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崔晓丙;张国兰;董志宁;徐伟文
目的 研究MXA蛋白抑制HBV复制的活性.方法 将pcDNA3.1-MXA重组质粒和PU19-1.24 HBV重组质粒分别按1:1、2:1共转染HepG2细胞(MXA组),对照组使用空pcDNA3.1、Salon DNA和PU19-1.24 HBV重组质粒共转染,3 d后Western blot检测MXA蛋白表达,Abbott法检测细胞上清HBeAg和HBsAg分泌量,定量PCR检测上清和胞内HBV DNA水平,统计学分析结果 .pcDNA3.1-MXA与PU19-1.24HBV重组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对照组为pcDNA3.1-MXA重组质粒、PU19空质粒和Salon DNA共转染,3 d后裂解细胞Western blot检测MXA蛋白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MXA组有MX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MXA和PU19-1.24 HBV重组质粒按1:1转染时,MXA组HBeAg下降27%,上清HBV DNA和细胞内HBV DNA分别下降1个log值和0.6个log值;按2:1比例转染时MXA组HBeAg较对照组下降66%,上清HBV DNA和细胞内HBV DNA水平分别下降1.9个和1.7个log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XA蛋白抑制HBV组与对照组MXA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MXA蛋白在HepG2细胞具有抑制HBV复制活性,抑制活性与蛋白的表达量相关;在抑制HBV复制过程中MXA蛋白自身可能不发生降解.
作者:余治健;王战会;周元平;李晖;林占洲;侯金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克隆人Flt3配体(Flt3 LIg and,FL),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扩增Flt3配体胞外区cDNA功能性片段,经DNA测序证实后,将得到的片段基因插入pcDNA3.0表达载体,构建了pcDNA3.0-FL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pcDNA3.0-FL转染CHO细胞,经G418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提取细胞总蛋白,用SDS-PAGE分离并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4 000处有一显色条带.结果 FL胞外区cDNA被正确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并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FL并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为FL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梁蔚阳;蒋玉辉;曹开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介绍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 应用的体会,探讨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推行PBL教学方法 可能性.
作者:吴健桦;张湘燕;徐大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一起食物中毒的情况及发生原因.方法 对该起中毒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中毒食物、病人呕吐物和病人肛拭子的实验检测.结果 5名幼儿园儿童和6名电器厂工人购买、进食了附近商场的肠粉早餐,餐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采集样品42宗,25宗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59.5%.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贾煦;毛新武;景钦隆;刘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抗STARD7(START domain containing 7,transcript variant 1)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探讨STARD7蛋白在哺乳动物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TARD7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以纯化的原核表达STARD7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融合,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稳定分泌抗STARD7蛋白的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McAb通过Western blot方法 对STARD7效价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2株能高效分泌特异性McAb的抗STARD7的杂交瘤细胞系W001、W003,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抗STARD7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真核细胞中的STARD7蛋白.结论 成功获得抗STARD7的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STARD7与肿瘤的相关功能研究创造了条件.
作者:潘华政;黄湘;王穗海;季朝能;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源城区外来人口结核病疫情现状,探讨外来人口结核病管理的有效对策.方法 分析2002-2006年源城区外来人口肺结核病人的发病情况、患病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2002-2006年外来人口肺结核就诊和发现人数逐年增多.登记涂阳病人118例,占常住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的24.7%;男女比例为3.58:1,发病年龄高峰期为20~39岁;体力劳动者、文化程度低者为主要患病人群;涂阳患者治愈率95%,涂阴患者规则治疗率仅66%.结论 外来人口结核病人治疗、管理工作已成为河源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外来人口肺结核发现和患病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管理措施,提高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是达到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关键.
作者:欧湘燕;邹辉洪;李志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干细胞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人类有可能在体外培养某些干细胞,并定向诱导分化为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组织细胞以供临床所需.以此为目的 的干细胞工程学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的重要器官和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取材方便,对供体无害,培养简便,多能分化,不存在免疫排斥及组织配型的问题,成为时下众多组织工程首选的种子细胞.MSC在骨髓中含量极少,单纯分离之后进行移植,效果受到抑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传代,使MSC达到一定数量级后再进行移植有望提高疗效.然而大多数的临床实验还处于小范围的个案报道,缺乏大样本的严格随机双盲实验和精密的疗效评估手段,因此干细胞的治疗效果众说纷纭.
作者:谢婵;高志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江门市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13位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进行性病病原体检测.结果 在213名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中发现性病84例,性病感染率为39.44%,其中HIV抗体阳性1例(0.47%),细菌性阴道病16例(7.51%),淋病7例(3.29%),衣原体性宫颈炎38例(17.84%),尖锐湿疣1例(0.47%),梅毒14例(6.57%),念珠菌性阴道病7例(3.29%).结论 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是性病的高危人群,应主动定期对该人群进行监测,并加强行为干预和治疗.
作者:吴志周;祝新;黄澍杰;程文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广东山丘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宿主种类,为制定广东山丘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各种螺类均采用匀浆法把螺肉打碎,置室温下自然沉淀,取沉渣图片镜检.结果 在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石螺体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阳性率分别为13.21%(14/106)、2.00%(2/100)和1.43%(1/70);10只中华圆田螺未发现阳性.结论 山丘区的罗定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石螺均可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作者:林荣幸;邓卓晖;温雪梅;阮彩文;谢杰培;陈玉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南汇区1952-2006年55年来疟疾流行概况,总结疟疾防治经验,巩固疟防成果.方法 从建国初期始,阐述了不同年代和不同发病时期所采取的相应防制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疟疾发病率,控制其暴发流行,直至达到基本消灭,嗣后进入监测阶段.结果 基本消灭疟疾后继续采取卓有成效的监测措施,使疟疾疫情始终保持稳定,巩固了疟防成果.结论 55年来南汇区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几年来由于流动人口带来的输入性病例仍时有发生,疟疾防治工作仍不可松懈.
作者:居广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预测肠出血型大肠杆菌O157:H7 IntiminC端300氨基酸片段(IntC300)的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 采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服务器分析IntC300的亲水性、β-转角、柔韧性、表面可及性和抗原指数,判断其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 B细胞抗原表位可能在20-36、76-88、189-198、262-279和284-296残基或其附近.结论 对EHEC O157:H7 IntC300 B细胞抗原表位的综合预测,为研究诊断性单克隆抗体及多肽疫苗提供了理论工具.
作者:周勇;吴仲鑫;彭丽娟;万成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解脲支原体(UU)对常用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UU培养和药敏试剂盒检测UU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152株UU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原始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其总的耐药发生率为33.92%.结论 对UU耐药性的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劲;林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克隆、表达和鉴定肠道病毒71型广州株EVGZ06VP1基因部分序列,为制备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方法 在成功克隆肠道病毒71型广州株EVGZ06全长VP1蛋白基因并测序的基础上,将部分VP1蛋白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502~891)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利用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 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00,与预计大小一致.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和表达了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部分序列,为肠道病毒71型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开发等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唐启慧;田新贵;林斌;向开军;周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微血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按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把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肾病、早期肾病、临床肾病3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尿VEGF、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ET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尿VEGF、E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1),且其水平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与α1-MG、β2-MG、IgG、Alb、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显著相关(r≥0.309),而与空腹血糖(FBG)无明显相关(r≤0.06).结论 VEGF、ET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尿VEGF、ET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微血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拔山;陈丽静;赖福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克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D基因(entD),表达和纯化其重组蛋白(rSED),以进一步制备抗rSED抗体,研制SED金标免疫快速检测试纸条.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筛选产肠毒素D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扩增entD基因,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蛋白,Ni-NTA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抗原活性.结果 分离获得1株产肠毒素D金黄色葡葡球菌标准株,成功克隆entD序列,测序表明该基因共684 bp,与其他entD序列(GenBank登陆号:M28521)具有99%的同源性.rSED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的可溶性表达.免疫印迹结果 表明,rSED蛋白能被抗天然SED抗体识别.结论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重组SED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作者:甄茵;张仁利;耿艺介;高世同;胡章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以固体培养法为标准,探讨液体显色培养法培养支原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性.方法 采用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液体显色培养基和固体A7琼脂培养基平行检测155例泌尿生殖道标本的支原体.结果 液体显色培养法培养的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79.7%,一致性Kappa=0.7737,U=11.4767,P<0.001,两种方法 具有好的一致性.男性标本与女性标本比较,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98,P>0.05),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97,P<0.025).结论 液体显色培养法可用于支原体培养初筛,结合固体培养法可以提高支原体培养的准确性.
作者:陈佑明;劳小斌;刘京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自制的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试剂盒进行临床检测评价,并为该试剂盒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制试剂盒检测采集到的血清1 057例,罗氏(Roche)的电化学发光(ECLIA)CYFRA21-1作为对照试验,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后对自制试剂盒的准确性和相关性等指标进行计算.结果 本试剂盒在ROC曲线中的AUCROC值为0.989,检测性能优秀.与Roche电化学发光试剂盒比较,其阳性符合率为97.40%,阴性符合率为9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试剂盒测定的TRF值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值相接近,相关系数为0.977,两者相关性好(P<0.01).结论 本试剂盒检测性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作者:王彪;崔晓丙;张国兰;董志宁;徐伟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抗原用于辅助诊断阳性血培养瓶肺炎链球菌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盲法检测人工模拟血培养链球菌阳性标本34例人工模拟血培养链球菌阴性标本180例,血培养仪报警后,移出培养瓶用注射器抽取部分血培养液,部分用于革兰染色,部分用于肺炎链球菌抗原试验和标准培养鉴定法试验.结果 34例链球菌阳性标本中,肺炎链球菌24例,肺炎链球菌抗原试验均为阳性,缓症链球菌2例和血链球菌1例,肺炎链球菌抗原试验亦为阳性,7例其它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抗原试验阴性.结论 肺炎链球菌抗原试验可应用于阳性血培养瓶肺炎链球菌的快速鉴定.
作者:王沛;吕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某市2005-2006年新发现的HIV/AIDS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6年全市新发现的HIV/AIDS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年新发现1 236例HIV/AIDS,有偿采供血感染的人占60.44%(747/1236),既往受血感染占14.97%(185/1236);异性性传播占21.36%(264/1236),其中HIV感染者配偶间性传播占48.48%(128/264),婚外性传播占51.52%(136/264).确认的1 236例HIV/AIDS中,通过自愿咨询检测(VCT)发现的人占61.65%(762/1236).结论 全市新确认的HIV/AIDS中经性传播的比例正在上升;HIV感染者主要通过VCT发现;应进一步加强VCT工作.
作者:安红坡;梅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影响艾滋病(AIDS)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艾滋病患者的依从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法 随机抽取42名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影响艾滋病患者依从性相关因素有心理因素和客观因素.心理因素有感觉受到歧视(90.9%),家庭支持系统不足(53.3%),社会支持系统不足(96.7%),对未来生活信心不足(56.7%),对治疗疾病信心不足(60.0%);客观因素有艾滋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正确(53.3%),经济因素(66.7%),目前艾滋病治疗方案对生活造成影响导致依从性下降(83.3%);其他因素包括住院时间长(56.7%)及反复住院(26.7%).结论 重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动员全社会参与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列,解除艾滋病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艾滋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颜婵;黄连娇 刊期: 2008年第01期