素受体(VR1)拮抗剂辣椒平与非特异性VR1拮抗剂钌红对避水应激引起内脏痛觉过敏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4只分为无应激对照组(Neg组,n=18)、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2)、辣椒平治疗组(CZP组,n=12)、钌红治疗组(RR组,n=12),Neg组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为直肠内注入生理盐水组、直肠内注入辣椒素组、直肠扩张组,NS组、CZP组和RR组只分为直肠内注入辣椒素组和直肠扩张组两小组,每小组均为6只动物.给予避水应激.每天1 h连续10 d.第11天Neg组与NS组腹腔注射溶媒,CZP组腹腔注射辣椒平,RR组腹腔注射钌红,30 min后每小组6只动物直肠内注入生理盐水或辣椒素,进行疼痛评分,或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进行腹直肌肌电记录.结果 避水应激引起动物对直肠注射辣椒素敏感性增加,腹腔注射辣椒平与钌红均能抑制注射辣椒索引起的疼痛反应;避水应激也引起动物CRD刺激后腹直肌肌电活动增加,腹腔注射辣椒乎与钉红均能降低肌电活动的增加幅度,而钌红则完全抑制肌电活动的增加.结论 辣椒素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避水应激引起的内脏痛觉过敏,辣椒素受体参与内脏痛觉过敏的发生过程.
作者:季文进;梁杰贤;赵国栋;洪迅;李真;李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广州市城乡接合部的结核病疫情及社区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现状,分析疫情变化及流行趋势.考核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广州市城乡接合部的黄埔、天河、白云、芳村四个新区的6个调查点进行调查,通过结素试验、X线及痰结核菌检查发现肺结核病人.随机抽取流调点的10周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询问5个基本结核病防治知识,涉及预防、症状、传播途径、治疗措施等.结果 实际检查10 923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22例,涂阳肺结核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201.41/10万,菌阳患病率和涂阳患病率均为18.31/10万.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实际调查507人,平均知晓率为52.5%,文化程度高和男性人群的知晓率高,青少年和老年人群的知晓率低.结论 广州城乡接合部结核病疫情较2000年广州市平均疫情有上升趋势,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未达到60%的目标,女性、青少年和老年、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应成为结核病教育的重点对象.
作者:何志青;胡贵方;薛植强;梁珏;雷宇;郭婉如;陈亚安;林茵;欧阳彩虹;黄光亮;陈素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3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30例肝病患者,其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者192例,非原发性肝癌者13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330例肝病患者的血清CYFRA21-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CYFRA21-1水平PHC组为(9.73±1.02)ng/mL,非PHC患者为(1.33±0.26)ng/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学分型的PHC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清中CYFRA21-1水平对HPC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荷玲;魏青;周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胚胎干细胞(ES细胞)囊胚腔注射的方法 构建嵌合体小鼠自发性肿瘤.方法 连续80周每周观察嵌合体小鼠的肿瘤发生情况,选取同龄相关品系小鼠各10只作为对照组.处死发生肿瘤的小鼠并且病理学检查,提取肿瘤组织的基因组DNA.用PCR方法 检测性别决定区(SRY)基因判断肿瘤的品系来源.结果 13只嵌合体小鼠中有3只(全为雌性)发生自发性肿瘤,分别为腺癌、皮下恶性畸胎瘤、淋巴瘤.肿瘤细胞来源于注射的ES细胞而非受体囊胚.对照组野生型小鼠未见肿瘤发生.结论 ES细胞囊胚腔注射的方法 构建嵌合体小鼠具有较高的自发肿瘤发生率,可作为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作者:马芸;黄冰;邓新燕;陈系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菌--气单胞菌,归类为气单胞菌科(以前隶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确认的已有14个气单胞菌表型种和16个基因种.气单胞菌不仅是某些水生生物的重要病原菌,其属中的一些种也可致人类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还可引起广泛的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蜂窝织炎、胆囊炎等,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的腹膜炎、败血症等医院内严重感染.病理机制与其毒力因子密切相关,主要的毒力因子有:外毒素(具溶血性、肠毒性和细胞毒性)、胞外酶和粘附因子等.可能是几种毒力因子相互协同或共同作用的结果 .气单胞菌耐药性日趋严重,TEM-型β-内酰胺酶是其耐药的主要形式.在感染性疾病中已居显著位置,重视气单胞菌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分析,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远泉;钟政荣;沈继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检测副粘病毒Tianjin株的RT-PCR方法 ,为临床标本的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副粘病毒Tianjin株F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以Tianjin株总RNA逆转录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然后对该方法 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将该方法 应用于临床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的检测.结果 通过此方法 成功扩增出约500 bp的预期条带.将Tianjin株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为1:1280)稀释到320倍时仍可出现阳性条带,对新城疫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人副流感病毒Ⅰ型、柯萨奇病毒B3m株、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及鸡胚尿囊液的PER检测结果 均呈阴性.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BALF标本中,其中2例阳性,阳性率为2.38%,与本实验室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 相接近.结论 建立的副粘病毒Tianjin株RT-PCR检测方法 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 ,为患病儿童中Tianjin株感染情况的调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石立莹;李梅;何健民;李晓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与磁粒子捕获免疫发光法(ICA)联合测定血癌胚抗原(CEA)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预先用ELISA对检测CEA的血清标品进行分组,然后根据浓度级别分组冉检测血清CEA的浓度.结果 ELISA和ICA联合检测血CEA,可大大节约非常昂贵的ICA试剂,又能快速发出检验报告.结论 该方法 无论是医院或者病患者都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作者:郑定容;周伟;杨文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INHA的表达、纯化,以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INHA基因以及去信号肽的INHA基因,将其都分别构建到原核表达系统并分离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58 000的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INHA融合蛋白.用分离纯化后的INHA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获得抗INHA的多克隆抗体.结果 成功地获得INHA基因,并且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于大肠杆菌中,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显示,该抗体能特异性地与INHA的抗原以及胎盘组织产生明显免疫亲和反应.结论 建立原核高效稳定INHA表达系统,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为进一步获得高特异性的抗体奠定基础.
作者:李月;吴英松;杨学习;谢美娟;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了解hsCRP及MIF在其中的变化.方法 6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55例健康志愿者,以ELISA法检测分析其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变化.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12.93±3.67)mg/L及MIF水平(23.60±6.31)μg/L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4.37±1.28)mg/L,MIF(9.89±1.04)μg/L]及对照组[hsCRP(3.51±1.47)mg/L,MIF(9.58±1.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对照组hsCRP及MIF水平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hsCRP及MI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有明显升高,对hsCRP及MIF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高危冠心病患者.
作者:徐向明;何坚;贺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β G252A(TNF-β)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测定63例冠心病患者及10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NF-β第一内含子含有1 069位核苷酸A→G多态位点的基因片段,Neo I内切酶进行限制性酶切反应.结果 63例冠心病患者和103例正常对照TNF-β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浆中TNF水平,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清TNF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性反应在冠心病病程中起重要作用.TNF-β G252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无关联.
作者:钟欢妹;黎耀晃;江炳章;李红民;林成绍;柳息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1 021例通过ART获得的临床妊娠者,通过直接询问或电话随访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21例妊娠者中,分娩838例(82.08%),单胎642例(76.61%),多胎196例(23.39%),流产132例(12.93%),异位妊娠41例(4.02%),分娩情况失随访10例(0.98%),畸形儿10例(1.19%),分娩男婴540个、女婴495个,新鲜胚胎移植后早期流产率为10.76%,明显高于冻融胚胎移植(FET)后的5.08%(P<0.01),多胎的早产率、剖宫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P<0.01).结论 重视ART技术带来的多胎、早产、流产及异位妊娠等并发症.密切关注ART后代的出生缺陷.
作者:易艳红;黄睿;吴敬之;黄翠玉;王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影响儿童哮喘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防治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的118例哮喘儿童.根据是否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系统规范用药情况分为依从性良好(41例)、依从性中等(46例)以及依从性差(31例)三组,采取问卷的方法 ,对118例哮喘儿童的缓解期治疗方案及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和咨询.结果 患儿居住环境、主要监护人对哮喘知识的了解、治疗信心、药物安全性认识、学历、制定哮喘治疗书面计划、专人监督用药、定期复诊咨询等与哮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具有关联性;在校正了上述影响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后,发现口服顺尔宁治疗患儿的依从性明显好于普米克气雾剂治疗的哮喘患儿的依从性,后者放弃治疗的发生风险是前者的1.39倍.结论 影响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是多种的,在其中药物的治疗方式上,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较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更好.
作者:方文;郭小芳;叶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肥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柳州市713名干部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检测空服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等指标,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受检者分为三组:正常糖耐量(NGT)、糖耐量低减(IGT)、糖尿病(D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由NGT→IGT→DM,年龄、BMI、WC、SBP、DBP、TG的水平逐渐升高,且IGT和DM组均较NGT组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随着餐后血糖水平的增高,超重/肥胖、中心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的检出率逐渐增高(P<0.001).③2 h PBG与年龄、BMI、WC、SBP、DBP、TG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经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其它影响因素后,2 h PBG仍与WC、年龄、TG、DBP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餐后高血糖与中心肥胖、高TG、高血压独立相关,常聚集了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示着心血管疾病风险性增加,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周英;贺平;韦汐;余佩玲;苏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考核评估湖北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防治目标和效果.方法 分析湖北省2007、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资料;查阅和审核15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2004-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每县随机抽取3个流行村,现场调查人、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资料整理和归档情况,考核和评估血吸虫病疫情现状.结果 防治资料表明全省5 408个流行村人群、家畜感染率均降至5%以下.15个县、45个抽样村2004-2007年资料均为合格;2008年资料整理系统、规范,得分均>70分,建立了以村为单位的反映疫情变化的档案资料.现场考核的15个县3 279个流行村的人畜感染率均降至5%以下,其中人群感染率≥1%的村2 544个(占77.58%),<1%的村578个(占17.63%),为0的157个(占4.79%),人群平均感染率高的是公安县(3.72%),家畜(耕牛)感染率高的是沙市区(3.51%).现场调查45个流行村,人畜感染率均在5%以下,其中人群感染率高的3个村分别为公安县积玉村(2.98%)、嘉鱼县复阳村(2.50%)、潜江市进步村(2.46%).耕牛感染率高的3个村分别为江陵县花彭村(3.51%)、监利县烟灯村(2.97%)、汉川市丁岗村(2.63%).结论 湖北省所有的流行村人群、家畜感染率均降至5%以下,两年没有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符合<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中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有关指标,全省达到了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作者:涂祖武;戴裕海;黄希宝;刘建兵;刘汉成;朱惠国;朱红;肖瑛;蔡顺祥;龚新国;徐兴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 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提供参考.方法 以腺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为样品,分别以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方法 提取核酸,核酸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的比值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核酸中腺病毒拷贝数浓度,并记录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 所需的操作时间.结果 蛋白酶K法、苯酚法、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等四种方法 提取核酸的A260/A280的比值依次为1.85532、1.7377、1.81474和1.43934,核酸中腺病毒拷贝数浓度依次为4.9×105 copies/mL、3.94×103 copies/mL、2.66×10 copies/mL和6.15×106 copies/mL,提取核酸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5、15、0.5和0.5 h.结论 四种腺病毒核酸提取方法 中,蛋白酶K法简单快捷、成本低廉,适合一般实验室使用;苯酚法适合用于提取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的核酸;病毒DNA/RNA试剂盒的优点是操作时间短,得到的病毒核酸纯度较高;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病毒的核酸损耗少,操作步骤少,适用于临床标本的腺病毒核酸检测.
作者:关文达;秦笙;王丹芬;杨子峰;莫自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血吸虫病的诊断检测技术在血吸虫病的防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除了病原学诊断技术的改进,免疫学诊断技术也因为其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成为当前血吸虫病的常用诊断手段,而且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化学、免疫传感器等新技术的渗入.极大地促进了血吸虫病诊断方法 和检测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作者:周帅锋;余路新;汪世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探讨ICU中MRSA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表型筛选和PCR扩增mecA基因方法 鉴定MRSA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 (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型筛选为MRSA,MRSA产生A型、B型、C型和D型4种耐药表型,优势耐药模式是A型(75.0%),MRSA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等10种抗生素产生100%耐药性,11株MRSA携带mecA基因,携带率为91.7%,PFGE指纹图谱分两型,分别为R1型和R2型,11株MRSA为R1型(91.7%),R1型各株间相似度为100%.结论 ICU可存在MRSA爆发流行,MRSA产生多重耐药性(MDR),MRSA携带mecA基因可表现为MDR,PFGE分型是理想的分子流行病学溯源手段.
作者:庞杏林;李孝权;张颖;张欣强;胡玉山;邓志爱;陈守义;莫自耀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