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术治疗产后出血30例病例分析

刘付春;陈敦金

关键词: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术, 手术指征, 高危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急症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时机、指征及高危因素,以期降低产后出血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方法 对本院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因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率为0.18%(30/16546),其中剖宫产组急症子宫切除率为0.24%(24/9900),阴道分娩组急症子宫切除率为0.09%(6/6616),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中有2例死亡(其中1例为羊水栓塞,另1例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症子宫切除术治疗后抢救成功率为93.33%.30例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原发病因:胎盘因素16例.软产道裂伤4例,宫缩乏力4例,羊水栓塞3例,子宫破裂2例,凝血功能障碍伴多脏器功能受损1例.结论 本文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术主要的手术指征.加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重视孕产妇管理有望降低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率及孕产妇死亡率.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与酶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动脉粥样斑块硬化进程中C反应蛋白(CRP)和酶修饰低密度脂蛋白(E-LDL)对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含rhGM-CSF和rhIL-4的Cellgro培养液培养5 d,使其分化为DC.分别用CRP、E-LDL及CRP加E-LDL刺激DC 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6、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上清液中IL-12、TNFα、IL-2和IL-10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CRP抑制DC的CD1a、CD80表达及IL-12、TNFα分泌,E-LDL促进DC的CD1a、CD80、CD86和HLA-DR表达及IL-12、TNFα分泌,CPR加E-LDL结果与E-LDL类似.结论 CRP抑制DC的活化,E-LDL可促进DC的分化成熟,E-LDL激活DC的作用强于CRP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威;陈爱华;宋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融合基因Tat-HPV16L1的克隆及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和蛋白转导肽的Tat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导人酿酒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诱导表达,为口服基因疫苗的制备打下基础.方法 以pBR322-HPV16质粒为模板扩增L1基因,与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2连接.重组质粒再与自行设计的蛋白转导功能片段Tat连接,经测序鉴定后转入酿酒酵母表达菌株INVSc1诱导表达Tat-HPV16L1融合蛋白.结果 融合基因Tat-HPV16L1测序结果与预期完全符合,经过半乳糖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表明诱导表达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和表达了融合表达载体pYES2-Tat-HPV16L1,为制备以酿酒酵母为运送载体的口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打下基础.

    作者:张进芳;马文丽;危敏;赵慧;朱秀兰;郑文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广州地区ALT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ALT筛查在无偿献血血液安全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追踪广州地区2007-2008年ALT单项检测首次不合格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时的血液筛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广州地区9122位ALT单项检测首次不合格的献血者中,1005人(11%)再次来献血,其中,五项传染病指标全部标合格者747人(74.3%),258人(25.7%)不合格,其中ALT单项仍为阳性者240人,为不合格总人数的93%,有18人(7%)献血者传染病指标转为不合格,其中ALT阴性而其他四项指标不合格者15人,ALT合并其他传染病指标不合格者3人.结论 ALT筛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肝炎病毒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的漏检,在其他更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引入我国血液筛查之前,ALT筛查对降低输血传染病残留风险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戎霞;付涌水;汪传喜;郑优荣;唐钱;滕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酵母来源的CO2在不同环境下的诱蚊效果

    目的 研究酵母来源的CO1在不同的环境下对蚊虫的引诱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实验组为酵母粉与蔗糖溶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添加于诱蚊诱卵器中.对照组为去氯自来水添加于诱蚊诱卵器中,分别布放于地下车库、办公室内与绿化地带.布放后每隔24 h观察记录一次诱蚊数目及品种.结果 在地下车库实验组总诱捕622只蚊虫,其中白纹伊蚊228只,致倦库蚊394只,无蚊卵,诱蚊诱卵指数为100;对照组共诱捕81只蚊虫,其中白纹伊蚊53只,致倦库蚊28只,蚊卵268个,诱蚊诱卵指数为73.3.在办公室内实验组共诱蚊23只,均为致倦库蚊;对照组共诱蚊6只,其中白纹伊蚊1只,余为致倦库蚊,蚊卵30个,诱蚊诱卵指数为3.3.在绿化地带实验组仅引诱一只致倦库蚊,对照组共诱蚊32只.1只致倦库蚊,余均为白纹伊蚊,诱卵1322个,诱蚊诱卵指数为60.3种环境下的CO1组诱蚊总数量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6,P=0.000).结论 酵母来源的CO1在3种不同环境下的诱蚊诱卵效果有显著差别,在地下车库等较封闭的空间具有较好的诱蚊效果,诱蚊数量显著高于去氯水组:但在空气流通良好的绿化地带却呈现与地下车库相反的结果.诱蚊效果显著低于去氯水组;办公室内两组诱蚊效果无差别.

    作者:任旭琦;刘彬;向文龙;陈志勇;宋灿磊;俞守义;陈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建立快速检测淋巴细胞内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的方法

    目的 建立淋巴细胞内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STAT)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人单个核细胞或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用IL-6、IL-4和IFN-α1体外刺激15 min,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STAT3(pY705)、STAT6(pY641)和STAT1(pY701)磷酸化水平,并比较不同破膜剂对它的影响.结果 与0.2%皂素、90%甲醇比较,Purm buffer Ⅲ破膜剂破膜后,能够显著地提高淋巴细胞内STAT3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 经Perm buffer Ⅲ破膜后,运用流式细胞术可快速检测磷酸化STAT3、STAT6和STAT1.

    作者:莫建福;罗宇维;孙尔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浆对臭氧在水介质中杀菌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索血浆对臭氧在水介质中杀菌作用的干扰效应,为医用臭氧对腹水等体液中细菌杀灭作用研究摸索臭氧作用的浓度及时间参数.方法 在含不同浓度血浆的生理盐水中加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悬液定量法计算高浓度臭氧(90 μg/mL)对其杀菌率;臭氧作用于含10.0%血浆的生理盐水,摸索臭氧有效杀菌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参数.结果 臭氧杀菌效果随生理盐水中血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血浆含量大于10.0%后杀菌效果显著降低(P<0.05),90μg/mL臭氧作用20 min(流速12 ml/min)对含10.0%血浆的生理盐水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率可分别达到100%、99.05%.不同浓度组(40 μg/mL、60 μg/mL、90μg/mL)的臭氧杀菌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臭氧作用不同时间(5 min、10min、20 min)杀菌效果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浓度为90 μg/mL臭氧作用20 min杀菌效果好.结论 血浆可干扰臭氧在生理盐水中的杀菌作用,血浆含量在10.0%以下时影响作用较小,提高臭氧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可提高杀菌率.

    作者:孙婧;骆训武;张亚莉;万铁林;张明霞;郭亚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安神方对失眠大鼠中枢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安神方颗粒对失眠造模大鼠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方法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生理盐水组4组;采用限制运动方法制备大鼠焦虑抑郁失眠模型,同时给予药物干预.15 d后,处死并冰台上分离大鼠海马及下丘脑,冷冻离心后分离上清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 海马及下丘脑GLU含量下降(P<0.05,P<0.01),GABA含量升高(P<0.05,P<0.01);且海马部神经递质含量变化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性.结论 中药安神方颗粒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如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目的 .

    作者:吴海波;熊嘉玮;陈宝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日本血吸虫紫外线致弱尾蚴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的组织细胞反应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UVC)免疫动物攻击感染后的局部组织免疫病理变化.方法 将7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疫苗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疫苗组小鼠接种紫外线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后5周,再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正常日本血吸虫尾蚴(800±50)条;感染对照组经皮肤感染同量尾蚴.于攻击感染后6~120 h的不同时间点各剖杀小鼠5只,取攻击部位皮肤及/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UVC疫苗免疫小鼠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皮肤炎症反应较感染对照出现早、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EOS百分比高,但肺部出血斑点出现时间(72 h)迟于感染对照组(48 h).72~120 h,疫苗组小鼠肺部局灶性炎症明显,肉芽肿样结节形成,肺泡壁多正常.而感染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轻,但肺泡壁水肿明显,且有较多红细胞渗出.结论 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免疫增强了小鼠皮肤及肺组织的细胞反应及其杀虫作用.

    作者:陈家旭;刘述先;曹建平;徐裕信;宋光承;郭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奉节县2004-2008年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全面、准确地掌握奉节县居民食用合格碘盐的情况,确保碘缺乏病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重庆市碘盐监测方案>规定的抽样方法及盐碘测定方法对居民户食用盐进行监测.结果 2004-2008年监测居民户家庭食用盐每年360份,共1800份,碘含量均数为30.75 mg/kg.变异系数为21.06,年份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5,P<0.05),呈明显线性下降趋势(R=0.12,P<0.05);碘盐覆盖率为99.39%,碘盐合格率为94.6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11%,非碘盐率为0.61%,年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奉节县实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保持在90%以上,成果巩固.各级政府应持续重视.完善监督监测机制,确保碘盐质量,以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作者:雷兵;刘学刚;廖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脂蛋白和C反应蛋白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2(CCR-2)经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刺激后表达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48 h.给予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CRP)及高密度脂蛋白(HDL)进行干预.干预后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MCP-1 mRNA和CCR2 mRNA的含量,ELISA法检测MCP-1蛋白含量.结果 ox-LDL+CRP组、ox-LDL、CRP处理组MCP-1和CCR2 mRNA表达水平和MCP-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经HDL处理的单核细胞表达MCP-1和CCR2 mRNA水平下调,MCP-1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CRP和ox-LDL可以促进MCP-1和CCR2 mRNA表达,继而导致MCP-1含量增加,增强炎症反应的范围和强度.HDL可以有效的抑制MCP-1的表达.

    作者:何非;陈爱华;宋旭东;张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人戊肝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老年人戊肝60例及非老年人戊肝64例作对照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点.结果 老年戊肝患者组急性黄疸型比率和重型肝炎发病率,重叠感染率,合并基础疾病率,病死率,病程,胆红素水平,并发症(感染,腹水及感性脑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ALT,胆固醇,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要低于非老年组.两组在性别及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人戊肝不少见,病程长,病情重,预后不佳.

    作者:李德昌;彭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非糖刺激试验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和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GST)在糖尿病病人的年龄、病程和体重指数(BMI)等不同的情况下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价值,以指导临床合理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成A、B两组及不同亚组,采用自身对照及交叉试验方法,分别测定血糖、精氨酸(Arg)刺激后3 min、胰高血糖素(Glg)刺激后6 min的C肽释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A、B两组注射Arg、Glg后血压、血糖均无明显升高(P>0.05).各组比较精氨酸刺激后3 min C肽与胰高血糖素刺激后6 min C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正相关(P均<0.05).结论 AST、GST相对于口服糖耐量试验对DM患者是有利的;胰岛β细胞对Arg和Glg这两种非葡萄糖刺激物的反应程度相似,而且两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良好,对临床合理选用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莉文;冯烈;刘华龙;张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抗弓形虫药物研究新进展

    弓形虫是重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可导致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本文综述了抗生素类药物、其它类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及中药抗弓形虫作用的新研究进展,对抗弓形虫药进行了总结.其中复方中药在治疗急性弓形虫病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西药联合用药,可适当减少药量、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朱穗京;田春林;杨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脐尿管癌的CT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脐尿管癌的CT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脐尿管癌及4例其他脐尿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9例脐尿管癌患者的病变部位均在腹中线Retzius间隙脐尿管走行区,其中6例位于脐尿管膀胱交界区的膀胱顶壁或前壁,3例位于脐尿管上端.9例脐尿管癌中6例呈囊实性,3例为实性,4例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后均有不同程度强化.随诊复查腹膜转移者1例,肝转移者1例.结论 脐尿管癌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扫描能提供较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同时也是脐尿管癌术前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王毅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创伤弧菌对3种消毒剂抗性的观察

    目的 观察创伤弧菌ATCC27562对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为创伤弧菌消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DGHM试验测定戊二醛、过氧乙酸及乙醇对创伤弧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及小杀菌浓度(MBC),定性悬浮试验检测其对创伤弧菌的快有效杀菌时间.结果 戊二醛的MIC为0.31 g/L、MBC为10.00 g/L,过氧乙酸的MIC为0.04 g/L、MBC为0.31 g/L,乙醇的MIC为4.69%、MBC为37.50%;20 g/L戊二醛作用10 S杀灭创伤弧菌,5 g/L过氧乙酸作用10 s创伤弧菌被杀灭,75%(V/V)乙醇作用于创伤弧菌60 S将其有效杀灭.结论 创伤弧菌ATCC27562对常用消毒剂抗性较弱,常用浓度能将其迅速有效杀灭.

    作者:王贵明;陈清;申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德国小蠊细胞色素P450 CYP4G19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 构建细胞色素P450 CYP4G19基因部分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并制备CYP4G19多克隆抗体.方法 应用RT-PCR扩增CYP4G19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经T-A克隆、测序鉴定,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后,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多抗的效价及特异性.结果 从德国小蠊cDNA中克隆出一段771bp的亲水性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约32000 Mr、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P450重组蛋白.将纯化、复性的重组蛋白免疫 9,得到了滴度高于1:10<'6>的高效价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显示此多抗能与32000 Mr的重组蛋白特异结合.并能识别天然的德国小蠊微粒体P450蛋白.结论 利用原核表达的CYP4G19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制备出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德国小蠊CYP4G19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关于德国小蠊CYP4G19蛋白表达特性及其抗药性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

    作者:赵霞;张仁利;耿艺介;黄达娜;高世同;李晓恒;胡章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核、血吸虫抗体快速联检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创建一种新的结核、血吸虫抗体快速联合检测方法,并评价其在疾病预防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以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和结核分枝杆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作为检测用抗原,分别点样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以胶体金-蛋白A结合物为检测标记物,采用自行设计的垂直流检测装置为抗原抗体反应体系,建立结核抗体、血吸虫抗体快速联合检测的金标免疫渗滤法(TB/Sj-DIGFA);用TS/Sj-DIGFA检测肺结核病人、血吸虫病人、健康人及流动人口血清样本,以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考核其诊断价值及应用价值.结果 TB/Sj-DIGFA检测36份肺结核病人血清和40份血吸虫病人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4.4%(34/36)和100%(40/40);检测50人份健康人血清,对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的特异性分别为80.0%(40/50)和100%(50/50).应用新创建的TB/Sj-DIGFA方法调查3120流动人口,查出结核抗体阳性675份,阳性率为21.6%(675/3120),血吸虫抗体阳性38人份,阳性率为1.22%(38/3120).结论 TB/Sj-DIGFA检测结核和血吸虫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一次操作可同时完成结核和血吸虫2项特异性抗体测定,检测效率高,可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作者:顾炜峰;王有芳;王越;罗学辉;汤益;干小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峡大坝建成前影响长寿区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测结果

    目的 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态以及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三峡库区与疟疾流行的相关资料、建国后疟疾流行概况、媒介种群及分布等资料.1999年建立三峡库区疟疾监测点.监测疟疾疫情和按蚊种群、密度变化动态.结果 收集、整理了三峡库区的基线资料.三峡库区历史上曾有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20世纪60年代后无恶性疟发生,建国初期疟疾大流行,70年末控制流行.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监测结果显示,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控制在1/万以下;发热病人血检和儿童IF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传疟媒介5~10月叮人率在1~9.6只/人·夜之间,牛房密度在6~360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 目前,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但是,传染源存在,媒介广泛分布,水库建成蓄水后,流速减缓、水面增宽、消落带积水均为按蚊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监测是必要的.

    作者:王奎;勾能;雷群建;周万江;蒋和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用重组SAG1抗原检测弓形虫抗体

    目的 探讨重组SAG1抗原对弓形虫IgG和IgM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 用rSAG1作抗原建立免疫印迹方法(rSAG1-WB),与玻片虫体过氧化物酶免疫染色试验(TSHE)平行检测不同来源血清.结果 15例病原学检查阳性小鼠血清和5例免疫兔血清的IsG抗体均为阳性,30例正常小鼠血清和10例正常兔血清均未出现阳性反应.rSAG1-WB检测可疑弓形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为60.3%(38/63),献血员血清阳性率为6%(3/50),与TSHE检测结果(65.1%和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例IgM强阳性血清和13例IgM弱阳性血清在Western-blot检测中分别出现相应的强阳性与弱阳性反应,50例献血员血清均未出现IgM阳性反应,结果与TSHE一致.结论 rSAG1-WB检测弓形虫IgG和IgM抗体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TSHE的符合率高.

    作者:邹梦晨;言慧;吴煙;陈晓光;李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008年中山市游泳池水质卫生监测

    目的 了解中山市游泳池水质的卫生状况,严防感染性疾病的暴发.方法 2008年对管辖范围的住宅小区内泳池、学校等公共场所泳池、宾馆/度假村泳池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余氯六个项目检测.结果 中山市游泳池水质检测总合格率为65.14%,其中浑浊度合格率高(99.51%),尿素合格率低(82.42%),各项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2,P<0.05).住宅小区内泳池、学校等公共场所泳池、宾馆/度假村泳池水合格率依次为63.67%、65.41%、70.09%,不同类型游泳池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25,P>0.05).结论 2008年中山市游泳池水质检测合格率偏低,应加强游泳场所的监测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避免疾病的感染或流行.

    作者:袁展红;马秀英;余昆英;刘绮明;丁丽燕;欧阳珮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